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672138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419266.9

申请日:

20170420

公开号:

CN206652123U

公开日:

2017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3/00,A63B23/02

主分类号:

A63B3/00,A63B23/02

申请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马盼,杜祎,崔昊

地址: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大学路123号

优先权:

CN20172041926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辉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左侧设有侧台板,所述第二横杆的顶端设有座垫,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设有弧形板。该多功能体育用具,通过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弧形板的配合,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高度处于平行时,可作为双杠使用,当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Ⅰ的内侧,运动员的臀部可坐于座垫上,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使该用具具有多种体育健身用途,提高了使用效果,使用功能较为多样,满足了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2),所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内杆(22),所述内杆(22)通过轴环(23)分别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相连,所述底筒(2)的顶端套接有套帽(21),所述套帽(21)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24),所述底筒(2)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27),所述内杆(22)依次贯穿套帽(21)和底筒(2),所述内杆(22)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25),所述套帽(21)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26),所述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相匹配,所述第一横杆(1)的左侧设有侧台板(11),所述侧台板(11)的外侧设有海绵套Ⅰ(10),所述侧台板(11)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所述第一夹板(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与第二夹板(14)相连,所述第二横杆(6)的顶端设有座垫(16),所述座垫(16)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所述第三夹板(17)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与第四夹板(18)相连,所述第二底板(4)的外侧设有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28),所述第二底板(4)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内筒(30),所述拉杆(28)贯穿内筒(30),所述内筒(30)的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29),所述弧形板(9)的外侧设有侧开槽(8),所述侧开槽(8)的外侧安装有条形压盖(37),所述条形压盖(37)的内侧设有开槽Ⅰ(34),所述弧形板(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33),所述边板(33)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所述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的内侧设有卡槽(36),所述边板(33)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38),所述内圆柱(38)的外侧套接有转环(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7),所述底槽板(7)的内侧设有内辊(40),所述内辊(40)通过连杆(45)与底槽板(7)相连,所述连杆(45)与底槽板(7)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44),所述侧轴承(4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5),所述内辊(40)的外侧套接有外套(41),所述外套(41)通过轴承Ⅰ(42)与内辊(40)相连,所述外套(41)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Ⅱ(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16)的顶端设有泡沫垫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4)、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很多时间户外的空气质量太低,导致不适合户外锻炼,运动员只好选择在户内进行锻炼,户内锻炼需要健身器材,很多器材并不适合放在户内,如单杠等器材,而且占用户内的空间,在现有的体育用具中,例如申请号为201520216702.3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弧形第一连杆,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有若干根均匀设置的第一横杆,每根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的端部和第三连杆的端部相互配合,该专利虽然与家用用具相结合,但导致了体育健身功能的减少,影响了使用效果,且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内杆,所述内杆通过轴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所述底筒的顶端套接有套帽,所述套帽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所述底筒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内杆依次贯穿套帽和底筒,所述内杆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所述套帽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与外螺纹套相匹配,所述第一横杆的左侧设有侧台板,所述侧台板的外侧设有海绵套Ⅰ,所述侧台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夹板相连,所述第二横杆的顶端设有座垫,所述座垫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第三夹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第四夹板相连,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所述第二底板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内筒,所述拉杆贯穿内筒,所述内筒的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弧形板的外侧设有侧开槽,所述侧开槽的外侧安装有条形压盖,所述条形压盖的内侧设有开槽Ⅰ,所述弧形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所述边板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顶侧杆和底侧杆,所述顶侧杆和底侧杆的内侧设有卡槽,所述边板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所述内圆柱的外侧套接有转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所述底槽板的内侧设有内辊,所述内辊通过连杆与底槽板相连,所述连杆与底槽板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所述侧轴承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内辊的外侧套接有外套,所述外套通过轴承Ⅰ与内辊相连,所述外套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

优选的,所述顶侧杆和底侧杆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Ⅱ。

优选的,所述座垫的顶端设有泡沫垫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体育用具,通过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弧形板的配合,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高度处于平行时,可作为双杠使用,当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Ⅰ的内侧,运动员的臀部可坐于座垫上,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运动员的膝盖处可放置于顶侧杆和底侧杆内侧形成的卡槽内,手持第二横杆后用力,使下肢上移,带动内圆柱移动于侧开槽的内侧,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使该用具具有多种体育健身用途,提高了使用效果,使用功能较为多样,满足了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台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辊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杆,2、底筒,3、第一底板,4、第二底板,5、密封盖,6、第二横杆,7、底槽板,8、侧开槽,9、弧形板,10、海绵套Ⅰ,11、侧台板,12、第一夹板,13、第一固定螺栓,14、第二夹板,15、泡沫垫板,16、座垫,17、第三夹板,18、第四夹板,19、橡胶垫,20、第二固定螺栓,21、套帽,22、内杆,23、轴环,24、内环板,25、外螺纹套,26、内螺纹套,27、环形槽,28、拉杆,29、锁紧螺母,30、内筒,31、顶侧杆,32、底侧杆,33、边板,34、开槽Ⅰ,35、海绵套Ⅱ,36、卡槽,37、条形压盖,38、内圆柱,39、转环,40、内辊,41、外套,42、轴承Ⅰ,43、合金套,44、侧轴承,4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包括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2,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内杆22,内杆22通过轴环23分别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相连,底筒2的顶端套接有套帽21,套帽21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24,底筒2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27,内杆22依次贯穿套帽21和底筒2,内杆22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25,套帽21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26,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相匹配,手动转动套帽21带动内环板24转动于底筒2外侧的环形槽27内,使套帽21固定转动于底筒2的外侧,在套帽21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带动内杆22转动升降,同时通过轴环23的配合保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稳定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低度的调节,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度处于平行时,可作为双杠使用,当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第一横杆1的左侧设有侧台板11,侧台板11的外侧设有海绵套Ⅰ10,侧台板11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第一夹板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与第二夹板14相连,将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夹合在第一横杆1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对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进行夹紧,使侧台板11固定于第一横杆1上,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Ⅰ10的内侧,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4、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19,第二横杆6的顶端设有座垫16,座垫16的顶端设有泡沫垫板15,座垫16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第三夹板17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与第四夹板18相连,将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夹合在第二横杆6的外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对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进行夹紧,使座垫16固定于第二横杆6上,运动员的臀部可左立于座垫16上,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9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第二底板4的外侧设有弧形板9,弧形板9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28,第二底板4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内筒30,拉杆28贯穿内筒30,内筒30的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29,板动弧形板9和拉杆28在内筒30内调节高度,并转动锁紧螺母29对拉杆28进行固定,实现了对弧形板9的固定,弧形板9的外侧设有侧开槽8,侧开槽8的外侧安装有条形压盖37,条形压盖37的内侧设有开槽Ⅰ34,弧形板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33,边板33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Ⅱ35,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的内侧设有卡槽36,边板33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38,内圆柱38的外侧套接有转环39,运动员的膝盖处可放置于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内侧形成的卡槽36内,手持第二横杆6后用力,使下肢上移,带动内圆柱38移动于侧开槽8的内侧,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7,底槽板7的内侧设有内辊40,内辊40通过连杆45与底槽板7相连,连杆45与底槽板7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44,侧轴承4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5,内辊40的外侧套接有外套41,外套41通过轴承Ⅰ42与内辊40相连,外套41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43,运动员脚部站立于底槽板7内侧的内辊40内,双手分别手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双脚跑动于内辊40上,此时内辊40带动连杆45转动于底槽板7内侧的侧轴承44内,同时外套41通过轴承Ⅰ42转动于内辊40上,实现了跑步机的功能,增加了体育用具的使用功能性。

手动转动套帽21带动内环板24转动于底筒2外侧的环形槽27内,使套帽21固定转动于底筒2的外侧,在套帽21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带动内杆22转动升降,同时通过轴环23的配合保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稳定状态,实现了对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低度的调节,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度处于平行时,可作为双杠使用,当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将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夹合在第一横杆1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对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进行夹紧,使侧台板11固定于第一横杆1上,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Ⅰ10的内侧,将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夹合在第二横杆6的外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对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进行夹紧,使座垫16固定于第二横杆6上,运动员的臀部可左立于座垫16上,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9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运动员的膝盖处可放置于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内侧形成的卡槽36内,手持第二横杆6后用力,使下肢上移,带动内圆柱38移动于侧开槽8的内侧,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能够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419266.9 (22)申请日 2017.04.20 (73)专利权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大学路123号 (72)发明人 马盼 杜祎 崔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90 代理人 林辉轮 (51)Int.Cl. A63B 3/00(2006.01) A63B 2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包 括第一底板和第。

2、二底板,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 板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第 一横杆的左侧设有侧台板, 所述第二横杆的顶端 设有座垫, 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设有弧形板。 该 多功能体育用具, 通过第一横杆、 第二横杆和弧 形板的配合, 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高度处于平 行时, 可作为双杠使用, 当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 运动员可将 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 的内侧, 运动员的臀部可 坐于座垫上, 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 实现 了腹部提拉运动, 使该用具具有多种体育健身用 途, 提高了使用效果, 使用功能较为多样, 满足了 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

3、4页 附图3页 CN 206652123 U 2017.11.21 CN 206652123 U 1.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底板 (3) 和第二底板 (4) , 所述第一底板 (3) 和第二底板 (4) 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 (1) 和第二横杆 (6) , 所述第一底板 (3) 和第二 底板 (4) 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 (2) , 所述第一横杆 (1) 和第二横杆 (6) 的底端左 右两侧均设有内杆 (22) , 所述内杆 (22) 通过轴环 (23) 分别与第一横杆 (1) 和第二横杆 (6) 相 连, 所述底筒 (2) 的顶端套接有套帽 (21) , 所。

4、述套帽 (21) 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 (24) , 所述 底筒 (2) 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 (27) , 所述内杆 (22) 依次贯穿套帽 (21) 和底筒 (2) , 所述内 杆 (22) 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 (25) , 所述套帽 (21) 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 (26) , 所述内螺 纹套 (26) 与外螺纹套 (25) 相匹配, 所述第一横杆 (1) 的左侧设有侧台板 (11) , 所述侧台板 (11) 的外侧设有海绵套 (10) , 所述侧台板 (11) 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 (12) 和 第二夹板 (14) , 所述第一夹板 (12) 通过第一固定螺栓 (13) 与。

5、第二夹板 (14) 相连, 所述第二 横杆 (6) 的顶端设有座垫 (16) , 所述座垫 (16) 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板 (17) 和第 四夹板 (18) , 所述第三夹板 (17) 通过第二固定螺栓 (20) 与第四夹板 (18) 相连, 所述第二底 板 (4) 的外侧设有弧形板 (9) , 所述弧形板 (9) 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 (28) , 所述第二底板 (4) 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内筒 (30) , 所述拉杆 (28) 贯穿内筒 (30) , 所述内筒 (30) 的外侧安装有 锁紧螺母 (29) , 所述弧形板 (9) 的外侧设有侧开槽 (8) , 所述侧开槽 (8) 的外侧。

6、安装有条形压 盖 (37) , 所述条形压盖 (37) 的内侧设有开槽 (34) , 所述弧形板 (9) 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 (33) , 所述边板 (33) 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顶侧杆 (31) 和底侧杆 (32) , 所述顶侧 杆 (31) 和底侧杆 (32) 的内侧设有卡槽 (36) , 所述边板 (33) 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 (38) , 所述 内圆柱 (38) 的外侧套接有转环 (3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板 (3) 和第二 底板 (4) 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 (7) , 所述底槽板 (7) 的内侧设有内辊 (40) ,。

7、 所述内辊 (40) 通过 连杆 (45) 与底槽板 (7) 相连, 所述连杆 (45) 与底槽板 (7) 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 (44) , 所述侧 轴承 (44) 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 (5) , 所述内辊 (40) 的外侧套接有外套 (41) , 所述外套 (41) 通 过轴承 (42) 与内辊 (40) 相连, 所述外套 (41) 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 (4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侧杆 (31) 和底侧杆 (32) 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 (3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 (16) 的顶端。

8、设有 泡沫垫板 (1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板 (12) 、 第二 夹板 (14) 、 第三夹板 (17) 和第四夹板 (18) 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 (19)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52123 U 2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具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 很多时间户外的空气质量太低, 导致不适合户外锻炼, 运动员只好选择在户内进行锻炼, 户内锻炼需要健身器材, 很多器材并不适合放在户内, 如 单杠等器材, 而且占用。

9、户内的空间, 在现有的体育用具中, 例如申请号为201520216702.3的 实用新型专利, 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弧形第一连杆, 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有若干根均 匀设置的第一横杆, 每根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 另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 第二连 杆的端部和第三连杆的端部相互配合, 该专利虽然与家用用具相结合, 但导致了体育健身 功能的减少, 影响了使用效果, 且使用功能较为单一, 并不能满足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 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

10、能体育用具, 包括第一 底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第 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 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底端左 右两侧均设有内杆, 所述内杆通过轴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 所述底筒的顶端 套接有套帽, 所述套帽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 所述底筒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 所述内杆 依次贯穿套帽和底筒, 所述内杆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 所述套帽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 所述内螺纹套与外螺纹套相匹配, 所述第一横杆的左侧设有侧台板, 所述侧台板的外侧设 有海绵套 , 所述侧台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

11、所述第一夹板通过 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夹板相连, 所述第二横杆的顶端设有座垫, 所述座垫的底端左右两侧 分别设有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 所述第三夹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第四夹板相连, 所述第 二底板的外侧设有弧形板, 所述弧形板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 所述第二底板的顶端右侧 安装有内筒, 所述拉杆贯穿内筒, 所述内筒的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 所述弧形板的外侧设有 侧开槽, 所述侧开槽的外侧安装有条形压盖, 所述条形压盖的内侧设有开槽 , 所述弧形板 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 所述边板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顶侧杆和底侧杆, 所述 顶侧杆和底侧杆的内侧设有卡槽, 所述边板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 所述内圆。

12、柱的外侧套接 有转环。 0005 优选的,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 所述底槽板的内侧设有 内辊, 所述内辊通过连杆与底槽板相连, 所述连杆与底槽板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 所述侧轴 承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 所述内辊的外侧套接有外套, 所述外套通过轴承 与内辊相连, 所 述外套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652123 U 3 0006 优选的, 所述顶侧杆和底侧杆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 0007 优选的, 所述座垫的顶端设有泡沫垫板。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一夹板、 第二夹板、 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 0009 与现有技术。

13、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多功能体育用具, 通过第一横杆、 第二横杆和弧形板的配合, 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高度处于平行时, 可作为双杠使用, 当第 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 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 的内侧, 运动员的臀部可坐于座垫上, 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 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 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上, 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运动员的膝盖处可放置于顶侧杆和底 侧杆内侧形成的卡槽内, 手持第二横杆后用力, 使下肢上移, 带动内圆柱移动于侧开槽的内 侧, 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 使该用具具有多种体育健身用途, 提高了使用效果, 使用功能较 为多样, 满。

14、足了室内体育健身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台板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筒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结构示意图; 001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辊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 第一横杆, 2、 底筒, 3、 第一底板, 4、 第二底板, 5、 密封盖, 6、 第二横杆, 7、 底 槽板, 8、 侧开槽, 9、 弧形板, 10、 海绵套 , 11、 侧台板, 12、 第一夹板, 13、 第一。

15、固定螺栓, 14、 第 二夹板, 15、 泡沫垫板, 16、 座垫, 17、 第三夹板, 18、 第四夹板, 19、 橡胶垫, 20、 第二固定螺栓, 21、 套帽, 22、 内杆, 23、 轴环, 24、 内环板, 25、 外螺纹套, 26、 内螺纹套, 27、 环形槽, 28、 拉杆, 29、 锁紧螺母, 30、 内筒, 31、 顶侧杆, 32、 底侧杆, 33、 边板, 34、 开槽 , 35、 海绵套, 36、 卡槽, 37、 条形压盖, 38、 内圆柱, 39、 转环, 40、 内辊, 41、 外套, 42、 轴承 , 43、 合金套, 44、 侧轴承, 45、 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具, 包括第一底 板3和第二底板4, 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 第一底 板3和第二底板4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筒2, 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的底端左右 两侧均设有内杆2。

17、2, 内杆22通过轴环23分别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相连, 底筒2的顶端套 接有套帽21, 套帽21的底端内侧设有内环板24, 底筒2的顶端外壁设有环形槽27, 内杆22依 次贯穿套帽21和底筒2, 内杆22的外壁安装有外螺纹套25, 套帽21的内壁安装有内螺纹套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652123 U 4 26, 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相匹配, 手动转动套帽21带动内环板24转动于底筒2外侧的环 形槽27内, 使套帽21固定转动于底筒2的外侧, 在套帽21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 25带动内杆22转动升降, 同时通过轴环23的配合保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

18、稳定状 态, 实现了对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低度的调节, 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度处于平 行时, 可作为双杠使用, 当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 第一 横杆1的左侧设有侧台板11, 侧台板11的外侧设有海绵套 10, 侧台板11的内侧上下两端分 别设有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 第一夹板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与第二夹板14相连, 将 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夹合在第一横杆1的外侧, 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3对第一夹板12和 第二夹板14进行夹紧, 使侧台板11固定于第一横杆1上, 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 10的内侧, 第一夹板12、 第二夹板14、 第。

19、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19, 第 二横杆6的顶端设有座垫16, 座垫16的顶端设有泡沫垫板15, 座垫16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 有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 第三夹板17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与第四夹板18相连, 将第三 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夹合在第二横杆6的外侧, 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对第三夹板17和第四 夹板18进行夹紧, 使座垫16固定于第二横杆6上, 运动员的臀部可左立于座垫16上, 此时可 进行仰卧起坐的练习, 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9上, 提高了使用时的 安全性, 第二底板4的外侧设有弧形板9, 弧形板9的底端内侧安装有拉杆28, 第二底板4。

20、的顶 端右侧安装有内筒30, 拉杆28贯穿内筒30, 内筒30的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29, 板动弧形板9 和拉杆28在内筒30内调节高度, 并转动锁紧螺母29对拉杆28进行固定, 实现了对弧形板9的 固定, 弧形板9的外侧设有侧开槽8, 侧开槽8的外侧安装有条形压盖37, 条形压盖37的内侧 设有开槽 34, 弧形板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33, 边板33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 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 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的外壁均紧密包裹有海绵套35, 顶侧杆31和 底侧杆32的内侧设有卡槽36, 边板33的内侧安装有内圆柱38, 内圆柱38的外侧套接有转环 39, 运动员的膝盖处可放置。

21、于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内侧形成的卡槽36内, 手持第二横杆6后 用力, 使下肢上移, 带动内圆柱38移动于侧开槽8的内侧, 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 第一底板3 和第二底板4的内侧安装有底槽板7, 底槽板7的内侧设有内辊40, 内辊40通过连杆45与底槽 板7相连, 连杆45与底槽板7的连接处设有侧轴承44, 侧轴承4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5, 内辊 40的外侧套接有外套41, 外套41通过轴承 42与内辊40相连, 外套41的外侧套接有合金套 43, 运动员脚部站立于底槽板7内侧的内辊40内, 双手分别手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 双 脚跑动于内辊40上, 此时内辊40带动连杆45转动于底槽板7。

22、内侧的侧轴承44内, 同时外套41 通过轴承 42转动于内辊40上, 实现了跑步机的功能, 增加了体育用具的使用功能性。 0020 手动转动套帽21带动内环板24转动于底筒2外侧的环形槽27内, 使套帽21固定转 动于底筒2的外侧, 在套帽21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套26与外螺纹套25带动内杆22转动升降, 同 时通过轴环23的配合保证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稳定状态, 实现了对第一横杆1和第 二横杆6高低度的调节, 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高度处于平行时, 可作为双杠使用, 当第 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6处于一高一低时可作为高低杠使用, 将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夹合 在第一横杆1的外侧, 通过第。

23、一固定螺栓13对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4进行夹紧, 使侧台板 11固定于第一横杆1上, 运动员可将脚背处抵合在海绵套 10的内侧, 将第三夹板17和第四 夹板18夹合在第二横杆6的外侧, 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对第三夹板17和第四夹板18进行夹 紧, 使座垫16固定于第二横杆6上, 运动员的臀部可左立于座垫16上, 此时可进行仰卧起坐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652123 U 5 的练习, 运动员在做仰卧起坐时其背部可贴合在弧形板9上, 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运动 员的膝盖处可放置于顶侧杆31和底侧杆32内侧形成的卡槽36内, 手持第二横杆6后用力, 使 下肢上移, 带动内圆。

24、柱38移动于侧开槽8的内侧, 实现了腹部提拉运动。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同轴” 、“底部” 、“一端” 、“顶部” 、“中 部” 、“另一端” 、“上” 、“一侧” 、“顶部” 、“内” 、“前部” 、“中央” 、“两端”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2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

25、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第 三” 、“第四” 的特征能够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3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能够是固定连接, 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能够是机械连接, 也能够是电连接; 能够是直接相连, 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能够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652123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6652123 U 7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6652123 U 8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6652123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