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瓦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材产品的生产线,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防水、隔热瓦的制瓦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瓦的生产有采用模具进行人工生产的形式,但其生产效率较低,不适于大批量的生产。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了自动生产线进行瓦的生产,该生产线包括搅拌系统、布网系统、布料系统、传送裁切系统、固化成型系统以及位于固化成型系统后续工序中的切割机与抛光机。生产时,将配好的原料放入搅拌系统进行搅拌,搅拌好后从搅拌系统的出料口进入到布料系统,同时,通过布网系统使玻纤布或无纺布进入到布料系统中,使玻纤布或无纺布与原料形成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从布料系统出来后到传送裁切系统,此时,传送裁切系统上的软体瓦坯厚度与成品瓦厚度相当,传送裁切系统一方面将软体的瓦坯输送到固化成型系统固化成型,另外还可以在该传送裁切系统上进行裁切,该裁切是将瓦坯内的玻纤布或无纺布剪断,使得裁切过后的瓦坯的长度与成品瓦的长度相当;固化成型系统主要由多个重叠在一起的瓦模组成,裁切过后的每段软体的瓦坯放于一张瓦模上;固化成型以后的瓦坯运送到切割机对其周边进行切割,使瓦的尺寸达到标准的长度与宽度,切割后在抛光机上对瓦的表面进行抛光,再在抛光后的瓦表面上釉形成成品。
但在该生产线生产出的瓦中,形成了过多的废品,其原因在于:由于传送裁切系统将瓦坯运送到固化成型系统时,是直接从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尾端进入到固化成型系统的瓦模上,由于固化成型系统由多个重叠的瓦模形成,因此,当上面的的瓦模抬走后,位于下模的瓦模的上表面必定要低于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平面,使得软体的瓦坯头部从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尾端竖直往下落到瓦模上,同时,该软体的瓦坯又在传送裁切系统的作用下不断前进,容易在瓦模上形成堆积起皱,造成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瓦坯传送效果的制瓦生产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瓦生产线,包括顺序布置的搅拌系统、布料系统、传送裁切系统、固化成型机构、切割机以及抛光机,在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尾端设置有瓦坯传送导向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瓦坯传送导向结构为设置在传送裁切系统传送尾端的瓦坯导向过渡辊。
进一步的是,在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尾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瓦坯导向过渡辊设置在支撑架端部,在导向过渡辊与传送裁切系统之间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平台。
进一步的是,所述布料系统位于传送裁切系统上方,包括夹送辊以及位于夹送辊侧方的托膜传送结构,搅拌系统的出料口位于托膜传送结构上方。
进一步的是,在托膜传送结构上方设置有布网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切割机与抛光机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瓦坯传送导向结构,当软体的瓦坯经传送裁切系统到达传送裁切系统的传送尾端时,该软体的瓦坯从瓦坯传送导向结构自然过渡到固化成型机构的瓦模上表面,并在该瓦坯传送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使裁切后的整个软体瓦坯顺利放至瓦模上,可很好避免软体瓦坯在进入瓦模时形成堆积起皱,提高了对软体瓦坯的传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制瓦的成品率,尤其适合在各种防水、隔热瓦的生产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搅拌系统1、托膜传送结构2、传送裁切系统3、固化成型机构4、切割机5、抛光机6、瓦坯导向过渡辊7、支撑架8、导向平台9、布网机构10、夹送辊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制瓦生产线,包括顺序布置的搅拌系统1、布料系统、传送裁切系统3、固化成型机构4、切割机5以及抛光机6,在传送裁切系统3的传送尾端设置有瓦坯传送导向结构。此处的顺序布置是指按照瓦的生产流程进行顺序布置。通过设置地瓦坯传送导向结构,当软体的瓦坯经传送裁切系统3到达传送裁切系统3的传送尾端时,该软体的瓦坯从瓦坯传送导向结构自然过渡到固化成型机构4的瓦模上表面,并在该软体瓦坯传送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使裁切后的整个瓦坯顺利放至瓦模上,可很好避免软体瓦坯在进入瓦模时形成堆积起皱,提高了对软体瓦坯的传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制瓦的成品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瓦坯传送导向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达传送裁切系统3传送尾端的弧面进行导向,使瓦坯通过弧面进入到瓦模上表面。而为了使传送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瓦坯传送导向结构为设置在传送裁切系统3传送尾端的瓦坯导向过渡辊7。则软体瓦坯传送到传送裁切系统3的传送尾端时,该软体瓦坯在传送裁切系统3的推力作用下运动到瓦坯导向过渡辊7的滚面上,并使瓦坯导向过渡辊7被动旋转,从而更利于对软体瓦坯的传送。该瓦坯导向过渡辊7的直径最好设置为大于180mm。
为更好提高对软体瓦坯的传送效果,在传送裁切系统3的传送尾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瓦坯导向过渡辊7设置在支撑架8端部,在导向过渡辊7与传送裁切系统3之间的支撑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平台9。则软体瓦坯传送到传送裁切系统3的传送尾端时,首先在传送裁切系统3的推力作用下运动到该导向平台9上,然后再从导向过渡辊7至瓦模的上表面。通过该固定设置的导向平台9,可避免瓦坯在经过导向过渡辊7时使瓦坯的头部卷至导向过渡辊7的下侧,从而提高对软体瓦坯的导向可靠性。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料系统可采用一切可使原料形成软体瓦坯的结构均可,如可采用料斗的结构形式,该料斗的出口宽度应与瓦的厚度相当。当为便于调节,所述布料系统位于传送裁切系统3上方,包括夹送辊11以及位于夹送辊11侧方的托膜传送结构2,搅拌系统1的出料口位于托膜传送结构2上方。工作时,搅拌系统1出来的料落到托膜传送结构2上,然后托膜传送结构2将该料送人夹送辊11,当料从夹送辊11出来后就形成了软体的平板状瓦坯。
为提高瓦的结构强度,在托膜传送结构2上方设置有布网机构10。生产过程中,布网机构10中的玻纤布或无纺布与搅拌系统1出来的原料在托膜传送结构2上形成一体结构,使得最后成型的成品瓦在该玻纤布或无纺布的作用下提高结构强度,能很好防止瓦的断裂。
在现有技术中,切割机5与抛光机6为分体设置,当切割机5将固化成型后的瓦坯边部切割以后,还需要转运到抛光机6进行抛光,使得物流效率较低。因此,为提高切割抛光效率,所述切割机5与抛光机6连接形成一体结构,使得瓦坯边部切割完成后即可进行抛光,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