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6686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5989.2

申请日:

2008.12.18

公开号:

CN101746647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5H 75/22申请公布日:201006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75/22申请日:20081218|||公开

IPC分类号:

B65H75/22; B65H75/24; G11B23/037

主分类号:

B65H75/22

申请人:

桦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琮琳; 黄俊怀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李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卷带盘装置是用于卷收一其上设有多数电子元件的卷带,该卷带盘装置包含一第一盘体及一第二盘体,该第一、二盘体上分别具有多数相间隔的第一、二卷轴部,而该第一、二盘体相接合时,所述第一、二卷轴部就会呈交错配置状并相配合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的轴管结构体。本发明是先于该第一、二盘体上分别裁切出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的基本型态,之后再施力弯折而形成,进而使其在尚未组装时其收藏相当方便且不占空间,组立时的弹性也高,并借此设计使本发明可以厚纸板为材料,以有效降低制程及材料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带盘装置包含:一片第一盘体,及一片第二盘体,该第一盘体具有一个第一本体部、一个形成于该第一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及多数个围绕该第一贯穿孔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本体部上,且与该第一本体部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一卷轴部,而所述第一卷轴部就会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个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一卷轴部之间的第一接合区,该第二盘体具有一个第二本体部、一个形成于该第二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及多数个围绕该第二贯穿孔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二本体部上,且与该第二本体部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二卷轴部,而所述第二卷轴部就会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二卷轴部之间的第二接合区,所述第二卷轴部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合区上,而所述第一卷轴部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二本体部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合区,进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卷轴部相配合地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的轴管结构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盘体还形成有一个第一观测孔,而该第二盘体更形成有一个第二观测孔,且该第一、二观测孔在所述第一、二卷轴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二接合区相连接后是呈相互对位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的末端是呈弯折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盘体的第一本体部及第一卷轴部,以及该第二盘体的第二本体部及第二卷轴部皆是由厚纸板所制成。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盘体的第一本体部及第一卷轴部,以及该第二盘体的第二本体部及第二卷轴部皆是由塑胶所制成。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盘体上还形成有多数个相间隔并呈放射状排列地围绕该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卷轴部,而该第二盘体上还形成有多数个相间隔并呈放射状排列地围绕该第二贯穿孔的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是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卷轴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合区上还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扣孔,以供相对应的第二卷轴部穿伸并弯折卡固,而每一第二接合区上还形成有一个第二卡扣孔,以供相对应的第一卷轴部穿伸并弯折卡固。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带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合区上还形成有二个第一卡扣孔,以供相对应的第二卷轴部穿伸并弯折卡固,而每一第二接合区上还形成有二个第二卡扣孔,以供相对应的第一卷轴部穿伸并弯折卡固。
9: 一种卷带盘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一个制备步骤、一个裁切步骤、一个第一弯折步骤,及一个接合步骤,该制备步骤是制出一片第一盘体与一片第二盘体并备用,该裁切步骤是在该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上进行裁切,并于裁切后在该第一盘体上形成一个第一本体部、一个位于该第一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及多数个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卷轴部,以及在该第二盘体上形成一个第二本体部、一个位于该第二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及多数个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二贯穿孔的第二卷轴部,该第一弯折步骤是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进行弯折,并于弯折后促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是分别与该第一、二本体部之间形成直角状,进而分别使该第一盘体上自然形成出多数个相间隔的第一开口,以及使该第二盘体上自然形成出多数个相 间隔的第二开口,且是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个介于两相邻的第一卷轴部之间的第一接合区,以及于该第二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个介于两相邻的第二卷轴部之间的第二接合区,该接合步骤是将该第一、二卷轴部的末端分别连接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二接合区上,并于连接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相配合地形成一个轴管结构体。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带盘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含一个接续于该第一弯折步骤之后的第二弯折步骤,该第二弯折步骤是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的末端进行弯折,并于弯折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的末端是呈弯折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带盘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裁切步骤中,更是于该第一盘体上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一卷轴部相间隔的第一观测孔,以及于该第二盘体上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二卷轴部相间隔的第二观测孔。

说明书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带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被动元件11的制造商为了使体积小的被动元件11,能够顺利且快速地在所有工作站之间,快速地被移动和制造,因此会将多数被动元件11设置于一被动元件卷带12上,然后将该被动元件卷带12卷绕于一卷带装置(图未示),如此,使所有被动元件11收合于该卷带装置上,并借由该卷带装置保护所有的被动元件11,且方便于所有被动元件11顺利地进行运送。

    参阅图2,搭配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第M566403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积体电路包装带承载轮」,该承载轮2包含:一轮体21,及二安装于该轮体21两相反侧面的边片22。该轮体21包括一形成于其周面上的夹槽211、多数形成于与其周面两相反侧连接的二表面上的卡槽212,及多数由该轮体21侧面环状地凸设于该卡槽212上的嵌块213。该二边片22分别具有多数供该轮体21的所述嵌块213对应穿入的嵌槽221,及多数穿入对应卡槽212内且供所述嵌块213卡合的卡勾222。

    该承载轮2是借由该轮体21的嵌块213和该二边片22的卡勾222相互卡合,使该轮体21和该二边片22结合,并将被动元件卷带12的一端穿入该轮体21的夹槽211中,卷动该承载轮2,将被动元件卷带12卷绕于该轮体21和该二边片22之间,达到收容该被动元件卷带12的态样。

    这样的专利设计,已经能够达到保护被动元件11,并有助于顺利运送的功效,但是却必须使用三个构件组装,因此,有其固定的组装顺序,且当该承载轮2不使用时,若不将该轮体21和该二边片22分别拆卸收藏时,则需要很多很大的空间,将所有的承载轮2一一堆叠,显得十分占空间。而若将该轮体21和该二边片22拆卸,也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拆卸工作,并一一分类后再集中收藏,且该轮体21的体积较大,所以对于节省空间来说,并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阅图3,业界中尚有一种由硬纸版或塑胶所制成的三构件式组合卷带盘,同样是由两片板体200设置于一轴管300的两端所组合而成,但是由于所述板体200及轴管300的形状差异性较大,在尚未组装时同样具有收藏不易的缺点。

    参阅图4和图5,因此,相较于上述专利的设计,美国公告第4,726,534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该卷带装置3包含:一第一卷体31,及一与该第一卷体31相互结合的第二卷体32。该第一卷体31包含一第一卷轴311,及一沿该第一卷轴311侧部延伸的第一边片312。该第二卷体32包含一第二卷轴321,及一沿该第二卷轴321侧部延伸的第二边片322。

    每一第一和第二卷轴311、321皆具有一基壁33,及六个形成于对应基壁33上且供该第一和第二卷轴311、321对应结合的耳扣34。

    每一基壁33具有六个形成于表面的细孔331,供对应的耳扣34穿过,以使该第一卷轴311的所述耳扣34与该第二卷轴321的所述耳扣34对应结合。

    这样的设计已经将三个构件减少为二个构件,且该二构件结合时的对位方式,是靠该第一卷体31的第一卷轴311的所述耳扣34穿过该第二卷体32的第二卷轴321的对应细孔331,并使对应的耳扣34扣合后,达到结合,如此,会在该第一卷体31和该第二卷体32之间形成一供卷带容置的空间。

    但是,上述两种卷带盘设计,无论是两件式或是三件式的组合方式,仍会因为其卡扣机构较复杂,在制造过程中其成型、脱模的难度也高,连带也会使得卷带盘的整体制造成本偏高,或是在其未组装时收藏不易等缺点,进而使现有的卷带盘装置仍有许多可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卷带盘装置,是用于卷收一其上设有多数电子元件的卷带,该卷带盘装置包含:一第一盘体及一第二盘体。

    该第一盘体具有一第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第一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及多数围绕该第一贯穿孔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本体部上,且与该第一本体部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一卷轴部,而所述第一卷轴部就会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一卷轴部之间地第一接合区。该第二盘体具有一第二本体部、一形成于该第二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及多数围绕该第二贯穿孔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二本体部上,且与该第二本体部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二卷轴部,而所述第二卷轴部就会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二卷轴部之间的第二接合区。所述第二卷轴部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合区上,而所述第一卷轴部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二本体部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合区,进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卷轴部相配合地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的轴管结构体。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上述卷带盘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含:一制备步骤、一裁切步骤、一第一弯折步骤,及一接合步骤。

    该制备步骤是制出一第一盘体与一第二盘体并备用。该裁切步骤是在该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上进行裁切,并于裁切后在该第一盘体上形成一第一本体部、一位于该第一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及多数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卷轴部,以及在该第二盘体上形成一第二本体部、一位于该第二本体部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及多数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二贯穿孔的第二卷轴部。该第一弯折步骤是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进行弯折,并于弯折后促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是分别与该第一、二本体部之间形成直角状,进而使该第一盘体上自然形成出多数相间隔的第一开口,以及使该第二盘体上自然形成出多数相间隔的第二开口,且是于该第一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介于两相邻第一卷轴部之间的第一接合区,以及于该第二本体部上界定出多数介于两相邻第二卷轴部之间的第二接合区。该接合步骤是将该第一、二卷轴部的末端分别连接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二接合区上,并于连接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相配合地形成一轴管结构体。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利用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皆可轻易借由裁切并弯折而形成,再借由将所述第一、二卷轴部连接于相对应的第一、二接合区上,并于连接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相配合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的轴管结构体,进而达到制作简易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被动元件的卷带构造;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M566403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积体电路包装带承载轮」的细部构造;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另一种现有的三构件式组合卷带盘;

    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美国公告第4726534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的组合态样;

    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美国公告第4726534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的细部构造;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盘体;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盘体;

    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态样;

    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态样的另一视角;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载有电子元件的卷带的配置情形;

    图11是一方法流程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

    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11中的制备步骤;

    图13是一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11中的裁切步骤;

    图14是一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11中的第一弯折步骤;

    图15是一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11中的第二弯折步骤;

    图1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盘体;

    图1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状态;

    图1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盘体;及

    图19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6、7,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于卷收一其上设有多数电子元件101的卷带100(见图10),该卷带盘装置包含:一第一盘体4及一第二盘体5。

    该第一盘体4具有一第一本体部41、一形成于该第一本体部41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42、多数围绕该第一贯穿孔42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本体部41上且与该第一本体部41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一卷轴部43、多数相间隔并呈放射状排列地围绕该第一贯穿孔42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卷轴部43的第一开口44,及一与所述第一开口44相间隔的第一观测孔45。所述第一卷轴部43就会于该第一本体部41上界定出多数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一卷轴部43之间的第一接合区46,且所述第一卷轴部43远离该第一本体部41的末端是呈弯折状。

    该第二盘体5具有一第二本体部51、一形成于该第二本体部51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52、多数围绕该第二贯穿孔52地相间隔设置于该第二本体部51上且与该第二本体部51之间是呈垂直状的第二卷轴部53、多数相间隔并呈放射状排列地围绕该第二贯穿孔52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卷轴部53的第二开口54,及一与所述第二开口54相间隔的第二观测孔55。所述第二卷轴部53就会于该第二本体部51上界定出多数分别介于对应两相邻的第二卷轴部53之间的第二接合区56,且所述第二卷轴部53远离该第二本体部51的末端是呈弯折状。

    参阅图8、9,并配合参阅图10,所述第二卷轴部53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一本体部41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合区46上,而所述第一卷轴部43是分别连接于位于该第二本体部51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合区56,进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卷轴部43、53相配合地围绕出一用于卷收一卷带100的轴管结构体,而所述第一及第二本体部41、51也可与该轴管结构体相配合地界定出一用于容置该卷带100的空间,进而对该卷带100进行卷绕收纳,而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在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二接合区46、56相连接后,就会呈相互对位状,以配合观测容置于该空间内的卷带100存量,当然更可配合标示于该第一及第二本体部41、51外侧面上的刻度来判断卷带100的存量(见图10),此外,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也可作为组装时的一个对位基准点用,以使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对齐时,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之间就能够顺利交互错位并围绕出该轴管结构体。另外,本实施例也可采用该第一、二盘体4、5不具有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的配置方式,而是直接透过所述第一、二开口44、54来观测该卷带100的存量,进而在不用预留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的成型空间的前提下,使得该第一、二盘体4、5上能够配置为数更多的第一、二卷轴部43、53,以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所相互错位围绕出的该轴管结构体能够更接近一圆轴管的型态。

    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第一盘体4与第二盘体5实质上是为完全相同的构件,使两者在镜向接合时(第一、二卷轴部43、53呈相互交错状),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也会相互呈镜向对位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盘体4的第一本体部41及第一卷轴部43,以及该第二盘体5的第二本体部51及第二卷轴部53皆是由硬质厚纸板所制成,以借此节省材料成本,但是如有需要,也可由塑胶作为原料,在此并不加以设限。

    参阅图11,上述的卷带盘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就可借由下述的制造方法制出,该卷带盘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一制备步骤61、一裁切步骤62、一第一弯折步骤63、一第二弯折步骤64,及一接合步骤65。

    参阅图11,并配合参阅图12,首先进行该制备步骤61,是以硬质厚纸板制出概呈圆板状的一第一盘体4与一第二盘体5并备用。

    参阅图11,并配合参阅图13,接着进行该裁切步骤62,是在该第一盘体4及第二盘体5上进行裁切,并于裁切后在该第一盘体4上形成一第一本体部41、一位于该第一本体部41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一贯穿孔42、多数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一贯穿孔42的第一卷轴部43,及一与所述第一卷轴部43相间隔的第一观测孔45,以及在该第二盘体5上形成一第二本体部51、一位于该第二本体部51的几何中心处的第二贯穿孔52、多数相间隔地呈放射状围绕该第二贯穿孔52的第二卷轴部53,及一与所述第二卷轴部53相间隔的第二观测孔55。

    在此要注意的是,在该裁切步骤62中,更是将多数弯折指示线印制于该第一、二本体部41、51,以及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上(于图13上以虚线表示),以在后续的第一、二弯折步骤63、64实施时,能够沿所述弯折指示线进行弯折,或是,也可在该裁切步骤62中直接对上述的弯折指示线进行间隔穿切处理,以使后续的弯折能够更轻易地实施。

    参阅图11,并配合参阅图14,接着进行该第一弯折步骤63,是沿着相对应的弯折指示线地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进行施力弯折,并于弯折后促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是分别与该第一、二本体部41、51之间形成直角状,进而使该第一盘体4上自然形成出多数相间隔的第一开口44,以及使该第二本体部51上自然形成出多数相间隔的第二开口54,且是于该第一本体部41上界定出多数介于两第一卷轴部43之间的第一接合区46,以及于该第二本体部51上界定出多数介于两第二卷轴部53之间的第二接合区56。

    参阅图11,并配合参阅图15,接着进行该第二弯折步骤64,是沿着相对应的弯折指示线地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远离其对应的第一、二本体部41、51的末端进行弯折,并于弯折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的末端是呈弯折状,以方便后续接合步骤65的进行。

    在该裁切步骤33中是将结合步骤32所得的该发泡体412和该薄片411,依照所需的尺寸进行裁切出多数个连接块41。在该第二佳实施例中,该裁切步骤33是将每一个连接块41的侧边裁切成截面呈倾斜状,而得到一接合斜面,如图8中所示。

    配合参阅图16、17,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言,其中不相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一接合区46上更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扣孔47,以供相对应的第二卷轴部53穿伸并弯折卡固,而每一第二接合区56上更形成有一个第二卡扣孔57,以供相对应的第一卷轴部43穿伸并弯折卡固,并借此设计使本实施例完全不需要外界辅助固定装置(钉书针、粘胶等)来进行连接固定。

    配合参阅图18、19,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言,其中不相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一接合区46上更形成有二个第一卡扣孔47,以供相对应的第二卷轴部53进行两段式的弯折卡固,而每一第二接合区56上更形成有二个第二卡扣孔57,同样是供相对应的第一卷轴部43进行两段式的弯折卡固,并借此设计使本实施例在卡扣固定时的强度及固定性更佳。

    值得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第一盘体4与第二盘体5实质上是为完全相同的构件,因此在该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只是以该第一盘体4来进行细部结构的说明,此外,由于图17及图19的视角关系,因此只显示出整体卷带盘装置其中一侧的卡固情形,另一侧也相同。另外要注意的是,该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参图9)的另一差别在于,该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就是采用上述不具有该第一、二观测孔45、55的配置方式,并直接利用所述第一、二开口44、54直接进行存量观测。

    借由上述设计,本发明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1.收藏方便且不占空间,组装弹性也高:

    本发明卷带盘装置的第一盘体4及第二盘体5在尚未相互接合组装的状态下,是分别呈单一片体状的型态(图13中经过该裁切步骤62但是尚未进行弯折步骤的态样),也就是说,当该卷带盘装置在配送过程中,或是储存于仓库中时,其尚未进行组立的半成品是可一片一片地叠置收藏,相当整齐且节省空间。

    而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该卷带盘装置时,就可轻易对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进行弯折,并将其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二接合区46、56上,进而令使用者可自行依序进行该第一弯折步骤63、第二弯折步骤64,以及该接合步骤65,而不需由制造厂商进行,进而提高卷带盘装置在组立时的弹性。

    2.以硬质厚纸板为材料,有效降低制程及材料成本:

    本发明利用该硬质厚纸板作为该第一及第二盘体4、5的材料,并于该裁切步骤62中对该第一及第二盘体4、5进行裁切以形成对应的第一、二本体部41、51及第一、二卷轴部43、53等区块,再借由弯折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使其可分别接合于相对应第一、二本体部41、51的第一、二接合区46、56上,就可构成该卷带盘装置成品,其制造过程相当简单,并不需要如现有卷带盘般大多利用塑胶作为卷带盘装置的材质,除了能够节省材料成本外,更能够省略塑胶材料的成型、脱模等复杂制程,进而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归纳上述,本发明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借由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是先借由该裁切步骤62中于相对应的第一、二盘体4、5上裁切出其基本型态,之后再施力弯折而形成,再借由将该第一、二卷轴部43、53连接于相对应的第一、二接合区46、56上,并于连接后使所述第一、二卷轴部43、53相配合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100的轴管结构体,且与该第一、二本体部41、51相配合地地形成容置该卷带100的收纳空间,进而使本发明的卷带盘装置在尚未组装时是呈单一薄片状,其收藏相当方便且不占空间,组立时的弹性也高,并借此设计使本发明可以厚纸板为材料,以有效降低制程及材料成本,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卷带盘装置是用于卷收一其上设有多数电子元件的卷带,该卷带盘装置包含一第一盘体及一第二盘体,该第一、二盘体上分别具有多数相间隔的第一、二卷轴部,而该第一、二盘体相接合时,所述第一、二卷轴部就会呈交错配置状并相配合围绕出一用于卷收该卷带的轴管结构体。本发明是先于该第一、二盘体上分别裁切出所述第一、二卷轴部的基本型态,之后再施力弯折而形成,进而使其在尚未组装时其收藏相当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