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776150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2862.2

申请日:

2010.10.26

公开号:

CN102031989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5B 41/04申请日:20101026授权公告日:20130424终止日期:201510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日:20101026|||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00; F25B41/04; F17C1/00; B01D53/02

主分类号:

E21F11/00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

发明人:

陈正刚; 王小军; 朱恩宝; 潘雁频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9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张利萍;郭德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本系统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温除湿子系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冷凝器,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 包括三个子系统 : 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 ; 用 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 ; 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 系统 ; 其特征在于 : 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 (22) 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 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 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 ;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降温除湿 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 (18)、 制冷剂入口管 (14)、 截止阀 (13)、 毛细管 (12)、 蒸发器 (5)、 手 摇风机 (21)、 通风管 (22)、 制冷剂排除管 (15), 其中制冷剂入口管 (14) 两端分别连接制冷 剂贮瓶 (18) 和截止阀 (13), 毛细管 (12) 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 (13) 和蒸发器 (5), 制冷剂 排除管 (15) 与蒸发器 (5) 连接, 手摇风机 (21) 通过通风管 (22) 连接到蒸发器 (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供氧子系 统包括 : 高压氧气瓶 (1)、 减压器 (2)、 低压氧压表 (9)、 截止阀 (10)、 流量计 (8) 和气体管 路, 其中高压氧气瓶 (1)、 减压器 (2)、 低压氧压表 (9)、 截止阀 (10) 和流量计 (8) 通过气体 管路依次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箱 (20)、 手摇风机 (21), 其连接方式 是通过通风管连接。

说明书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命保障设备, 属于避难救生领域。背景技术 目前矿物开采主要集中在地下, 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 造成矿难事故无法完全 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一般具有突然性和短暂性, 很难及时将井下人员全部安全的送回地 面, 因此研制井下避难救生设备是解决矿难事故, 减少人员伤亡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般在矿难发生时, 需提供井下人员暂时避难的场所。因此除了要求避难舱的坚 固外, 还需提供人在短期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水供给、 食物供给、 氧气供给、 舱内 环境温度调节、 湿度调节、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去除等。矿难发生时, 尤其时煤矿井矿难, 井 下环境及其恶劣, 避难舱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基本隔绝, 即避难舱无电、 无物质交换以及无热 传递。因此造成避难舱的生命保障系统工作成为难点。
     目前, 国外井下避难设备均具有一定的生命保障功能, 不同的产品采用的方式有 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实现方法均没有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供氧方面, 如美国 Minearc 公司采用高压氧进行供氧 ; 而美国 Strata 公司采用高压空气供氧 ; 一氧化 碳、 二氧化碳去除均采用专用洗涤剂吸收吸附 ; 降温除湿方面, 美国 Minearc 公司采用二氧 化碳制冷剂的本质空调, 但未有公开的技术资料。现有技术中的降温除湿系统一般采用闭 式循环, 通过压缩机、 冷凝器等进行制冷, 无法实现无电力驱动。 国内相关产品正在研制中, 详细情况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井下避难舱内人的基本生命需求, 即氧气供给、 温度控制、 湿 度控制以及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去除的问题 ; 在无电的条件下, 为矿井避难舱提供短期的生 命保障条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 包括三个子系统 : 用于提供氧气的 供氧子系统 ; 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 ; 用于控制温度和湿 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 ; 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 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 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 ;
     所述降温除湿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 制冷剂入口管、 截止阀、 毛细管、 蒸发器、 手 摇风机、 通风管、 制冷剂排除管, 其中制冷剂入口管两端分别连接制冷剂贮瓶和截止阀, 毛 细管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和蒸发器, 制冷剂排除管与蒸发器连接, 手摇风机通过通风管连 接到蒸发器。 制冷剂从制冷剂贮瓶进入制冷剂管路, 通过截止阀进入毛细管, 然后经节流进 入蒸发器, 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同时迅速膨胀, 产生大量的冷量, 蒸发器逐渐冷 却, 吸收周围的热量, 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排除舱外 ; 蒸发器的换热是用手摇风 机进行鼓风, 通过通风管进行强制通风换热。所述供氧子系统包括 : 高压氧气瓶、 减压器、 低压氧压表、 截止阀、 流量计和气体管 路, 其中高压氧气瓶、 减压器、 低压氧压表、 截止阀和流量计通过气体管路依次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箱、 手摇风 机, 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
     本系统将供氧子系统、 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三部分 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 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 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 ; 降温除湿子系 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 冷凝器, 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供氧子系统结构图 ;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降温除湿子系统结构图 ;
     图 3 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结构图 ;
     图 4 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 : 高压氧气瓶 1, 冷凝水管 2, 氧气减压器 3, 冷凝水槽 4, 蒸发器 5, 蒸发器壳体 6, 温度计 7, 氧气流量计 8, 低压氧压表 9, 手动截止阀 10, 控制面板 11, 毛细管 12, 手动截止 阀 13, 制冷剂入口管 14, 制冷剂排除管 15, 手摇风机固定座 16, 同定架 17, 制冷剂贮瓶 18, 截止阀 19,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箱 20, 手摇风机 21, 通风管 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 说明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附图 1 至附图 5 为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 整个装置 包括三个子系统 : 供氧子系统、 降温除湿控制子系统和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
     供氧子系统如图 1 所示, 主要包括 : 高压氧气瓶 1、 减压器 2、 低压氧压表 9、 截止阀 10 和流量计 8 等组成, 其连接方式是依靠气体管路连接。
     降温除湿子系统如图 2 所示, 主要包括 : 制冷剂贮瓶 18、 截止阀 19、 制冷剂入口管 14、 手动截止阀 13、 毛细管 12、 蒸发器 5、 蒸发器壳体 6, 手摇风机 21, 通风管 22 等组成, 其连 接方式是依靠制冷剂管路连接。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如图 3 所示, 主要包括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 箱 20、 手摇风机 21。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
     图 4 和图 5 为该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三个子系 统的连接管路均集中在控制面板 11 上固定, 其中供氧子系统的出口送至蒸发器 5 的后面, 出气口对准蒸发器 ; 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共用一个气动风机 和通风管, 通风管未端设置在蒸发器后面。
     蒸发器主要由蒸发器本体, 冷凝水槽 4 和蒸发器壳体组成。 蒸发器本体为 φ8 的铜 管上加装 0.2mm 翅片, 加工方式与普通蒸发器相同, 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根据设计要求选取。 冷凝水槽主要是收集蒸发器掉落的冷凝水, 其形状为槽型, 位置设置在蒸发器底部。 蒸发器壳体主要是固定蒸发器本体、 冷凝水槽以及控制通风流向, 其外形各异。
     控制面板 11 为系统供氧管路控制和制冷剂管路控制区, 控制面板上如附图所示 安装温度计 7, 氧气流量计 8, 低压氧压表 9, 手动截止阀 10, 毛细管 12, 手动截止阀 13。
     固定架 17 主要功能为安装系统各部件, 防止氧气瓶倾倒。
     毛细管 12 为内径 0.7mm 的不锈钢管。
     本实施例所实现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
     供氧部分 : 采用高压氧气瓶 1 存贮, 使用时开启氧气减压器 3, 开启手动截止阀 10, 氧气通过自身压力向外排放, 通过管路进入流量计 8, 再进入蒸发器壳体 6, 氧气口直接对 准蒸发器 5 的外表面喷出, 进行蒸发器的强制换热。氧气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截止阀 12 和流 量计 8 实现。
     降温除湿部分 : 工作时开启截止阀 13, 截止阀 19 为常开状态 ( 为工艺阀 ), 制冷剂 从制冷剂 ( 液态 ) 贮瓶 18, 经过截止阀 19、 制冷剂入口管 14、 截止阀 13, 进入毛细管 12, 然 后经节流 ( 制冷迅速气化 ) 进入蒸发器 5, 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同时迅速膨胀, 产 生大量的冷量, 蒸发器 5 逐渐冷却, 吸收周围的热量, 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 15 排 除舱外。当蒸发器 5 冷却的同时, 蒸发器表面会产生冷凝水珠或结霜, 当温度升高时, 蒸发 器表面的霜会融化为水, 由于重量的影响会落入冷凝水槽 4 中, 然后经冷凝水管 2 收集。蒸 发器 5 的换热采用高压氧气喷射强制换热和强制通风换热两种模式。当高压氧气喷射强制 换热不足时, 用手摇风机 21 进行鼓风, 通过通风管 22, 进行强制通风换热。 降温除湿的控制 是依靠温度计 7 和手动截止阀 13 实现。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1989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1989ACN102031989A21申请号201010522862222申请日20101026E21F11/00200601F25B41/04200601F17C1/00200601B01D53/02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地址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97号72发明人陈正刚王小军朱恩宝潘雁频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代理人张利萍郭德忠54发明名称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

2、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本系统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温除湿子系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冷凝器,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0。

3、31992A1/1页21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22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18、制冷剂入口管14、截止阀13、毛细管12、蒸发器5、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制冷剂排除管15,其中制冷剂入口管14两端分别连接制冷剂贮瓶18。

4、和截止阀13,毛细管12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13和蒸发器5,制冷剂排除管15与蒸发器5连接,手摇风机21通过通风管22连接到蒸发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子系统包括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流量计8和气体管路,其中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和流量计8通过气体管路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1/3页3。

5、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命保障设备,属于避难救生领域。背景技术0002目前矿物开采主要集中在地下,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造成矿难事故无法完全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一般具有突然性和短暂性,很难及时将井下人员全部安全的送回地面,因此研制井下避难救生设备是解决矿难事故,减少人员伤亡的一个有效途径。0003一般在矿难发生时,需提供井下人员暂时避难的场所。因此除了要求避难舱的坚固外,还需提供人在短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水供给、食物供给、氧气供给、舱内环境温度调节、湿度调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等。矿难发生时,尤其时煤矿井矿难,井下环境及其恶劣,避难舱与外界的物质。

6、交换基本隔绝,即避难舱无电、无物质交换以及无热传递。因此造成避难舱的生命保障系统工作成为难点。0004目前,国外井下避难设备均具有一定的生命保障功能,不同的产品采用的方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实现方法均没有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供氧方面,如美国MINEARC公司采用高压氧进行供氧;而美国STRATA公司采用高压空气供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均采用专用洗涤剂吸收吸附;降温除湿方面,美国MINEARC公司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本质空调,但未有公开的技术资料。现有技术中的降温除湿系统一般采用闭式循环,通过压缩机、冷凝器等进行制冷,无法实现无电力驱动。国内相关产品正在研制中,详细情况未见报。

7、道。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井下避难舱内人的基本生命需求,即氧气供给、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的问题;在无电的条件下,为矿井避难舱提供短期的生命保障条件。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0007所述降温除湿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制冷剂入口管、截止阀、毛细管、。

8、蒸发器、手摇风机、通风管、制冷剂排除管,其中制冷剂入口管两端分别连接制冷剂贮瓶和截止阀,毛细管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和蒸发器,制冷剂排除管与蒸发器连接,手摇风机通过通风管连接到蒸发器。制冷剂从制冷剂贮瓶进入制冷剂管路,通过截止阀进入毛细管,然后经节流进入蒸发器,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迅速膨胀,产生大量的冷量,蒸发器逐渐冷却,吸收周围的热量,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排除舱外;蒸发器的换热是用手摇风机进行鼓风,通过通风管进行强制通风换热。说明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2/3页40008所述供氧子系统包括高压氧气瓶、减压器、低压氧压表、截止阀、流量计和气体管路,其中。

9、高压氧气瓶、减压器、低压氧压表、截止阀和流量计通过气体管路依次连接。0009所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手摇风机,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0011本系统将供氧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三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温除湿子系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冷凝器,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供氧子系统结构图;001。

10、3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降温除湿子系统结构图;0014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结构图;0015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0016图5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0017图中高压氧气瓶1,冷凝水管2,氧气减压器3,冷凝水槽4,蒸发器5,蒸发器壳体6,温度计7,氧气流量计8,低压氧压表9,手动截止阀10,控制面板11,毛细管12,手动截止阀13,制冷剂入口管14,制冷剂排除管15,手摇风机固定座16,同定架17,制冷剂贮瓶18,截止阀19,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

11、附图,说明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0019附图1至附图5为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整个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供氧子系统、降温除湿控制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0020供氧子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和流量计8等组成,其连接方式是依靠气体管路连接。0021降温除湿子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制冷剂贮瓶18、截止阀19、制冷剂入口管14、手动截止阀13、毛细管12、蒸发器5、蒸发器壳体6,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等组成,其连接方式是依靠制冷剂管路连接。002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

12、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0023图4和图5为该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三个子系统的连接管路均集中在控制面板11上固定,其中供氧子系统的出口送至蒸发器5的后面,出气口对准蒸发器;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共用一个气动风机和通风管,通风管未端设置在蒸发器后面。0024蒸发器主要由蒸发器本体,冷凝水槽4和蒸发器壳体组成。蒸发器本体为8的铜管上加装02MM翅片,加工方式与普通蒸发器相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冷凝水槽主要是收集蒸发器掉落的冷凝水,其形状为槽型,位置设置在蒸发器底部。蒸发器说明书CN10203198。

13、9ACN102031992A3/3页5壳体主要是固定蒸发器本体、冷凝水槽以及控制通风流向,其外形各异。0025控制面板11为系统供氧管路控制和制冷剂管路控制区,控制面板上如附图所示安装温度计7,氧气流量计8,低压氧压表9,手动截止阀10,毛细管12,手动截止阀13。0026固定架17主要功能为安装系统各部件,防止氧气瓶倾倒。0027毛细管12为内径07MM的不锈钢管。0028本实施例所实现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为0029供氧部分采用高压氧气瓶1存贮,使用时开启氧气减压器3,开启手动截止阀10,氧气通过自身压力向外排放,通过管路进入流量计8,再进入蒸发器壳体6,氧气口直接对准蒸发器5。

14、的外表面喷出,进行蒸发器的强制换热。氧气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截止阀12和流量计8实现。0030降温除湿部分工作时开启截止阀13,截止阀19为常开状态为工艺阀,制冷剂从制冷剂液态贮瓶18,经过截止阀19、制冷剂入口管14、截止阀13,进入毛细管12,然后经节流制冷迅速气化进入蒸发器5,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迅速膨胀,产生大量的冷量,蒸发器5逐渐冷却,吸收周围的热量,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15排除舱外。当蒸发器5冷却的同时,蒸发器表面会产生冷凝水珠或结霜,当温度升高时,蒸发器表面的霜会融化为水,由于重量的影响会落入冷凝水槽4中,然后经冷凝水管2收集。蒸发器5的换热采用高压氧气喷射强制换热和强制通风换热两种模式。当高压氧气喷射强制换热不足时,用手摇风机21进行鼓风,通过通风管22,进行强制通风换热。降温除湿的控制是依靠温度计7和手动截止阀13实现。说明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CN102031992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CN102031992A3/3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