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59197.2 (22)申请日 2016.04.16 (73)专利权人 李国女 地址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浣南 村98弄53号 (72)发明人 李国女 (51)Int.Cl. A45C 11/20(2006.01) A47J 36/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 温饭盒, 包括桶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 有卡块, 所述桶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 卡槽。
2、, 盖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夹紧块, 桶 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紧块, 第一夹紧块 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 固定块的底部与弹簧固定 连接, 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二铁块固定连 接, 桶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触控装置。 该自动夹紧 的保温饭盒, 夹紧装置与外部的触控装置以及内 部的蓄电池连接, 启动触控装置, 通过通电螺旋 管和第二铁块与第一铁块的作用, 可以使饭盒有 效的夹紧, 大大提高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且通过 触控装置和蓄电池的作用, 整个夹紧过程都是全 自动的, 省时省力, 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547755 U 2016.09.07 CN 205。
3、547755 U 1.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包括桶体(1)和盖体(2), 所述盖体(2)的底部设置有 卡块(8), 所述桶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8)相适配的卡槽(9), 所述盖体(2)内部的两侧 均设置有第一夹紧块(3), 所述桶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紧块(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紧块(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5), 所述固定块(5)的底部与弹簧(6)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6)远离固定块(5)的一端与第二铁块(7)固定连接, 所述桶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 触控装置(13), 所述第二夹紧块(4)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2), 所述蓄电池(12)的上方设置 有通电螺。
4、旋管(11), 且通电螺旋管(11)表面导线的一端与蓄电池(12)、 另一端与触控装置 (13)电性连接, 所述通电螺旋管(11)的顶部与第一铁块(10)固定连接; 所述盖体(2)上设置有密封装置(14), 所述密封装置(14)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6), 所述 活塞(16)的两侧开设有凹槽(18), 所述凹槽(18)的表面与垫块(17)固定连接, 且垫块(17) 远离凹槽(18)的一侧与密封装置(14)的内壁接触, 所述活塞(16)的顶部与推杆(15)固定连 接, 且推杆(15)远离活塞(16)的一侧贯穿密封装置(14)并延伸至密封装置(14)的外部, 所 述推杆(15)的一侧开设有销栓孔(1。
5、9), 所述密封装置(14)的顶部与固定柱(20)固定连接且 推杆(15)与固定柱(20)通过销栓(21)活动连接; 所述密封装置(14)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47755 U 2 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社会中, 无论是工作、 学习还是短期旅行时, 一般无法在家中吃饭, 许多人选 择在外面快餐店中或者是路边的小摊中解决就餐问题, 但是随着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地沟油等信息的不断曝光, 人们对在外就餐的担心与日俱增, 而且在。
6、外就餐成本较高, 花费 较大, 因此, 保温饭盒的出现就改善了这种情况, 但目前市场上, 大部分的保温盒都是通过 手柄把、 保温盖和盒体, 通过保温盖和桶体旋转盖紧, 达到保温效果, 但这种保温效果很差, 很容易旋转不紧, 导致保温盒中的热气散发较快, 并且由于是手动拧紧, 费时费力, 保温效 果差, 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包括桶体和盖体, 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卡块, 所述桶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
7、 槽, 所述盖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夹紧块, 所述桶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紧块, 所述第一夹紧块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远离 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二铁块固定连接, 所述桶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触控装置, 所述第二夹紧块 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的上方设置有通电螺旋管, 且通电螺旋管表面导线的一 端与蓄电池、 另一端与触控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通电螺旋管的顶部与第一铁块固定连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密封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塞, 所述活塞 的两侧开设有凹槽, 所述凹槽的表面与垫块固定连接, 且垫块远离凹槽的一侧与密封装置 的。
8、内壁接触, 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推杆固定连接, 且推杆远离活塞的一侧贯穿密封装置并延 伸至密封装置的外部, 所述推杆的一侧开设有销栓孔, 所述密封装置的顶部与固定柱固定 连接且推杆与固定柱通过销栓活动连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二铁块位于卡块的正上方, 且第二铁块的底部与卡块接触。 0007 优选的, 所述密封装置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自动夹紧的保温饭盒, 在桶体的两 侧设置有夹紧装置, 夹紧装置与外部的触控装置以及内部的蓄电池连接, 启动触控装置, 夹 紧装置中的第二夹紧块的通电螺旋管和第一铁块产生磁场, 吸引第一夹紧块中的第二铁 块。
9、, 使保温盒进行夹紧, 不用时断开蓄电池, 通电螺旋管和第一铁块丧失磁力, 第二铁块通 过弹簧的作用自动回位, 通过通电螺旋管和第二铁块与第一铁块的作用, 可以使饭盒有效 的夹紧, 大大提高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且通过触控装置和蓄电池的作用, 整个夹紧过程都是 全自动的, 省时省力, 实用性强。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547755 U 3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0011 图中: 1桶体、 2盖体、 3第一夹紧块、 4第二夹紧块、 5固定块、 6弹簧、 7第二铁块、 8卡 块、 9卡槽、 10第一铁块、 11通电。
10、螺旋管、 12蓄电池、 13触控装置、 14密封装置、 15推杆、 16活 塞、 17垫块、 18凹槽、 19销栓孔、 20固定柱、 21销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 请参阅图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夹紧的新型保温饭盒, 包 括桶体1和盖体2, 盖体2上设置有。
11、密封装置14, 密封装置14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6, 活塞16的 两侧开设有凹槽18, 凹槽18的表面与垫块17固定连接, 且垫块17远离凹槽18的一侧与密封 装置14的内壁接触, 密封装置14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 活塞16的顶部与推杆15固定连接, 且 推杆15远离活塞16的一侧贯穿密封装置14并延伸至密封装置14的外部, 推杆15的一侧开设 有销栓孔19, 密封装置14的顶部与固定柱20固定连接且推杆15与固定柱20通过销栓21活动 连接, 通过推动推杆15带动活塞16运动可将保温盒内的空气抽出, 盖体2的底部设置有卡块 8, 桶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8相适配的卡槽9, 盖体2内部的两侧均设。
12、置有第一夹紧块3, 桶 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紧块4, 第一夹紧块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5, 固定块5的底部 与弹簧6固定连接, 弹簧6远离固定块5的一端与第二铁块7固定连接, 第二铁块7位于卡块8 的正上方, 且第二铁块7的底部与卡块8接触, 桶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触控装置13, 第二夹紧 块4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2, 蓄电池12的上方设置有通电螺旋管11, 且通电螺旋管11表面导 线的一端与蓄电池12、 另一端与触控装置13电性连接, 通电螺旋管11的顶部与第一铁块10 固定连接, 在桶体1的两侧设置有夹紧装置, 夹紧装置与外部的触控装置13以及内部的蓄电 池12连接, 启动触控装置13。
13、, 夹紧装置中的第二夹紧块4的通电螺旋管11和第一铁块10产生 磁场, 吸引第一夹紧块3中的第二铁块7, 使保温盒进行夹紧, 不用时断开蓄电池12, 通电螺 旋管11和第一铁块10丧失磁力, 第二铁块7通过弹簧6的作用自动回位, 通过通电螺旋管11 和第二铁块7与第一铁块10的作用, 可以使饭盒有效的夹紧, 大大提高保温盒的保温效果, 且通过触控装置13和蓄电池12的作用, 整个夹紧过程都是全自动的, 省时省力, 实用性强。 0014 工作原理: 先按触控装置13带动通电螺旋管11运动, 使通电螺旋管11上连接的第 一铁块10产生磁力, 吸引第二铁块7, 从而将盖体2和桶体1牢牢夹紧, 在通过密封装置14上 的推杆15和活塞16, 将桶体1内的空气抽出, 达到密封保温的效果。 001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547755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547755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