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406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9 CN 203944068 U (21)申请号 201420263847.4 (22)申请日 2014.05.22 A63B 22/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杭州恒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124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 山大道 169 号 (72)发明人 陈志程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33241 代理人 林君勇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步机, 尤其是涉及一 种电动升降跑步机。其主要是解决现有。
2、技术所存 在的跑步机的坡度升降较为不易, 减震较差, 跑步 时感到较不舒适, 并且跑步发生意外时无法自从 自动进行停机,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 底座通过扬升架活动连接 车架, 扬升架连接有气压棒、 扬升电机, 车架固定 有跑板, 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滚筒、 后滚筒, 前 滚筒通过皮带连接有马达, 马达外部设有马达盖, 前、 后滚筒之间连接有跑步带, 底座的前端连接有 两根立柱, 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电子表底 盖与电子表表壳, 电子表表壳内设有主板, 主板上 方设有面板, 电子表表壳的两侧设有扶手管, 电子 表表壳的中部连接有安全锁。 (51)Int.Cl. 。
3、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4068 U CN 203944068 U 1/1 页 2 1. 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包括底座 (1) ,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 (1) 通过扬升架 (2) 活 动连接车架 (3) , 扬升架设在车架的前端, 扬升架连接有气压棒 (4) 、 扬升电机 (5) , 车架固 定有跑板 (6) , 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滚筒 (7) 、 后滚筒 (8) , 前滚筒通过皮带连接有马达 (9) , 马达外部设有马达盖 (1。
4、0) , 前、 后滚筒之间连接有跑步带 (11) , 跑步带的两侧设有边 条 (12) , 底座的前端连接有两根立柱 (13) , 两根立柱中部之间连接有中扶手 (14) , 两根立 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电子表底盖 (15) 与电子表表壳 (16) , 电子表表壳内设有主板 (17) , 主 板上方设有面板 (18) , 电子表表壳的两侧设有扶手管 (19) , 电子表表壳的中部连接有安全 锁 (20)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 (18) 处连接有 书报架 (21)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
5、的电子表表壳 (16) 内装有光电感应器 (22) , 光电感应器的光束照向跑步带 (11) 上方, 光电感应器通过线 路连接主板 (17)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 (3) 的底 部设有滚轮 (23) , 并且车架的后端固定有圆弧形的护角 (2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44068 U 2 1/2 页 3 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步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到健身房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而跑步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运动, 跑步机实现了 人们在室内跑步的愿。
6、望。现有的跑步机是由电机驱动履带, 进而带动用户奔跑。中国专利 公开了一种电动跑步机 (授权公告号 : CN 203196207 U) , 其包括基座, 及设于基座上的跑步 平台, 跑步平台内安装有沿前后间隔设置的前辊筒和后辊筒, 有一条连续的跑步带围绕辊 筒并在前辊筒和后辊筒之间形成平坦连续的圈, 前辊筒通过电机带动旋转 ; 跑步平台的前 端连接在基座的底部, 跑步平台的后端通过后弹性件支撑在底面上, 使跑步平台的后端能 以跑步平台的前端为支点而上下摆动 ; 后弹性件为固定在跑步平台后端底部两侧的两根后 弹簧 ; 后弹性件包括设于跑步平台后端底部两侧的两个后橡胶支撑垫, 各后橡胶支撑垫的 上。
7、端固定有后螺纹连接柱, 后螺纹连接柱活动穿过跑步平台后端底面后与后螺母连接, 跑 步平台的后端底面位于后橡胶支撑垫的上方, 各后橡胶支撑垫上套设有支撑在后橡胶支撑 垫底端周沿及跑步平台后端底面之间的后弹簧 ; 基座包括呈 U 形的底部框架, 底部框架的 前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扶手, 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侧向杆部后部底端设有第二滚轮。但是 这种跑步机的坡度升降较为不易, 减震较差, 跑步时感到较不舒适, 并且跑步发生意外时无 法自从自动进行停机,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跑步机 的坡度升降较为不易, 减震较差, 跑。
8、步时感到较不舒适, 并且跑步发生意外时无法自从自动 进行停机,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包括底座, 所述的底座通过扬升架活动连接 车架, 扬升架设在车架的前端, 扬升架连接有气压棒、 扬升电机, 车架固定有跑板, 跑板的两 端分别设有前滚筒、 后滚筒, 前滚筒通过皮带连接有马达, 马达外部设有马达盖, 前、 后滚筒 之间连接有跑步带, 跑步带的两侧设有边条, 底座的前端连接有两根立柱, 两根立柱中部之 间连接有中扶手, 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电子表底盖与电子表表壳, 电。
9、子表表壳内设 有主板, 主板上方设有面板, 电子表表壳的两侧设有扶手管, 电子表表壳的中部连接有安全 锁。 主板安装在电子表底盖与电子表表壳之间, 主板通过线路连接扬升电机、 马达等多个电 子器材。因此通过面板上的按键可以设定跑步机的速度、 坡度等参数。当扬升电机启动后, 带动螺杆转动, 螺杆在扬升架上固定螺母处转动后, 扬升架便会升起, 从而带动车架的前端 翘起。气压棒能够减缓跑步带来的振动。安全锁可以拴住跑步者的衣服, 当跑步者摔倒, 安 全锁便会被拔掉, 从而完成停机。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的面板处连接有书报架。 书报架上可以夹装书本报纸, 使得走路时 说 明 书 CN 20394。
10、4068 U 3 2/2 页 4 可以进行阅读。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的电子表表壳内装有光电感应器, 光电感应器的光束照向跑步带 上方, 光电感应器通过线路连接主板。当人摔倒后, 光电感应器接收不到人体反馈的信号, 其便会发出信号到主板, 使主板通知马达停止运转。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的车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并且车架的后端固定有圆弧形的护角。 滚 轮可以便于跑步机进行移动, 护角能够保证跑步机后端不会伤害到人。 0009 因此,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架底部设置扬升架, 并且通过扬升电机、 螺杆可以使得 扬升架只有升降, 从而使得跑步机可以自由调节坡度, 并且利用安全锁、 光电感应器等。
11、多种 装置, 保证了跑步的安全, 结构简单、 合理。 附图说明 0010 附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0011 附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表底盖、 电子表表壳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附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光电感应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零部件、 部位及编号 : 底座 1、 扬升架 2、 车架 3、 气压棒 4、 扬升电机 5、 跑板 6、 前滚筒 7、 后滚筒 8、 马达 9、 马达盖 10、 跑步带 11、 边条 12、 立柱 13、 中扶手 14、 电子表底盖 15、 电子表表壳 16、 主板 17、 面板 18、 扶手管 19、 安全锁 20、 书报架 2。
12、1、 光电感应器 22、 滚轮 23、 护角 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5 实施例 : 本例的一种电动升降跑步机, 如图 1, 包括底座 1, 底座通过扬升架 2 活动 连接车架 3, 扬升架设在车架的前端, 扬升架连接有气压棒 4、 扬升电机 5, 车架固定有跑板 6, 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滚筒 7、 后滚筒 8, 前滚筒通过皮带连接有马达 9, 马达外部设有马 达盖 10, 前、 后滚筒之间连接有跑步带 11, 跑步带的两侧设有边条 12, 底座的前端连接有两 根立柱 13, 两根立柱中部之间连接有中扶。
13、手 14, 如图 2, 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电子表 底盖 15 与电子表表壳 16, 电子表表壳内设有主板 17, 主板上方设有面板 18, 电子表表壳的 两侧设有扶手管 19, 电子表表壳的中部连接有安全锁 20。面板处连接有书报架 21。电子表 表壳内装有光电感应器22, 如图3, 光电感应器的光束照向跑步带11上方, 光电感应器通过 线路连接主板 17。车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23, 并且车架的后端固定有圆弧形的护角 24。 0016 使用时, 在面板 6 上设置速度以及坡度, 马达 9 驱动后会带动前滚筒 7 转动, 跑步 带 11 便会行进。并且扬升电机 5 启动后, 扬升电机的螺杆便会带动扬升架 2 上升, 从而车 架 3 前端上翘形成坡度。 00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 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203944068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4068 U 5 2/2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4068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