《摇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摇杆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608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203916083 U (21)申请号 201420290761.0 (22)申请日 2014.06.03 A63H 30/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南 区粤兴一道 9 号香港科大深圳产学研 大楼 6 楼 (72)发明人 赵涛 赵喜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 熊永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摇杆装置 (57) 摘要 一种摇杆装置, 包括底座、 摇杆及第一弹性结。
2、 构, 摇杆包括转动部及拨动部, 转动部的两端分别 套设第一限位件, 转动部转动连接于底座两端, 拨 动部设于转动部上, 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 杆、 第二连接杆及第一弹性部,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 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底座上, 并相对第一限位件对 称卡合, 第一弹性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 接杆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摇杆装置通过设置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 接杆对称卡合于第一限位件的外周, 在摇杆摆动 时,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由于第一限位件的 限位作用而无法同时运动, 使得摇杆在回复原位 时, 不会因为在同一弹簧杆上受力而晃动, 并设置 第一弹性部为摇杆回复原位提供弹力。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6083 U CN 203916083 U 1/2 页 2 1. 一种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一底座, 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一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底座的高 度方向延伸 ; 一摇杆, 所述摇杆包括一转动部及一拨动部, 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套设一第一限位 件, 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两端, 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转动部上 ; 一第一滑动件, 所述第一滑动件。
4、设于所述转动部上, 且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 述第一滑槽内 ; 一第一弹性结构,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杆及第一弹性部, 所述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压扣端, 各所述第一连接端 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两第一压扣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其中一所述第一限 位件的外周, 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压扣端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一方向拨动时, 所述拨动部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 一第一位置, 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滑动件的滑。
5、动方向运动 ;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 第二方向拨动时, 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 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第二位置, 且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 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所述拨动部回复初始位置 的回复力。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转轴, 所述转 轴设于所述底座上,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柱状螺旋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个。
6、所述第一限位件均为轴套。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基座, 所述 底座设于所述基座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第一立柱及第 二立柱, 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固设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 及第二立柱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滑动 件, 所述第二滑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第一立柱上开设一个第二滑槽, 且所述第二滑槽 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内。 9. 根据。
7、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轴套, 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结 构, 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均包 括第二连接端及第二压扣端, 所述第二连接端转动连接于第一立柱上, 两个所述第二压扣 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周 ;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三方向拨动时,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拨动部 带动所述底座运动, 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一。
8、第三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16083 U 2 2/2 页 3 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四方向拨动 时, 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且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滑动件 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第四位置, 且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相对 设置, 所述第四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摇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弹 性部, 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压扣端之间, 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为柱状螺旋弹 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
9、03916083 U 3 1/5 页 4 摇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摇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飞行模拟类游戏中, 游戏摇杆利用前后左右拨动摇杆去进行方向上的调整, 直 接影响着飞行游戏中的飞行状态。 现有技术中的摇杆装置一般是通过推动摇杆进行左右摇 摆, 将两个压力杆作用在同一个弹簧杆上来实现的。 而由于两个压力杆的作用点不同, 因而 导致向左推力和向右推力的大小不同, 从而影响摇杆的手感。 此外, 由于两个压力杆同时作 用在同一个弹簧杆上, 使得摇杆在回复初始位置时, 由于两个压力杆的同时运动作用而左 右晃动, 影响复位。 发明内容 000。
1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摇杆在回复原位时晃动的摇杆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摇杆装置, 其包括, 一底座, 所述 底座的一端开设一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底座的高度方向延伸 ; 0005 一摇杆, 所述摇杆包括一转动部及一拨动部, 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套设一第一 限位件, 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两端, 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转动部上 ; 0006 一第一滑动件, 所述第一滑动件设于所述转动部上, 且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 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 0007 一第一弹性结构,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杆及第一弹性部。
11、, 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压扣端, 各所述第一连 接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两第一压扣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其中一所述第 一限位件的外周, 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压扣端之间。 0008 其中,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一方向拨动时, 所述拨动部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所述 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一第一位置, 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滑动件的滑 动方向运动 ;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二方向拨动时, 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 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一第二位置, 且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相 对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
12、沿所述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所述拨 动部回复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0009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转轴, 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 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0010 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柱状螺旋弹簧。 0011 其中, 所述两个第一限位件均为轴套。 0012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基座, 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基座上。 0013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 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分别 对称固设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上。 说 明 书 CN 203916083 U 4 2/5 页 5 00。
13、14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滑动件, 所述第二滑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 述第一立柱上开设一个第二滑槽, 且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 延伸, 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5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轴套, 且所述第二 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中心上。 0016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结构, 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杆及 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均包括第二连接端及第二压扣端, 所述第二连 接端转动连接于第一立柱上, 所述两个第二压扣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二限 位件的。
14、外周 ; 0017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三方向拨动时,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拨 动部带动所述底座运动, 所述第二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第三位 置, 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 当将所述拨动部沿第四方向 拨动时, 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且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滑 动件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第四位置, 且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 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 0018 其中, 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于所述两第二 压扣端之间, 且所述。
15、第二弹性部为柱状螺旋弹簧。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摇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 并且所述第一连 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周, 在所述摇杆摆动时由于所述第一限 位件的限位作用而无法同时运动, 从而使得摇杆在回复原位时, 不会因为在同一弹簧杆上 受力而晃动, 同时设置第一弹性部为摇杆的回复原位提供弹力, 结构简单且提高了所述摇 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
16、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 他的附图。 002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摇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摇杆沿 A-B 方向摆动的示意图 ; 0023 图 3 是图 2 中的摇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 0024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结构及第二弹性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26 请一并参阅图 1 至图 4,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摇杆装置 100, 包括底座 1、 摇杆 2 及第一弹。
17、性结构 3, 所述摇杆 2 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1 上,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 3 转 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1 上, 并提供弹力使所述摇杆 2 回复初始位置。 说 明 书 CN 203916083 U 5 3/5 页 6 0027 所述底座 1 开设一开口 1a, 所述摇杆 2 可于所述开口 1a 内活动。所述底座 1 的两 相对的侧边中心各开设一个固定孔 10。所述底座 1 邻近其中一所述固定孔 10 处还开设一 个通孔11及一个第一滑槽1b, 且所述通孔11及所述第一滑槽1b分别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 固定孔 10 的两侧。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滑槽 1b 为圆弧状结构, 且所述第一滑槽 1b 的长。
18、 度方向沿所述底座 1 的高度方向延伸。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滑槽 1b 也可为其 他形状, 如方形、 椭圆形或 U 形。所述底座 1 上还设有一个圆柱形凸起 12, 所述圆柱形凸起 12 设于所述底座 1 的另一侧中心上。 0028 所述底座 1 上还设有一个转轴 1c。 0029 所述摇杆 2 包括一转动部 2a 及一拨动部 2b。所述转动部 2a 转动连接于所述底 座 1 内。具体的, 所述转动部 2a 为转轴, 所述转动部 2a 的两端上分别套设一个第一限位件 21, 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1 上。本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均为轴套, 。
1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转动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孔 10 内, 所述转动部 2a 的 两端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内。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两个第一限位件 21 也可为其他, 如导套或中空的圆柱体。 0030 所述转动部 2a 对应所述第一滑槽 1b 位置还设置一个第一滑动件 22, 所述第一滑 动件 22 与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滑动件 21 可在所述第一滑槽 1b 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为销轴。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也可 为其他, 如螺钉或圆柱体等。 0031 所述拨动部 2b 设于所述转动部 2a 。
20、上, 所述拨动部 2b 固设于所述转动部 2a 的中 心处, 当拨动所述拨动部 2b 时, 所述拨动部 2b 带动所述转动部 2a 转动, 从而带动所述第一 滑动件 22 沿所述第一滑槽 1b 的长度方向滑动。 0032 所述第一弹性结构 3 包括第一连接杆 3a、 第二连接杆 3b 及第一弹性部 3c。所述 第一连接杆 3a 及第二连接杆 3b 设于所述底座 1 上。所述第一弹性部 3c 连接于所述第一 连接杆 3a 与所述第二连接杆 3b 之间。具体的, 所述第一连接杆 3a 及第二连接杆 3b 均包 括第一连接端 31 及第一压扣端 32, 各所述第一连接端 31 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 。
21、1c 上。进 一步的, 各所述第一连接端 31 均为圆环状。 0033 两个所述第一压扣端 32 分别沿其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其中一所述第一限位件 21 的外周。本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第一压扣端 32 均包括一个第一接触部 32a, 各所述第一接 触部 32a 均为设于所述两个第一压扣端 32 上的方形块。具体的, 当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沿 所述第一滑槽 1b 的长度方向滑动时, 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 32a 接触, 带动所述其中一个第一压扣端 32 沿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的滑动方向运动。 0034 本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第一压扣端 32 均包括一个第一连接部 。
22、32b, 且所述第一连 接部 32b 为钩状。 0035 所述第一弹性部3c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压扣端32之间, 具体的, 所述第一弹性部 3c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2b上。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弹性部3c为柱状螺 旋弹簧, 以便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3a 及第二连接杆 3b, 并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得所述 拨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36 更进一步的, 当将所述拨动部 2b 沿第一方向 A 拨动时, 所述拨动部 2b 带动所述转 动部 2a 转动, 此时, 由于所述转动部 2a 的转动力作用, 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沿所述第一 说 明 书 CN 203916083 U 。
23、6 4/5 页 7 滑槽 1b 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 1b 的一第一位置 L1, 所述第一位置 L1 的方向沿竖直方向向 下。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与所述第一连接杆 3a 的第一接触部 32a 接触, 并使得所述第一连 接杆3a沿所述第一滑动件22的滑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杆3b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 的卡合作用而保持不动, 当所述第一滑动件22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L1的极限位时, 所述拨 动部 2b 停止摆动。所述第一弹性部 3c 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杆 3a 的拉伸作用产生弹力, 使得 所述第一连接杆 3a 带动所述转动部 2a 回复原位, 从而使得所述拨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37 。
24、同理的, 当将所述拨动部 2b 向第二方向 B 拨动时, 且所述第二方向 B 与所述第一 方向 A 方向相反, 所述拨动部 2b 带动所述转动部 2a 转动, 此时, 由于所述转动部 2a 的转动 力作用, 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沿所述第一滑槽 1b 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 1b 的第二位置 L2, 且所述第二位置 L2 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 L1 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与所述第 二连接杆 3b 的第一接触部 32a 接触, 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 3b 沿所述第一滑动件 22 的滑 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连接杆3a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的卡合作用而保持不动, 当所述第 一滑动件 22。
25、 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L2 的极限位时, 所述拨动部 2b 停止摆动。所述第一弹性 部 3c 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3b 的拉伸作用产生弹力, 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 3b 带动所述转动 部 2a 回复原位, 从而使得所述拨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38 优选的, 所述摇杆装置100还包括一基座4, 所述基座4为长方形的薄板, 所述底座 1 设置于所述基座 4 上。 0039 进一步的, 所述摇杆装置 100 还包括第一立柱 5 及第二立柱 6, 所述第一立柱 5 及 第二立柱 6 固设于所述基座 4 上, 且所述底座 1 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 5 与所述第二立 柱 6 之间, 以便于所述第。
26、一立柱 5 及第二立柱 6 支撑所述底座 1, 使得所述底座 1 与所述基 座 4 之间保持间隙。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底座 1 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所述基座 4 之 间保持间隙, 如在所述基座4上设一中空固定板, 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于所述中空固定板的 两侧。 0040 所述第一立柱 5 上开设一第二滑槽 5a, 所述第二滑槽 5a 为圆弧形槽, 且所述第二 滑槽 5a 沿所述第一立柱 5 的高度方向延伸。 0041 所述第一立柱 5 中心处开设一孔 50 及一第二限位件 5b, 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转动 连接于所述孔 50 内, 且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为轴套。所述底座 1 的圆柱形。
27、凸起 12 与所述第 二限位件 5b 转动连接。 0042 所述第一立柱5还包括一连接轴5c, 所述连接轴5c设于所述第一立柱5邻近所述 第二限位件 5b 的一端。 0043 所述摇杆装置 100 还包括一个第二滑动件 7, 所述第二滑动件 7 固设于所述底座 1 邻近所述第一立柱 5 的一端, 所述第二滑动件 7 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5a 内。本实施例 中, 所述第二滑动件 7 为销轴。 0044 所述摇杆装置 100 还包括第二弹性结构 8, 所述第二弹性结构 8 包括一第三连接 杆 8a、 第四连接杆 8b 及第二弹性部 13c, 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及第四连接杆 8b 均设于所述。
28、 第一立柱 5 上, 并且分别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的外周, 所述第二弹性部 13c 连接 于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与第四连接杆 8b 之间。 0045 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及第四连接杆 8b 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5c 上, 具体的, 所 述第三连接杆8a及第四连接杆8b均包括一第二连接端81及一个第二压扣端82, 两个所述 说 明 书 CN 203916083 U 7 5/5 页 8 第一连接端 81 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5c 上。进一步的,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端 81 为圆环 状结构,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端 81 依次套设于所述连接轴 5c 上。 0046 两个所述第二压扣。
29、端 82 分别沿其竖直方向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的外 周。两个所述第二压扣端 82 均包括第二接触部 82a, 所述第二接触部 82a 均为设于所述两 第二压扣端 82 上的长方形块, 当所述第二滑动件 7 沿所述第二滑槽 5a 滑动时, 所述第二滑 动件 7 与其中一所述第二接触部 82 接触, 并使得其中一所述第二压扣端 82 沿所述第二滑 动件 7 的滑动方向运动。 0047 两个所述第二压扣端 82 还均包括一个第二连接部 82b, 所述第二连接部 82b 为钩 状。所述第二弹性部 8c 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压扣端 82 之间, 具体的, 所述第二弹性部 8c 的两端分别连接于。
30、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 82b 上。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弹性部 8c 为柱状螺旋 弹簧, 以便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及第四连接杆 8b, 并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得所述拨 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48 更进一步的, 当拨动所述拨动部 2b 沿第三方向 C 摆动时, 且所述第三方向 C 垂直 于所述第一方向 A, 所述拨动部 2b 带动所述底座 1 沿第三方向 C 运动, 此时, 由于所述底座 1的推力作用, 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7沿所述第二滑槽5a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5a的第三位 置 L3, 且所述第三位置 L3 的方向沿竖直方向向下, 所述第二滑动件 7 与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的第二接。
31、触部 82a 接触, 并使得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沿所述第二滑动件 7 的滑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四连接杆 8b 由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的卡合作用而保持不动。当所述第二滑动件 7 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L3 的极限位时, 所述拨动部 2b 停止摆动。所述第二弹性部 8c 由于所 述第三连接杆 8a 的拉伸产生弹力, 使得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带动所述底座 1 回复原位, 从而 使得所述拨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49 同理的, 当拨动所述拨动部 2b 沿第四方向 D 摆动时, 所述第四方向 D 垂直于所述 第一方向A, 并且所述第四方向D与所述第三方向C方向相反, 所述拨动部2b带动所述。
32、底座 1沿所述第四方向D运动, 此时, 由于所述底座1的推力作用, 所述第二滑动件7沿所述第二 滑槽 5a 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 5a 的第四位置 L4, 所述第四位置 L4 与所述第三位置 L3 相对 设置, 所述第二滑动件 7 与所述第四连接杆 8b 的第二接触部 82a 接触, 并使得所述第四连 接杆 8b 沿所述第二滑动件 7 的滑动方向运动, 所述第三连接杆 8a 由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5b 的卡合作用而保持不动。当所述第二滑动件 7 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L4 的极限位时, 所述拨 动部 2b 停止摆动。所述第二弹性部 8c 由于所述第四连接杆 8b 的拉伸产生弹力, 使得所述 第四连接。
33、杆 8b 带动所述底座 1 回复原位, 从而使得所述拨动部 2b 回复初始位置。 00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摇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 并且所述第一连 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对称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周, 在所述摇杆摆动时, 所述第一连接 杆及第二连接杆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作用而无法同时运动, 从而使得摇杆在回复原 位时, 不会因为在同一弹簧杆上受力而晃动, 同时设置第一弹性部为摇杆回复原位提供弹 力, 结构简单, 且提高了所述摇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0051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916083 U 8 1/4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6083 U 9 2/4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6083 U 10 3/4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6083 U 11 4/4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6083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