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95952.4 (22)申请日 2018.03.04 (73)专利权人 陈菁菁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溪美新 华街199号1幢 (72)发明人 乔水贞 黄琼瑜 黄寅 柯俊杰 吴鸿超 郭清育 (51)Int.Cl. A45F 3/02(2006.01) A45C 13/02(2006.01) A45C 13/00(2006.01) A45C 13/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
2、静电的电力工具 包, 其结构包括工具包主体、 小器械放置袋、 网 袋、 提手、 背带、 绝缘装置、 工具容纳室、 紧固条, 所述工具包主体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 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设有绝缘装置, 通过 将玻璃纤维层与环氧树脂层粘合到一起, 在将耐 热耐潮层与硅胶层和环氧树脂层贴合到一起, 同 时加温加压制作而成一个绝缘主体, 而后将绝缘 主体分别装入到工具包主体前后端内壁上, 使其 能有效阻隔掉静电现象, 有效避免了作业人员在 使用时被电到而使工具从手上脱离发生高空脱 落现象, 从而降低了危险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工 作效率并有效保证作业安全, 且提高了其实用性 与防静电能力, 。
3、简单方便、 使用简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144714 U 2018.11.27 CN 208144714 U 1.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结构包括工具包主体 (1) 、 小器械放置袋 (2) 、 网袋 (3) 、 提手 (4) 、 背带 (5) 、 绝缘装置 (6) 、 工具容纳室 (7) 、 紧固条 (8) ,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整体为长 方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前端表面上设有小器械放置袋 (2) , 且分别与小器械放置袋 (2) 缝 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侧端设有网袋 (3) ,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顶部。
4、与提手 (4) 两侧紧 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左右两侧与背带 (5) 两端通过环扣紧固连接, 所述工具包 主体 (1) 前后端内壁均设有绝缘装置 (6) , 并于工具包主体 (1) 内部紧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 包主体 (1) 中部内固定设有工具容纳室 (7) , 所述工具容纳室 (7) 共设有四个, 所述工具容纳 室 (7) 上端设有两条紧固条 (8) , 所述紧固条 (8) 相互平行且相等; 所述绝缘装置 (6) 由绝缘主体 (601) 、 玻璃纤维层 (602) 、 环氧树脂层 (603) 、 耐热耐潮层 (604) 、 硅胶层 (605) 组成, 所述绝缘主体 (601。
5、) 上设有玻璃纤维层 (602) , 所述玻璃纤维层 (602) 与环氧树脂层 (603) 无间隙粘合, 所述环氧树脂层 (603) 设在耐热耐潮层 (604) 上, 并 与耐热耐潮层 (604) 贴合, 所述耐热耐潮层 (604) 设在绝缘主体 (601) 中层上, 所述绝缘主体 (601) 底端设有硅胶层 (605) , 所述硅胶层 (605) 一面与耐热耐潮层 (604) 另一面紧固贴合, 所述绝缘主体 (601) 四周与工具包主体 (1) 内部前后两端均采用缝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包主体 (1) 外四周设有小器械放置袋 (2)。
6、 、 网袋 (3) 、 提手 (4) 、 背带 (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袋 (3) 分别设 在工具包主体 (1) 左右两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装置 (6) 、 工 具容纳室 (7) 、 紧固条 (8) 设在工具包主体 (1) 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容纳室 (7) 相互呈同一水平面紧密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主体 (601) 上设有玻璃纤维层 (602) 、 环氧树脂层 。
7、(603) 、 耐热耐潮层 (604) 、 硅胶层 (605)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44714 U 2 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属于电力工具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缆运行巡视作业时, 需要携带较多的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和 设备接要的放置在背包中。 0003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 CN601360719314.8的一种电力工具包, 包括: 包体; 背 带, 背带与包体连接; 发光部, 发光部设置在包体上。 由于包体上设置有发光部, 因而当工作 人员在阴暗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作业。
8、时, 能够在发光部的照射下看清包体内的物品, 从而及 时找到需要的设备, 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力工具包具有结构简 单、 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使用的过程中, 工具包带有静电, 容易对作 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以 解决上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 工具包带有静电, 容易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的 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静电的电 力工具包, 其结构包括工具包主体、 小器械放置袋、 网袋、 提手。
9、、 背带、 绝缘装置、 工具容纳 室、 紧固条, 所述工具包主体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工具包主体前端表面上设有小器械放 置袋, 且分别与小器械放置袋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侧端设有网袋, 所述工具包主体顶 部与提手两侧紧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左右两侧与背带两端通过环扣紧固连接, 所 述工具包主体前后端内壁均设有绝缘装置, 并于工具包主体内部紧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 包主体中部内固定设有工具容纳室, 所述工具容纳室共设有四个, 所述工具容纳室上端设 有两条紧固条, 所述紧固条相互平行且相等; 所述绝缘装置由绝缘主体、 玻璃纤维层、 环氧 树脂层、 耐热耐潮层、 硅胶层组成, 所述绝缘主。
10、体上设有玻璃纤维层, 所述玻璃纤维层与环 氧树脂层无间隙粘合, 所述环氧树脂层设在耐热耐潮层上, 并与耐热耐潮层贴合, 所述耐热 耐潮层设在绝缘主体中层上, 所述绝缘主体底端设有硅胶层, 所述硅胶层一面与耐热耐潮 层另一面紧固贴合, 所述绝缘主体四周与工具包主体内部前后两端均采用缝合连接。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工具包主体外四周设有小器械放置袋、 网袋、 提手、 背带。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网袋分别设在工具包主体左右两侧上。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绝缘装置、 工具容纳室、 紧固条设在工具包主体内。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工具容纳室相互呈同一水平面紧密排列。 0010 进一步地。
11、, 所述绝缘主体上设有玻璃纤维层、 环氧树脂层、 耐热耐潮层、 硅胶层。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小器械放置袋用于放置一些小型电力工具。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背带用于方便作业人员携带。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144714 U 3 0013 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设有绝缘装置, 通过将玻璃纤维层与环氧 树脂层粘合到一起, 在将耐热耐潮层与硅胶层和环氧树脂层贴合到一起, 同时加温加压制 作而成一个绝缘主体, 而后将绝缘主体分别装入到工具包主体前后端内壁上, 使其能有效 阻隔掉静电现象, 有效避免了作业人员在使用时被电到而使工具从手上脱离发。
12、生高空脱落 现象, 从而降低了危险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保证作业安全, 且提高了其实用 性与防静电能力, 简单方便、 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具安全智能管理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具安全智能管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工具包主体-1、 小器械放置袋-2、 网袋-3、 提手-4、 背带-5、 绝缘装置-6、 绝缘 主体-601、 玻。
13、璃纤维层-602、 环氧树脂层-603、 耐热耐潮层-604、 硅胶层-605、 工具容纳室- 7、 紧固条-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 请参阅图1-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的电力工具包, 其结 构包括工具包主体1、 小器械放置袋2、 网袋3、 提手4、 背带5、 绝缘装置6、 工具容纳室7、 紧固 条8, 所述工具包主体1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工具包主体1前端表面上设有小器械放置袋 2, 且分别与小器械放置袋2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
14、主体1侧端设有网袋3, 所述工具包主体1 顶部与提手4两侧紧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1左右两侧与背带5两端通过环扣紧固连 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1前后端内壁均设有绝缘装置6, 并于工具包主体1内部紧固缝合连接, 所述工具包主体1中部内固定设有工具容纳室7, 所述工具容纳室7共设有四个, 所述工具容 纳室7上端设有两条紧固条8, 所述紧固条8相互平行且相等; 所述绝缘装置6由绝缘主体 601、 玻璃纤维层602、 环氧树脂层603、 耐热耐潮层604、 硅胶层605组成, 所述绝缘主体601上 设有玻璃纤维层602, 所述玻璃纤维层602与环氧树脂层603无间隙粘合, 所述环氧树脂层 603设。
15、在耐热耐潮层604上, 并与耐热耐潮层604贴合, 所述耐热耐潮层604设在绝缘主体601 中层上, 所述绝缘主体601底端设有硅胶层605, 所述硅胶层605一面与耐热耐潮层604另一 面紧固贴合, 所述绝缘主体601四周与工具包主体1内部前后两端均采用缝合连接, 所述工 具包主体1外四周设有小器械放置袋2、 网袋3、 提手4、 背带5, 所述网袋3分别设在工具包主 体1左右两侧上, 所述绝缘装置6、 工具容纳室7、 紧固条8设在工具包主体1内, 所述工具容纳 室7相互呈同一水平面紧密排列, 所述绝缘主体601上设有玻璃纤维层602、 环氧树脂层603、 耐热耐潮层604、 硅胶层605。 。
16、0022 本专利所说的玻璃纤维层602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种类繁多, 优点是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144714 U 4 绝缘性好、 抗腐蚀性好, 机械强度高, 所述环氧树脂层603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 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 0023 在进行使用时, 首先通过拉链打开工具包主体1, 然后将电力工具放入到工具容纳 室7内, 并把一些偏长的电力工具放入到紧固条8内, 而后关闭工具包主体1, 之后将一些小 型电力器放入到小器械放置袋2内, 接着在将一些不常有的工具放入网袋3内即可, 然后通 过背带5将工具包主体1挎背到身上, 然后携带到作业地点进行作业, 根据。
17、作业所需将工具 从工具包主体1上的小器械放置袋2、 网袋3、 工具容纳室7拿取所需的工具进行作业即可, 且 因整个工具包主体1前后内壁均设有绝缘装置6, 它是先通过将玻璃纤维层602与环氧树脂 层603粘合到一起, 在将耐热耐潮层604与硅胶层605和环氧树脂603层贴合到一起, 同时加 温加压制作而成一个绝缘主体601, 而后将绝缘主体601分别装入到工具包主体1前后端内 壁上, 使其能有效阻隔掉静电现象, 有效避免了作业人员在使用时被电到而使工具从手上 脱离发生高空脱落现象, 从而降低了危险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保证作业安 全, 且提高了其实用性与防静电能力, 简单方便、 使用。
18、简单。 0024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 工具包带有静电, 容易对作业人员的 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 使其能有效阻隔掉静电现象, 有 效避免了作业人员在使用时被电到而使工具从手上脱离发生高空脱落现象, 从而降低了危 险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保证作业安全, 且提高了其实用性与防静电能力, 简 单方便、 使用简单。 具体如下所述: 0025 所述绝缘主体601上设有玻璃纤维层602, 所述玻璃纤维层602与环氧树脂层603无 间隙粘合, 所述环氧树脂层603设在耐热耐潮层604上, 并与耐热耐潮层604贴合, 所述耐热 耐潮层604设在绝。
19、缘主体601中层上, 所述绝缘主体601底端设有硅胶层605, 所述硅胶层605 一面与耐热耐潮层604另一面紧固贴合, 所述绝缘主体601四周与工具包主体1内部前后两 端均采用缝合连接。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
20、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002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14471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14471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144714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14471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