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挤出成型模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MMA共挤模具流道。
背景技术
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的机头流道分为共挤流道和主流道两部分,它们在交汇之前是相互独立的。
目前,共挤流道的形式主要有衣架式流道、迷宫式流道两种。它们各有其特点。其中衣架式流道比较直观,也很简单,容易构成合理的料流,但它与主流道的交汇密封在加工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出现复合层壁厚不均问题以及在局部出现尖点增厚现象。如本说明书中的图1所示,其原因是:模头复合料流道分流不均造成。
如本说明书中的图2所示,厚度的不均匀及尖点增厚是由于模头主流道与复合料流道流量及压力比分配不均造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其目的是解决衣架式流道与主流道交汇密封的加工难度以及复合层壁厚不均以及在局部出现尖点增厚现象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的机头流道包括共挤流道和主流道,所述的共挤流道设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腔、共挤流道供料面和产品成型面,所述的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腔上的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轴心线与产品型腔中心点相重合。
所述的共挤流道中的共挤流道供料面与产品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10°~15°。
所述的共挤流道设有两块成型板,两块所述的成型板之间设共挤模块间增压槽。
所述的共挤模块间增压槽的间隙为0.2mm。
所述的成型板上,与产品成型面的距离为4~6mm处设半圆形稳流段5。
更具体地说,所述的半圆形稳流段的直径为4mm;所述的半圆形稳流段距产品成型面的距离为5mm。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流道的结构使得供料均匀,料流稳定,产品成型快,不会存在模板间共挤料流溢出现象,提高了彩色共挤模具生产稳定性,降低彩色共挤型材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所述模头料流道分流不均造成复合层壁厚不均问题以及在局部出现尖点增厚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所述模头主流道与复合料流道流量及压力比分配不均造成复合层壁厚不均问题以及在局部出现尖点增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成型板1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轴心线,2、产品型腔中心点,3、共挤流道供料面,4、产品成型面(即供料口),5、半圆形稳流段,6、共挤模块间增压槽,7、成型板,8、成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3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的机头流道包括共挤流道和主流道,所述的共挤流道设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腔及其上的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轴心线1、产品型腔中心点2、共挤流道供料面3和产品成型面4(即供料口)、半圆形稳流段5、共挤模块间增压槽6等相关设计元素位置改进设计组成。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了下面的具体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异型材彩色复合共挤模具,所述的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腔上的共挤流道供料圆柱轴心线1与产品型腔中心点2相重合。
供料圆柱轴心线产品型腔中心点相重合,保证彩色共挤色料在供料过程中,对供料面地压力均匀,杜绝共挤模具供料中间部分壁厚较大,边角部分供料不足或没有供料的现象发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流道的结构使得供料均匀,料流稳定,产品成型快,不会存在模板间共挤料流溢出现象,提高了彩色共挤模具生产稳定性,降低彩色共挤型材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共挤流道中的共挤流道供料面3与产品成型面4之间的夹角为10°~15°。
共挤流道供料面3与产品成型面4对应夹角为10°~15°,提高彩色色料供料过程中稳定性,减少彩色色料成型过程中的内部应力。共挤流道供料面3是半圆形稳流段5结构的预稳定段,对于PMMA彩色共挤异型材成型过程中由于收缩不均产生的龟裂现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共挤流道,设有成型板7、成型板8,两块成型板7、成型板8之间设共挤模块间增压槽6。
共挤流道部分由成型板7与成型板8组成,在共挤模板的成型板7与成型板8间增设增压槽,主要是为了降低两块模板间生产过程中的接触面积,当流动的彩色色料通过模板时,模板间的压力足够防止共挤色料溢出。
通过实验证明,以上所述的共挤模块间增压槽6的间隙最佳值为0.2mm。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成型板7上,与产品成型面4距离为4~6mm处设半圆形稳流段5。
成型板1距供料口4mm~6mm处设半圆形稳流段5,为本发明主要解决彩色异型材复合共挤模具容易出现复合层壁厚不均问题以及在局部出现尖点增厚现象的技术手段,它起到了迷宫式流道结构的料流稳定的作用。但是与迷宫式流道结构相比,降低了共挤料流的压力损失,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共挤设备的要求,节约共挤设备的电耗,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半圆形稳流段5,与供料口的距离可为4mm,或5mm,或6mm,根据实验证明,以5mm为最佳值。
以上所述的半圆形稳流段5的直径为4mm,获得较好的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