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788799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753028.8

申请日:

20141203

公开号:

CN204319715U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69/14

主分类号:

A63B69/14

申请人:

山东工商学院

发明人:

于爱军,孙会山,王金鹏,盛茂林,刘民,姜荣光,刘晓屹

地址: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优先权:

CN201420753028U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包括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肢限位板呈“Y”型,所述下肢限位板呈倒“Y”型。练习者趴在本实用新型肢体限位器上,下水做蛙泳泳姿练习,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对练习者每次动作都会得到有效限制,有利于练习者更直观、方便的做出规范动作。本实用新型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改变了目前蛙泳泳姿教学中,仅凭教练观察与练习者本体感觉、语言交流学习动作的模式,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臂部限位板对练习者的躯体起到限制作用,使初学者的泳姿学习便捷、规范、到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包括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肢限位板呈“Y”型,所述下肢限位板呈倒“Y”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所述上肢限位板包括支撑板Ⅰ,所述支撑板Ⅰ上部为圆弧形,所述支撑板Ⅰ有向外延伸的与人体上肢相对应的两个臂部限位板;所述下肢限位板包括支撑板Ⅱ,所述支撑板Ⅱ有向外延伸的与人体下肢相对应的两个腿部限位板,所述支撑板Ⅰ上均布有长度调节孔洞,所述支撑板Ⅱ上设有与支撑板Ⅰ上长度调节孔洞相对应的长度调节孔洞,所述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Ⅰ和两个臂部限位板在两个不同平面内,所述臂部限位板的截面为圆弧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所述两个臂部限位板的夹角为1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Ⅱ和两个腿部限位板在两个不同平面内,所述腿部限位板与支撑板Ⅱ的连接处为圆弧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其特征是,所述两个腿部限位板的夹角为80度,所述腿部限位板与支撑板Ⅱ底面的夹角为120—140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械,尤其是一种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

背景技术

游泳运动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尤其蛙泳是最省力(对游泳者体 能要求最低)、最受青睐的泳姿,也是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泳姿。但是,从技术环节来讲: 四种泳姿(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中,以蛙泳的动作技术要求环节最多,例如:⑴ 蛙泳臂部划水结束时,要求大臂与躯干成80度夹角;⑵蛙泳腿部动作,收腿结束时,要求 腿部与躯干形成的夹角在120—140度。这些动作的规范要求,给初学者的泳姿学习带来很 多障碍与迷惑,仅凭爱好者自学是很难完全掌握的,蛙泳泳姿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初学者想要掌握蛙泳的规范泳姿,较便捷的方法是参加游泳培训班,在专业教 练指导下,通常需要经过:蛙泳腿部动作技术讲解、蛙泳腿部动作陆上练习、蛙泳腿腿部 动作水下练习、蛙泳手部动作讲解、蛙泳手臂部动作陆上练习、蛙泳手臂部动作水下练习 这几个环节,还要在游泳教练员的随时监督下,进行反复练习(通常陆上练习与水下练习 需要做几千次甚至上万次)才能形成规范的动力定型,可谓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作 为教学辅助工具,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大大的减小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彻底排除学 习者的思想忧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包括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 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肢限位板呈“Y”型,所述上肢限位板包括支撑板Ⅰ,所述支撑板Ⅰ 上部为圆弧形,贴合人体脖颈处,避免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练习时造成脖颈处不舒适,所 述支撑板Ⅰ有向外延伸的与人体上肢相对应的两个臂部限位板(“Y”型两翼),所述支撑板 Ⅰ和两个臂部限位板在两个不同平面内,所述两个臂部限位板的夹角为160度,起到对臂 部的限制作用,满足蛙泳“臂部划水结束时,要求大臂与躯干成80度夹角”的技术要求, 所述臂部限位板的截面为圆弧形,更好的贴合人体手臂,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所述下肢 限位板呈倒“Y”型,所述下肢限位板包括支撑板Ⅱ,所述支撑板Ⅱ有向外延伸的与人体下 肢相对应的两个腿部限位板(倒“Y”型两翼),所述支撑板Ⅱ和两个腿部限位板在两个不 同平面内,所述两个腿部限位板的夹角为80度,所述腿部限位板(倒“Y”型两翼)与支 撑板Ⅱ底面的夹角为120—140度,所述腿部限位板与支撑板Ⅱ的连接处为圆弧形,更好的 贴合人体下肢,符合人机工程学,与人体游泳时肌肉、骨骼的运动状态相吻合,防止收腿 动作结束时腿部受到伤害。

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均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支撑板Ⅰ上均布有长度调节孔洞,所述支撑板Ⅱ上设有与支撑板Ⅰ上长度调节孔 洞相对应的长度调节孔洞,所述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板 Ⅰ和支撑板Ⅱ之间不同长度调节孔洞的对应紧固,可以调节上肢限位板与下肢限位板间相 重叠的长度,能够迎合不同身高体长的人使用。

学习者利用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练习蛙泳泳姿,由于限位板的阻挡与提示作用,使学 习者直观的感受到:⑴上肢划水动作结束时,大臂与躯干纵轴成80度夹角;⑵下肢收腿动 作结束时,大腿与躯干成120度夹角。

操作步骤如下:

1、测量出练习者从大腿根部(腹股沟上端)至腋窝的距离;

2、重叠上肢、下肢限位板长度调节孔洞位置,依据测量距离,用紧固螺钉将上下肢限 位板固定,并使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重叠后的总长度与先前测量距离一致;

3、将重叠、固定好的限位器竖直,使臂部限位板的根部对准练习者的腋窝高度(此时, 腿部限位板的根部应该对应在练习者大腿根部),并使支撑板Ⅰ贴合练习者身体;

4、练习者趴在本实用新型肢体限位器上,下水做蛙泳泳姿练习,在限位板的作用下, 对练习者每次动作都会得到有效限制,有利于练习者更直观、方便的做出规范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改变了目前蛙泳泳姿教 学中,仅凭教练观察与练习者本体感觉、语言交流学习动作的模式,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臂 部限位板和腿部限位板对练习者的躯体起到限制作用,使初学者的泳姿学习便捷、规范、 到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肢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肢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肢限位板;2、长度调节孔洞;3、下肢限位板;4、臂部限位板;5、支撑 板Ⅰ;6、支撑板Ⅱ;7、腿部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包括上肢限位板1、下肢限位板3,上肢限位 板1和下肢限位板3均为一体式结构,上肢限位板1呈“Y”型,下肢限位板3呈倒“Y” 型;上肢限位板1和下肢限位板3通过4个紧固螺钉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上肢限位板1包括支撑板Ⅰ5,支撑板Ⅰ5上部为圆弧形,贴合人体脖 颈处,避免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练习时造成脖颈处不舒适,支撑板Ⅰ5有向外延伸的与人 体上肢相对应的两个臂部限位板4(“Y”型两翼),支撑板Ⅰ5和两个臂部限位板4在两个 不同平面内,两个臂部限位板4的夹角为160度,起到对臂部的限制作用,满足蛙泳“臂 部划水结束时,要求大臂与躯干成80度夹角”的技术要求,臂部限位板4的截面为圆弧形, 更好的贴合人体手臂,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支撑板Ⅰ5上均布有6排长度调节孔洞2。

如图4所示,下肢限位板3包括支撑板Ⅱ6,支撑板Ⅱ6有向外延伸的与人体下肢相 对应的两个腿部限位板7(倒“Y”型两翼),支撑板Ⅱ6和两个腿部限位板7在两个不同 平面内,两个腿部限位板7的夹角为80度,腿部限位板7(倒“Y”型两翼)与支撑板Ⅱ6 底面的夹角为120—140度,腿部限位板7与支撑板Ⅱ6的连接处为圆弧形,更好的贴合人 体下肢,符合人机工程学,与人体游泳时肌肉、骨骼的运动状态相吻合,防止收腿动作结 束时腿部受到伤害。支撑板Ⅱ6上设有与支撑板Ⅰ5上长度调节孔洞2相对应的长度调节 孔洞2,支撑板Ⅰ5和支撑板Ⅱ6通过4个紧固螺钉和紧固螺母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板Ⅰ5 和支撑板Ⅱ6之间不同长度调节孔洞2的对应紧固,可以调节上肢限位板1与下肢限位板 3间相重叠的长度,能够迎合不同身高体长的人使用。

使用时,测量出练习者从大腿根部(腹股沟上端)至腋窝的距离;重叠上肢、下肢限 位板长度调节孔洞2位置,依据测量距离,用紧固螺钉将上下肢限位板固定,并使支撑板 Ⅰ5和支撑板Ⅱ6重叠后的总长度与先前测量距离一致;使臂部限位板4的根部对准练习 者的腋窝高度,并使支撑板Ⅰ5贴合练习者身体;练习者趴在本实用新型肢体限位器上, 下水做蛙泳泳姿练习,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对练习者每次动作都会得到有效限制,有利于 练习者更直观、方便的做出规范动作【⑴蛙泳臂部划水结束时,要求大臂与躯干成80度夹 角;⑵蛙泳腿部动作,收腿结束时,要求腿部与躯干形成的夹角在120—140度】。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 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 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 内。

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包括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肢限位板和下肢限位板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肢限位板呈“Y”型,所述下肢限位板呈倒“Y”型。练习者趴在本实用新型肢体限位器上,下水做蛙泳泳姿练习,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对练习者每次动作都会得到有效限制,有利于练习者更直观、方便的做出规范动作。本实用新型的蛙泳泳姿肢体限位器改变了目前蛙泳泳姿教学中,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