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系统的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对投影机内多个光源进行散热的散热系统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当今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办公中,投影机作为新型办公设备用户可以随处见到它的身影。投影机不但可以应用于临时会议、技术讲座、网络中心、指挥监控中心,还可以与计算机、工作站等进行连接,或接到录像机、电视机、影碟机以及实物展台等,可以说它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大屏幕影像设备。由于应用场所的需求及消费者的感观享受,对投影机的体积、重量及亮度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若要投影机有更高的亮度,就必须采用具有更大功率的光源,而大功率的光源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必然带来如何对光源进行有效地散热的问题。通常会设置一散热装置对其光源进行散热,然而,在投影机内部有限的空间内,该传统的散热装置仍不能对其光源进行有效的散热,从而影响投影机的连续工作时间,使投影机的工作效能降低,缩短了投影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投影机,其内具有一个散热性能良好的散热系统。
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投影机,包括一壳体、置于壳体内的若干光源及与这些光源连接的一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光源上的第一、第二、第三散热装置、一风扇及一热管,该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一竖直放置的一基板及形成于基板一侧的鳍片组,该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一竖直放置于风扇上并垂直于风扇顶面的基板及设置在该基板一侧的一鳍片组,该第三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及设置在该基板一侧的一鳍片组,该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散热装置的基板及鳍片组,另一端连接第二散热装置的鳍片组。
上述投影机中多个光源上设有不同的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可合理分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充分利用各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投影机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的投影机去掉外壳的上盖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中的投影机内的散热系统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图。
图5是图3的散热系统中的第一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4的散热系统中的第二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投影机的一优选实施例。该投影机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10上具有一可移除的上盖12,一散热系统20设置在该壳体10内。一镜头14凸伸于壳体10的右侧壁之外。上盖12的大致后端部位上形成一方形孔(未标示);与上盖12上的方形孔相对应,壳体10的底部也设有一通孔(图未示)。该方形孔及通孔可供气流通过并流经该散热系统20从而加速对投影机内的热量的散发。
散热系统20包括一第一散热装置30、一第二散热装置40及一第三散热装置50。第一散热装置30的一部分靠近壳体10的右侧壁。第一散热装置30的另一部分及第二散热装置40则置于壳体10的后端。第三散热装置50靠近壳体10地左侧壁。一第一、第二、第三光源301、401、501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散热装置30、40、50相连。第一光源301与第三光源501相对设置,并置于第二光源401的两侧。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光源301、401、501皆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且第一光源301的功率最大,第二光源401的功率次之,第三光源501的功率最小。换言之,在该投影机工作时,第一光源301产生的热量最多,第二光源401产生的热量次之,第三光源501产生的热量最少。
请同时参考图3和图4,一风扇60置于第二散热装置40的下方。该风扇60正对壳体10上的通孔,可提供冷却气流流进投影机内对其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5,第一散热装置30包括一第一散热器32、一第一鳍片组36及连接该第一散热器32与第一鳍片组36的一热管35。该第一散热器32包括一基板322及若干散热鳍片324。该基板322大致呈矩形,并竖立放置,散热鳍片324则置于该基板322的一侧面上。每一散热鳍片324由一矩形本体(未标示)及由该本体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未标示)组成。后一散热鳍片324的折边抵靠在前一散热鳍片324的本体上,每两相邻本体之间形成一垂直的气流通道(未标示)。散热鳍片324及基板322上分别形成一凹槽(未标示,于图4中清晰可见),这些凹槽共同形成一个狭长形的通道3221,用于容置热管35的一部分于其内。
第一鳍片组36与第一散热器32中的散热鳍片324的结构相似。第一鳍片组36中每相邻两散热鳍片间形成一竖直的气流通道363。第一鳍片组36上还形成一通孔(未标示),用于容置热管35的一部分于其内。热管35呈L形,其包括容置在第一散热器32的通道3221内的一蒸发段352及容置在第一鳍片组36的通孔内的一冷凝段354。其中,该蒸发段352为扁平状,而该冷凝段354为圆柱状。该蒸发段352设置成扁平状,是为了减小第一散热器32的体积,从而能将该第一散热器32容置在投影机的有限的散热空间内。
请参考图6,第二散热装置40包括一基板42及设置在基板42后侧的一第二鳍片组44。该基板42竖直放置且垂直风扇60的顶面。该第二鳍片组44呈L形,也即该第二鳍片组44的前端(即靠近基板42的一端)比其后端(即远离基板42的一端)高,因而在第二鳍片组44的顶面形成一个阶梯442,用于放置第一散热装置30中的第一鳍片组36于其上。第二鳍片组44中每相邻两散热鳍片间形成一竖直的气流通道443。该气流通道443的宽度与第一散热装置30中的第一鳍片组36形成的气流通道363的宽度相同。第一鳍片组36连同热管35的冷凝段354刚好置于第二鳍片组44的阶梯442上,第一鳍片组36的顶面与第二鳍片组44的顶面齐平,因而第一鳍片组36与第二鳍片组44一起形成一个长方体形。
请再参考图3和图4,第三散热装置50与第一、第二散热装置30、40分离设置。第三散热装置50包括一呈矩形的基板52和设置于基板52一侧面上的第三鳍片组54。第三鳍片组54的结构与第一散热器32中的散热鳍片324的结构相似。第三散热装置50中的基板52与第一散热器32中的基板322面对面设置并垂直于第二散热装置40的基板42。第一、第三光源301、501分别贴设在基板52、基板32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三散热装置50中的第三鳍片组54及第一散热器32中的散热鳍片324则分别设置在基板52、基板322相反的两个侧面上,从而组装后的第一散热器32的散热鳍片324、第二及第三散热装置40、50的第二、第三鳍片组44、54均较它们各自的基板322、42、52靠近壳体10的相应的侧壁。
为减小第一、第二、第三光源301、401、501的散热途径中的热阻抗,在第一光源301与第一散热器32的基板322之间、第二光源401与第二散热装置40的基板42之间、第三光源501与第三散热装置50的基板52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一集热块31、41、51。这些集热块31、41、51由高导热性能材料制成,可起到集热与快速导热的作用。
本发明中的投影机针对第一、第二、第三光源301、401、50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各不相同的情况,采用了各不相同的第一、第二、第三散热装置30、40、50对其进行散热。其中,第一光源30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最多,因而第一散热装置30不但设置有第一散热器32对其进行散热,同时还应用热管35与第一散热器32结合,使热量能通过热管35的迅速传导至第一鳍片组36进行散热。另外,根据投影机内的散热空间的分布,还设置有一风扇60对散热需求较高的第一、第二散热装置30、40进行强制冷却。这种采用多个光源并采用不同的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的设置,可降低热量给投影机内的元件带来的风险,并可充分利用投影机内有限的散热空间,同时有效利用各个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的第一鳍片组36位于第二散热装置40上,其可作为第二散热装置40的一部分,热管35连接第一散热装置30(即第一散热器32)及第二散热装置40的第一鳍片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