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244484.9
2008.12.09
CN101745348A
2010.06.2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1J 4/00公开日:20100623|||公开
B01J4/00
常熟市新腾化工有限公司
吴国民
215524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福山化工开发区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朱伟军
一种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属于反应釜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进料管、阀、视镜和出料管,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与视镜之间增设有一导流管,其中,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的阀配接,而导流管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视镜的顶部中央处伸展到视镜内。优点:由增设的导流管避免液体物料贴着视镜的内壁流淌而有助于操作者方便而清楚地察看液体物料的滴加状况。
1. 一种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它包括进料管(1)、阀(2)、视镜(3)和出料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2)与视镜(3)之间增设有一导流管(5),其中,导流管(5)的上端与所述的阀(2)配接,而导流管(5)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视镜(3)的顶部中央处伸展到视镜(3)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5)伸展到所述视镜(3)内的程度为视镜(3)的容腔高度的四分之一。
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釜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的结构包括进、出料管、阀和视镜,进料管与阀的进液口配接,而阀的出液口与视镜的上端以法兰形式配接,视镜的下端与出料管的一端连接,出料管的另一端置于反应釜的加料口内。这种结构所存在的欠缺是:在进料时,即滴加液体物料时,液体表现为沿着视镜的内壁体流淌,难以使工作人员察看及把握流量,从而影响化工产品的反应效果。尤其是当滴加量小时,基本上无法察知滴加状况,因此若滴加量少,会产生反应不均匀、不充分,过大则无为地浪费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操作者清楚地察看液体物料滴加状况的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它包括进料管、阀、视镜和出料管,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与视镜之间增设有一导流管,其中,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的阀配接,而导流管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视镜的顶部中央处伸展到视镜内。 本发明所述的导流管伸展到所述视镜内的程度为视镜的容腔高度的四分之一。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由增设的导流管避免液体物料贴着视镜的内壁流淌而有助于操作者方便而清楚地察看液体物料的滴加状况。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附图,进料管1的出料口与阀2的进液口配接,阀2的出液口与导流管5的进液口即导流管5的上端配接,导流管5的出液口即导流管5的下端在对应于视镜3的顶部的中央部位伸展到视镜3的容腔中,伸入到视镜3的容腔中的程度为容腔高度的四分之一,视镜3的下端即视镜底盖与出料管4的进料口配接,而出料管4的下端探入于反应釜6的加料口61内。 当要向反应釜6内滴加液体物料时,则开启阀2,由进料管1将液体物料引入阀2,经导流管5导入视镜3,进而由出料管4引入反应釜6内。由于导流管5在居于视镜3的顶盖的中央部位探入于视镜3的容腔中,因此,导流管5的滴液状况得以由操作者清楚察看到,即使是在滴加量微渺的情形下也能把握。因此,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既不会造成液体物料滴加不足,也不会出现滴加过量,确保反应釜6内的物料良好反应。
《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反应釜用的液体物料滴加机构,属于反应釜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进料管、阀、视镜和出料管,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与视镜之间增设有一导流管,其中,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的阀配接,而导流管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视镜的顶部中央处伸展到视镜内。优点:由增设的导流管避免液体物料贴着视镜的内壁流淌而有助于操作者方便而清楚地察看液体物料的滴加状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