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75836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522194.7

申请日:

20171115

公开号:

CN207562282U

公开日:

201807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22/20,A63B21/06

主分类号:

A63B22/20,A63B21/06

申请人: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明人:

陈曦耕,陈洪强,王渊

地址: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解放西路91号

优先权:

CN201721522194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赵红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和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所述平行板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和脚踏固定板,所述操控架上设置有杯架和控制开关,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所述脚踏固定板活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平行板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的底部活动铰接,本实用新型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患者自身体重作为训练的负荷,减少承重物的添加,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重物的添加,增加训练强度弧形板可进行角度调节,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10)和底架(3),所述底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4),所述平行板(4)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6)和脚踏固定板(5),所述操控架(6)上设置有杯架(8)和控制开关(9),所述电动推杆(10)通过脚踏固定板(5)活动连接有脚踏板(7),所述平行板(4)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11),所述电动推杆(10)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11)的底部活动铰接,所述弧形板(11)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顶端设置有座椅(12),所述座椅(12)的顶部设置有头枕(15),所述座椅(12)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10)的底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1)的底部,所述底架(3)和底座(1)固定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1)上,所述限位块(14)上设置有橡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1)的前后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支撑杆(13)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杆(17),所述支撑杆(13)以及横向杆(17)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18)中相配合的滑块(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领域中的康复训练主要用于帮助因疾病导致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硬化的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训练方式通常依赖于理疗师。以下肢的康复训练为例,理疗师需要在每次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肢体规定动作的反复训练,这对于理疗师来说重复劳动负担过重,并且一个理疗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应负责一个患者的康复训练,无法实现医生和患者一对多的训练模式,从而浪费了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训练效率,对于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没有辅助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的多功能装置,所以设计一种医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下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下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理疗师需要在每次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肢体规定动作的反复训练,这对于理疗师来说重复劳动负担过重,并且一个理疗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应负责一个患者的康复训练,无法实现医生和患者一对多的训练模式,从而浪费了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训练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下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和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所述平行板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和脚踏固定板,所述操控架上设置有杯架和控制开关,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脚踏固定板活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平行板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的底部活动铰接,所述弧形板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的顶部设置有头枕,所述座椅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的底部,所述底架和底座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弧形板上,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前后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杆,所述支撑杆以及横向杆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中相配合的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患者自身体重作为训练的负荷,减少承重物的添加,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重物的添加,增加训练强度弧形板可进行角度调节,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槽和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脚座,3-底架,4-平行板,5-脚踏固定板,6-操控架,7-脚踏板,8-杯架,9-控制开关,10-电动推杆,11-弧形板,12-座椅,13-支撑杆,14-限位块,15-头枕,16-承重架,17-横向杆,18-滑槽,1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10和底架3,底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4,平行板4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6和脚踏固定板5,操控架6上设置有杯架8和控制开关9,电动推杆10通过脚踏固定板5活动连接有脚踏板7,平行板4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11,电动推杆10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11的底部活动铰接,弧形板11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顶端设置有座椅12,座椅12的顶部设置有头枕15,座椅12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16。

其中,电动推杆10的底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1上,底架3和底座1固定焊接,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2,脚座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杆1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1上,限位块14上设置有橡胶片,橡胶片进行碰撞缓冲,避免机械磨损,弧形板11的前后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8,支撑杆13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杆17,支撑杆13以及横向杆17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18中相配合的滑块19,杯架8上可放置水杯。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人员坐在座椅12上,头部靠在头枕15上,脚部踏在脚踏板7上,脚踏板7可根据脚部的角度转动进行转动,通过控制开关9控制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推动弧形板11进行角度调节,人员下肢用力进行蹬腿运动,使支撑杆13和横向杆17中的滑块19在滑槽18中进行滑动,腿部的肌肉可进行锻炼,从而进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可向承重架16中加入承重块,增加训练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下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下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522194.7 (22)申请日 2017.11.15 (73)专利权人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地址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解放西 路91号 (72)发明人 陈曦耕 陈洪强 王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11491 代理人 赵红霞 (51)Int.Cl. A63B 22/20(2006.01) A63B 21/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

2、一 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 部设置有电动推杆和底架, 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平行板, 所述平行板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 和脚踏固定板, 所述操控架上设置有杯架和控制 开关, 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所述脚踏固定板活动连 接有脚踏板, 所述平行板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 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的底部活 动铰接, 本实用新型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康 复训练, 患者自身体重作为训练的负荷, 减少承 重物的添加, 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重物的添加, 增 加训练强度弧形板可进行角度调节, 根据不同需 求进行调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562282 U 201。

3、8.07.03 CN 207562282 U 1.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包括底座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 的顶部设置有电动 推杆 (10) 和底架 (3) , 所述底架 (3)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 (4) , 所述平行板 (4) 下固定焊 接有操控架 (6) 和脚踏固定板 (5) , 所述操控架 (6) 上设置有杯架 (8) 和控制开关 (9) , 所述电 动推杆 (10) 通过脚踏固定板 (5) 活动连接有脚踏板 (7) , 所述平行板 (4) 的一端铰接有弧形 板 (11) , 所述电动推杆 (10) 的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 (11) 的底部活动铰接, 所述弧形板 。

4、(11) 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 (13) , 所述支撑杆 (13) 的顶端设置有座椅 (12) , 所述座椅 (12) 的顶部 设置有头枕 (15) , 所述座椅 (12) 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 (1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推杆 (10) 的底 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 (1) 的底部, 所述底架 (3) 和底座 (1) 固定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 的底部设 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 (2)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 (13) 的一。

5、侧 设置有限位块 (14) , 所述限位块 (14) 固定连接在弧形板 (11) 上, 所述限位块 (14) 上设置有 橡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 (11) 的前后 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槽 (18) , 所述支撑杆 (13) 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杆 (17) , 所述支撑 杆 (13) 以及横向杆 (17) 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 (18) 中相配合的滑块 (19)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62282 U 2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医用康复训练。

6、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医学领域中的康复训练主要用于帮助因疾病导致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硬化的患者 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训练方式通常依赖于理疗师。 以下肢的康复训练为 例, 理疗师需要在每次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肢体规定动作的反复训练, 这对于理 疗师来说重复劳动负担过重, 并且一个理疗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应负责一个患者的康复训 练, 无法实现医生和患者一对多的训练模式, 从而浪费了人力成本, 并且降低了训练效率, 对于有自理能力的患者, 没有辅助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的多功能装置, 所以设计一种医用多 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基于此,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以解决下述。

7、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以解决下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理疗师需要在每次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肢体规定动作的反复训练, 这对于理疗 师来说重复劳动负担过重, 并且一个理疗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应负责一个患者的康复训 练, 无法实现医生和患者一对多的训练模式, 从而浪费了人力成本, 并且降低了训练效率的 问题。 0004 为实现下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包括底 座, 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和底架, 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 所述平行 板下固定焊接有操控架和脚踏固定板, 所述操控架上设置有杯架。

8、和控制开关, 所述电动推 杆通过脚踏固定板活动连接有脚踏板, 所述平行板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 所述电动推杆的 顶部伸缩端与弧形板的底部活动铰接, 所述弧形板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顶 端设置有座椅, 所述座椅的顶部设置有头枕, 所述座椅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 0005 优选的, 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的底部, 所述底架和底座固 定焊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 0007 优选的, 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弧形板上, 所述 限位块上设置有橡胶片。 0008 优选的, 所述弧形板的前后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

9、槽, 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 置有横向杆, 所述支撑杆以及横向杆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中相配合的滑块。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肌肉 的康复训练, 患者自身体重作为训练的负荷, 减少承重物的添加, 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重物的 添加, 增加训练强度弧形板可进行角度调节,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62282 U 3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

10、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槽和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4 1-底座, 2-脚座, 3-底架, 4-平行板, 5-脚踏固定板, 6-操控架, 7-脚踏板, 8-杯架, 9-控制开关, 10-电动推杆, 11-弧形板, 12-座椅, 13-支撑杆, 14-限位块, 15-头枕, 16-承重 架, 17-横向杆, 18-滑槽, 1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11、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装置, 包括底座 1, 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推杆10和底架3, 底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板4, 平行板4下固 定焊接有操控架6和脚踏固定板5, 操控架6上设置有杯架8和控制开关9, 电动推杆10通过脚 踏固定板5活动连接有脚踏板7, 平行板4的一端铰接有弧形板11, 电动推杆。

12、10的顶部伸缩端 与弧形板11的底部活动铰接, 弧形板11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 支撑杆13的顶端设置有座 椅12, 座椅12的顶部设置有头枕15, 座椅12的后侧壁设置有承重架16。 0017 其中, 电动推杆10的底部通过转动座固定在底座1上, 底架3和底座1固定焊接, 底 座1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脚座2, 脚座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支撑杆13的一侧 设置有限位块14, 限位块14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1上, 限位块14上设置有橡胶片, 橡胶片进行 碰撞缓冲, 避免机械磨损, 弧形板11的前后以及外表面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8, 支撑杆13的底 部设置有横向杆17, 支撑杆13以及横。

13、向杆17上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在滑槽18中相配合的滑块 19, 杯架8上可放置水杯。 001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人员坐在座椅12上, 头部靠在头枕15上, 脚部踏在脚 踏板7上, 脚踏板7可根据脚部的角度转动进行转动, 通过控制开关9控制电动推杆10, 电动 推杆10推动弧形板11进行角度调节, 人员下肢用力进行蹬腿运动, 使支撑杆13和横向杆17 中的滑块19在滑槽18中进行滑动, 腿部的肌肉可进行锻炼, 从而进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 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 可向承重架16中加入承重块, 增加训练强度。 001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14、” 等的描述意指 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下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 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0 以下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 优选实施例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562282 U 4 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 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 根据本说 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 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 是为了更好地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 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6228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562282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