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哑铃与缓冲杠铃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哑铃和杠铃盘,在使用本发明后,上述两种运动器材 都将具备缓冲功能。本发明是一种弹性外胎,其外形上又分为哑铃形 和杠铃盘形两种,使用时分别套在哑铃和杠铃盘上。该弹性外胎的胎 面制作材料主要是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橡胶;而其填充材料主 要是加重粉末,如铁粉或沙子。此外,哑铃和杠铃盘上还包含一个圆 形管状连接部分,该部分的制作材料主要是合成树脂,发泡树脂,海 绵,EVA或其他类似材料。若运动器材为哑铃,则此部分安装在其 外部或内部,在使用时充当把手。若运动器材为杠铃,且杠铃外胎为 圆饼状,则此部分一般会以轴套的形状安装在外胎的轴心穿孔内,且 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哑铃由铁经过加工处理制成,哑铃柱柄两端的重物重 量一致,柱柄本身要易于把握。传统哑铃有一个较大的缺陷,那就是 它容易锈蚀。因而,传统哑铃一般很难长期使用。
后来哑铃制造工艺经过改进,采用模塑法由金属浇注而成,而且 金属表面还涂装一层合成树脂,该树脂涂层可以做成多种颜色。
改进哑铃所采用的金属材料通常来说是铝。与其他金属相比,铝 材在价格上要相对便宜。但是经浇注而成的改进哑铃也有一个缺陷, 那就是质地过脆,若运动过程中不小心坠地,改进哑铃极易碎裂。于 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随之出现:运动者很可能被哑铃碎片致伤,而 此时哑铃生产商则必须依照相关产品责任法规,对运动者进行赔偿。 再者,如果哑铃碰巧落在运动者身体上的某一部位如足部,该身体部 位就可能因此受伤甚至造成骨折。
为弥补这些缺陷,解决以上问题,有人发明了一种带外胎的哑铃, 该外胎胎面由合成树脂制成,内部填充铁粉或沙子。这种哑铃后来发 布在韩国实用新型公告No.1999-0005189以及韩国实用新型公告 No.1999-0039172中。尽管这种带有外胎的哑铃确实克服了金属浇注 哑铃易于碎裂的缺陷,但是它本身也具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当哑铃坠 落时,自身不具备减震功能。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先前的哑铃制作工艺已经在很 大程度上考虑了运动者的肢体安全问题,而且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以减少哑铃坠落对运动者可能造成的伤害。更为可贵的是,韩国实用 新型注册No.0291028发布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工艺,那就是向非刚性 树脂做成的外胎内注水或者是注入铁粉,可以在哑铃坠落的情况下, 减少哑铃对运动者身体部位的冲击。
但是,在所有我们讨论过的外胎哑铃中,外胎都是由合成树脂经 挤压模塑工艺制成,而经这种工艺制成的外胎是刚性的,不具备柔韧 性。所以,如果落在运动者的身体某一部位上,这类哑铃不会完全消 除对该部位的冲击,而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这种冲击。
由于合成树脂的刚性特质,由其制成的外胎轮廓会一直保持不 变。这样一来,即使外胎内填充了铁粉或沙子,哑铃的减震能力还是 很弱,因为外胎轮廓是刚性的,不会因外部压力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
再者,制造此类哑铃首先需要一个模具,而且还需要用挤压模塑 的方法用合成树脂制造外胎,生产商必须在这个流程中支付资金,所 以这种哑铃的生产成本一般较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在发明新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上述各类哑铃产品所面 临的问题和难以克服的缺陷。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具备优良 减震功能的哑铃和杠铃盘。这种新发明不仅不易破碎,而且当其坠落 在运动者某一身体部位上时,还可以充分吸收冲击,从而避免给运动 着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哑铃和杠铃盘,使其在生 产制造过程中不再需要采用挤压模塑工艺,从而大大降低该类产品的 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新型减震哑铃和减震杠铃盘包括由柔性构 件切割缝制而成的外胎,而外胎内装有加重粉末,如铁粉或沙子等, 加重粉末是以预定的重量注入外胎中,加重粉末可以在外胎内自由滑 动,而整个哑铃的外廓也就可以自由变动。
所述的柔性构件由织物切割而成,织物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合成 纤维或合成橡胶。织物先被切割成预定的形状,然后再将织物片或橡 胶片缝制成哑铃状或杠铃盘状。
为保持哑铃的外型,外胎的内部或外部还会装有一个圆柱体,该 圆柱体一般由合成树脂、发泡树脂、海绵或EVA制成,也具备减震 功能。若杠铃盘为圆盘状,则该杠铃盘外胎的中轴孔内还安装一个柱 状轴套,以便于穿过该套安装固定轴柄。轴套的制作材料为合成树脂 或其他金属。
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依照本发明制造而成的减震哑铃 和杠铃盘具备优良的减震功能,克服了传统哑铃和杠铃盘的缺陷,即 只能减轻而不能完全吸收哑铃或杠铃盘坠落时的冲击。进一步,采用 本发明制造而成的哑铃和杠铃盘产品可以在哑铃或杠铃盘坠落时,保 护运动者的身体部位,尤其是足部,不受伤害,而且哑铃和杠铃盘自 身与硬物撞击时也不会碎裂或损坏。再者,采用本工艺制造哑铃和杠 铃盘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模具,从而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样 一来,生产商在向客户供货时,其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从价格上来说, 都非常具有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透视图;
图2为图1中哑铃的纵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透视图;
图4为图3中哑铃纵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杠铃盘透视图;
图6为图5中杠铃盘纵剖面图;
图7及图8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杠铃盘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案一制作的哑铃切面透视图,而图2则为图 1中哑铃的纵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弹性外胎11内部还安装有一 个圆柱体12,最终组合而成图中所示的哑铃10。
图1和图2中所示的哑铃10主要部件包括经柔性构件切割缝制 成哑铃状的弹性外胎11;圆柱体12插入外胎11的中心部位以便于 使用者把握哑铃10以及确保外胎轮廓保持哑铃状;铁粉13或沙子 13填充在外胎11内部。
弹性外胎11主要由纤维制作而成,但是其材质绝不仅仅限于纤 维。例如,弹性外胎11的材料可以是合成织物,即先将合成树脂处 理成合成纤维,再将合成纤维纺织成合成织物;也可以是天然织物, 即先从天然材料如棉花中抽纱,再将棉纱纺织成棉布;还可以是合成 橡胶,如氨丁橡胶等。弹性外胎11的制作材料可以是上面任何一种, 或者是其同等材料。
圆柱体12的制作材料必须保证能够保持哑铃形状不变。圆柱体 的中间部位较细,用作哑铃握柄。圆柱体两端部位较大,用作加重部 分。加重部分外胎内填充有加重粉末,如铁粉或沙子等。加重粉末的 重量必须符合预先规定,而且必须具备减震功能。如图中的圆柱体 12就是由合成树脂制成,合成树脂包括EVA、PVC或者是发泡树脂, 这些材料的硬度都必须符合预先规定。正因为有了圆柱体12,弹性 外胎11的外廓才能够紧固哑铃,保持哑铃的形状不变。
本发明建议的制作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案2制作的哑铃切面透视图,而图4则为图 3中哑铃的纵剖面图。弹性外胎11外表面还安装有一个圆柱体12。 依据方案制作而成的哑铃其实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产品是一样的, 两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本方案中的圆柱体12安装在弹性外胎11的外 表面,而不是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在弹性外胎11的内部。
参照图3和图4,哑铃10主要部件包括经柔性构件切割缝制成 哑铃状的弹性外胎11;圆柱体12安装在哑铃状弹性外胎11的外部, 确切地说应当是安装在外胎11的中心部位,以便于使用者把握哑铃 10;加重粉末13填充在外胎11内部。
弹性外胎11的外形并无特定的限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如上 所述,弹性外胎11的材料可以是合成织物、天然织物、合成橡胶或 其他同等材料。圆柱体12的材料主要是合成树脂,如EVA、PVC或 发泡树脂如海绵,此类材料的硬度较高。
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案三制作的杠铃盘切面透视图,而图6则为 图5中杠铃盘20的纵剖面图。在实际器械上,杠铃盘安装固定在中 轴的两端。
参照图5和图6,杠铃盘20的主要部件包括胎内设有轴孔的圆 饼状弹性外胎21;加重材料22填充在弹性外胎21内部;一个轴套 23安装固定在外胎21的轴孔内。
弹性外胎21由柔性材料制成,比如纤维等。参照以上所述以及 图1和图4,弹性外胎21的柔性材料可以是合成织物、天然织物、 合成橡胶或其他同等材料。轴套23则由合成树脂或其他金属制成。
在安装固定轴套23时,可以先在轴套外表面涂抹一层粘合剂, 然后再将此外表面与弹性外胎21的轴孔粘连到一起即可。也可以采 用套装法连接,即先将轴套23放置在弹性外胎21的轴孔内,然后用 铆钉将轴套固定在轴孔内即可。
图7和图8是根据本发明方案三制作的杠铃盘剖面图,且在本图 中轴套23和弹性外胎21是以套装法连接的。
参照图7,轴套23的长度要大于弹性外胎的宽度,且部分伸出 胎外。外胎21的各端必须与相应伸出部分轴套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以便弹性外胎21能够与轴套23的外表面紧密相连。这种设计方案确 保了外胎21与轴套23不会轻易分离。而在一般条件下,尤其是当弹 性外胎21的制作材料是合成橡胶时,由于橡胶固有的弹性,使得外 胎与轴套极易分离。
参照图8,因外胎21是经缝制而成,所以其内部空间被柔性构 件分割成许多小舱室。在此情况下,加重粉末就可以分别填充进外胎 内各个独立的小舱室,也就是说这些加重单体只可以在各自的空间内 小范围移动,这样就有利于确保杠铃盘的外廓不变形。
在本方案中,外胎11和外胎21的制作过程是:先挑选柔性构件, 再将构件切割成需要的形状,最后再将各个切割后的构件缝制成一个 整体。也就是说,在生产制作外胎11和外胎21的过程中,不需要任 何模具。
该哑铃和杠铃盘不会因外部冲击而破碎,而且当其与硬物或人体 部位撞击时,无论力度有多大,都可以完全吸收冲击力。原理是:当 碰撞发生时,哑铃和杠铃盘撞击部位外胎内的加重粉末就会移开,从 而造成撞击部位下陷,最终吸收冲击力。哑铃和杠铃盘撞击部位下陷 的深度因撞击力度的大小而变化。
以上是对一些比较优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图解,而一旦对该项发 明的制作工艺掌握的较为纯熟,制作者完全可能对这些设计方案提出 更改,补充甚至是替代,但是一切方案都不应当背离权利要求中所明 确的设计范围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