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连接以载送乘客等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通常具有:防滑体,该防滑体水平配置;竖板体,该竖板体的上端与防滑体的后端部连接,所述竖板体具有凸状曲面部分并且向下方延伸;支架体,该支架体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剖面形状,并且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在防滑体和竖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支承该防滑体和竖板体,此外,在现有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中,通过在规定的部位形成螺纹孔,并且使螺栓与该螺纹孔螺合来使各个部位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5152(段落编号0016~0024,图1)。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螺纹加工以及使用螺栓等辅助材料,因此不仅会导致成本提高,而且从降低产品成本这一方面来看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工序,并且不需要使用辅助材料就能够进行梯级各个部位的接合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具有:防滑体,所述防滑体水平配置;竖板体,所述竖板体的上端与防滑体的后端部连接,所述竖板体具有凸状曲面部分并且向下方延伸;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剖面形状,并且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在防滑体和竖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支承防滑体和竖板体;防滑体加强构件,所述防滑体加强构件设置在防滑体和支架体之间;以及竖板体加强构件,所述竖板体加强构件设置在竖板体和支架体之间,在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中,防滑体加强构件与支架体之间的接合以及/或者竖板体加强构件与支架体之间的接合通过铆接结构进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中,防滑体加强构件与支架体之间的接合以及/或者竖板体加强构件与支架体之间的接合通过铆接结构进行,由此能够减少工序,并且能够在不需要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下对梯级的各个部位进行接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工序,并且还能够在不需要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下对梯级的各个部位进行接合,因此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乘客传送设备的上部出入口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梯级单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剖面图,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另一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又一工序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1-自动扶梯,2-链条,3-梯级,4-扶手,5-控制装置,6-电动机,7-减速器,8-驱动链条,9-链轮,10-导轨,11-栏杆,12-出入口地板,31-防滑体,32-竖板体,33-支架体,34-前轮,35-后轮,36-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a-前侧水平部分,36b-上部水平部分,36c-后侧水平部分,37-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a-前侧水平部分,37b-上部水平部分,37c-后侧水平部分,38-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a-水平部分,38b-下垂部分,39-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a-倾斜部分,39b-下垂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乘客传送设备的上部出入口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图1地梯级单体的后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剖面图,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工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另一工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铆接作业的又一工序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在乘客传送设备、例如自动扶梯1中,通过移动体来载送乘客,所述移动体包括多个梯级3以及扶手4,所述多个梯级3从未图示的下部楼层一直设置到上部楼层F,并且与环状连接的链条2连接以进行移动,所述扶手4与梯级3同步地被驱动。此外,自动扶梯1具有:控制装置5,该控制装置5控制自动扶梯的运行;电动机6,该电动机6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的运行指令进行驱动;减速器7,该减速器7对电动机6的旋转进行制动;驱动链条8,该驱动链条8的一端卷绕在减速器7上;链轮9,该链轮9上卷绕有上述驱动链条8的另一端,并且用来驱动链条2;导轨10,该导轨10引导梯级3的移动;以及栏杆11,该栏杆11引导扶手4的移动,此外,在自动扶梯1中,由链条2驱动的梯级3沿着导轨10移动,并且在出入口地板12的下侧转换方向。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梯级3具有:防滑体31,所述防滑体31水平配置;竖板体32,所述竖板体32的上端与防滑体31的后端部连接,所述竖板体32具有凸状曲面部分32a并且向下方延伸;支架体33,所述支架体33具有大致呈三角形的剖面形状,并且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用于在防滑体31以及竖板体3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支承防滑体31以及竖板体32;前轮34,所述前轮34由设置在支架体33前端部的前轴34a轴支承;后轮35,所述后轮35由设置在支架体33后端部的后轴35b轴支承;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和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所述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和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设置在防滑体31与支架体32之间;以及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和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所述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和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设置在竖板体32与支架体33之间。
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具有与支架体33接合的前侧水平部分36a、与防滑体31抵接的上部水平部分36b以及与支架体33接合的后侧水平部分36c。
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具有与支架体33接合的前侧水平部分37a、与防滑体31抵接的上部水平部分37b以及与支架体33接合的后侧水平部分37c。
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具有设置在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的后侧水平部分37c和支架体33之间的水平部分38a、以及沿着竖板体32的上部接合的下垂部分38b。
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具有沿着竖板体32的下部接合的倾斜部分39a以及与支架体33接合的下垂部分39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中的前侧水平部分36a与支架体33之间的接合、后侧水平部分36c与支架体33之间的接合、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中的后侧水平部分37c与支架体33之间的接合、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中的水平部分38a与支架体33之间的接合以及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中的下垂部分39b与支架体33之间的接合均通过铆接结构进行接合。其中,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的后侧水平部分37c、上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8的水平部分38a以及支架体33被一体地铆接,使得水平部分38a位于后侧水平部分37c与支架体33之间。此外,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以及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的铆接步骤如图4、图5所示,将预先设置在前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6、后侧防滑体加强构件37以及下侧竖板体加强构件39上的弯折部分沿着支架33的角部依次弯折,以此进行铆接,或者如图6所示,随着弯折部分的弯曲加工而将支架体33的端部弯折并使该端部包在加强构件的弯折部分内,以此进行铆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乘客传送设备用梯级的制造工序,并且在不需要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下对梯级的各个部位进行接合,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