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发夹.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69907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437031.3

申请日:

20150624

公开号:

CN205053154U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5D8/14

主分类号:

A45D8/14

申请人:

徐士凌

发明人:

徐士凌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

优先权:

2014-003395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发夹,该塑胶发夹包含有一外框体,其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左、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于结合端延伸出一内夹片,另一端则为开放端,其可将左、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合成一内空状的外框体,让左、右翼片之间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而形成弹性塑胶发夹,使塑胶发夹的外框体与内夹片可以夹合头发,且塑胶发夹含有CHDM(1,4-环已二甲醇)55%,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30%,PTA(纯对苯二甲酸)10%,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1%,选自于PP(Polypropylene)、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的群组4%,令其具有足够弹性、回塑性、容易施工制作及使用上的优点,并完全免除该塑胶发夹产生折白或裂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框体,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于未使用时,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一内夹片,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之间,内夹片的长度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后,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该塑胶发夹所设的左、右翼片于未相互结合时,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的纵向距离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且于不使用该塑胶发夹夹合头发时,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0.8mm到1.2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0.9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端所延伸的左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为5度至7度之间,而相对应的右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亦为5度至7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相对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部,左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凸柱,而右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穿孔,前述左翼片的凸柱置入右翼片的穿孔中,令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合,外框体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前述开放端的末端点位于衔接部最外侧端点。 7.一种塑胶发夹,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框体,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于未使用时,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一内夹片,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之间,内夹片的长度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后,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塑胶发夹,尤其是指一种以塑料本体的弹性来进行启闭的塑胶发夹,该塑胶发夹具有较佳的夹紧度,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

背景技术

一般整发,主要利用发夹、发箍、发簪或其他适于将头发定型、整束的器具。

由于发夹在夹束发丝中,该夹体必须具有相当的抗弯折性,使得大部分业者会借重于金属弹簧等,该材质的选用主要利用具有较佳的刚性与回复的弹性的金属,但是此种金属制成的夹体由于注重美观性,又往往必须于该金属上贴各种塑料材质的装饰片,来增加其花色、纹路与质感。

金属因国际原物料高度波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贴附有塑料材质装饰片的金属在抛弃不使用时,不易以单纯金属的分类回收,往往必须经由溶剂、燃烧等方式取回金属,因此前述的塑料装饰品又容易产生毒性等环境公害,而且此类金属制成的夹体,由于塑料装饰片的贴附制作过程繁复,而且金属部分容易生锈,尤其经常与沐浴的多水分环境接触,经常沾附水分而容易受潮而更加深生锈的机会。

先前技术在塑料材质中,虽有业者尝试以单一塑料原料如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或是借由压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制造,但是此种材质无法同时具备有延展性、回塑性及韧性,而使得容易出现断裂、折白、老化等现象。而在利用前述该等塑料材质制作成厚度1.2mm以下的发夹更是过软无钢性,若要增加硬度则必须增加该发夹厚度,但增加厚度则会降低其弹性力,使得发夹无法顺利夹持头发,且该发夹容易出现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塑胶发夹,尤其是指一种以塑料本体的弹性来进行启闭的塑胶发夹。有鉴于先前技术的缺失及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者思及一种较佳的材质,除令其具有足够弹性、容易施工制作的优点,并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容易断裂等缺失,不仅让发夹具有相当的强度外,又可避免前述的金属的各项环保、生锈、资源回收分类的困扰。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塑胶发夹,包含有一外框体,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于平时未使用时,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一内夹片,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之间,内夹片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惟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后,即可让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以让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该塑胶发夹所设的左、右翼片于未相互结合时,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的纵向距离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且于不使用该塑胶发夹夹合头发时,其可将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分离,即可长久保持外框体的弹性,更可确保塑胶发夹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该塑胶发夹含有CHDM(1,4-环已二甲醇)55%,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30%,PTA(纯对苯二甲酸)10%,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1%,选自于PP(Polypropylene)、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的群组4%,借由前述成份及比例所制成的塑胶发夹可防止发夹的塑料本体产生折白或裂痕。

进一步,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0.8mm到1.2mm之间,特别是厚度为0.9mm为佳。

进一步,该结合端所延伸的左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为5度至7度之间,而相对应的右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亦为5度至7度之间。

进一步,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相对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部,左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凸柱,而右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穿孔,前述左翼片的凸柱置入右翼片的穿孔中,即可让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合,让外框体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

进一步,前述开放端的末端点位于衔接部最外侧端点。

进一步,各成份容许其以本身所占总量的比例,以该比例具有5%的容许误差的空间。

进一步,前述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可以PP(Polypropylene)替代。

一种塑胶发夹,包含有一外框体,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于平时未使用时,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一内夹片,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之间,内夹片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惟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后,即可让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以让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且塑胶发夹含有CHDM(1,4-环已二甲醇)55%,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30%,PTA(纯对苯二甲酸)10%,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1%,选自于PP(Polypropylene)、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的群组4%;借由前述成份及比例所制成的塑胶发夹可防止发夹的塑料本体产生折白或裂痕。

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运用前述的材质与比例的搭配,令其具有足够弹性、回塑性、容易施工制作及使用上具有较佳的夹紧度,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的优点,并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容易断裂以及老化。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又可避免前述金属的各项环保、生锈、资源回收分类的困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开放端呈分离状的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开放端作结合的上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塑胶发夹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未相互结合时,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的纵向距离、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侧视平面对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塑胶发夹操作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塑胶发夹容纳头发的平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外框体11左翼片

110末端111衔接部

112凸柱12右翼片

120末端121衔接部

122穿孔13结合端

14开放端2内夹片

21拱体3开口

4头发5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使更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发夹10,该塑胶发夹10的厚度为0.8mm到1.2mm之间,尤其是厚度0.9mm为佳,其包含有一外框体1,该外框体1由左翼片11及右翼片12所组成,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13,另一端则为开放端14,于平时未使用时,该左翼片11的末端110与右翼片12的末端120呈分离状开放端14,且结合端13所延伸的左翼片11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L的夹角θ为5度至7度之间,当然,相对应的右翼片12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L的夹角θ亦为5度至7度之间,如图2所示,且于左翼片11末端110与右翼片12末端120未相互结合的状态,该结合端13的末端点P0与开放端14的末端点P1,其两末端点P0、P1的平行于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L的纵向距离为L1;一内夹片2,设置于前述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之间,内夹片2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并具有一拱体21,且内夹片2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的结合端13为一体结合状;惟当前述外框体1的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的开放端14结合后,即可让内夹片2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1的另一侧(如图4所示),以让外框体1与内夹片2共同运作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10,且于左翼片11末端110与右翼片12末端120相互结合的状态,该结合端13的末端点P0与开放端14结合后的末端点P2,其两末端点P0、P2的平行于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L的纵向距离为L2,如图3所示,该未相互结合的左、右翼片11、12的结合端13末端点P0与开放端14末端点P1的纵向距离L1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P0、P2的纵向距离为L2。

该塑胶发夹10在多次的材质实验与实作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以:

本设计人所取得的美国专利如U.S.PatentNo.8,181,658B2号作为本实用新型塑胶发夹10的组成成份,该塑胶发夹10的组成成份含CHDM(1,4-环已二甲醇)55%,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30%,PTA(纯对苯二甲酸)10%,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1%,选自于PP(Polypropylene)、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的群组4%,且各成份容许其以本身所占总量的比例,各具有5%的容许误差的空间的材质,形成聚合塑料,然后注入于一塑胶发夹10成型模具内,借由射出成形即可制作此种塑胶发夹10。

本实用新型的材质设计,其中就材质的特性而言,该CHDM(1,4-环已二甲醇)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经过氢化作用而制得,其主要应用于生产化学改性的PET、无定形材质(PETGPCTG)、工程塑料和粘接剂等产品。而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外观为一厚浆状液体,且具有较佳的沸点(197.37℃)。至于PTA(纯对苯二甲酸)是将PX(对二甲苯)经由触媒的转化,并以醋酸为溶剂于高温及适合压力下进行氧化再精制而成。而本实用新型为求亮白特性,适度添加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1%:并且添加PP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该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其本身为透明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一种。而PP(Polypropylene)则具有轻盈以及良好的加工性。经由CHDM(1,4-环已二甲醇),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PTA(纯对苯二甲酸),增白剂(OpticalBrightener),PP(Polypropylene)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Copolymers)等成分组成一聚合塑料,该聚合塑料经由注入发夹10模具成型并射出,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延展性、回塑性、韧性且不会形成折白现象的塑胶发夹10,同时让塑胶发夹10更具有亮白的美观效果及环保效益。

前述左翼片11的末端110与右翼片12的末端120相对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部111、121,左翼片11末端110的衔接部111设有一凸柱112,而右翼片12末端120的衔接部121设有一穿孔122,前述开放端14的末端点P1位于衔接部111或121最外侧端点,而左翼片11的凸柱112置入右翼片12的穿孔122中,即可让左翼片11与右翼片12的开放端14结合成一内空状的外框体1,让外框体1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10。可如图4、图5所示,前述末端点P2则为已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的衔接部111或121最外侧端点,若要使用时,使用者只要稍微按压内夹片2,即可让外框体1的往上翘,让外框体1与内夹片2之间形成一开口3,使用者即可用以夹合头发4,即用手指5按压外框体1的结合端13、相结合的开放端14,如图6及图7所示,此时整个发夹10包括外框体1、内夹片2、结合端13均具有弹张压力,尤其是在靠近于结合端13的外框体1的部位A受到应力集中使得张压力更大,然本实用新型的发夹10亦不会产生折白现象或是于外框体1的部位A产生裂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10运用前述的材质与比例的搭配,令其具有足够弹性、回塑性、容易施工制作及使用上具有较佳的夹紧度,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的优点,并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容易断裂以及老化。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又可避免前述金属的各项环保、生锈、资源回收分类的困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塑胶发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塑胶发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塑胶发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胶发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胶发夹.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437031.3 (22)申请日 2015.06.24 2014-003395 2014.06.27 JP A45D 8/14(2006.01) (73)专利权人 徐士凌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 (72)发明人 徐士凌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朱凌 (54) 实用新型名称 塑胶发夹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发夹, 该塑胶发夹 包含有一外框体, 其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 左、 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 于结合端 延伸出一内夹片, 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其可将。

2、左、 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合成一内空状的外框体, 让 左、 右翼片之间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 而形成弹性 塑胶发夹, 使塑胶发夹的外框体与内夹片可以夹 合头发, 且塑胶发夹含有 CHDM (1,4- 环已二甲醇) 55%,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EG) 30%, PTA(纯 对苯二甲酸) 10%, 增白剂 (Optical Brightener) 1%, 选自于 PP(Polypropylene) 、 苯乙烯 - 丁二烯 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的群组 4%, 令其具有足够弹性、 回塑性、 容易施工制作及 使用上的优点, 并完全免。

3、除该塑胶发夹产生折白 或裂痕。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5053154 U 2016.03.02 CN 205053154 U 1/1 页 2 1.一种塑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包含有一外框体, 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于未 使用时,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 ; 一内夹片, 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 右翼片之间, 内夹片的长度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 且。

4、内夹片的一端并与 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 ; 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 合后, 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 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 该塑胶发夹所设的左、 右翼片于未相互结合时, 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的纵向距 离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 且于不使用该塑胶发夹夹合头发时, 左翼片与右翼 片的开放端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0.8mm到1.2mm之 间。 3.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塑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 0.9mm。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塑胶。

5、发夹, 其特征在于 : 该结合端所延伸的左翼片至塑胶发夹 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为 5 度至 7 度之间, 而相对应的右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 角亦为 5 度至 7 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塑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相对 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部, 左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凸柱, 而右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 有一穿孔, 前述左翼片的凸柱置入右翼片的穿孔中, 令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 合, 外框体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 6.如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塑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前述开放端的末端点位于衔接部 最外侧端点。 7.一种塑。

6、胶发夹, 其特征在于 : 包含有一外框体, 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于未 使用时,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 ; 一内夹片, 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 右翼片之间, 内夹片的长度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 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 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 ; 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 合后, 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 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塑胶发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53154 U 2 1/4 页 3 塑胶发夹 技术领域 00。

7、0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塑胶发夹, 尤其是指一种以塑料本体的弹性来进行启闭的塑胶 发夹, 该塑胶发夹具有较佳的夹紧度, 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整发, 主要利用发夹、 发箍、 发簪或其他适于将头发定型、 整束的器具。 0003 由于发夹在夹束发丝中, 该夹体必须具有相当的抗弯折性, 使得大部分业者会借 重于金属弹簧等, 该材质的选用主要利用具有较佳的刚性与回复的弹性的金属, 但是此种 金属制成的夹体由于注重美观性, 又往往必须于该金属上贴各种塑料材质的装饰片, 来增 加其花色、 纹路与质感。 0004 金属因国际原物料高度波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贴附有塑料材质。

8、装饰片的金 属在抛弃不使用时, 不易以单纯金属的分类回收, 往往必须经由溶剂、 燃烧等方式取回金 属, 因此前述的塑料装饰品又容易产生毒性等环境公害, 而且此类金属制成的夹体, 由于塑 料装饰片的贴附制作过程繁复, 而且金属部分容易生锈, 尤其经常与沐浴的多水分环境接 触, 经常沾附水分而容易受潮而更加深生锈的机会。 0005 先前技术在塑料材质中, 虽有业者尝试以单一塑料原料如ABS树脂 (丙烯腈-苯乙 烯 - 丁二烯共聚物) 、 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简称 PC) 或是借由压克力 (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 制造, 但是此种材质。

9、无法同时具备有延展性、 回塑性及韧性, 而使得容易出现断裂、 折白、 老化等现象。而在利用前述该等塑料材质制作成厚度 1.2mm 以 下的发夹更是过软无钢性, 若要增加硬度则必须增加该发夹厚度, 但增加厚度则会降低其 弹性力, 使得发夹无法顺利夹持头发, 且该发夹容易出现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塑胶发夹, 尤其是指一种以塑料本体的弹性来进行启闭的塑 胶发夹。有鉴于先前技术的缺失及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者思及一种较佳的材 质, 除令其具有足够弹性、 容易施工制作的优点, 并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 容易断裂等 缺失, 不仅让发夹具有相当的强度外, 又可避免前述。

10、的金属的各项环保、 生锈、 资源回收分 类的困扰。 0007 为达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 0008 一种塑胶发夹, 包含有一外框体, 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 左翼片与右 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于平时未使用时,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 ; 一内夹片, 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 之间, 内夹片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 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 ; 惟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 后, 即可让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 以让外框体与内夹。

11、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 塑胶发夹, 该塑胶发夹所设的左、 右翼片于未相互结合时, 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 说 明 书 CN 205053154 U 3 2/4 页 4 的纵向距离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 且于不使用该塑胶发夹夹合头发时, 其可 将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分离, 即可长久保持外框体的弹性, 更可确保塑胶发夹的使用 寿命。 0009 进 一 步, 该 塑 胶 发 夹 含 有 CHDM(1,4- 环 已 二 甲 醇) 55%, 乙 二 醇 (Ethylene Glycol, EG) 30%, PTA(纯对苯二甲酸) 10%, 增白剂 (Optical Brightener) 。

12、1%, 选自于 PP (Polypropylene) 、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的群组 4%, 借 由前述成份及比例所制成的塑胶发夹可防止发夹的塑料本体产生折白或裂痕。 0010 进一步, 该塑胶发夹的厚度为 0.8mm 到 1.2mm 之间, 特别是厚度为 0.9mm 为佳。 0011 进一步, 该结合端所延伸的左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为 5 度至 7 度 之间, 而相对应的右翼片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的夹角亦为 5 度至 7 度之间。 0012 进一步,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相对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部, 。

13、左翼 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凸柱, 而右翼片末端的衔接部设有一穿孔, 前述左翼片的凸柱置入 右翼片的穿孔中, 即可让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作结合, 让外框体形成一拱型弯曲 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 0013 进一步, 前述开放端的末端点位于衔接部最外侧端点。 0014 进一步, 各成份容许其以本身所占总量的比例, 以该比例具有 5% 的容许误差的空 间。 0015 进一步, 前述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可以 PP (Polypropylene) 替代。 0016 一种塑胶发夹, 包含有一外框体, 该外框体由左翼片及右翼片所组成, 左。

14、翼片与右 翼片的一端为一体成型的结合端,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于平时未使用时, 该左翼片的末端与右翼片的末端呈分离状开放端 ; 一内夹片, 设置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 之间, 内夹片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与右翼片并具有一拱体, 且内夹片的一端并与前述 左翼片与右翼片的结合端为一体结合状 ; 惟当前述外框体的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开放端结合 后, 即可让内夹片的另一端位于外框体的另一侧, 以让外框体与内夹片共同运作形成弹性 塑胶发夹, 且塑胶发夹含有CHDM (1,4-环已二甲醇) 55%,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EG) 30%, PTA(纯对苯二甲酸) 10%, 。

15、增白剂 (Optical Brightener) 1%, 选自于 PP(Polypropylene) 、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的群组4% ; 借由前述成份及比例 所制成的塑胶发夹可防止发夹的塑料本体产生折白或裂痕。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运用前述的材质与比例的搭配, 令其具有足够弹性、 回塑 性、 容易施工制作及使用上具有较佳的夹紧度, 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的优点, 并 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 容易断裂以及老化。 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 又可避免前述金属的 各项环保、 生锈、 资源回收分类的困扰。 附图说明 001。

16、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立体图 ;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开放端呈分离状的上视图 ; 0020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开放端作结合的上视图 ; 0021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塑胶发夹立体图 ; 说 明 书 CN 205053154 U 4 3/4 页 5 0022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未相互结合时, 其结合端末端点与开放端末端点的 纵向距离、 结合后的两末端点的纵向距离侧视平面对照图 ; 0023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塑胶发夹操作动作示意图 ; 0024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塑胶发夹容纳头发的平面示意图。 0025 符号说明 0026 1 外。

17、框体 11 左翼片 0027 110 末端 111 衔接部 0028 112 凸柱 12 右翼片 0029 120 末端 121 衔接部 0030 122 穿孔 13 结合端 0031 14 开放端 2 内夹片 0032 21 拱体 3 开口 0033 4 头发 5 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0035 为使更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请参阅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 发夹10, 该塑胶发夹10的厚度为0.8mm到1.2mm之间, 尤其是厚度0.9mm为佳, 其包含有一 外框体 1, 该外。

18、框体 1 由左翼片 11 及右翼片 12 所组成, 左翼片 11 与右翼片 12 的一端为一 体成型的结合端 13, 另一端则为开放端 14, 于平时未使用时, 该左翼片 11 的末端 110 与右 翼片 12 的末端 120 呈分离状开放端 14, 且结合端 13 所延伸的左翼片 11 至塑胶发夹的虚 拟中轴线 L 的夹角 为 5 度至 7 度之间, 当然, 相对应的右翼片 12 至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 线 L 的夹角 亦为 5 度至 7 度之间, 如图 2 所示, 且于左翼片 11 末端 110 与右翼片 12 末 端 120 未相互结合的状态, 该结合端 13 的末端点 P0 与开放端 1。

19、4 的末端点 P1, 其两末端点 P0、 P1 的平行于塑胶发夹的虚拟中轴线 L 的纵向距离为 L1 ; 一内夹片 2, 设置于前述左翼 片 11 与右翼片 12 之间, 内夹片 2 的长度稍小于前述左翼片 11 与右翼片 12 并具有一拱体 21, 且内夹片 2 的一端并与前述左翼片 11 与右翼片 12 的结合端 13 为一体结合状 ; 惟当前 述外框体 1 的左翼片 11 与右翼片 12 的开放端 14 结合后, 即可让内夹片 2 的另一端位于外 框体 1 的另一侧 (如图 4 所示) , 以让外框体 1 与内夹片 2 共同运作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 弹性塑胶发夹 10, 且于左翼片 11。

20、 末端 110 与右翼片 12 末端 120 相互结合的状态, 该结合 端 13 的末端点 P0 与开放端 14 结合后的末端点 P2, 其两末端点 P0、 P2 的平行于塑胶发夹 的虚拟中轴线 L 的纵向距离为 L2, 如图 3 所示, 该未相互结合的左、 右翼片 11、 12 的结合端 13 末端点 P0 与开放端 14 末端点 P1 的纵向距离 L1 大于结合后的两末端点 P0、 P2 的纵向 距离为 L2。 0036 该塑胶发夹 10 在多次的材质实验与实作的过程中, 本实用新型以 : 0037 本设计人所取得的美国专利如 U.S. Patent No. 8,181,658 B2 号作。

21、为本实用新 型塑胶发夹 10 的组成成份, 该塑胶发夹 10 的组成成份含 CHDM(1,4- 环已二甲醇) 55%, 乙 二醇 (Ethylene Glycol, EG) 30%, PTA(纯对苯二甲酸) 10%, 增白剂 (Optical Brightener) 说 明 书 CN 205053154 U 5 4/4 页 6 1%, 选自于 PP (Polypropylene) 、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的群组 4%, 且各成份容许其以本身所占总量的比例, 各具有 5% 的容许误差的空间的材质, 形成聚合塑料, 然后注入于一塑。

22、胶发夹 10 成型模具内, 借由射出成形即可制作此种塑胶发 夹 10。 0038 本实用新型的材质设计, 其中就材质的特性而言, 该 CHDM(1,4- 环已二甲醇) 是 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经过氢化作用而制得, 其主要应用于生产化学改性的 PET、 无定形材质 (PETGPCTG) 、 工程塑料和粘接剂等产品。而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EG) 外观为一厚浆状 液体, 且具有较佳的沸点 (197.37) 。至于 PTA(纯对苯二甲酸) 是将 PX(对二甲苯) 经由 触媒的转化, 并以醋酸为溶剂于高温及适合压力下进行氧化再精制而成。而本实用新型为 求亮白特性, 适度添加增白剂 。

23、(Optical Brightener) 1% : 并且添加 PP 或苯乙烯 - 丁二烯共 聚物。 0039 该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其本身为透明苯乙 烯 - 丁二烯共聚物的一种。而 PP(Polypropylene)则具有轻盈以及良好的加工性。经 由 CHDM(1,4- 环已二甲醇) ,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EG) , PTA(纯对苯二甲酸) , 增白剂 (Optical Brightener) , PP (Polypropylene) 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 Co。

24、polymers) 等成分组成一聚合塑料, 该聚合塑料经由注入发夹 10 模具成型并射出, 即可 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延展性、 回塑性、 韧性且不会形成折白现象的塑胶发夹 10, 同时让塑 胶发夹 10 更具有亮白的美观效果及环保效益。 0040 前述左翼片 11 的末端 110 与右翼片 12 的末端 120 相对应地往内侧延伸出一衔接 部111、 121, 左翼片11末端110的衔接部111设有一凸柱112, 而右翼片12末端120的衔接 部 121 设有一穿孔 122, 前述开放端 14 的末端点 P1 位于衔接部 111 或 121 最外侧端点, 而 左翼片 11 的凸柱 112 置入。

25、右翼片 12 的穿孔 122 中, 即可让左翼片 11 与右翼片 12 的开放 端 14 结合成一内空状的外框体 1, 让外框体 1 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 10。可 如图 4、 图 5 所示, 前述末端点 P2 则为已形成一拱型弯曲形状的弹性塑胶发夹的衔接部 111 或 121 最外侧端点, 若要使用时, 使用者只要稍微按压内夹片 2, 即可让外框体 1 的往上翘, 让外框体 1 与内夹片 2 之间形成一开口 3, 使用者即可用以夹合头发 4, 即用手指 5 按压外 框体 1 的结合端 13、 相结合的开放端 14, 如图 6 及图 7 所示, 此时整个发夹 10 包括外框体 1、。

26、 内夹片 2、 结合端 13 均具有弹张压力, 尤其是在靠近于结合端 13 的外框体 1 的部位 A 受 到应力集中使得张压力更大, 然本实用新型的发夹 10 亦不会产生折白现象或是于外框体 1 的部位 A 产生裂痕。 0041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发夹 10 运用前述的材质与比例的搭配, 令其具有足 够弹性、 回塑性、 容易施工制作及使用上具有较佳的夹紧度, 且于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 乏的优点, 并且免除前述各种塑料折白、 容易断裂以及老化。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 又可避 免前述金属的各项环保、 生锈、 资源回收分类的困扰。 0042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

27、样,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 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说 明 书 CN 205053154 U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8 3/6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9 4/6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10 5/6 页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11 6/6 页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3154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