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玩具及其机械合体变 形玩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玩具种类较少,汽车类玩具也出现不能满足孩子兴趣的问题,现有 汽车类玩具只能跑动,孩子们在生活中已司空见惯,既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 也无法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想象力。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 的玩具汽车,能够大大提升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提高对机械 结构变化的感知,具有良好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变形玩具,所述玩具通过变形,大 大提升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提高对机械结构变化的感知,具 有良好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械合体变形玩具,利用机械结构 原理,能够使的两个独立的玩具在碰撞的同时完成合体和变形两种变化,提升 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提高对机械结构变化的感知,具有良好的 娱乐性和教育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形玩具,包括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所述变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 间活动连接,包括自锁连接装置和推杆解锁装置,所述自锁连接装置靠近推杆 解锁装置设置,所述推杆解锁装置包括锁定机构和推杆,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可 解锁的锁定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变形部分使其不能相互运动,所述推杆可在外 力带动下与锁定机构联动以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自锁连接装置包括锁扣、回位杆和压簧,所述压 簧固定在所述玩具上,所述回位杆一端与压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连接, 所述锁扣包括对称的两部分,所述两部分锁扣当其自由端受挤压或其与回位杆 连接端受拉力时而相互靠近,所述锁扣卡在其他结构的卡槽中,完成自锁连 接,所述回位杆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玩具包括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和 变形部分活动连接,所述推杆解锁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分,所述锁定机构包 括与推杆活动连接的楔形扣,解锁前所述楔形扣插入到所述变形部分,所述变 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无法相对运动,触动所述推杆,所述楔形扣脱离变形部 分,所述变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完成变形过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玩具为第一玩具车,所述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分 别为第一车头和第一车臂,所述第一车臂和第一车头之间通过旋转轴旋转连 接,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第一车头的前端为一凸起,所述凸起上穿 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伸进第一车头内部,所述第一推杆远离第一车头 前端的一端与第一压簧连接,所述第一压簧固定于第一车头后端内部;所述第 一推杆上的柱体穿过设于两个楔形扣上的第二通孔而与两个楔形扣相连动,变 形前所述两个楔形扣分别插入到第一车头两侧的第一车臂内,变形时,第一推 杆带动两个楔形扣向中间运动,所述两个楔形扣从两侧的第一车臂中脱离,所 述第一车臂和第一车头在旋转轴上的扭簧的作用下相互旋转,完成变形过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玩具车还包括第一车翼和第一车尾。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玩具包括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和 变形部分活动连接,所述推杆解锁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分,所述锁定机构包 括与推杆相接触的旋转扣,解锁前所述旋转扣卡扣在所述变形部分与固定部分 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变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无法相对运动,触动所述推杆, 所述旋转扣脱离变形部分,所述变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完成变形 过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玩具为第二玩具车,所述固定部分和变形部分分 别为第二车头和第二车尾,所述第二车头和第二车尾之间通过头部旋转轴旋转 连接,所述第二车头的前端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内穿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 推杆伸入第二车头内部与设置在第二车头内部的旋转扣的一端接触,所述旋转 扣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簧连接,所述第二压簧固定于第二车头的内壁上,变形前 所述旋转扣的另一端卡扣在头部旋转轴上,变形时第二推杆触碰旋转扣的一 端,所述旋转扣的另一端脱离头部旋转轴,所述头部旋转轴连接的第二车头和 第二车尾相互转动,完成变形过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玩具车还包括第二车臂和第二车翼,所述第 二车臂分为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上与第二车头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凸块, 所述第二车头的相应部位设有凹陷,变形前,所述第二凸块插入所述凹陷中。
一种机械合体变形玩具,包括第一玩具和第二玩具,所述第一玩具和第二 玩具之间通过自锁连接装置连为一体,同时触动所述推杆解锁装置进行解锁, 完成变形过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玩具车的凸起插入到与其尺寸相同的第二玩 具车的凹槽内时,所述自锁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连接为一 体,同时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相互触动解锁,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完 成合体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玩具及机械合体变形玩具,根据机械结构原 理,使得两个独立的结构能够在合体的同时完成变形,依据所述机械合体变形 结构制造的玩具,通过锁扣和卡槽的配合,可以手动碰撞连接,同时由于玩具 车的碰撞触动其内部的解锁机构,解锁机构解锁,使得玩具车的各个部分之间 发生相互转动,产生变形。所述的玩具能够极大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孩子在 把玩玩具车的同时能够体验到各个机械结构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使孩子在玩 耍的同时提高对机械结构变化的感知,具有良好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玩具车的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玩具车的C-C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一玩具车触动推杆时C-C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玩具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玩具车的B-B面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第二玩具车前臂脱离第二车头的一种状态结构图;
图8是图5中第二玩具车前臂脱离第二车头的另一种状态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自锁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合体的剖 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合体变形 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一玩具车的另一种状态的仰视图。
其中,1、第一玩具车;2、第一车头;3、第一车臂;4、凸起;5、第一 推杆;6、锁扣;7、回拉杆;8、压簧;9、楔形扣;10、第一压簧;11、旋 转轴;12、第一车翼;13、第一车尾;14、第二玩具车;15、第二车头;16、 第二车尾;17、凹槽;18、第二推杆;19、卡槽;20、旋转扣;21、第二压 簧;22、头部旋转轴;23、第二车翼;24、第二车臂;25、侧面槽;26、柱 体;27、第二通孔;28、前臂;29、后臂;30、第二凸块;31、凹陷;32、第 一凸块;33、第一通孔;34、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第一玩具车1包括第一车头2、第一车臂3、第一车翼12和第一车尾13, 图2是图1中第一玩具车的A-A面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车臂3和 第一车头2之间旋转轴11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轴11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第一 车头2的前端为一凸起4,所述凸起4上穿设有第一推杆5,所述第一推杆5伸 进第一车头2内部,所述第一推杆5远离第一车头2前端的一端与第一压簧10 连接,所述第一压簧10固定于第一车头2后端内部;所述第一推杆5上的柱体 26穿设过两个楔形扣9的第二通孔27而与两个楔形扣相连动,所述两个楔形扣 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玩具车1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且所述两个楔形扣9在第一玩 具车1的中轴线方向上受到限制无法产生位移,变形前所述两个楔形扣9分别 插入到第一车头2两侧的第一车臂3上的侧面槽25内,使得第一车头2和第一 车臂3之间无法相互运动,图3为图1中第一玩具车1的C-C面的剖视图,如 图3所示,第一推杆5的中部设有柱体26,所述两个楔形扣9上均开设有第二 通孔27,所述柱体26插入依次插入到上下叠放的两个楔形扣9的第二通孔27 中,其中两个第二通孔27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条形,其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与第一 玩具车1的中轴线均成45°的夹角,且二者之间的相互夹角成90°是,具体 地,图4为是图1中第一玩具车1合体时C-C面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变形 时当第一推杆5向后运动时,柱体26沿着两个第二通孔27构成的轨道向后运 动,由于柱体26的运动,带动两个楔形扣9沿左右方向向中间运动,楔形扣9 从第一车臂3上的侧面槽25中脱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玩具车14的结构示意图。第二 玩具车14包括第二车头15、第二车尾16、第二车臂24和第二车翼23,图6是 图5中第二玩具车14的B-B面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车头15和第 二车尾16之间通过头部旋转轴22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车头15的前端为一凹槽 17,所述凹槽17的尺寸与所述凸起4的尺寸相同,所述凹槽17内穿设有第二 推杆18,所述第二推杆18伸入第二车头15内部与设置在第二车头15内部的旋 转扣20的一端接触,所述旋转扣20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簧21连接,所述第二压 簧21固定于第二车头15的内壁上,变形前所述旋转扣20的另一端卡扣在头部 旋转轴22上,使得第二车头15和第二车尾16之间无法相互运动。其中,第二 车臂24分为前臂28和后臂29,所述后臂29与第二车尾16之间设有扭簧,可 以控制后臂29和第二车尾16之间的相互运动;如图5所示,两侧前臂28与第 二车头15相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凸块30,在第二车头15的相应位置上 设置有凹陷31,第二玩具车14变形前,所述第二凸块30插入所述凹陷31中, 所述第二凸块30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凸块30上方的边为斜边, 下方的边为直角边,这样能够防止不需变形时第二凸块30易从凹陷31中脱出 的现象发生,并且可以方便变形时将第二凸块30通过上侧斜边从凹陷31中脱 出,增加更多的变形形状,变形时,手动将两侧前臂28上的第二凸块30通过 上侧斜边从凹陷31中脱离,如图7所示,即前臂28与第二车头15脱离,之后 前臂28向下运动,如图8所示。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自锁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自锁 连接装置是使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能够合体的结构,包括第一玩具车 1中的锁扣6、回位杆7和压簧8,所述压簧8固定在第一玩具车1上,回位杆 7一端与压簧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扣6旋转连接,所述锁扣6包括对称的两 部分,所述两部分锁扣6当其自由端受挤压或其与回位杆7连接端受拉力时会 通过旋转相互靠近;所述自锁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玩具车14内的卡槽19,所述 卡槽19开设在第二玩具车14前端凹槽17内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锁扣6卡在 所述卡槽19中使得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之间合体。
当所述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进行合体变形时,手动将第一玩具车 1和第二玩具车14的前端相对,将第一玩具车1上的凸起4对准第二玩具车14 上的凹槽17,用力插接,其中对称的锁扣6由于受到凹槽17侧壁的挤压,对称 锁扣6向中间靠拢,回位杆7受锁扣6的作用向压簧8的方向运动,当对称锁 扣6之间的距离达到能够通过凹槽17开口处时,回位杆7受压簧8的弹力作用 向第一玩具车1的前方运动,从而推动锁扣6进入到第二玩具车14的凹槽17 中,由于凹槽17的两相对的侧壁上开有卡槽19,对称的两锁扣6之间的距离增 大,直到卡在所述卡槽19中为止,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合体完成。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合 体的剖面图。第一玩具车1中的凸起4插入到第二玩具车14中的凹槽17中, 此时第一玩具车1中的第一推杆5与第二玩具车14中的第二推杆18相互触动, 第一推杆5和第二推杆18分别相对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向后运动, 一方面,第一推杆5带动两个楔形扣9向中间运动,所述两个楔形扣9从两侧 的第一车臂3中脱离,所述第一车臂3和第一车头2在旋转轴11上的扭簧的作 用下相互旋转,扭簧绕着旋转轴11带动第一车头2向上运动,第一车翼12也 由于扭簧的原因同时绕着旋转轴11向上翘起,第一玩具车1完成变形;另一方 面,第二推杆18推动旋转扣20的一端,旋转扣20的另一端脱离头部旋转轴 22,由于重力的原因,第二玩具车14的整个第二车尾16向下运动,第二车尾 16向下运动的同时,手动将两侧前臂28上的第二凸块30通过上侧斜边从凹陷 31中脱离,即前臂28与第二车头15脱离,之后前臂28向下运动,第二玩具车 14完成变形。所述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合体的同时完成变形,如图 11所示,为第一玩具车1和第二玩具车14完成合体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的第一玩具车1的仰视图,第一玩具车1的回位杆7的下表面 上设置有第一凸块32,所述第一玩具车1的底盘34上相对第一凸块32的位置 上设置有沿中轴线方向的长条形第一通孔33,所述第一凸块32凸出第一玩具车 1的底盘34,能够手动控制第一凸块32在第一通孔33中的位置。
要分开两辆玩具车时,此时第一玩具车1与第二玩具车14合体,第一凸块 32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通孔33的前端,相应地锁扣6的位置如图12所示,将第 一凸块32手动向第一通孔33的后端拨动,所述回位杆7随之向后运动,锁扣6 受到回位杆7的拉力作用,两部分锁扣6向中间收缩脱离卡槽19,如图13所 示,此时第一玩具车1能够顺利地从第二玩具车14中脱出,两玩具车分离,第 一玩具车1的第一推杆5和第二玩具车14的第二推杆18各自由于第一压簧10 和第二压簧21的回位作用自动复位,再通过手动把两辆变形后的第二逐个恢复 原样。
本实用新型以玩具车为例对提供的玩具及机械合体变形玩具的结构和原理 进行解释,但并不局限于玩具车,利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的其他可变 形玩具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 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