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搭接结构.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66713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886533.8

申请日:

20170927

公开号:

CN107638706A

公开日:

20180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H33/04,A63H33/12

主分类号:

A63H33/04,A63H33/12

申请人:

黄芳

发明人:

黄芳

地址:

322104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江北街道中山北路今日家园6-3-604室

优先权:

CN201710886533A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陆永强;张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积木搭接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包括设置在转接块上的连接柱,连接柱贯穿于内腔且连接柱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转接块至少一侧设有积木块,积木块上具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连接柱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体,转接块上端或下端设有控制座,且控制座上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该端设有第二磁性体,转动杆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相连。优点在于: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控制螺栓转动,通过磁力控制两个积木或三个积木进行螺纹连接,连接牢固性强,可玩性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搭接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设置在呈多面体状且具有内腔的转接块(2)上的连接柱(3),所述的连接柱(3)贯穿于内腔且所述的连接柱(3)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所述的转接块(2)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的积木块(1),且所述的积木块(1)上具有供连接柱(3)端部插入的连接孔(11),所述的连接孔(11)内具有内螺纹(12),所述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12)相啮合的外螺纹(31),所述的连接柱(3)位于内腔中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的第一磁性体(81),所述的转接块(2)上端或下端设有呈多面体状且具有空腔的控制座(51),且控制座(51)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转动设有与连接柱(3)相平行的转动杆(7),且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7)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81)上下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的第二磁性体(82),所述的转动杆(7)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3)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另一端位于内腔中心,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3)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环形,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套设在连接柱(3)中部且第一磁性体(81)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纹(31),且两段外螺纹(31)的螺纹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包括设置在转接块(2)任意一个面上的第一安装孔(41),所述的连接柱(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1)内,且所述的连接柱(3)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3)相对应第一安装孔(4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3)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42),所述的第一环形槽(42)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第二安装孔(61),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61)并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所述的转动杆(7)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7)相对应第二安装孔(6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7)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62),所述的第二环形槽(62)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6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驱动器(91),所述的驱动器(91)的输出轴和转动杆(7)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7)一端的转动轮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和转动杆(7)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8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以及控制座(51)均呈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积木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传统的积木玩具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木制积木,积木块可以摆放成不同的造型,积木块之间没有连接部件;第二种是插拔式积木;这两种积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种积木摆放过程中容易塌落;第二种积木容易出现插拔困难或卡死的情况。这样使得现有积木在摆放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玩法不够灵活,不易于积木的推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磁性积木[申请号:201210444119.9],包括多面体本体,所述多面体本体的至少三个面上均嵌设有单面两极或者单面四极磁铁。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积木容易塌落的问题,通过磁铁的相互吸引来提高搭积木时的稳定性,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可玩性较差,摆放时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连接强度高的积木搭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积木搭接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设置在呈多面体状且具有内腔的转接块上的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贯穿于内腔且所述的连接柱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所述的转接块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的积木块,且所述的积木块上具有供连接柱端部插入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所述的连接柱位于内腔中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和第一N极的第一磁性体,所述的转接块上端或下端设有呈多面体状且具有空腔的控制座,且控制座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转动设有与连接柱相平行的转动杆,且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上下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和第二N极的第二磁性体,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相连。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当转动杆上的第二磁性体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周向转动,从而使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和转接块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可玩性。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柱一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另一端位于内腔中心,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也就是说,这里的转接块内的连接柱转动时用于搭接单个积木块。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柱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外侧,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呈环形,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套设在连接柱中部且第一磁性体和连接柱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纹,且两段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这里的转接块内的连接柱转动时用于搭接两个积木块,实现同时将两个积木块与转接块相连。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接块任意一个面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的连接柱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的连接柱和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相对应第一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座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并延伸至控制座外侧,且所述的转动杆和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相对应第二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的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座上的驱动器,所述的驱动器的输出轴和转动杆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一端的转动轮体。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和转动杆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所述的积木块和转接块以及控制座均呈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积木搭接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控制螺栓转动,通过磁力控制两个积木或三个积木进行螺纹连接,连接牢固性强,可玩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积木块1、连接孔11、内螺纹12、转接块2、连接柱3、外螺纹31、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第一安装孔41、第一环形槽42、第一转动轴承43、控制座51、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孔61、第二环形槽62、第二转动轴承63、转动杆7、第一磁性体81、第一S极811、第一N极812、第二磁性体82、第二S极821、第二N极822、转动驱动机构9、驱动器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积木搭接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设置在呈多面体状且具有内腔的转接块2上的连接柱3,所述的连接柱3贯穿于内腔且所述的连接柱3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所述的转接块2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的积木块1,且所述的积木块1上具有供连接柱3端部插入的连接孔11,所述的连接孔11内具有内螺纹12,所述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12相啮合的外螺纹31,所述的连接柱3位于内腔中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的第一磁性体81,所述的转接块2上端或下端设有呈多面体状且具有空腔的控制座51,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以及控制座51均呈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控制座51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转动设有与连接柱3相平行的转动杆7,且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7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81上下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的第二磁性体82,所述的转动杆7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9相连。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当转动杆7上的第二磁性体82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3周向转动,从而使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可玩性。

具体地,在实施例一中,连接柱3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另一端位于内腔中心,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也就是说,这里的转接块2内的连接柱3转动时用于搭接单个积木块1。

同样地,这里的第二磁性体82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和转动杆7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82。

优选地,这里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包括设置在转接块2任意一个面上的第一安装孔41,所述的连接柱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1内,且所述的连接柱3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3相对应第一安装孔4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3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42,所述的第一环形槽42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3。

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第二安装孔61,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61并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所述的转动杆7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7相对应第二安装孔6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7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62,所述的第二环形槽62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63。

优选地,为了带动转动杆7周向转动,这里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驱动器91,所述的驱动器91的输出轴和转动杆7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或者,这里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7一端的转动轮体,通过人工带动转动轮体转动。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和实施例一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柱3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环形,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套设在连接柱3中部且第一磁性体81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也就是说,这里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纹31,且两段外螺纹31的螺纹方向相反。这里的转接块2内的连接柱3转动时用于搭接两个积木块1,实现同时将两个积木块1与转接块2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积木块1、连接孔11、内螺纹12、转接块2、连接柱3、外螺纹31、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第一安装孔41、第一环形槽42、第一转动轴承43、控制座51、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孔61、第二环形槽62、第二转动轴承63、转动杆7、第一磁性体81、第一S极811、第一N极812、第二磁性体82、第二S极821、第二N极822、转动驱动机构9、驱动器9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积木搭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积木搭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积木搭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木搭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木搭接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86533.8 (22)申请日 2017.09.27 (71)申请人 黄芳 地址 322104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江北街 道中山北路今日家园6-3-604室 (72)发明人 黄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陆永强 张建 (51)Int.Cl. A63H 33/04(2006.01) A63H 33/12(2006.01) (54)发明名称 积木搭接结构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积木搭接结构。 它解决了现 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问。

2、题。 包括设置在转接块 上的连接柱, 连接柱贯穿于内腔且连接柱至少一 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 转接块至少一侧设有积木 块, 积木块上具有连接孔, 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 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 相啮合的外螺纹, 连接柱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体, 转接块上端或下端设有控制座, 且控制座上设有 转动杆, 且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该 端设有第二磁性体, 转动杆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 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相连。 优点在于: 利用磁 性体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的原理控制螺栓转动, 通过磁力控制两个积木或三个积木进行螺纹连 接, 连接牢固性强, 可玩性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

3、CN 107638706 A 2018.01.30 CN 107638706 A 1.一种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本搭接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设置在 呈多面体状且具有内腔的转接块(2)上的连接柱(3), 所述的连接柱(3)贯穿于内腔且所述 的连接柱(3)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 所述的转接块(2)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 的积木块(1), 且所述的积木块(1)上具有供连接柱(3)端部插入的连接孔(11), 所述的连接 孔(11)内具有内螺纹(12), 所述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 (12)相啮合的外螺纹(31), 所述的连接柱(3)位于内腔。

4、中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811)和 第一N极(812)的第一磁性体(81), 所述的转接块(2)上端或下端设有呈多面体状且具有空 腔的控制座(51), 且控制座(51)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转动设有与连接柱(3)相平行 的转动杆(7), 且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7)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 (81)上下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的第二磁性体(82), 所述的转动杆 (7)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柱(3)一端延伸至转 接块(2)外侧, 另一端位于内。

5、腔中心, 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3)同 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 一磁性体(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柱(3)两端分别延伸 至转接块(2)外侧, 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环形, 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套设在连接柱 (3)中部且第一磁性体(81)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 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柱(3)延伸至转。

6、接块 (2)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纹(31), 且两段外螺纹(31)的螺纹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 结构(4)包括设置在转接块(2)任意一个面上的第一安装孔(41), 所述的连接柱(3)穿设于 第一安装孔(41)内, 且所述的连接柱(3)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3)相对应 第一安装孔(4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 设置在连接柱(3)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42), 所述的第一环形槽(42)和第一安装孔(41) 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

7、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包 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第二安装孔(61), 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 另一端贯穿于 第二安装孔(61)并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 且所述的转动杆(7)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 有能使转动杆(7)相对应第二安装孔(6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 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7)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62), 所述的第二环形 槽(62)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6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设 置在控制座(51)上的驱。

8、动器(91), 所述的驱动器(91)的输出轴和转动杆(7)固定相连或可 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可 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7)一端的转动轮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呈圆柱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638706 A 2 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和转动杆(7)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 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8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搭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积木块(1。

9、)和转接块(2) 以及控制座(51)均呈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638706 A 3 积木搭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玩具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积木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 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 容 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 可开发儿童智力, 可拼成房子, 各种动 物等。 传统的积木玩具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木制积木, 积木块可以摆放成不同的造型, 积 木块之间没有连接部件; 第二种是插拔式积木; 这两种积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种积木 摆放过程中容易塌落。

10、; 第二种积木容易出现插拔困难或卡死的情况。 这样使得现有积木在 摆放过程中稳定性较差, 玩法不够灵活, 不易于积木的推广。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 方案。 例如,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磁性积木申请号: 201210444119.9, 包括多面体本 体, 所述多面体本体的至少三个面上均嵌设有单面两极或者单面四极磁铁。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积木容易塌落的问题, 通过磁铁的相互吸引来 提高搭积木时的稳定性, 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 可玩性较差, 摆放时连接不够牢固的问 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

11、述问题, 提供一种设计合理, 连接强度高的积木搭接结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积木搭接结构, 包括通过第一转 动安装结构设置在呈多面体状且具有内腔的转接块上的连接柱, 所述的连接柱贯穿于内腔 且所述的连接柱至少一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 所述的转接块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的积 木块, 且所述的积木块上具有供连接柱端部插入的连接孔, 所述的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 所 述的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 所述的连接柱位于内 腔中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和第一N极的第一磁性体, 所述的转接块上端或下端设有呈多 面体状且具有空腔的控制座, 且控制。

12、座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转动设有与连接柱相平行 的转动杆, 且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上下相对应 且具有第二S极和第二N极的第二磁性体, 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外侧且与转动 驱动机构相连。 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的原理, 当转动杆上的第二磁性体转动时 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周向转动, 从而使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 优选地, 这里的积木块和转接 块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可玩性。 0007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连接柱一端延伸至转接块外侧, 另一端位于内 腔中心, 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同轴设置, 。

13、且所述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 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 也就是说, 这里的转接块内的连接柱 转动时用于搭接单个积木块。 0008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连接柱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外侧, 所述的第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7638706 A 4 一磁性体呈环形, 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套设在连接柱中部且第一磁性体和连接柱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 0009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连接柱延伸至转接块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 纹, 且两段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这里的转接块内的连接柱转动时用于搭接。

14、两个积木块, 实现同时将两个积木块与转接块相连。 0010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接块任意一个 面上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的连接柱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 且所述的连接柱和第一安装孔之 间设有能使连接柱相对应第一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的第 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 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安装 孔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 0011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座上的第二 安装孔, 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位于空腔, 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并延伸至控制座外侧, 且所 述的转动杆和第二安装。

15、孔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相对应第二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 第二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 所述的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 0012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座上的驱动器, 所述的驱动器的输出轴和转动杆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0013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一端 的转动轮体。 0014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和转 动杆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 磁性体。

16、。 0015 在上述的积木搭接结构中, 所述的积木块和转接块以及控制座均呈大小相同的正 方体。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积木搭接结构的优点在于: 结构简单, 利用磁性体同性相 斥, 异性相吸的原理控制螺栓转动, 通过磁力控制两个积木或三个积木进行螺纹连接, 连接 牢固性强, 可玩性高。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积木块1、 连接孔11、 内螺纹12、 转接块2、 连接柱3、 外螺纹31、 第一转动安装 结构4、 第一安装孔41、 第一环形槽42、 第一转动轴承43、 控制座51、 。

17、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 第 二安装孔61、 第二环形槽62、 第二转动轴承63、 转动杆7、 第一磁性体81、 第一S极811、 第一N 极812、 第二磁性体82、 第二S极821、 第二N极822、 转动驱动机构9、 驱动器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 实施例一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7638706 A 5 0022 如图1所示, 本积木搭接结构, 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设置在呈多面体状且 具有内腔的转接块2上的连接柱3, 所述的连接柱3贯穿于内腔且所述的连接柱3至少一端延 伸至转接块2外侧, 所述的转接。

18、块2至少一侧设有呈多面体状的积木块1, 且所述的积木块1 上具有供连接柱3端部插入的连接孔11, 所述的连接孔11内具有内螺纹12, 所述的连接柱3 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内螺纹12相啮合的外螺纹31, 所述的连接柱3位于内腔中 的一端设有具有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的第一磁性体81, 所述的转接块2上端或下端设 有呈多面体状且具有空腔的控制座51, 优选地, 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以及控制座51均 呈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控制座51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转动设有与连接柱3相平行的转 动杆7, 且所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内且在转动杆7该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体81上下相对 应且具有。

19、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的第二磁性体82, 所述的转动杆7另一端延伸至控制座 51外侧且与转动驱动机构9相连。 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的原理, 当转动杆7上的 第二磁性体82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3周向转动, 从而使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 优选 地, 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 可玩性。 0023 具体地, 在实施例一中, 连接柱3一端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 另一端位于内腔中心, 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圆盘状且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 812均呈半圆形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也就。

20、是说, 这里的转接块2内的 连接柱3转动时用于搭接单个积木块1。 0024 同样地, 这里的第二磁性体82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82和转动杆7同轴设 置, 且所述的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 体82。 0025 优选地, 这里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包括设置在转接块2任意一个面上的第一安装 孔41, 所述的连接柱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1内, 且所述的连接柱3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 能使连接柱3相对应第一安装孔4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的第一 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3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42, 所述的第一环形槽42和第一。

21、 安装孔41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3。 0026 进一步地, 这里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上的第二安装孔61, 所 述的转动杆7一端位于空腔, 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61并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 且所述的 转动杆7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7相对应第二安装孔6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 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 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7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 槽62, 所述的第二环形槽62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63。 0027 优选地, 为了带动转动杆7周向转动, 这里的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设置在控制座51 上的驱动器91, 所述的驱动器91的输出轴和转动。

22、杆7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或者, 这里的 转动驱动机构9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动杆7一端的转动轮体, 通过人工带动转动轮体转 动。 0028 实施例二 0029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结构、 原理以及实施步骤和实施例一类似, 不同的地方在 于,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柱3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2外侧, 所述的第一磁性体81呈环形, 所述 的第一磁性体81套设在连接柱3中部且第一磁性体81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 且所述的第一S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7638706 A 6 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 0030 也就是说, 这里的连接柱3延。

23、伸至转接块2外侧的两端均具有外螺纹31, 且两段外 螺纹31的螺纹方向相反。 这里的转接块2内的连接柱3转动时用于搭接两个积木块1, 实现同 时将两个积木块1与转接块2相连。 003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2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积木块1、 连接孔11、 内螺纹12、 转接块2、 连接柱3、 外螺纹 31、 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 第一安装孔41、 第一环形槽42、 第一转动轴承43、 控制座。

24、51、 第二转 动安装结构6、 第二安装孔61、 第二环形槽62、 第二转动轴承63、 转动杆7、 第一磁性体81、 第 一S极811、 第一N极812、 第二磁性体82、 第二S极821、 第二N极822、 转动驱动机构9、 驱动器91 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 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 释本发明的本质; 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7638706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107638706 A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10763870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