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7062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6461.X

申请日:

2009.11.20

公开号:

CN101746658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6B 13/00申请日:20091120授权公告日:20121010终止日期:201311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13/00申请日:20091120|||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3/00; B66B13/02

主分类号:

B66B13/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水户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关谷裕二; 重田政之; 大宫昭弘; 中山彻也; 牛村真人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11.28 JP 2008-303309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贵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无论建筑结构物朝哪个方向位移均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或者变形的出入口装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1,2)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5A,5B)、转动自如地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5A,5B)连接的横梁(6)、由该横梁(6)支撑的门支撑体(7)以及由该门支撑体(7)悬吊且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的电梯门厅门(8A,8B),在该电梯设备中,所述纵向构件(5A,5B)通过用来吸收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上的位移的位移吸收机构(11A,11B)与建筑结构物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转动自如地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的横梁、由该横梁支撑的门支撑体以及由该门支撑体悬吊且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的电梯门厅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构件通过用来吸收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上的位移的位移吸收机构与建筑结构物连接。

2.
  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通过转动自如的转动接头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的方式与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连接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通过转动自如的转动接头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的横梁、由该横梁支撑的门支撑体以及由该门支撑体悬吊且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的电梯门厅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纵向构件的上部以及下部的转动接头中的至少一侧的转动接头由用来吸收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上的位移的位移吸收机构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构件的下部与下部横梁连接,该下部横梁与所述横梁平行地支撑在建筑结构物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横梁是对所述电梯门厅门的下部进行引导的门坎。

5.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由支撑轴以及支架构成,所述支撑轴在所述纵向支柱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架由建筑结构物支撑,并且设置有可让所述支撑轴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的贯穿孔。

6.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由支撑轴和支架以及弹性体构成,所述支撑轴在所述纵向支柱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架由建筑结构物支撑,并且设置有可让所述支撑轴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弹性体位于该支架的贯穿孔内,用来按压所述支撑轴。

7.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由支撑轴以及支架构成,所述支撑轴在所述纵向支柱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架由建筑结构物支撑,并且设置有可让所述支撑轴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的漏斗状的贯穿孔。

8.
  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在升降通道内,该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的上部通过第1转动接头连接在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该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的下部通过第2转动单元与被支撑在建筑结构物的下部楼层侧的门坎连接;横梁,该横梁通过第3转动接头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门支撑体,该门支撑体由该横梁支撑;以及电梯门厅门,该电梯门厅门由该门支撑体悬吊,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转动接头由位移吸收机构构成,所述位移吸收机构具有支撑轴以及支架,所述支撑轴在所述纵向支柱的上端部突出,所述支架由建筑结构物支撑,并且设置有可让所述支撑轴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的贯穿孔。

9.
  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在升降通道内,该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的上部通过第1转动接头连接在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该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的下部通过第2转动单元与被支撑在建筑结构物的下部楼层侧的门坎连接;横梁,该横梁通过第3转动接头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门支撑体,该门支撑体由该横梁支撑;以及电梯门厅门,该电梯门厅门由该门支撑体悬吊,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转动接头由位移吸收机构构成,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由弹性体形成。

10.
  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通过转动自如的转动接头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的方式与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连接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通过转动自如的转动接头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的横梁、由该横梁支撑的门支撑体以及由该门支撑体悬吊且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的电梯门厅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纵向构件的上部以及下部的转动接头中的至少一侧的转动接头由能够追随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上的位移的弹性体构成。

说明书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能够承受由地震和强风等引起的建筑结构物摇晃的电梯出入口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设备,其为了防止因建筑结构物的摇晃而导致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或者变形,出入口装置采用了由建筑结构物的位移产生的力不会作用在电梯门厅门上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0-16716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梯设备对由于建筑结构物摇晃而产生的横向的位移有效,但是该电梯设备没有对楼层之间的上下方向的伸缩作出任何考虑,当由于建筑结构物摇晃而使得楼层的间隔变窄时,可能导致电梯门厅门在门支撑体与门坎之间受到压缩力而被卡住或者产生变形。并且,在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时,可能会发生虽然电梯轿厢紧急停靠到了最近的楼层但由于电梯门厅门打不开而使得乘客被关在电梯轿厢内的情况。此外,在电梯门厅门发生了变形时,在建筑结构物朝着相反方向摇晃这一瞬间,电梯门厅门的下端部分与门坎之间的间隙扩大,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结合脱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无论建筑结构物朝哪个方向位移均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或者变形的出入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转动自如地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连接的横梁、由该横梁支撑的门支撑体以及由该门支撑体悬吊且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对电梯门厅出入口进行开闭的电梯门厅门,在所述电梯设备中,所述纵向构件通过用来吸收上下方向以及横向上的位移的位移吸收机构与建筑结构物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纵向构件在因建筑结构物摇晃而产生的楼层之间的横向上的位移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支撑门支撑体的横梁也能够保持水平,所以能够防止电梯门厅门被门坎卡住或者发生变形。此外,即使在楼层的间隔变窄的情况下,由于该间隔变化在纵向构件与建筑结构物之间被吸收,所以门支撑体与门坎之间的间隔不会产生大的变化,其结果,能够防止电梯门厅门被门坎卡住或者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具有无论建筑结构物朝哪个方向位移均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或者变形的出入口装置的电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从升降通道内观察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电梯门厅出入口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A-A线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纵向构件与第1转动接头之间的关系以及纵向构件与第2转动接头之间的关系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纵向构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方法的放大俯视图。
图5与图1相当,表示上部楼层侧与下部楼层侧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时的出入口装置的位移。
图6与图2相当,表示上部楼层侧与下部楼层侧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时的出入口装置的位移。
图7是表示纵向构件的上下部分的第1以及第2转动接头的第1变形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8是表示纵向构件的上部的第1转动接头的第2变形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9是表示纵向构件的上部的第1转动接头的第3变形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上部楼层侧
2  下部楼层侧
3  升降通道
4  电梯门厅出入口
5A,5B  纵向构件
6  横梁
7  门支撑体
8A,8B  电梯门厅门
9  支撑构件
10  门坎
11A,11B  第1转动接头
12A,12B  第2转动接头
13A,13B  第3转动接头
14  L字型的支撑构件
15,17  支撑轴
14A  水平面部分
14H  贯穿孔
16,18,21  防脱落用的螺母
19A,19B  连接板
20  连接螺栓
22  橡胶件
23  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一对纵向构件5A、5B,所述一对纵向构件5A、5B位于形成在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且朝着升降通道3开口的电梯门厅出入口4的左右两侧;横梁6,所述横梁6连接在该纵向构件5A、5B之间;门支撑体(门套)7,所述门支撑体(门套)7由该横梁6支撑;电梯门厅门8A、8B,所述电梯门厅门8A、8B由该门支撑体7悬吊,能够在横向上移动以便使所述电梯门厅出入口4开闭;以及门坎10,所述门坎10通过支撑构件9被支撑在建筑结构物的下部楼层侧2,用来引导所述电梯门厅门8A、8B的下端。
所述纵向构件5A、5B为剖面呈四方形的支柱,其上部分别通过第1转动接头11A、11B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与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1连接,下部分别通过第2转动接头12A、12B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与下部横梁即门坎10连接。
并且,所述横梁6由剖面呈四方形或者剖面呈コ字形状的材料形成,并且通过第3转动接头13A、13B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与纵向构件5A、5B连接。
上述第1至第3转动接头11A、11B、12A、12B、13A、13B的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
具体来说是,第1转动接头11A、11B由L字型的支撑构件14以及支撑轴15构成,所述L字型的支撑构件14安装在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1,所述支撑轴15从纵向构件5A、5B的上端突出,并且所述支撑轴15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形成在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的水平面部分14A上的贯穿孔14H。此外,在支撑轴15的贯穿端螺合有防止脱落用的螺母16。
所述第2转动接头12A、12B由固定在下部楼层侧2的门坎10以及从纵向构件5A、5B的下端突出的支撑轴17构成,所述支撑轴17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形成在门坎10上的贯穿孔10H。并且,在支撑轴17的贯穿端螺合有防止脱落用的螺母18。
进而,第3转动接头13A、13B由2块连接板19A、19B以及连接螺栓20构成,所述2块连接板19A、19B固定在横梁6的端部,所述连接螺栓20在通过该连接板19A、19B沿着所述电梯门厅门8A、8B的移动方向夹住所述纵向构件5A、5B的状态下穿过该连接板19A、19B和所述纵向构件5A、5B,此外,在连接螺栓20的贯穿端螺合有防止脱落用的螺母21。由此,通过用2块连接板19A、19B夹住所述纵向构件5A、5B,能够将纵向构件5A、5B与横梁6连接成相互之间不会产生错位。
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在建筑结构物因地震等而发生摇晃,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产生了位移时,能够对该位移进行吸收,从而能够防止电梯门厅门8A、8B被卡住或者发生变形。
具体来说是,如图5所示,在上部楼层侧1和下部楼层侧2之间,在从升降通道内观察电梯门厅出入口4侧时位于左右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时,所述纵向构件5A、5B以第1转动接头11A、11B以及第2转动接头12A、12B为转动中心,例如使第1转动接头11A、11B侧朝着附图的左侧相对位移而产生倾斜,并使第2转动接头12A、12B朝着附图的右侧相对位移而产生倾斜。由此,横梁6以第3转动接头13A、13B为转动中心相对于门坎10产生相对位移。
由于横梁6相对于门坎10产生平行位移,并且由纵向构件5A、5B的倾斜引起的横梁6与门坎10之间的尺寸变化很小,所以不会产生电梯门厅门8A、8B无法开闭的情况,从而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8A、8B被卡住或者产生损伤。
此外,如图3所示,通过使设置在纵向构件5A、5B的上下端的支撑轴15、17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的贯穿孔14H以及门坎10的贯穿孔10H,能够容易地使上述纵向构件5A、5B倾斜。
另外,如图6所示,当在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在沿着电梯门厅出入口4的出入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出现了位移时,与左右方向的位移一样,纵向构件5A、5B以第1转动接头11A、11B以及第2转动接头12A、12B为转动中心,例如使第1转动接头11A、11B侧朝着附图的左侧相对位移而产生倾斜,并使第2转动接头12A、12B朝着附图的右侧相对位移而产生倾斜。在发生了上述前后方向的位移时,即使横梁6和门坎10在前后方向相对位移,横梁6与门坎10之间的尺寸也不会出现变化,所以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8A、8B无法开闭,并且不会发生电梯门厅门8A、8B被卡住或者受到损伤的情况。
并且,在出现了未图示的位移,即在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产生了上下方向的位移时,通过在纵向构件5A、5B的第1转动接头11A、11B中使支撑轴15相对于贯穿孔14H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上部楼层侧1和下部楼层侧2之间的上下方向的位移不会引起纵向构件5A、5B的变形,其结果,横梁6与门坎10之间不会产生尺寸变化,所以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8A、8B无法开闭,并且不会发生电梯门厅门8A、8B被卡住或者受到损伤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上述的上部楼层侧1和下部楼层侧2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而导致在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产生了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化时,也能够通过使纵向构件5A、5B的支撑轴15相对于贯穿孔14H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防止纵向构件5A、5B发生变形。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转动接头11A、11B成为位移吸收机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的横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以及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导致出入口装置发生损伤,并且能够防止因电梯门厅门8A、8B被卡住而导致乘客被关在电梯轿厢内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电梯门厅门8A、8B变形,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变形而导致电梯门厅门8A、8B的下端与门坎10的连接脱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纵向构件5A、5B的支撑轴15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贯穿孔14H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成将贯穿孔14H的中间部分形成为鼓出的曲面形状,由此能够使支撑轴15在贯穿孔14H内的倾斜和转动变得更为容易。
图7表示第1转动接头11A、11B以及第2转动接头12A、12B的第1变形例,通过将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的贯穿孔14H和门坎10的贯穿孔10H形成为相对置的漏斗状,也能够容易地使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所述贯穿孔的支撑轴15、17倾斜和转动。在该第1变形例中,将所述漏斗状的贯穿孔形成为漏斗状的小径侧相对置,但也可以设置成漏斗状的大径侧相对置。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使支撑轴15、17以可活动的方式穿过贯穿孔14H、10H的结构,所以在电梯设备进行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因支撑轴15、17在贯穿孔14H、10H内自由移动而产生振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如图8的第2变形例所示,可以在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的贯穿孔14H的内周面安装由耐磨损的橡胶件22等构成的弹性体,并使支撑轴15以不形成间隙的方式穿过该橡胶件22,由此,不仅能够防止振动产生,并且还能够容易地使支撑轴15倾斜或者转动。此外,为了避免所述橡胶件22因支撑轴15的上下移动而从贯穿孔14H中脱落,也可以将所述橡胶件22设置成带凸缘的橡胶圆筒后嵌合在贯穿孔14H内,或者通过焊接和硫化等方法来安装所述橡胶件22。
图9表示第3变形例,在该第3变形例中,以板簧23等弹性体来取代图8的橡胶件22,将板簧23等弹性体安装在贯穿孔14H内,并且以按压该板簧23的方式使支撑轴15穿过贯穿孔14H,由此,与图8的橡胶件22一样,能够防止支撑轴15产生振动,并能够容易地使支撑轴15倾斜或者转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转动接头11A、11B由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的贯穿孔14H以及穿过该贯穿孔14H的支撑轴15构成,但也可以采用由板簧材料形成L字型的支撑构件14,并使L字型的支撑构件14直接与纵向构件5A、5B的上部连接,或者使纵向构件5A、5B的上部隔着板簧等弹性体支撑在L字型的支撑构件14上的结构,由此,也能够吸收上部楼层侧1与下部楼层侧2之间的横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以及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从而能够防止纵向构件5A、5B变形。
进而,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2转动接头12A、12B将纵向构件5A、5B的下部连接在门坎10上,但也可以设置成在下部楼层侧2设置被支撑成与横梁6和门坎10等平行的下部横梁,并通过第2转动接头12A、12B将纵向构件5A、5B的下部连接在该下部横梁上,并且也可以设置成通过第2转动接头12A、12B将纵向构件5A、5B的下部直接连接在下部楼层侧2。

电梯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梯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梯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无论建筑结构物朝哪个方向位移均不会导致电梯门厅门被卡住或者变形的出入口装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具有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该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以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楼层(1,2)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构件(5A,5B)、转动自如地与该左右的纵向构件(5A,5B)连接的横梁(6)、由该横梁(6)支撑的门支撑体(7)以及由该门支撑体(7)悬吊且能够在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