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指训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指训练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0740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02 CN 203507402 U (21)申请号 201320662983.6 (22)申请日 2013.10.26 A63B 21/055(2006.01) A63B 23/16(2006.01) (73)专利权人 苗传军 地址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路国 贸商业大厦 27H (72)发明人 苗传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该训 练装置旋臂上设置有多个可调卡扣槽, 可灵活调 整拇指弹簧挂架的位置, 使手指训练器既可佩戴 至。
2、左手, 又可佩戴至右手, 通用性强 ; 支撑架垂直 连接部可调节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增加或减小前 端手指弹簧的可拉伸长度 ; 支撑架前端的弧形架 前后可调节, 适用于各种长短的手指 ; 手指固定 套及拇指套上都设有调节小孔, 可通过螺丝插入 小孔调节手指固定套或拇指套的大小, 以提高手 指或拇指的舒适度 ; 上水平连接部与竖直连接部 通过转轴连接, 两者呈活动状态, 并在两者连接的 夹角面设置一个高度调节器, 通过调节中间螺母 使高度调节器伸长或缩短, 以此来控制在训练时 的拉力大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07402 U CN 203507402 U 1/1 页 2 1. 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该训练装置包括手腕固定部及手指套接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手腕固定部与手指套接部通过一支撑架 (3) 连接, 该支撑架 (3) 由依次连接的上水平连接 部 (23) 、 竖直连接部 (16) 、 下水平连接部 (6) 组成, 连接后构成 Z 形的直角组件 ; 所述上水 平连接部 (23) 与竖直连接部 (16) 通过转轴 (15) 连接, 并在连接后的夹角面内设置一高度 调节器 (14) , 该高度调节器一。
4、端活动连接在上水平连接部 (23) 下表面, 另一端活动连接在 竖直连接部 (16) 的表面上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 (6) 竖直端上设有沟槽, 竖直连接部 (16) 通 过两个定位螺钉穿过沟槽与下水平连接部 (6) 连接固定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 (6) 下端依次 固接设有魔术贴的双腕带 (10) 、 塑料腕形板 (11) , 腕形板 (11) 弧面上设置有若干魔术贴公 面 (111) , 并通过魔术贴公面 (111) 与设有魔术贴母面的软垫 (4) 连接,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 (6) 末端的固接处的销轴 (82) 上套入一可旋转的拇指弹簧挂架, 并在下水平连接部 (6) 上 设置一螺纹孔, 。
5、螺钉 (7) 旋入该螺纹孔对拇指弹簧挂架定位 ; 所述支撑架 (3) 上水平连接部 (23) 前端设置有沟槽, 在该沟槽内通过两个螺钉与手指套接部垂直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拇指弹簧挂架由依次 连接的旋臂 (8) 、 长拉力弹簧 (9 ) 、 拇指套 (13) 构成, 以销轴 (82) 为中心, 旋臂 (8) 与下水 平连接部 (6) 的连接端, 设置有对称的卡扣槽 (81) , 下水平连接部 (6) 上的螺纹孔在卡扣槽 (81) 内可视。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高度调节器 (14) 由上 螺。
6、杆 (141) 、 中间螺母 (142) 、 下螺杆 (143) 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上螺杆 (141) 与下 螺杆 (143) 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中间螺母 (142) 内为全螺牙通孔, 表面滚花。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手指套接部由弧形架 (1) 、 四根拉力弹簧 (2) 、 连接在四根拉力弹簧 (2) 上的手指固定套 (12) 组成, 四根拉力弹簧 (2) 等距连接在弧形架 (1)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手指固定套 (12) 上设 有若干个可调节手指固定套大小的调节孔 (121)。
7、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双腕带 (10) 由两条腕 带组成, 分居于支撑架的两侧, 并上下放置, 每个腕带上都设有套孔 (5) 。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拇指套 (13) 上设有若 干个可调节拇指套 (13) 大小的调节小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07402 U 2 1/4 页 3 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指拉伸锻炼达到恢复 目的的手指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中风、 脑外伤、 手部外伤等疾病, 使患者的。
8、手部功能缺失, 不仅生活带来诸多 不便, 患者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 采用康复医生手把 手对患者一对一的进行康复训练, 训练效率和训练强度难以保证, 训练周期长且费用高昂, 同时患者要频繁的往返于医院, 患者主观情绪上消极治疗或者不愿意治疗。 0003 现有技术中, 如专利一种手指训练手套, 其公开号为 CN 201848055 U, 如图 7 所 示, 该专利产品包括弹力手套, 弹力手套的各手指尖端的背侧上均缝合连接有金属扣, 弹力 手套的手腕部背面上缝合有至少一个金属扣, 所述手指尖端的背侧上的金属扣与手腕部背 面上的金属扣通过橡皮圈连接。作为改进, 在弹。
9、力手套的各手指尖端指腹侧均缝合连接有 金属扣, 弹力手套的手腕部正面上缝合有至少一个金属扣, 所述手指尖端指腹侧的金属扣 与手腕部正面上的金属扣通过橡皮圈连接。该专利产品在手指训练上有明显不足之处, 通 过橡皮圈、 金属扣等连接将手指始终处于一种拉伸状态, 需要使力握拳将手指弯曲, 其力度 无法调节, 手指长度与手套也并不一定可以匹配, 这就需要生产不同规格的训练手套来满 足患者, 给生产造成不便, 同时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 该训练手套分左右手, 不能通用。另 外, 其腕部没有固定装置, 整个手套与手处于活动状态, 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10、左右手通用、 腕部固定、 手指固定 套可调节、 高度可调节的手指训练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 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该训 练装置包括手腕固定部及手指套接部, 所述手腕固定部与手指套接部通过一支撑架连接, 该支撑架由依次连接的上水平连接部、 竖直连接部、 下水平连接部组成, 连接后构成 Z 形的 直角组件 ; 所述上水平连接部与竖直连接部通过转轴连接, 并在连接后的夹角面内设置一 高度调节器, 该高度调节器一端活动连接在上水平连接部下表面, 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竖直 连接部的表面上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竖直端上设有沟槽, 竖直连接部通过两个定位螺钉穿 过沟。
11、槽与下水平连接部连接固定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下端依次固接设有魔术贴的双腕带、 塑料腕形板, 腕形板弧面上设置有若干魔术贴公面, 并通过魔术贴公面与设有魔术贴母面 的软垫连接,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末端的固接处的销轴上套入一可旋转的拇指弹簧挂架, 并 在下水平连接部上设置一螺纹孔, 螺钉旋入该螺纹孔对拇指弹簧挂架定位 ; 所述支撑架上 水平连接部前端设置有沟槽, 在该沟槽内通过两个螺钉与手指套接部垂直连接。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拇指弹簧挂架由依次连接的旋臂、 长拉力弹簧、 拇指套构成, 以销 轴为中心, 旋臂与下水平连接部的连接端, 设置有对称的卡扣槽, 下水平连接部上的螺纹孔 说 明 书 。
12、CN 203507402 U 3 2/4 页 4 在卡扣槽内可视。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高度调节器由上螺杆、 中间螺母、 下螺杆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上螺杆与下螺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中间螺母内为全螺牙通孔, 表面滚花。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手指套接部由弧形架、 四根拉力弹簧、 连接在四根拉力弹簧上的手 指固定套组成, 四根拉力弹簧等距连接在弧形架上。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手指固定套上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手指固定套大小的调节孔。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双腕带由两条腕带组成, 分居于支撑架的两侧, 并上下放置, 每个 腕带上都设有套孔。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拇指套上。
13、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拇指套大小的调节小孔。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0013 1. 旋臂上设置有多个可调卡扣槽, 可灵活调整拇指弹簧挂架的位置, 使手指训练 器既可佩戴至左手, 又可佩戴至右手, 通用性强 ; 0014 2. 支撑架垂直连接部可调节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增加或减小前端手指弹簧的可拉 伸长度 ; 0015 3. 支撑架前端的弧形架前后可调节, 适用于各种长短的手指 ; 0016 4. 手指固定套及拇指套上都设有调节小孔, 可通过螺丝插入小孔调节手指固定套 或拇指套的大小, 以提高手指或拇指的舒适度 ; 0017 5. 上水平连接部与竖直连接部通过转轴连接, 两者呈活动状态。
14、, 并在两者连接的 夹角面设置一个高度调节器, 通过调节中间螺母使高度调节器伸长或缩短, 以此来控制在 训练时的拉力大小。 附图说明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1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手指训练装置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右手套入手指训练装置示意图 ; 0021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旋臂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腕形板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软垫示意图 ; 0024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手指固定套示意图 ; 0025 图 7 为现有技术中的手指训练手套示意图 ; 0026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旋臂调节一个卡扣。
15、槽后局部示意图 ; 0027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 : 如图 1 至图 6 及图 8、 图 9 所示, 一种手指训练装置, 该训练装置包括手腕 固定部及手指套接部, 所述手腕固定部与手指套接部通过一支撑架3连接, 该支撑架3由依 次连接的上水平连接部 23、 竖直连接部 16、 下水平连接部 6 组成, 连接后构成 Z 形的直角组 件 ; 所述上水平连接部 23 与竖直连接部 16 通过转轴 15 连接, 并在连接后的夹角面内设置 一高度调节器 14, 该高度调节器一端活动连接在上水平连接部 23 下表面, 另一端活动连接 说 明 书 CN。
16、 203507402 U 4 3/4 页 5 在竖直连接部16的表面上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6竖直端上设有沟槽, 竖直连接部16通过两 个定位螺钉穿过沟槽与下水平连接部 6 连接固定 ;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 6 下端依次固接设有 魔术贴的双腕带10、 塑料腕形板11, 腕形板11弧面上设置有若干魔术贴公面111, 并通过魔 术贴公面 111 与设有魔术贴母面的软垫 4 连接, 所述下水平连接部 6 末端的固接处的销轴 82上套入一可旋转的拇指弹簧挂架, 并在下水平连接部6上设置一螺纹孔, 螺钉7旋入该螺 纹孔对拇指弹簧挂架定位 ; 所述支撑架 3 上水平连接部 23 前端设置有沟槽, 在该沟槽内。
17、通 过两个螺钉与手指套接部垂直连接。所述拇指弹簧挂架由依次连接的旋臂 8、 长拉力弹簧 9 、 拇指套 13 构成, 以销轴 82 为中心, 旋臂 8 与下水平连接部 6 的连接端, 设置有对称的卡扣 槽 81, 下水平连接部 6 上的螺纹孔在卡扣槽 81 内可视。所述高度调节器 14 由上螺杆 141、 中间螺母 142、 下螺杆 143 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上螺杆 141 与下螺杆 143 的外螺纹 方向相反, 中间螺母142内为全螺牙通孔, 表面滚花。 所述手指套接部由弧形架1、 四根拉力 弹簧2、 连接在四根拉力弹簧2上的手指固定套12组成, 四根拉力弹簧2等距连接在弧形架 1。
18、 上。所述手指固定套 12 上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手指固定套大小的调节孔 121。所述双腕带 10 由两条腕带组成, 分居于支撑架的两侧, 并上下放置, 每个腕带上都设有套孔 5。所述拇 指套 13 上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拇指套 13 大小的调节小孔。 0029 本实用新型手指训练器的操作步骤如下 : 如图 2 所示的右手套入手指训练装置示 意图。 0030 1. 将双腕带 10 上的魔术贴撕开, 软垫 4 通过魔术贴粘贴于腕形板 11 上 ; 0031 2. 将软垫 4 垫于手腕背部, 使手指训练器前端手指固定套 12 自由垂落 ; 0032 3. 四个手指套入前端手指固定套 12 ; 0033 4。
19、. 双腕带 10 绕手腕一圈, 穿过套孔 5, 再绕半圈拉紧, 通过魔术贴粘贴固定 ; 0034 5. 将拇指套 13 套入拇指, 如感觉力度不够, 可将螺钉 7 松开, 往后转动一个扣位 槽, 再将螺钉 7 拧上如图 5 所示。 0035 如果要将右手换成左手, 可将螺钉 7 松开, 旋臂 8 旋转 180 度至手指训练器右侧, 再将螺钉 7 旋入螺纹孔将旋臂定位, 然后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套入左手 0036 如果在套入手指或拇指感觉手指固定套 12 或拇指套 13 太宽, 可将手指固定套 12 或拇指套 13 旋开, 换至下一格小孔固定。 0037 上水平连接部 23 与竖直连接部 16 通过。
20、转轴 15 连接, 两者呈活动状态, 并在两者 连接的夹角面设置一个高度调节器 14, 通过调节中间螺母 142 使高度调节器 14 伸长或缩 短, 以此来控制上水平连接部 23 与竖直连接部 16 的夹角增大或缩小, 夹角增大, 上水平连 接部23前端连接的手指套接部与下水平连接部6的距离增大, 因此增加了手指训练器的整 体高度, 从而加大了四根拉力弹簧 2 至手指端的距离。在训练时, 就可以使手指套入手指固 定套 12 拉动弹簧拉力增大。夹角缩小, 在训练时, 就可以使手指套入手指固定套 12 拉动弹 簧拉力减小。 0038 另外, 要进一步调节训练装置的高度, 还可以调节竖直连接部 16。
21、 与下水平连接部 6 之间的两个螺钉, 使其在下水平连接 6 上的沟槽移动, 往上可增加训练器的高度, 入下移 动可减小训练器的高度。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 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 说 明 书 CN 203507402 U 5 4/4 页 6 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507402 U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8 3/6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9 4/6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10 5/6 页 11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11 6/6 页 12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07402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