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13428.8 (22)申请日 2018.02.07 (73)专利权人 嘉兴市航旗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314007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工业功能区经二路西侧 (72)发明人 糜振根 (51)Int.Cl. A45C 13/00(2006.01) A45C 13/3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 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 第一侧壁。
2、的内壁 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 相邻的 第二支撑条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条之 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处 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分别置 于条形槽一侧,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距离 排列且延伸至底板的弧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且成本低并且底部稳定的 底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017073 U 2018.10.30 CN 208017073 U 1.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其特征是: 包括座体, 所述座体上设有内凹的凹槽, 凹槽底 部设有方形的加强条, 凹槽底部设有置于加强条中间的通孔, 所述。
3、方形的加强条内设有加 强横条, 所述座体底部设有向上方凹陷的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滚轮座, 滚轮座底部设 有滚轮, 所述滚轮座通过螺钉与座体连接, 所述座体包括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 第三侧壁、 第 四侧壁和底板,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均呈弧形状,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垂直于底板上,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均与底板连接处设有三角支撑条, 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 条形槽, 所述条形槽上设有若干个均距排列的第一支撑条,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若 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 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 相 邻的第二支撑条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条之间的距离相同, 。
4、所述第二支撑条和第三 支撑条处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分别置于条形槽一侧, 所述第三侧壁上 设有若干个距离排列且延伸至底板的弧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 均设有第一开口,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倒 梯形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17073 U 2 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用于行李箱 的底座。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箱包通过底部设置轮子, 但是放置的时候, 因为拉链。
5、是对半拉合, 导致轮子 容易出现底部不平稳, 并且传统的底座不仅造成本高且强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且成本低并且 底部稳定的底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包括 座体, 所述座体上设有内凹的凹槽, 凹槽底部设有方形的加强条, 凹槽底部设有置于加强条 中间的通孔, 所述方形的加强条内设有加强横条, 所述座体底部设有向上方凹陷的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滚轮座, 滚轮座底部设有滚轮, 所述滚轮座通过螺钉与座体连接, 所述座 体包括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 第三侧壁、 第四侧。
6、壁和底板,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均呈弧 形状,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垂直于底板上,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均与底板连接处设有三角 支撑条, 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条形槽, 所述条形槽上设有若干个均距排列的 第一支撑条,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 第一侧壁的内壁 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 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 条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处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 撑条分别置于条形槽一侧,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距离排列且延伸至底板的弧形通 孔。 00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在座体上设置凹槽。
7、, 便于行李箱能够防止凹槽内, 然 后通过凹槽底部设有方形的加强条, 凹槽底部设有置于加强条中间的通孔, 所述方形的加 强条内设有加强横条, 通过加强条的设置, 能够保证整体的产品的强度, 并且配合加强横条 的设置, 进一步提升内部强度, 强度的提升的同时, 利用通孔的设置降低实际投入成本, 所 述座体底部设有向上方凹陷的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滚轮座, 滚轮座底部设有滚轮, 所 述滚轮座通过螺钉与座体连接, 便于拆卸和固定滚轮, 使得滚轮处于同一平面上, 滑动更加 稳定, 座体包括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 第三侧壁、 第四侧壁和底板, 以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均 呈弧形状, 进行外部弧形防护, 。
8、提高产品实际防撞能力和自身强度,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垂 直于底板上, 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均与底板连接处设有三角支撑条, 在内部起到良好的支 撑, 保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强度, 第一侧壁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条形槽, 通过条形槽的 设置能够达到受力后力的转移, 在通过条形槽上设有若干个均距排列的第一支撑条, 在槽 内进行支撑, 并且是均匀的支撑, 进一步的保证强度,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均 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 第一侧壁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 相邻的第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17073 U 3 二支撑条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条之间的距离相同, 。
9、所述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 处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分别置于条形槽一侧, 最佳的实施方式是, 通过 错开的方式, 也就是内外上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条中间位置刚好与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 撑条相对, 实现内外错开式的受力, 达到提高承受能力, 进而提高强度, 所述第三侧壁上设 有若干个距离排列且延伸至底板的弧形通孔, 降低材料的使用, 进而降低成本。 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均设有第一开口, 第二侧壁 和第四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倒梯形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设计能够减少材料的支出, 。
10、也同时设计成倒梯形状, 保证其自身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1 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底座, 包括座体101, 所述座体101上设有内凹的凹槽, 凹槽底部 设有方形的加强条301, 凹槽底部设有置于加强条301中间的通孔2051, 所述方形的加强条 301内设有加强横条302, 所述座体101底部设有向上方凹陷的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滚 轮座401, 滚轮座401底部设有滚轮402, 所述滚轮座401通过螺钉与座体101连接,。
11、 所述座体 101包括第一侧壁201、 第二侧壁203、 第三侧壁202、 第四侧壁204和底板205, 所述第一侧壁 201和第三侧壁202均呈弧形状, 第二侧壁203和第四侧壁204垂直于底板205上, 第二侧壁 203和第四侧壁204均与底板205连接处设有三角支撑条2031, 所述第一侧壁201的外壁上设 有内凹的条形槽2014, 所述条形槽2014上设有若干个均距排列的第一支撑条2013, 所述第 一侧壁20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2011, 第一侧壁201的内壁上还设有 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2012, 相邻的第二支撑条20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 条20。
12、12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条2011和第三支撑条2012处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 撑条2011和第三支撑条2012分别置于条形槽2014一侧, 所述第三侧壁202上设有若干个距 离排列且延伸至底板205的弧形通孔2022。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在座体101上设置凹槽, 便于行李箱能够防止凹槽 内, 然后通过凹槽底部设有方形的加强条301, 凹槽底部设有置于加强条301中间的通孔 2051, 所述方形的加强条301内设有加强横条302, 通过加强条301的设置, 能够保证整体的 产品的强度, 并且配合加强横条302的设置, 进一步提升内部强度, 强度的提升的同时, 利用。
13、 通孔2051的设置降低实际投入成本, 所述座体101底部设有向上方凹陷的固定槽, 所述固定 槽内设有滚轮座401, 滚轮座401底部设有滚轮, 所述滚轮座401通过螺钉与座体101连接, 便 于拆卸和固定滚轮2051, 使得滚轮2051处于同一平面上, 滑动更加稳定, 座体101包括第一 侧壁201、 第二侧壁203、 第三侧壁202、 第四侧壁204和底板205, 以第一侧壁201和第三侧壁 202均呈弧形状, 进行外部弧形防护, 提高产品实际防撞能力和自身强度, 第二侧壁203和第 四侧壁204垂直于底板205上, 第二侧壁203和第四侧壁204均与底板205连接处设有三角支 说 明 书。
14、 2/3 页 4 CN 208017073 U 4 撑条2031, 在内部起到良好的支撑, 保证第二侧壁203和第四侧壁204的强度, 第一侧壁201 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条形槽2014, 通过条形槽2014的设置能够达到受力后力的转移, 在通 过条形槽2014上设有若干个均距排列的第一支撑条2013, 在槽内进行支撑, 并且是均匀的 支撑, 进一步的保证强度, 所述第一侧壁20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二支撑条 2011, 第一侧壁201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的第三支撑条2012, 相邻的第二支撑条 20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第三支撑条2012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条201。
15、1和第三支 撑条2012处于同于直线上, 第二支撑条2011和第三支撑条2012分别置于条形槽2014一侧, 最佳的实施方式是, 通过错开的方式, 也就是内外上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条2013中间位 置刚好与第二支撑条2011和第三支撑条2012相对, 实现内外错开式的受力, 达到提高承受 能力, 进而提高强度, 所述第三侧壁202上设有若干个距离排列且延伸至底板205的弧形通 孔2022, 降低材料的使用, 进而降低成本。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侧壁201和第三侧壁202均设有第一开口 2021, 第二侧壁203和第四侧壁204上设有第二开口2031, 所述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 2031均为倒梯形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第一开口2021和第二开口2031的设计能够减少材料 的支出, 也同时设计呈倒梯形状, 保证其自身的强度。 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1707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01707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01707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