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1989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1989ACN102031989A21申请号201010522862222申请日20101026E21F11/00200601F25B41/04200601F17C1/00200601B01D53/02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地址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97号72发明人陈正刚王小军朱恩宝潘雁频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代理人张利萍郭德忠54发明名称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
2、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本系统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温除湿子系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冷凝器,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0。
3、31992A1/1页21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22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18、制冷剂入口管14、截止阀13、毛细管12、蒸发器5、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制冷剂排除管15,其中制冷剂入口管14两端分别连接制冷剂贮瓶18。
4、和截止阀13,毛细管12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13和蒸发器5,制冷剂排除管15与蒸发器5连接,手摇风机21通过通风管22连接到蒸发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子系统包括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流量计8和气体管路,其中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和流量计8通过气体管路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1/3页3。
5、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命保障设备,属于避难救生领域。背景技术0002目前矿物开采主要集中在地下,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造成矿难事故无法完全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一般具有突然性和短暂性,很难及时将井下人员全部安全的送回地面,因此研制井下避难救生设备是解决矿难事故,减少人员伤亡的一个有效途径。0003一般在矿难发生时,需提供井下人员暂时避难的场所。因此除了要求避难舱的坚固外,还需提供人在短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水供给、食物供给、氧气供给、舱内环境温度调节、湿度调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等。矿难发生时,尤其时煤矿井矿难,井下环境及其恶劣,避难舱与外界的物质。
6、交换基本隔绝,即避难舱无电、无物质交换以及无热传递。因此造成避难舱的生命保障系统工作成为难点。0004目前,国外井下避难设备均具有一定的生命保障功能,不同的产品采用的方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是其内部结构和实现方法均没有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供氧方面,如美国MINEARC公司采用高压氧进行供氧;而美国STRATA公司采用高压空气供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均采用专用洗涤剂吸收吸附;降温除湿方面,美国MINEARC公司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本质空调,但未有公开的技术资料。现有技术中的降温除湿系统一般采用闭式循环,通过压缩机、冷凝器等进行制冷,无法实现无电力驱动。国内相关产品正在研制中,详细情况未见报。
7、道。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井下避难舱内人的基本生命需求,即氧气供给、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去除的问题;在无电的条件下,为矿井避难舱提供短期的生命保障条件。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用于提供氧气的供氧子系统;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降温除湿子系统;其中供氧子系统通过氧气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到降温除湿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利用氧气的动能和净化后空气的动能进行加强换热;0007所述降温除湿子系统包括制冷剂贮瓶、制冷剂入口管、截止阀、毛细管、。
8、蒸发器、手摇风机、通风管、制冷剂排除管,其中制冷剂入口管两端分别连接制冷剂贮瓶和截止阀,毛细管两端分别连接截止阀和蒸发器,制冷剂排除管与蒸发器连接,手摇风机通过通风管连接到蒸发器。制冷剂从制冷剂贮瓶进入制冷剂管路,通过截止阀进入毛细管,然后经节流进入蒸发器,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迅速膨胀,产生大量的冷量,蒸发器逐渐冷却,吸收周围的热量,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排除舱外;蒸发器的换热是用手摇风机进行鼓风,通过通风管进行强制通风换热。说明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2/3页40008所述供氧子系统包括高压氧气瓶、减压器、低压氧压表、截止阀、流量计和气体管路,其中。
9、高压氧气瓶、减压器、低压氧压表、截止阀和流量计通过气体管路依次连接。0009所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手摇风机,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0011本系统将供氧子系统、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三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供氧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的无用功进行降温除湿系统的强制换热,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正常工作;降温除湿子系统采用制冷剂贮瓶代替压缩机、冷凝器,保证了系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供氧子系统结构图;001。
10、3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降温除湿子系统结构图;0014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结构图;0015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0016图5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0017图中高压氧气瓶1,冷凝水管2,氧气减压器3,冷凝水槽4,蒸发器5,蒸发器壳体6,温度计7,氧气流量计8,低压氧压表9,手动截止阀10,控制面板11,毛细管12,手动截止阀13,制冷剂入口管14,制冷剂排除管15,手摇风机固定座16,同定架17,制冷剂贮瓶18,截止阀19,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
11、附图,说明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0019附图1至附图5为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整个装置包括三个子系统供氧子系统、降温除湿控制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0020供氧子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高压氧气瓶1、减压器2、低压氧压表9、截止阀10和流量计8等组成,其连接方式是依靠气体管路连接。0021降温除湿子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制冷剂贮瓶18、截止阀19、制冷剂入口管14、手动截止阀13、毛细管12、蒸发器5、蒸发器壳体6,手摇风机21,通风管22等组成,其连接方式是依靠制冷剂管路连接。002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
12、氧化碳吸附箱20、手摇风机21。其连接方式是通过通风管连接。0023图4和图5为该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三个子系统的连接管路均集中在控制面板11上固定,其中供氧子系统的出口送至蒸发器5的后面,出气口对准蒸发器;降温除湿子系统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附子系统共用一个气动风机和通风管,通风管未端设置在蒸发器后面。0024蒸发器主要由蒸发器本体,冷凝水槽4和蒸发器壳体组成。蒸发器本体为8的铜管上加装02MM翅片,加工方式与普通蒸发器相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冷凝水槽主要是收集蒸发器掉落的冷凝水,其形状为槽型,位置设置在蒸发器底部。蒸发器说明书CN10203198。
13、9ACN102031992A3/3页5壳体主要是固定蒸发器本体、冷凝水槽以及控制通风流向,其外形各异。0025控制面板11为系统供氧管路控制和制冷剂管路控制区,控制面板上如附图所示安装温度计7,氧气流量计8,低压氧压表9,手动截止阀10,毛细管12,手动截止阀13。0026固定架17主要功能为安装系统各部件,防止氧气瓶倾倒。0027毛细管12为内径07MM的不锈钢管。0028本实施例所实现的无电力驱动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为0029供氧部分采用高压氧气瓶1存贮,使用时开启氧气减压器3,开启手动截止阀10,氧气通过自身压力向外排放,通过管路进入流量计8,再进入蒸发器壳体6,氧气口直接对准蒸发器5。
14、的外表面喷出,进行蒸发器的强制换热。氧气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截止阀12和流量计8实现。0030降温除湿部分工作时开启截止阀13,截止阀19为常开状态为工艺阀,制冷剂从制冷剂液态贮瓶18,经过截止阀19、制冷剂入口管14、截止阀13,进入毛细管12,然后经节流制冷迅速气化进入蒸发器5,由于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迅速膨胀,产生大量的冷量,蒸发器5逐渐冷却,吸收周围的热量,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制冷剂排除管15排除舱外。当蒸发器5冷却的同时,蒸发器表面会产生冷凝水珠或结霜,当温度升高时,蒸发器表面的霜会融化为水,由于重量的影响会落入冷凝水槽4中,然后经冷凝水管2收集。蒸发器5的换热采用高压氧气喷射强制换热和强制通风换热两种模式。当高压氧气喷射强制换热不足时,用手摇风机21进行鼓风,通过通风管22,进行强制通风换热。降温除湿的控制是依靠温度计7和手动截止阀13实现。说明书CN102031989ACN102031992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CN102031992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CN102031992A3/3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3198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