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控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操控设备.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535353.7 (22)申请日 2017.11.16 (73)专利权人 上海飞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335号 12013-6室 (72)发明人 黄炜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1219 代理人 徐秋平 (51)Int.Cl. A63F 13/24(2014.01) A63F 13/92(2014.01) A63F 13/98(2014.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操控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
2、新型提供一种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 于, 用于夹持触摸设备, 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 设置的第一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 各所述操控部 设有一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包括: 固定部, 固定连 接所述操控部的端面; 侧托部, 外凸于所述操控 部的端面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 所述侧托部与 所述固定部呈L形; 至少一个底托部, 固定连接所 述侧托部与所述固定部, 对应所述触摸设备角 部。 本实用新型中的L形夹持件包括底托部、 侧托 部和固定部, 分别托住所述触摸设备的侧端和底 端, 从而与触摸设备更牢固的连接, 提升用户体 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7520586 U 2018.06。
3、.22 CN 207520586 U 1.一种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用于夹持触摸设备, 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 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 各所述操控部设有一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包括: 固定部, 固定连接所述操控部的端面; 侧托部, 外凸于所述操控部的端面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 所述侧托部与所述固定部 呈L形; 至少一个底托部, 固定连接所述侧托部与所述固定部, 对应所述触摸设备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 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防滑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
4、摸设备接 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防滑凸点; 所述防滑凸点为柔性 或弹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 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防滑条, 且所述防滑条上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防 滑凸点; 所述防滑凸点为柔性或弹性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条采用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托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 触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二接触面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的出声部对位的用于连通所述出 声部与外部空气的声音传导部。 7.根。
5、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导部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 的凹槽和/或多个等间隔设置的传声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控部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 孔, 所述固定部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 装孔供连接件穿过, 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操控部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托部与所述侧托部相连的内表 面为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操控部设有设置部, 所述设置 部盖合于所述操控部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夹持件; 所述设置部的朝向所述夹持件的外。
6、沿延伸 出一与所述夹持件相对的挡面, 以与所述夹持件形成一槽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20586 U 2 一种操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操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 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 游戏手柄也随之兴起。 所谓游戏手柄, 是一种通过操 纵其按钮实现对游戏角色的控制的设备。 0003 游戏手柄有很多类别, 例如一体式的遥控游戏手柄, 或者是将智能设备套于其内 的游戏手柄。 而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 手机游戏手柄更是成为新兴产品。 0004 但是, 现有的手机游戏手柄通常是与受控的触摸设备是分离的, 或者与触。
7、摸设备 相连的稳定性非常差。 0005 所以, 用户亟需一种可稳定装载触摸设备的操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控 设备,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操控设备与触摸设备是分离的, 或者连接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控设备, 其特征在于, 用于夹持触摸设 备, 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操控部和第二操控部; 各所述操控部设有一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包括: 固定部, 固定连接所述操控部的端面; 侧托部, 外凸于所述操控部的端面 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 所述侧托部与所述固定部呈L形; 至少。
8、一个底托部, 固定连接所述 侧托部与所述固定部, 对应所述触摸设备角部。 0008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 述第一接触面设有防滑条。 0009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 述第一接触面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防滑凸点; 所述防滑凸点为柔性或弹性材质。 0010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触的第一接触面, 所 述第一接触面设有防滑条, 且所述防滑条上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防滑凸点; 所述防滑凸 点为柔性或弹性材质。 0011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防滑条采。
9、用橡胶材质。 0012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侧托部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接触的第二接触面; 所 述第二接触面包括一与所述触摸设备的出声部对位的用于连通所述出声部与外部空气的 声音传导部。 0013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声音传导部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凹槽和/或多个等 间隔设置的传声孔。 0014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操控部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所述固定部设有 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供连接件穿过, 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操控部的端面。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520586 U 3 0015 可选的, 在一。
10、实施例中, 所述底托部与所述侧托部相连的内表面为曲面。 0016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各所述操控部设有设置部, 所述设置部盖合于所述操控部 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夹持件; 所述设置部的朝向所述夹持件的外沿延伸出一与所述夹持件相 对的挡面, 以与所述夹持件形成一槽部。 0017 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控设 备, 两端分别设有L形夹持件, 用于夹持并控制触摸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的L形夹持件包括底 托部、 侧托部和固定部, 分别托住所述触摸设备的侧端和底端, 从而与触摸设备更牢固的连 接, 大幅增加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
11、实施例中操控设备的示意图。 0019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0020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操控部与夹持件相结合的示意图。 0021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0022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0023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0024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操控设备的示意图。 0025 元件标号说明 0026 1 操控设备 0027 11 第一操纵部 0028 111 第一安装孔 0029 12 第二操控部 0030 13 第一夹持件 0031 131 固定部 0032 131a 第一接触面 。
12、0033 132 侧托部 0034 133 底托部 0035 133a 底托部的内表面 0036 134 第一安装孔 0037 135 防滑条 0038 136 防滑凸点 0039 137 声音传导部 0040 14 第二夹持件 0041 15 第一设置部 0042 16 第二设置部 0043 A 方向 0044 B 夹持件的第一端 0045 C 夹持件的第二端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520586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7 须知,。
13、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 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 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 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等的用 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 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
14、04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控设备, 用于夹持并托住触摸设备。 所述触摸设备, 是一种 通过触控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设备, 例如手机、 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0049 如图1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操控设备1的示意图。 所述操控设备1包括 第一操控部11和第二操控部12。 所述第一操控部11与第二操控部12沿所述操控设备1的长 度方向相对设置, 以形成一夹持空间, 用于夹持所述触摸设备。 所述第一操控部11设有第一 夹持件13, 所述第二操控部12设有第二夹持件14, 用于托住所述触摸设备相对的两个侧端, 以及底端的角部, 从而实现将所述触摸设备固定于所述操控设备1中。 0050 由于所。
15、述第一操控部11与第二操控部12的结构类似, 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3与第二 夹持件14的结构类似, 故下述内容仅以所述第一夹持件13和所述第一操控部11相结合为 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对应的所述第二操控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 件14相结合的结构。 0051 如图2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3的示意图。 所述第一夹 持件13包括: 固定部131, 侧托部132, 以及至少一个底托部133。 所述固定部131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操控部11的端面; 所述侧托部132外凸于所述第一操控部11的端面, 固定连接所述固 定部131, 且与所述固定部131呈L形; 所述。
16、底托部133分别与所述固定部131和侧托部132固 定连接, 且对应所述触摸设备的角部, 以托住所述触摸设备。 0052 如图3所示, 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控部1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 13相结合的示意图。 所述第一操控部11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1, 所述固定部131设 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4; 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134一一对应, 图中的虚 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34在安装时是相对应的关系。 所述第一 夹持件13沿着图3中的A方向置于所述第一操控部11上, 令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与各所述 第二安装孔134分别一一对位, 以供。
17、未图示的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34并插入所述第 一安装孔111内, 从而将所述第一夹持件13与所述第一操控部11固定连接。 0053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34均设有内螺纹, 所述 连接件设有外螺纹, 所述连接件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34内外螺纹相互 啮合, 实现将所述第一夹持件13与所述第一操控部11固定连接。 0054 需要说明的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夹持件1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 所述第一操控部11固定连接, 例如焊接, 粘结连接, 或者过盈连接等等, 本实用新型对此不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52。
18、0586 U 5 作限制。 0055 如图4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夹持件13。 所述第一夹持件13 的固定部131包括第一接触面131a, 所述第一接触面131a是与所述触摸设备的背面相接触 的。 所述第一接触面131a设有防滑条135, 图中的虚线用于表示所述防滑条135与所述第一 接触面131a在安装时是对应的关系。 所述防滑条135用于增加与所述触摸设备之间的摩擦 力, 从而使所述操控设备1更加牢固的夹持所述触摸设备。 0056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在所述第一接触面131a上或者在所述防滑条135上设有多 个等间隔设置的防滑凸点136; 所述防滑凸点136为柔性。
19、或弹性材质, 用于在受到所述触摸 设备的按下后产生变形, 使所述触摸设备更易于置入所述操控设备1中。 所述柔性或弹性材 质, 例如可以是橡胶或PVC等材质; 所述防滑条可采用橡胶, PVC、 PU聚氨酯等材质。 需要说明 的是, 图4中只展示了所述防滑凸点136设于所述防滑条135上的示意图, 而未展示所述防滑 凸点136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31a上的示意图。 0057 如图5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3的示意图。 所述侧托部 132包括与第二接触面132a, 所述第二接触面132a是与所述触摸设备的侧端相接触的。 所述 第二接触面132a设有多个声音传导部137; 所述。
20、声音传导部137是与未图示的所述触摸设备 的出声部对位的, 以连通所述出声部与外部的空气, 从而将所述触摸设备发出的声音传至 外界。 0058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声音传导部137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凹槽, 其利用 凹槽内的空气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 传递所述触摸设备的声音。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所述声 音传导部137也可以是多个传声孔, 或者还可以是所述凹槽与所述传声孔的组合。 0059 如图6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夹持件13的示意图, 其包括第 一端B和第二端C。 所述第一夹持件13在所述第一端B设有所述底托部133, 用于托住所述触 摸设备的底端。 需要说明的。
21、是,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所述底托部133也可设于所述第二端C, 或者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端B和第二端C, 以更稳固地托住所述触摸设备的底端。 0060 所述底托部133包括一内表面133a, 所述内表面是对位所述触摸设备的角部的。 在 一实施例中, 所述内表面133a为曲面, 用于匹配带有矩形圆角的触摸设备。 0061 如图7所示, 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操控设备1, 其还包括第一设置部15和 第二设置部16。 其中, 以所述第一操控部11和第一设置部15为例: 所述第一设置部15盖合于 所述第一操控部11上, 并与所述第一操控部11的端面形成阶梯状; 所述第一设置部靠近所 述第一夹持件13。
22、, 且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3的外沿延伸出一未图示的挡面, 所述挡面与 所述第一夹持件13形成一槽部, 用于在高度方向上限位所述触摸设备, 以防止所述触摸设 备脱离所述操控设备1。 0062 可选的,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设置部15和第二设置部16分别预留有多个不同 形状的孔位, 用于装设不同的按键; 所述按键, 用于操控所述触摸设备, 其可以是开关键、 音 量调节键、 方向键等功能按键。 图中用虚线表示所述操控部与其对应的设置部安装之后的 对应关系。 006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控设备, 两端分别设有L形夹持件, 用于夹持并控制触摸设 备。 本实用新型中的L形夹持件包括底托部、 侧托部。
23、和固定部, 分别托住所述触摸设备的侧 端和底端, 从而与触摸设备更牢固的连接, 大幅增加用户体验。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520586 U 6 006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 值。 0065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520586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207520586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207520586 U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207520586 U 10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207520586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