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2017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6.04 CN 203620174 U (21)申请号 201320800597.9 (22)申请日 2013.12.09 A63B 22/04(2006.01) A63B 21/015(2006.01) A63B 23/04(2006.01) A63B 23/16(2006.01) A63B 71/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厦门宙隆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城东工业区 榕溪路 32-36 号 (72)发明人 周昱志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2、 ( 普通合伙 ) 35209 代理人 李晓亮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 机, 包括第一落地架、 第二落地架, 第一落地架的 上端连接在第二落地架的中部构成人字形, 第一 落地架下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一销轴, 第 二落地架上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二销轴 ; 左、 右踏杆的后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销轴上 ; 左、 右阻尼油缸的下端分别与左、 右踏杆的中部铰 接, 左、 右阻尼油缸的上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销轴铰 接 ; 左、 右扶手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二销轴 上, 左、 右扶手的下部向后分别延伸有第一连杆, 两根第。
3、二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左、 右踏杆的后 部,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左、 右扶手下部的 第一连杆的端部相铰接 ; 本实用新型扶手能随踏 杆的上下运动而前后摆动, 运动效果和运动乐趣 较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20174 U CN 203620174 U 1/1 页 2 1. 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包括第一落地架、 第二落地架、 左踏杆、 右踏杆、 左阻 尼油缸、 右阻尼油缸、 左扶手和右扶手, 第一。
4、落地架的上端连接在第二落地架的中部构成人 字形, 其特征在于 : 第一落地架下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一销轴, 第二落地架上部的两 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二销轴 ; 左踏杆和右踏杆的后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销轴上, 左踏杆和右踏杆前端的上部分别 固定有左踏板和右踏板 ; 左阻尼油缸和右阻尼油缸的下端分别与左踏杆和右踏杆的中部铰接, 左阻尼油缸和右 阻尼油缸的上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销轴铰接 ; 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二销轴上, 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部向后分别 延伸有第一连杆, 两根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左踏杆和右踏杆的后部, 两根第二连杆 的上端分别与左扶手下部第一连杆的端部和右扶手下部第一。
5、连杆的端部相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落地 架的上端与第二落地架的中部采用螺栓相连接并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插销。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扶手和 右扶手的上端各套有扶手套。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其特征在于 : 两根第一连杆 的端部固定有套管,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固定有 U 形座, 两根第一连杆利用端部的套管和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的 U 形座分别采用销钉相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其特征在于 :。
6、 第二落地架的 上端装有计数器。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左扶手和右扶手分别由上管件和下管件套接而成, 两根第一连杆分别设置在左扶手和右 扶手的下管件的后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20174 U 2 1/3 页 3 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是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背景技术 0002 踏步机是健身器材的一种。如 2011 年 07 月 20 日公开的一项专利号为 ZL201020638475.0、 名称为 “踏步机” 的实用新型专利, 其包括主机、 。
7、上立管、 下立管、 扶手、 扭腰盘, 主机上端插装有下立管, 主机与下立管连接处两侧分别制有踏板, 下立管上端插装 有上立管, 上立管顶端装有计数器, 计数器下方上立管侧面装有扶手, 踏板下方与主机上的 管脚连接装有液压缸, 主机一端侧面制有调节杆, 调节杆下端制有连接件, 连接件连接有扭 腰盘, 主机另一端一体制有横管, 扶手由罩盖固定安装在上立管上, 主机与计数器之间由电 源线贯穿下立管和上立管连接, 下立管两侧装有哑铃, 踏板与扭腰盘表面上分别制有按摩 凸点。此种踏步机可进行踏步和扭腰运动, 但是其扶手不能运动, 手臂不能得到锻炼, 运动 乐趣和运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
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扶手能跟随 踏杆的上下运动而前后摆动, 运动效果和运动乐趣较好。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包括 第一落地架、 第二落地架、 左踏杆、 右踏杆、 左阻尼油缸、 右阻尼油缸、 左扶手和右扶手, 第一 落地架的上端连接在第二落地架的中部构成人字形, 第一落地架下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 平的第一销轴, 第二落地架上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二销轴 ; 左踏杆和右踏杆的后端 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销轴上, 左踏杆和右踏杆前端的上部分别固定有左踏板和右踏板 ; 左 阻尼油缸和右阻尼油缸的下端分别。
9、与左踏杆和右踏杆的中部铰接, 左阻尼油缸和右阻尼油 缸的上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销轴铰接 ; 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二销轴上, 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部向后分别延伸有第一连杆, 两根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左踏杆 和右踏杆的后部,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左扶手下部第一连杆的端部和右扶手下部第 一连杆的端部相铰接。 0005 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落地架的上端与第二落地架的中部采用螺栓相连接并在两 者的连接处设置插销。 拔出插销可使得第一落地架和第二落地架相互靠拢, 方便折叠收纳。 0006 进一步改进, 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上端各套有扶手套。对人的双手进行保护。 0007 优选两根第一连。
10、杆的端部固定有套管,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固定有 U 形座, 两根 第一连杆利用端部的套管和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的 U 形座分别采用销钉相铰接。方便两根 第一连杆的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相铰接。 0008 进一步改进, 第二落地架的上端装有计数器。方便计算运动量。 0009 进一步改进, 所述左扶手和右扶手分别由上管件和下管件套接而成, 两根第一连 杆分别设置在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管件的后部。以方便左右扶手的制造。 说 明 书 CN 203620174 U 3 2/3 页 4 0010 本实用新型由于左扶手和右扶手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二销轴上, 左扶手和右 扶手的下部向后分别延伸有第一连杆,。
11、 两根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左踏杆和右踏杆的 后部, 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左扶手下部第一连杆的端部和右扶手下部第一连杆的端 部相铰接 ; 这样当左踏杆和右踏杆上下移动时就能通过第二连杆、 第一连杆带动左扶手和 右扶手前后摆动, 不仅人的双腿能得到锻炼, 人的双手也能同时得到锻炼, 因此其运动效果 和运动乐趣较好。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 0012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 0013 图 3 是图 2 的侧视图 ; 0014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左踏杆向下移动的立体图 ; 0015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右踏杆向下移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图 1 至图 3 所示, 一种扶手能前后摆动的踏步机, 包括第一落地架 1、 第二落地架 2、 左踏杆3、 右踏杆4、 左阻尼油缸5、 右阻尼油缸6、 左扶手7和右扶手8, 第一落地架1的上 端连接在第二落地架 2 的中部构成人字形, 为使第一落地架 1 和第二落地架 2 能相互靠拢 方便收纳, 第一落地架 1 的上端与第二落地架 2 的中部采用螺栓相连接并在两者的连接处 设置插销, 这样拔出插销, 第一落地架 1 就能相对于第二落地架 2 转动靠向第二落地架 2 ; 0018 在第一落地架 1 下部的两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一。
13、销轴 11, 第二落地架 2 上部的两 侧延伸两根水平的第二销轴 21 ; 0019 左踏杆 3 和右踏杆 4 的后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销轴 11 上, 左踏杆 3 和右踏杆 4 前端的上部分别固定有左踏板 31 和右踏板 41 ; 0020 左阻尼油缸 5 和右阻尼油缸 6 的下端分别与左踏杆 3 和右踏杆 4 的中部铰接, 左 阻尼油缸 5 和右阻尼油缸 6 的上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销轴 21 铰接 ; 0021 左扶手 7 和右扶手 8 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二销轴 21 上, 左扶手 7 和右扶手 8 的下部向后分别延伸有第一连杆 9, 两根第二连杆 10 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左踏杆 3 和右。
14、踏杆 4 的后部, 两根第二连杆 10 的上端分别与左扶手 7 下部第一连杆 9 的端部和右扶手 4 下部 第一连杆 9 的端部相铰接。 0022 所述左扶手 7 和右扶手 8 的上端各套有扶手套 71、 81。 0023 在两根第一连杆9的端部固定有套管91, 在两根第二连杆10的上端固定有U形座 101, 两根第一连杆 9 利用端部的套管 91 和两根第二连杆 10 的上端的 U 形座 101 分别采用 销钉相铰接。 0024 所述左扶手 7 由上管件 7a 和下管件 7b 套接而成并采用螺栓相固定, 一根第一连 杆 9 设置在左扶手 7 的下管件 7b 的后部 ; 所述右扶手 8 也由上。
15、管件 8a 和下管件 8b 套接而 成并采用螺栓相固定, 另一根第一连杆 9 设置在右扶手 8 的下管件 8b 的后部。 0025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 说 明 书 CN 203620174 U 4 3/3 页 5 0026 结合图 1、 图 4 所示, 当左脚用力踩下踏板 31, 左踏杆 3 沿第一销轴 11 向下转动, 左阻尼油缸 5 提供阻尼力, 左踏杆 3 同时带动第二连杆 10 向下移动, 第二连杆 10 就通过第 一连杆 9 带动左扶手 7 向后摆动 ; 当左脚放松踏板 31 时, 左阻尼油缸 5 的回弹力使左踏杆 3 沿第一销轴 11 向上转动, 左踏杆 3 同时带动第二连。
16、杆 10 向上移动, 第二连杆 10 又通过 第一连杆 9 带动左扶手 7 向前摆动, 因此随着左踏杆 3 的上下转动, 左扶手 7 也跟着前后摆 动。 0027 结合图 1、 图 5 所示, 当右脚用力踩下踏板 41, 右踏杆 4 沿第一销轴 11 向下转动, 右阻尼油缸 6 提供阻尼力, 右踏杆 4 同时带动第二连杆 10 向下移动, 第二连杆 10 就通过第 一连杆 9 带动右扶手 8 向后摆动 ; 当右脚放松踏板 41 时, 右阻尼油缸 6 的回弹力使右踏杆 4 沿第一销轴 11 向上转动, 右踏杆 4 同时带动第二连杆 10 向上移动, 第二连杆 10 又通过 第一连杆 9 带动右扶手 8 向前摆动, 因此随着右踏杆 4 的上下转动, 右扶手 8 也跟着前后摆 动。 0028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 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620174 U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20174 U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20174 U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20174 U 8 4/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20174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