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用踏板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7098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52903.8

申请日:

2009.11.25

公开号:

CN101746377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B 1/02申请日:20091125|||公开

IPC分类号:

B61B1/02

主分类号:

B61B1/02

申请人: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广田卓也; 栗本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11.28 JP 2008-30362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严志军;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用踏板装置,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上的载荷,并且可减少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站台用踏板装置(1A)具备埋设于站台(100)中的壳体(2)、自由进退地支撑于壳体(2)的框架(3)、用于使框架(3)相对于壳体(2)进退的驱动装置(4)、设于框架(3)的顶端的踏板(5)、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踏板(5)的下方的载荷传感器(6)以及设在框架(3)和载荷传感器(6)之间并向上方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的弹性体(7)。

权利要求书

1.  站台用踏板装置,包括:
埋设于站台内的壳体,
自由进退地支撑于所述壳体的框架,
用于使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壳体进退的驱动装置,
设于所述框架的顶端的踏板,
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踏板的下方的载荷传感器,以及
设在所述框架和所述载荷传感器之间并向上方对所述载荷传感器施力的弹性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沿进退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框架,
至少1个所述纵框架上设有至少2个所述载荷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贯通所述框架,所述弹性体的一端由设于所述框架的下面的承载构件支撑。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固定所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
所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以仅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框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固定所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
所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所述框架,所述载荷传感器固定在夹着摇动轴的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用踏板装置包括:
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所述框架的台座构件,以及
以仅可沿相对于所述台座构件的上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在夹着所述台座构件的摇动轴的两侧并固定所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贯通所述台座构件,所述弹性体的一端由设于所述台座构件的下面的承载构件支撑。

8.
  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能够从外部调整所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的摇动轴或所述台座构件的摇动轴的高度的调整机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从所述框架的下面拧入的至少2个支撑螺钉,使得所述至少2个支撑螺钉从所述框架的上面突出,
所述至少2个支撑螺钉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以所述至少2个支撑螺钉为支点可摇动地支撑所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或所述台座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贯通所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并对所述载荷传感器的下端面施力。

说明书

站台用踏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乘客跌落到站台与停车车辆之间的站台用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防止乘客跌落到站台与停车车辆之间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公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站台用踏板装置。
该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可埋设于站台内的壳体、借助于框架支撑于壳体中的踏板以及用于使框架移动以便使踏板相对于车辆侧进入或者退出的驱动部件。而且,框架上配设有载荷传感器(load cell),以便能够检测出沿铅垂方向向下作用在进入车辆侧的踏板上的载荷。
根据该结构,基于由载荷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能够检测出踏板上乘客的有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4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站台用踏板装置中,为了高精度地检测踏板上负载的载荷,需要将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高精度地调整为适当的位置。尽管例如利用垫片进行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调整,但是非常麻烦。另外,若由于踏板上产生形变,则载荷传感器和踏板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由载荷传感器所进行的载荷检测变得行不通。因此,必须频繁地进行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用踏板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上的载荷,并且可减少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
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具有为达成上述目的以下若干特征。亦即,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单独地或适当组合地具备以下特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1特征是,具备埋设于站台内的壳体、自由进退地支撑于前述壳体的框架、用于使前述框架相对于前述壳体进退的驱动装置、设于前述框架的顶端的踏板、可上下移动地设于前述踏板的下方的载荷传感器以及设在前述框架和前述载荷传感器之间并向上方对前述载荷传感器施力的弹性体。
根据该结构,载荷传感器可上下移动,通过弹性体向上方对其施力,防止载荷传感器从踏板脱离。由此,可省去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同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上的载荷。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2特征是,前述框架具有沿进退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框架,至少1个前述纵框架上设有至少2个前述载荷传感器。
根据该结构,由于即使一个载荷传感器发生故障,也能够通过其它载荷传感器检测载荷,所以可以更可靠地检测载荷。而且,由于至少2个载荷传感器汇集设置在1个纵框架上,所以向载荷传感器的布线连接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3特征是,前述弹性体贯通前述框架,该弹性体的一端由设于前述框架的下面的承载构件支撑。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框架内确保弹性体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框架和踏板之间的间隔变窄。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4特征是,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固定前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以仅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在前述框架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的载荷传感器的位置偏移。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5特征是,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固定前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前述框架,前述载荷传感器固定在夹着摇动轴的两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夹着摇动轴的两侧的载荷传感器,不分别区分两侧的载荷传感器,基于各自的输出值的和,便能够计算作用在踏板上负载。由此,各载荷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处理变得容易。换言之,在纵框架上设有多个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即使是只有一部分载荷传感器突出的踏板的突出量,基于两侧的载荷传感器的输出和,也能够计算作用在踏板上的负载。而且即使在踏板的突出量少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载荷传感器的输出,所以故障安全性上升。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6特征是,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前述框架的台座构件以及以仅可沿相对于该台座构件的上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于夹着前述台座构件的摇动轴的两侧并固定前述载荷传感器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
根据该结构,通过夹着摇动轴的两侧的载荷传感器,不分别区分两侧的载荷传感器,基于各自的输出值的和,便能够计算作用在踏板上的负载。由此,各载荷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处理变得容易。换言之,在纵框架上设有多个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即使是只有一部分载荷传感器突出的踏板的突出量,基于两侧的载荷传感器的输出和,也能够计算作用在踏板上的负载。而且即使在踏板的突出量少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载荷传感器的输出,所以故障安全性上升。
另外,能够防止向相对于台座构件的上面垂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载荷传感器的位置偏移。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7特征是,前述弹性体贯通前述台座构件,该弹性体的一端由设于前述台座构件的下面的承载构件支撑。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台座构件内确保弹性体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台座构件和踏板之间的间隔变窄。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8特征是,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可从外部调整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的摇动轴或前述台座构件的摇动轴的高度的调整机构。
根据该结构,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的摇动轴或前述台座构件的摇动轴的高度的调整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9特征是,站台用踏板装置具备从该框架的下面拧进的至少2个支撑螺钉,使得至少2个支撑螺钉从前述框架的上面突出,前述至少2个支撑螺钉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以前述至少2个支撑螺钉为支点可摇动支撑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或前述台座构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摇动轴的调整机构。另外,不拆卸设于框架的上方的踏板等,便可容易地调整支撑螺钉自框架上面的突出量,使该支撑螺钉抵接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或前述台座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的第10特征是,前述弹性体贯通前述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并对前述载荷传感器的下端面施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载荷传感器安装座内确保弹性体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框架和踏板之间的间隔变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省去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另外,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上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设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站台的概略图。
[图2]图2为显示图1所示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的进入状态的图。
[图3]图3为显示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的内部的图形。
[图4]图4为显示图3所示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的退出状态的图。
[图5]图5为图3中的踏板装置的S-S截面向视图。
[图6]图6为图5所示的载荷传感器近傍部分的平面图。
[图7]图7为图5及图6所示的载荷传感器近傍部分的放大图。
[图8]图8为踏板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9]图9为显示第2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图。
[图10]图10为显示第3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图。
[符号说明]
1A、1B、1C  站台用踏板装置
2  壳体
3  框架
4  驱动装置
5  踏板
6  载荷传感器
7  弹簧(弹性体)
33 安装框架
34、53  承载构件
35、54  载荷传感器安装座
51  台座构件
52、55  支撑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设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站台用踏板装置1A(以下记为踏板装置1A)的站台的整体概略图。其中,图1显示了应用可自动地打开和关闭栅栏201的可动栅栏类型的站台门装置200(APG)和踏板装置1A的状态。
图2为显示图1所示的踏板装置1A的踏板5进入车辆侧的状态(以下称进入状态)的图。图3为显示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1A的内部的图。图4为显示图3所示的踏板装置1A的踏板5从车辆侧退出至站台侧的状态(以下称退出状态)的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及图3所示的踏板5的位置称为进入位置,将图4所示的踏板5的位置称为退出位置。
图5为图3中的踏板装置1A的S-S截面向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载荷传感器近傍部分的平面图。图7(a)及图7(b)分别为图5及图6所示的载荷传感器近傍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所示,踏板装置1A设置在形成于站台100的面向车辆的端部的凹部100a中。凹部100a是通过将形成站台100的混凝土切去长方形状而形成的。另外,凹部100a形成为上侧及车辆侧开放,其底面成为设置踏板装置1A的设置面。
如图1~图3所示,该踏板装置1A具有埋设于站台100内的壳体2、自由进退地支撑于壳体2的框架3、用于使框架3相对于壳体2进退的驱动装置4以及设于框架3的顶端的踏板5。
<壳体的结构>
壳体2为面向车辆的面开放的箱状的壳体2,具有形成侧面的侧板21、通过锚等固接在凹部100a中的底板22以及作为乘降客的踩踏面的顶板23(在图3、图4中省略)。
<框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框架3为相对于底板22的面平行地配置的多根角棒状构件通过焊接等相互固接而构成。具体而言,框架3具有与相对于车辆踏板5进退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纵框架3a~3f和相对于该纵框架3a~3f垂直地延伸的横框架3g~3l。
纵框架3a和3b通过横框架3g、3h连结。另外,纵框架3c和3d通过横框架3k、31连结。而且,纵框架3b和3c通过横框架3i、3j连结。该横框架3i和3j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通过纵框架3e、3f连结。
壳体2的底板22上固定有与上述纵框架3a~3f平行地延伸的4根滑轨22a~22d。滑轨22a~22d在侧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另一方面,在纵框架3a~3d的与前述槽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沿该纵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轨。而且,该凸轨配置在滑轨22a~22d的槽内,并可滑动地被滑轨22a~22d支撑。由此,框架3可相对于车辆侧进退。
另外,纵框架3a、3b、3c、3d在顶端一体地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垂直地伸出的伸出板部31。此外,形成于纵框架3a、3d的伸出板部31分别向纵框架3b、3c伸出。另外,形成于纵框架3b、3c的伸出板部31分别向纵框架3a、3d伸出。90度弯曲的板状支撑构件3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该伸出板部31上。该支撑构件32的另一端侧通过螺栓固定在踏板5的下面。
<踏板的结构>
如图5所示,踏板5借助于支撑构件32固定在框架3的顶端部。该踏板5通过支撑构件32单侧支撑,使得踏板5的下面与框架3之间沿铅垂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隙。在踏板5的自由端侧被设置在顶板23的车辆侧的端部的滚轮24按压上面。
<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安装框架33(框架)通过焊接固定在向着纵框架3a、3d的伸出板部31伸出的方向的侧面。此外,由于纵框架3a侧的结构和纵框架3d侧的结构为各自对称的结构,所以仅说明纵框架3a侧的结构,省略纵框架3d侧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5所示,安装框架33具有与顶板23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底板和在该底板部的站台100侧的端部向上方弯曲的端面板。
另外,如图7所示,在安装框架33上形成有沿框架3的进退方向排列的一对通孔33a、33a。另外,在安装框架33上,在各自的通孔33a、33a的周围形成有4个(共计8个)的螺纹孔33b。另外,以从下方覆盖一对通孔33a、33a的方式配置有以一块板形成的承载构件34。该承载构件34上形成有与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b同轴的通孔34a。
另外,在安装框架33的上方,配置有2块板状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上形成有通孔35a。该通孔35a形成为与安装框架33的通孔33a大致同径。另外,在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四个角形成有通孔35b。该通孔35b形成为与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b同轴,且形成为直径比螺纹孔33b的直径大。
通过将贯通通孔34a的8根螺栓36旋入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b,承载构件34相对于安装框架33固定。
螺栓36的轴部从安装框架33向上方突出,将带凸缘的螺母37拧进该突出的轴部。该带凸缘的螺母37具有在内周形成螺纹孔的筒状部和设置在该筒状部的端部的、直径比该筒状部直径大的凸缘部。
将该带凸缘的螺母37拧进螺栓36的轴部,使得筒状部插通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b。由此,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仅可沿带凸缘的螺母37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上下移动。
此外,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b的直径比带凸缘的螺母37的筒状部的外径大,比凸缘部的外径小。因此,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能够在带凸缘的螺母37的轴方向上在安装框架33的上面和带凸缘的螺母37的凸缘部之间上下移动。
载荷传感器6通过螺栓6a固定在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上面(参照图7(b))。该载荷传感器6固定成其下面覆盖通孔35a。此外,在载荷传感器6的下面形成有与通孔35a同径的圆形凹部,载荷传感器6配置成该圆形凹部的中心轴与通孔35a的中心轴同轴。
在该载荷传感器6的下面和承载构件34的上面之间配置有弹簧7(弹性体)。
弹簧7配置成贯通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a和安装框架33的通孔33a。该弹簧7向上方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此外,由于载荷传感器6的上端抵接踏板5的下面,所以该载荷传感器6的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通过该结构,若铅垂方向向下的力作用在踏板5上,则载荷传感器6被踏板5和弹簧7所夹而承受压缩的载荷。亦即,载荷传感器6配设成可检测出相对于踏板5沿铅垂方向向下作用的载荷。因而,在乘客踏在踏板5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载荷传感器6检测出规定的载荷,判断踏板5上的乘客的有无。
<驱动装置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驱动装置4具有马达单元41、固定在马达单元41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42和以与小齿轮42啮合的方式固定在纵框架3f上的齿条43。
马达单元41的电动马达和使其马达轴的旋转减速并增强扭矩的减速机一体地构成,其输出轴沿铅垂方向配置。
该马达单元41以如下方式构成:与配置在底板22上的控制盘45连接,基于来自控制盘45的指令驱动电气马达,输出轴能够正转和反转。
通过该结构,通过驱动马达单元41的电动马达并使小齿轮42旋转,能够借助于齿条43使框架3及踏板5进退移动。
此外,驱动装置4不限于如上所述的齿条小齿轮机构,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通过采用电动马达使皮带轮旋转并使卷绕在皮带轮上的皮带行进,使固定在皮带上的框架进退移动。
另外,踏板装置1A具有制动装置44,该制动装置44具有齿条和小齿轮机构。制动装置44由控制盘45控制驱动,通过制动设置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的旋转,限制以与该小齿轮啮合的方式设置在纵框架3e上的齿条的进退移动。由此,框架3的进退移动受到限制。
接着,就上述的踏板5的驱动控制进行说明。
图8为踏板装置1A的控制框图。
踏板装置1A的控制盘45可与用于控制设置在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开关的APG单独控制盘和车辆的控制系统等相互通信。另外,踏板装置1A的控制盘45构成为可接收从载荷传感器6发出的与踏板5上负载的载荷对应的电信号。
另外,在踏板装置1A的壳体2内设置有检测框架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盘45构成为可接收来自该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电信号。
控制盘45能够基于上述的信号驱动马达单元41,并通过小齿轮42与齿条43的机构使踏板5进退移动。
<基准载荷的设定>
首先,电源接通时,设定用于判断踏板5上乘客的有无的基准载荷W0。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设定基准载荷W0。
若对踏板装置1A接通电源,则驱动马达单元41,踏板5移动至进入位置。然后,测量载荷传感器6上负载的载荷,将基于实测值算出的值加上例如100N(牛顿)的规定阈值的值作为基准载荷W0存储在控制盘的存储装置内。然后,驱动马达单元41,踏板5移动至退出位置。
此外,基于从位置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控制盘45判断踏板5是否已经到达进入位置或者退出位置,基于该判断控制马达单元41的驱动。
这样,通过在电源接通时更新基准载荷W0,即使在例如前次驱动时踏板5或框架3发生挠曲而在无乘客的状态下载荷传感器6上负载的载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考虑该载荷的变化,进行踏板5上的乘客的有无的判断。因此,可避免误判。
此外,无乘客在踏板5上的情况下的载荷传感器6上负载的载荷的测定,不限于电源接通时进行的情况。例如,也可设置用于执行该载荷的测定的测定开关等。该情况下,即使在电源接通时以外的情况下,必要时操作者也可通过按压该测定开关执行载荷测定,重新决定基准载荷W0。
<车辆抵达时的驱动控制>
以下就车辆抵达时的踏板5的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若车辆抵达站台100,则控制盘45从车辆的控制系统接到指令,驱动马达单元41,使得踏板5进入车辆侧。
(2)若踏板5到达进入位置,则停止马达单元41的驱动。
然后,驱动站台门装置200,进行可动栅栏的开关动作,并且进行车辆的门的开关动作。
(3)站台门装置200以及车辆的一连串的动作结束后,将由当前的载荷传感器6的输出值算出的载荷W与电源接通时算出的基准载荷W0进行比较。
在算出的载荷W比基准载荷W0大的情况下,判断踏板5上有乘客,控制马达单元41,维持停止状态。
另一方面,在算出的载荷W在基准载荷W0以下的情况下,判断踏板5上无乘客,驱动马达单元41,使得踏板5退出至站台侧。
(4)若踏板5到达退出位置,则停止马达单元41的驱动。然后,进行车辆的行驶驱动等。
<载荷计算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原则,将基准载荷W0及载荷W作为各载荷传感器6的输出值的总和(4个载荷传感器6的输出值的总和)计算。
但是,当踏板5的进入量少,只有设于框架的顶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1(参照图5)比滚轮24更位于车辆侧,而设置为比该载荷传感器61更位于基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2(参照图5)比滚轮24更位于站台侧的情况下,由于载荷传感器62的输出值受滚轮24的影响,不会成为正确的值,所以以2个载荷传感器6(设于纵框架3a、3d的顶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1)的输出值的总和计算。再者,施工时,在上述2种计算方法中选择一个。
另外,载荷W的计算不限于基于瞬时测定的载荷进行的情况,为了除去噪声的影响,也可基于一定时间连续检测出的载荷的平均值进行。
另外,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可使基准载荷W0具有滞后特性。例如,在判断踏板上有乘客之后,即使计算的载荷W变得比基准载荷W0小,也不立即判断踏板上无乘客,而是在小规定量α的情况下判断踏板上无乘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A具备埋设于站台100中的壳体2、自由进退地支撑于壳体2的框架3、用于使框架3相对于壳体2进退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框架3的顶端的踏板5、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踏板5的下方的载荷传感器6以及设置在框架3和载荷传感器6之间并向上方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的弹簧7。
根据该结构,由于载荷传感器6可上下移动,且弹簧7向上方对其施力,所以防止了载荷传感器6从踏板5脱离。由此,可省去载荷传感器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5上的载荷。
另外,由于载荷传感器6设在设于纵框架3a、3d的侧面的安装框架33上,所以与载荷传感器6设置在框架3的上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框架3与踏板5之间的间隔变窄。由此,能够使踏板装置1A的结构比较薄。
另外,框架3具有沿进退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框架3a~3f,2个载荷传感器6设于纵框架3a上,且2个载荷传感器6设于纵框架3d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即使一个载荷传感器6发生故障也能够通过其它载荷传感器6检测载荷,所以更可靠地检测载荷变得可能。
而且,2个载荷传感器6汇集设置在1个纵框架上。因此,与例如在纵框架3a~3d上分别设置1个载荷传感器的结构相比,向载荷传感器6的布线连接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弹簧7贯通安装框架33及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该弹簧7的一端由设于安装框架33的下面的承载构件34支撑。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安装框架33的通孔33a及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a作为弹簧7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安装框架33和踏板5之间的间隔变窄。由此,能够使踏板装置1A的结构更薄。
另外,由于通过安装框架33的通孔33a的内周面约束弹簧7的向径向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弹簧7偏离可以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的位置。
另外,踏板装置1A具备固定有载荷传感器6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设于安装框架33上,被带凸缘的螺母37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仅可上下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的载荷传感器6的位置偏移。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B进行说明。
图9为第2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B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截面图(a)及平面图(b)。
此外,踏板装置1B在载荷传感器6的安装结构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A不同。以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有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如图9所示,踏板装置1B具备设在安装框架33和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之间的板状的台座构件51。
台座构件51通过沿与框架3的进退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并被拧进安装框架33的2根支撑螺钉52支撑下面。支撑螺钉52从下方向上方被拧进上下贯通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c。而且,支撑螺钉52的顶端从安装框架33的上面突出,并抵接台座构件51的下面。由此,台座构件51能够以该支撑螺钉52的上端为支点相对于安装框架33上下摇动。
此外,也可以设为这样的结构,即在台座构件51的下面设置凹部,使支撑螺钉52抵接该凹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支撑螺钉52的抵接位置偏移。
另外,台座构件51形成有沿框架3的进退方向排列的一对通孔51a、51a。而且,以从下方覆盖该一对通孔51a、51a的方式配置有形成为板状的一对承载构件53、53。
另外,台座构件51在各通孔51a的周围形成有4个螺纹孔51b。承载构件53形成有与台座构件51的螺纹孔51b同轴的通孔53a。而且,通过将贯通该通孔53a的8根螺栓36旋入台座构件51的螺纹孔51b,承载构件53相对于台座构件51固定。该螺栓36的轴部从台座构件51的上面向相对于该台座构件51的上面垂直的方向突出。而且,将带凸缘的螺母37拧进该突出的轴部。将该带凸缘的螺母37拧进螺栓36的轴部,使得筒状部插通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b。由此,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仅可沿带凸缘的螺母37的筒状部的外周面在相对于台座构件51的上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载荷传感器6的下面和承载构件53的上面之间配置有向上方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的弹簧7。
这样,踏板装置1B具备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前述框架的台座构件51和设于夹住连结2个支撑螺钉52的顶端的摇动轴的两侧上并固定载荷传感器6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
根据该结构,若载荷作用在夹住摇动轴的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则能够使与其对应的载荷也作用在另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换言之,若向下的力作用在设于一个安装框架33的2个载荷传感器6中的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则向上的力作用在另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因而,与作用在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的力对应的力作用在另一个载荷传感器6上。
并且,由于踏板装置1B相对于摇动轴对称地配置有2个载荷传感器,所以作用在2个载荷传感器上的载荷分别大致相等。
因此,与踏板5的进入量无关,亦即,当踏板5的进入量少,只有设于框架的顶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比滚轮24更位于车辆侧,而设置为比该载荷传感器6更位于基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比滚轮24更位于站台侧的情况下,在踏板装置1B中也能够将用于判断踏板5上的乘客的有无的基准载荷W0及载荷W作为各载荷传感器的输出值的总和(4个载荷传感器6的输出值的总和)仅以1种计算方法计算。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省去了施工时选择计算方法的麻烦。而且,由于能够利用所有的载荷传感器6的输出,所以即使假设设于纵框架3a、3d的各顶端侧的2个载荷传感器6均发生故障,通过剩下的2个载荷传感器(比发生故障的载荷传感器6更位于基端侧的载荷传感器6),更改基准载荷W0便能够应付,所以与踏板5的进入量无关,能够确保故障安全性。
另外,由于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以仅可沿相对于台座构件51的上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于台座构件51,所以能够防止向相对于台座构件51的上面垂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载荷传感器6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踏板装置1B中,弹簧7贯通台座构件51及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弹簧7的一端由设于台座构件51的下面的承载构件53支撑。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台座构件51的通孔51a及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a作为弹簧7的配置空间,所以能够使台座构件51与踏板5之间的间隔变窄。由此,能够使踏板装置1B的结构更薄。
另外,由于通过台座构件51的通孔51a及载荷传感器安装座35的通孔35a的内周面约束弹簧7的向径向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弹簧7偏离能够对载荷传感器6施力的位置。
另外,踏板装置1B具备以从安装框架33的上面突出的方式从该安装框架33的下面拧进的2个支撑螺钉52。而且,2个支撑螺钉52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2个支撑螺钉52为支点可摇动地支撑台座构件51。
而且,通过使支撑螺钉52绕轴旋转并调整该支撑螺钉52自安装框架33上面的突出量,能够调整台座构件51的摇动轴的高度。
由于将该支撑螺钉52拧进上下贯通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c,所以能够使该支撑螺钉52自安装框架33的下方旋转。由此,不拆卸设于安装框架33的上方的踏板5等,便可容易地调整支撑螺钉52自安装框架33上面的突出量,能够使该支撑螺钉52抵接台座构件51。
另外,通过采用将该支撑螺钉52自安装框架33的下面拧进上方的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摇动轴的调整机构。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C进行说明。
图10为第3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C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截面图(a)及平面图(b)。
此外,踏板装置1C在载荷传感器6的安装结构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A不同。以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有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在踏板装置1C中,2个载荷传感器6固定在一个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上。
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通过沿与框架3的进退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2根支撑螺钉55支撑下面。该支撑螺钉55贯通形成于承载构件34的通孔34b,向上方被拧进形成于安装框架33的螺纹孔33d中。而且,支撑螺钉55的顶端从安装框架33的上面突出,抵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下面。
由此,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能够以该支撑螺钉55的上端为支点相对于安装框架33上下摇动。
此外,也可以在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下面设置凹部,使支撑螺钉55抵接该凹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支撑螺钉55的抵接位置偏移。
另外,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上形成有沿框架3的进退方向排列的一对通孔54a、54a。
而且,弹簧7贯通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通孔54a和安装框架33的通孔33a,设在承载构件34和载荷传感器6之间。
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夹在一对通孔54a、54a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带凸缘的螺母37所贯通的4个通孔54b。
此外,该4个通孔54b抵接带凸缘的螺母37,不妨碍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摇动,且形成为内径比带凸缘的螺母37的凸缘部的直径小。
另外,承载构件34通过轴部拧进带凸缘的螺母37的4根螺栓36和具有不从安装框架33的上面突出的程度的长度的轴部的4根螺栓56固定在安装框架33上。
这样,踏板装置1C具备固定有载荷传感器6的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可上下摇动地支撑于安装框架33,载荷传感器6固定在夹着摇动轴的两侧。
根据该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B相同,能够减少作用在夹着摇动轴的两侧的载荷传感器6上的载荷之差。因此,不区分载荷传感器6,基于各自的输出值的和,便能够计算作用在踏板5上的负载。由此,由各载荷传感器6检测出的数据处理变得容易。
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1B相同,能够通过支撑螺钉55从外部容易地调整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的摇动轴的高度。另外,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摇动轴的调整机构。另外,不拆卸设于安装框架33的上方的踏板5等,便可容易地调整支撑螺钉55自框架上面的突出量,使该支撑螺钉55抵接载荷传感器安装座54。
虽然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用其它载荷检测部件代替载荷传感器,例如利用压电效果的传感器或利用介电弹性体的传感器。而且,本发明的站台用踏板装置不仅可适用于可动栅栏型的站台门装置,而且可适用于屏风型的站台门装置,另外还可单独使用。
此外,除概略图和框图之外的各图形均以设计图的精度绘制。

站台用踏板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站台用踏板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站台用踏板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站台用踏板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台用踏板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用踏板装置,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作用在踏板上的载荷,并且可减少载荷传感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的麻烦。站台用踏板装置(1A)具备埋设于站台(100)中的壳体(2)、自由进退地支撑于壳体(2)的框架(3)、用于使框架(3)相对于壳体(2)进退的驱动装置(4)、设于框架(3)的顶端的踏板(5)、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踏板(5)的下方的载荷传感器(6)以及设在框架(3)和载荷传感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