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汽车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汽车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置物架的儿童汽车椅。
背景技术
儿童汽车椅是为了确保幼童乘坐汽車时的安全而使用,一般来说,儿童汽车椅具有一座椅及一椅背,然而,为了增添儿童汽车椅使用上的便利性,以及避免增加儿童汽车椅的体积,常会设置一能相对于座椅拉出与推回的杯架,诸如2003年4月22颁证予James M.Kain的美国专利第6,550,862号所示,以便于幼童乘坐于儿童汽车椅时,能将水杯或者饮料瓶罐放置于伸手可得的地方。
而此一杯架结构的问题在于,杯架必须透过使用者直接施力拉出,有时候会因操作施力于杯架的角度不正确,以致于杯架不易拉出或卡住,此种杯架使用上不便的情况应予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方便操作置物架的儿童汽车椅。
本发明儿童汽车椅,包括一供孩童乘坐的座椅及一可由座椅旁侧弹出的置物架,座椅包括一底板以及一侧向开口,底板上凸设二导引壁,置物架包括一可沿导引壁滑移且能容伸于侧向开口的本体以及一致动机构,本体上设置一第一卡接部,致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复位弹簧、一第二卡接部及一压掣件,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复位弹簧一端抵接于本体,第二卡接部可移离地卡合于第一卡接部,压掣件设置于座椅并能连动第二卡接部,通过第二卡接部不再卡合于第一卡接部,置物架的本体可由侧向开口弹出。
较佳地,座椅还包括一连接于底板上方的座壳,座壳具有一供压掣件外露的通孔。
较佳地,所述导引壁间界定一轨道槽,置物架的本体滑接于轨道槽。
较佳地,致动机构还具有一设置于本体上方且可弹性变形的L形定位杆件,定位杆件的一端固设于座壳,压掣件为一设置在定位杆件另一端的凸钮。
较佳地,第一卡接部为一设置于本体顶面的定位孔,第二卡接部为一设置于定位杆件上且能与定位孔卡接的凸柱。
较佳地,致动机构还具有一设置于座壳下表面的容置座、一卡销及一置于容置座中抵接于卡销与座壳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压掣件与卡销之间具有一凸轮传动构造,凸轮传动构造可使压掣件与卡销以不同方向同时移动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
较佳地,压掣件为一柱状按钮,凸轮传动构造包括一形成于柱状按钮内侧端的凸轮槽,及一横穿凸轮槽且固定至卡销的连结销,通过压掣件的位移可造成卡销的一预定位移行程。
较佳地,第一卡接部为一设置于本体顶面的定位孔部,第二卡接部为一设置于卡销底端且能与定位孔部卡接的凸柱。
较佳地,置物架的本体由一壳体构成,壳体具有一中间壁以及一延伸超过侧向开口底缘的挡止壁,藉以避免置物架弹出时脱离座椅。
较佳地,底板在轨道槽中形成沿着轨道槽延伸的二卡合片,及一横设于所述卡合片一端的抵止片,第一复位弹簧容置于两卡合片间,其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止片与中间壁。
较佳地,定位孔部具有一位于本体侧缘的第一定位孔及一位于本体中间的第二定位孔,置物架的本体位于座椅内及弹出侧向开口时,凸柱分别卡合于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儿童汽车椅的置物架的本体能藉由凸钮及柱状按钮被按压而使凸柱脱离第一定位孔,使得本体自动地弹出于座椅的侧向开口,便于本体的置物空间外露于座椅以供放置物品,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儿童汽车椅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儿童汽车椅的座椅;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座椅的底板结构;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座椅的座壳结构;
图5是一俯视立体图,说明儿童汽车椅的置物架的本体顶面;
图6是一仰视立体图,说明该置物架的本体底面;
图7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置物架的本体滑接于该底板的状态,与致动机构的第一复位弹簧设置的位置;
图8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置物架的本体位于缩回位置;
图9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置物架的本体位于展开位置;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儿童汽车椅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11是局部分解图,说明置物架的致动机构的构件;
图12是一局部剖面图,本体与致动机构的凸柱相定位;
图13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致动机构的凸柱脱离该本体的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为本发明儿童汽车椅地第一较佳实施例,儿童汽车椅101包括一椅背2、一头靠3、一底座4、一座椅5以及二置物架6,座椅5可供儿童乘坐,椅背2是连接于座椅5的上方及两侧,而头靠3是连接于椅背2上方,底座4设置座椅5下方,两置物架6可活动地收纳于座椅5两相反侧边,此一置物架6是用以供放置水杯或者饮料瓶罐,但并不以此为限。
座椅5包括一底板51、一设置于底板51上的座壳52、一由底板51与座壳52相互配合界定出且供两置物架6容置的容纳空间53,以及二设置于座椅5两侧并与容纳空间53两侧连通的侧向开口54。
参阅图3,底板51侧缘朝座壳52隆起,且底板51上凸设二成对与侧向开口54连接的导引壁511,两对导引壁511分别界定出的二轨道槽512,两轨道槽512可供置物架6滑接,每一轨道槽512内设有二由底板51顶面向上延伸且沿轨道槽512长度方向于近后端处间隔平行地设置的卡合片513、一横设于卡合片513远离侧向开口54一端的抵止片514,两卡合片513之间具有一肋片515。
参阅图2与图4,座壳52顶面可供儿童乘坐,座壳52具有二分别邻近侧向开口54设置的通孔521,较佳地,座壳52还具有二设置于其顶面两侧的扶手522。
参阅图5到图8,每一置物架6具有一能于一收纳于容纳空间53的缩回位置与一弹出于座椅5的展开位置间变换的本体61以及一致动机构62。本体61由一壳体构成,该壳体包括第一部分611与第二部分612,第一部分611前端顶面设置一第二定位孔619,第二部分612前端顶面设置一第一定位孔618,该第一和第二定位孔618、619是作为置物架6与座椅5之间定位的接合组件,下文中将加详细说明。
本体61的第一部分611底面形成一凹槽613,第二部分612界定一朝上的置物空间614、置物空间614前缘有一适配座椅外壁轮廓且连接于第二部分612侧缘的遮板部分615、一设置于第一部分611与第二部分612间的中间壁616,以及一延伸超过侧向开口54底缘的挡止壁617,通过置物架6的本体61滑接于轨道槽512,遮板部分615用以封盖侧向开口54且提供一平整的座椅外观,并且凹槽613跨接于两卡合片513,而挡止壁617能卡住于底板51侧缘,避免置物架6的本体61脱离于座椅5,如图7所示。
参阅图7与图8,每一致动机构62具有一第一复位弹簧621、一凸钮622、一定位杆件623以及形成于定位杆件623上的一凸柱624。第一复位弹簧621容置于轨道槽512内的两卡合片513以及滑接在轨道槽512上的置物架6的凹槽613内,两端抵接于抵止片514与本体61的中间壁616,使得本体61朝向抵止片514接近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621。定位杆件623大致呈L形且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作,包括一长臂623a与一短臂623b,长臂623a沿轨道槽512长度方向设置且邻接置物架本体61的第一部分611顶面,其一端固接至座壳52底面的锁定座523,且短臂623b连接于另一端并朝向座壳52方向延伸。长臂623a与短臂623b的一侧缘间具有一支撑板段623c以增加定位杆件623的刚性,短臂623b自由端具有一透过座壳52的通孔521而外露的凸钮622以便使用者压按操作,长臂623a于接近短臂623b处具有一朝向第一部分611顶面延伸的凸柱624,该凸柱624适于与第一定位孔618与第二定位孔619卡合。另外,定位杆件623的长臂623a与短臂623b大致呈倒L形且两者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如此一来,藉由凸钮622远离于定位杆件623的长臂623a固定的一端,以及长臂623a与短臂623b间形成支撑板段623c的结构设计,因支撑板段623c设置于定位杆件623的下端缘而使得定位杆件623两侧缘刚性不相同且在受力时产生的形变量不相等,亦即凸柱624所在的上端缘比较容易弹性变形,使得通过凸钮622被压按,凸柱624因定位杆件623受力产生的二维变形而脱离与第一定位孔618或第二定位孔619的卡合,且压力释放后长臂623a与短臂623b回复成原来的状态。
参阅图8与图9,通过置物架6的本体61滑接于轨道槽512且位于缩回位置,致动机构62的凸柱624卡合于本体61的第一定位孔618而将置物架6保持在该一位置;通过欲使用置物架6,可压掣凸钮622而使得凸柱624能向上移动而脱离第一定位孔618,本体61藉由第一复位弹簧621的弹力弹出于座椅5变换为展开位置,并藉由挡止壁617停止位移,此时,一旦释放凸钮622,凸柱624即卡合于本体61的第二定位孔619,将本体61卡合于座椅5,则可固定置物架6的位置,如此一来,置物空间614便外露于座椅5供放置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汽车椅101的置物架6的本体61藉由致动机构62的设置,通过压掣致动机构62的凸钮622,本体61便能弹出座椅5以供放置物品,相较于以往的儿童汽车椅必须以直接施力的方式将其杯架拉出,本发明儿童汽车椅101置物架6的设计使用上更为便利。
参阅图10,为本发明儿童汽车椅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儿童汽车椅102包括一椅背2、一头靠3、一底座4、一座椅5以及二置物架6,座椅5是供儿童乘坐,椅背2是连接于座椅5的上方及两侧,而头靠3是连接于椅背2上方,底座4设置座椅5下方,两置物架6可活动地收纳于座椅5两相反侧边,而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致动机构,其余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参阅图11与图12,每一致动机构63具有一第一复位弹簧631、一柱状按钮632、一卡销633、一第二复位弹簧634、一凸轮传动构造635、一卡合座636以及一凸柱637,藉由施力于柱状按钮632可使卡销633藉由凸轮传动构造635远离本体61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634。第一复位弹簧631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复位弹簧621设置于轨道槽512内的两卡合片513间,两端分别抵接于座椅5与本体61。座壳52的底面形成一容置座524,卡销633的顶端具有一十字形凸肋以供套置第二复位弹簧634,卡销633顶端与第二复位弹簧634一同置于容置座524中,第二复位弹簧634将卡销633向本体61偏压,卡销633底端连接一凸柱637并可藉由该凸柱637卡合第一定位孔618与第二定位孔619。
座壳52于容置座524下方固接一卡合座636,包括一基板636a与一位于基板636a上与容置座524对接的管体636b,卡销633的下端可沿管体636b移动以改变凸柱637的高度位置。
柱状按钮632透过座壳52的通孔521而外露,且其内侧端穿设于卡销633的一通孔,凸轮传动构造635包括一形成于柱状按钮632内侧端的凸轮槽635a,及一穿过该凸轮槽635a且固定至该卡销633的连结销635b,特别说明的是,凸轮槽635a斜向地设置于柱状按钮632内侧端且邻近通孔521的一端高于远离通孔521的一端,如图13所示,使得通过柱状按钮632的位移可造成卡销633沿着管体636b产生一向上预定位移行程。
连结销635b通过柱状按钮632上的凸轮槽635a固定于卡销633上,使得柱状按钮632被压掣时,连结销635b会沿着凸轮槽635a向上位移,藉此带动卡销633以及连接于卡销633底端的凸柱637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634,通过柱状按钮632被释放,卡销633与凸柱637能藉由第二复位弹簧634的回复力向下位移,同时,固定至该卡销633的连结销635b在卡销633的移动过程中藉由凸轮槽635a的导引而带动柱状按钮632向外位移回复原位。
参阅图12与图13,通过置物架6的本体61滑接于轨道槽512且处于缩回位置,致动机构63的凸柱637卡合于本体61的第一定位孔618而将置物架6保持在该一位置;通过欲使用置物架6,可压掣柱状按钮632,带动卡销633与凸柱637向上位移而脱离第一定位孔618,使得本体61藉由第一复位弹簧631的弹力弹出于座椅5变换为展开位置,并藉由挡止壁617停止位移,此时释放柱状按钮632,使凸柱637卡合于本体61的第二定位孔619并固定本体61不会移动,如此一来,置物空间614便外露于座椅5供放置物品。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致动机构达成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儿童汽车椅101、102的置物架6的本体61能藉由凸钮622及柱状按钮632被按压而使凸柱624、637脱离第一定位孔618,使得本体61自动地弹出于座椅5的侧向开口54,便于本体61的置物空间614外露于座椅5以供放置物品,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