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66682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04776.5

申请日:

20170725

公开号:

CN206979995U

公开日:

2018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61/00,A63B61/02

主分类号:

A63B61/00,A63B61/02

申请人:

苗万青

发明人:

苗万青

地址:

073000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庞村镇南陶邱村8队87号

优先权:

CN201720904776U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晓敏;胡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球网架,其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架在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球网和撑杆,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一个端口插接有立杆,在四通连接件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在每个支腿内均穿设有弹性连接绳,三根弹性连接绳在四通连接件内部汇聚并连接在一起;球网为矩形网布,在球网的两侧分别制有套接腔,立杆的上部杆体穿设在套接腔中,在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撑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的弹性串联绳,撑杆的端部插接在球网上的插接袋中。本实用新型折叠、展开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结构简单,制作工序简洁,生产成本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式球网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架在两个支撑架顶部之间的球网和撑杆,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一个端口插接有立杆,在所述四通连接件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在每个支腿内均穿设有弹性连接绳,三根弹性连接绳在所述四通连接件内部汇聚并连接在一起;所述球网为矩形网布,在所述球网的两侧分别制有套接腔,所述立杆的上部杆体穿设在所述套接腔中,在所述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所述撑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的弹性串联绳,所述撑杆的端部插接在所述球网上的插接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其特征是,所述四通连接件包括一段竖直管体和三段斜置管体,所述立杆的底部插接在所述竖直管体中,所述支腿插接在所述斜置管体中,所述三段斜置管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锥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串联绳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自然长度不大于撑杆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中空的杆体和依次贯穿各杆体的弹性串接绳,所述弹性串接绳的底端穿入所述四通连接件内,并与弹性连接绳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体,包括套接管、底部插设在套接管内且可在管内轴向移动的插杆以及用以将插杆固定在套接管上的定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其特征是,在所述插杆上制有高度刻度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网架,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背景技术

羽毛球是一种全球普及且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最常选择的一种球类健身运动之一。然而,绝大多数人因为场地容量、费用、方便性等原因不能在标准的羽毛球场地打羽毛球,而是选择小区、公园等的某一空地上进行羽毛球运动。由于现有的球网架携带安装不便,往往是不支球网架进行对打,此方法不能按比赛规则进行计分,极大的影响了羽毛球的趣味性,不利于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 103239845 B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便携羽毛球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可折叠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可折叠架杆,整个网架折叠和展开使用都很方便和快捷,无需拆装,折叠收起后的长度略小于羽毛球拍的长度,携带更加方便。但是,上述的网架结构中各部分的连接多采用铰接,结构复杂,制作工序繁琐,制造成本高,不便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球网架,以解决现有网架不便于携带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球网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架在两个支撑架顶部之间的球网和撑杆,所述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一个端口插接有立杆,在所述四通连接件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为中空的杆体,在每个支腿内均穿设有弹性连接绳,弹性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支腿的着地端,弹性连接绳的另一端从支腿的插接端穿出后进入所述四通连接件的内部,三根弹性连接绳在所述四通连接件内部汇聚并连接在一起;所述球网为矩形网布,在所述球网的两侧分别制有套接腔,所述立杆的上部杆体穿设在所述套接腔中,在所述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所述撑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的弹性串联绳,所述弹性串联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根管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最后一根管体上;所述撑杆的端部插接在所述球网上的插接袋中。

所述四通连接件包括一段竖直管体和三段斜置管体,所述立杆的底部插接在所述竖直管体中,所述支腿插接在所述斜置管体中,所述三段斜置管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锥面上。

所述弹性串联绳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自然长度不大于撑杆的长度。

所述立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中空的杆体和依次贯穿各杆体的弹性串接绳,所述弹性串接绳的底端穿入所述四通连接件内,并与弹性连接绳连接在一起。

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体,包括套接管、底部插设在套接管内且可在管内轴向移动的插杆以及用以将插杆固定在套接管上的定位件,在所述插杆上制有高度刻度线。

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后存储携带,具体操作是:将撑杆的两端分别从各自对应的插接袋中拔出,再将各管体依次断开连接(此时管体内的弹性串联绳处于拉伸状态),并折叠成一捆,然后用绳子或卡扣将其固定(防止在弹性串联绳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展开);将支撑架的立杆从球网中抽出,并将球网进行折叠;将支撑架的各支腿分别从四通连接件上拔出,并向上折叠(弹性连接绳处于拉伸状态),使三个支腿与立杆形成一束,如图2所示,然后用绳子或卡扣将其固定。

需要使用时,将捆绑的绳子或卡扣解除,在弹性串联绳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撑杆的各个杆体自行展开并连接,在弹性连接绳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各支腿展开并分别插入四通连接件的端口,由此实现快速对位连接,对个别无法准确插接入位的,由操作者手动进行简单调整即可;然后将球网套接在立杆的上部杆体上,将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各自对应的插接袋中,即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折叠、展开方便快捷,且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结构稳定。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工序简洁,无需结构复杂或成本高的零配件,生产成本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撑杆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弹力串联绳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撑杆,3、球网,4、四通连接件,5、立杆,6、支腿,7、管体,8、弹性串联绳,9、弹性连接绳,10、插接袋,11、防护套,12、套接端,13、插入端,14、端堵,15、套接管,16、插杆,17、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撑架在两个支撑架1顶部之间的球网3和撑杆2。

支撑架1包括四通连接件4、立杆5和三条支腿6。

四通连接件4包括四段穿接管,分别称其为第一穿接管、第二穿接管、第三穿接管和第四穿接管,其中,第一穿接管竖直设置,用于穿接立杆5,其他三个穿接管斜向下设置,且三者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圆锥面上,用以穿接支腿6,第一穿接管的中轴线与上述圆锥面的中轴线共直线。在第一穿接管与第二穿接管的侧壁之间、第一穿接管与第三穿接管之间、第一穿接管与第四穿接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肋板。

立杆5为可伸缩杆体,包括套接管15、插杆16和定位件17。套接管15的底部插接在四通连接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套接管15的内径大于插杆16的外径。插杆16的下部杆体插设在套接管15内,且可在套接管15内沿轴向上下移动;在插杆16上制有高度刻度线,以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或不同训练要求的实际需求进行高度调整。定位件17包括套设在套接管15顶部的固定管和套设在插杆16底部的活动帽,在固定管的外侧管壁上制有外螺纹,在固定管管体7的上沿制有缺口,在活动帽的内侧壁上制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需要调整高度时,将活动帽从固定管上拧下,轴向移动插杆16至所需高度,再将活动帽拧紧到固定管上即可。

支腿6为中空的杆体,作为承重结构,用以支撑四通连接件4和立杆5。在第二穿接管、第三穿接管和第四穿接管中分别插入一条支腿6,进而使得支撑架1底部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在每条支腿6的内部分别穿设有弹性连接绳9,弹性连接绳9的一端连接在支腿6的底端(即着地端),另一端从支腿6的上端(即插接端)穿出后进入各自所在支腿对应的穿接管中,三条支腿内的弹性连接绳9在四通连接件4的内部汇合,并连接在一起。

为了避免将支腿6折叠起来时,弹性连接绳9过度拉伸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在第二穿接管、第三穿接管和第四穿接管的端口上沿开设有豁口,以减小折叠时弹性连接绳9的拉伸长度。

如图1所示,球网3为矩形网布,在网布的两端分别制有立杆容置腔,立杆5的上部杆体穿设在立杆容置腔内,在立杆容置腔的外侧壁上缝制有插接袋10,插接袋10的袋口略向下倾斜,以便于插接撑杆2的端部。

撑杆2包括若干管体7和依次贯穿各管体7的弹性串联绳8,如图3所示,管体7的一端为插入端13,另一端为套接端12,各管体7首尾顺次插接。弹性串联绳8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根管体的首部,另一端连接在最后一根管体的尾部。撑杆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球网3的相应侧的插接袋10中,以保证球网3处于伸展状态,避免球网3下垂影响使用效果。

立杆5也可以设置成与撑杆2类似的结构,包括若干中空的杆体和依次贯穿各杆体的弹性串接绳,各杆体之间首尾顺次插接配合,位于最底部的杆体的底端插接在四通连接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弹性串接绳为具有弹力的绳子,其一端固定连接在位于最顶部的杆体的顶端,另一端穿入四通连接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并与各弹性连接绳9连接在一起。

在各支腿6的底端以及撑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护套11,以提高整体美观度,并保护各端部,防止磕碰磨损。

弹性串联绳8(或弹性连接绳9)在管体7(或杆体)末端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在管体7(或杆体)的末端设置有端堵14,在端堵14的中部开设有可供弹性串联绳8(或弹性连接绳9)穿过的小孔,弹性串联绳8(或弹性连接绳9)的末端从小孔中穿过之后进行打结处理,防止缩回。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携式球网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04776.5 (22)申请日 2017.07.25 (73)专利权人 苗万青 地址 073000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庞村镇 南陶邱村8队87号 (72)发明人 苗万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13112 代理人 刘晓敏 胡澎 (51)Int.Cl. A63B 61/00(2006.01) A63B 6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其结构 包括对称。

2、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架在两个支撑 架之间的球网和撑杆, 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 一个端口插接有立杆, 在四通连接件的其余三个 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 在每个支腿内均穿设有弹 性连接绳, 三根弹性连接绳在四通连接件内部汇 聚并连接在一起; 球网为矩形网布, 在球网的两 侧分别制有套接腔, 立杆的上部杆体穿设在套接 腔中, 在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 撑杆包 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 的弹性串联绳, 撑杆的端部插接在球网上的插接 袋中。 本实用新型折叠、 展开方便快捷, 便于携 带, 结构简单, 制作工序简洁, 生产成本低, 具有 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979995 U 2018.02.09 CN 206979995 U 1.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架在两个支撑架顶部之间的球 网和撑杆, 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一个端口插接有立杆, 在所述四通连接 件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 在每个支腿内均穿设有弹性连接绳, 三根弹性连接绳 在所述四通连接件内部汇聚并连接在一起; 所述球网为矩形网布, 在所述球网的两侧分别制有套接腔, 所述立杆的上部杆体穿设 在所述套接腔中, 在所述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 所述撑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的弹性串联绳, 。

4、所述撑杆的 端部插接在所述球网上的插接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 其特征是, 所述四通连接件包括一段竖直管体 和三段斜置管体, 所述立杆的底部插接在所述竖直管体中, 所述支腿插接在所述斜置管体 中, 所述三段斜置管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锥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 其特征是, 所述弹性串联绳为弹力绳, 所述弹 力绳的自然长度不大于撑杆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 其特征是, 所述立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 中空的杆体和依次贯穿各杆体的弹性串接绳, 所述弹性串接绳的底端穿入所述四通连接件 内, 并与弹性连接绳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 其特征是, 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体, 包括套接 管、 底部插设在套接管内且可在管内轴向移动的插杆以及用以将插杆固定在套接管上的定 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球网架, 其特征是, 在所述插杆上制有高度刻度线。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79995 U 2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网架, 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背景技术 0002 羽毛球是一种全球普及且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 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最 常选择的一种球类健身运动之一。 然而, 绝大多数人因为场地容量、 费用、 方便性等原因不 能在标准。

6、的羽毛球场地打羽毛球, 而是选择小区、 公园等的某一空地上进行羽毛球运动。 由 于现有的球网架携带安装不便, 往往是不支球网架进行对打, 此方法不能按比赛规则进行 计分, 极大的影响了羽毛球的趣味性, 不利于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CN 103239845 B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便携羽毛球网架, 包括对 称布置的两个可折叠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可折叠架杆, 整个网架折叠和展开使用都 很方便和快捷, 无需拆装, 折叠收起后的长度略小于羽毛球拍的长度, 携带更加方便。 但是, 上述的网架结构中各部分的连接多采用铰接, 结构复杂, 制作工序繁琐, 制造成本高, 不便 于推。

7、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以解决现有网架不便于携带和制 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球网架, 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撑 架在两个支撑架顶部之间的球网和撑杆, 所述支撑架是在四通连接件的一个端口插接有立 杆, 在所述四通连接件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插接有支腿, 所述支腿为中空的杆体, 在每个支 腿内均穿设有弹性连接绳, 弹性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支腿的着地端, 弹性连接绳的另一端 从支腿的插接端穿出后进入所述四通连接件的内部, 三根弹性连接绳在所述四通连接件内 部汇聚并连接在一起; 所述球网为矩形网布, 在所述球。

8、网的两侧分别制有套接腔, 所述立杆 的上部杆体穿设在所述套接腔中, 在所述套接腔的外侧壁上制有插接袋; 所述撑杆包括若 干首尾顺次相接的管体和依次贯穿各管体的弹性串联绳, 所述弹性串联绳的一端固定在第 一根管体上, 另一端固定在最后一根管体上; 所述撑杆的端部插接在所述球网上的插接袋 中。 0006 所述四通连接件包括一段竖直管体和三段斜置管体, 所述立杆的底部插接在所述 竖直管体中, 所述支腿插接在所述斜置管体中, 所述三段斜置管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锥 面上。 0007 所述弹性串联绳为弹力绳, 所述弹力绳的自然长度不大于撑杆的长度。 0008 所述立杆包括若干首尾顺次相接的中空的杆体和依次。

9、贯穿各杆体的弹性串接绳, 所述弹性串接绳的底端穿入所述四通连接件内, 并与弹性连接绳连接在一起。 0009 所述立杆为可伸缩杆体, 包括套接管、 底部插设在套接管内且可在管内轴向移动 的插杆以及用以将插杆固定在套接管上的定位件, 在所述插杆上制有高度刻度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979995 U 3 0010 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后存储携带, 具体操作是: 将撑杆的两端分别从各自对应 的插接袋中拔出, 再将各管体依次断开连接 (此时管体内的弹性串联绳处于拉伸状态) , 并 折叠成一捆, 然后用绳子或卡扣将其固定 (防止在弹性串联绳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展开) ; 将 支撑架的立杆。

10、从球网中抽出, 并将球网进行折叠; 将支撑架的各支腿分别从四通连接件上 拔出, 并向上折叠 (弹性连接绳处于拉伸状态) , 使三个支腿与立杆形成一束, 如图2所示, 然 后用绳子或卡扣将其固定。 0011 需要使用时, 将捆绑的绳子或卡扣解除, 在弹性串联绳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 撑杆 的各个杆体自行展开并连接, 在弹性连接绳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 各支腿展开并分别插入 四通连接件的端口, 由此实现快速对位连接, 对个别无法准确插接入位的, 由操作者手动进 行简单调整即可; 然后将球网套接在立杆的上部杆体上, 将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各自对应 的插接袋中, 即完成安装。 0012 本实用新型折叠、 展。

11、开方便快捷, 且处于折叠状态时, 占用空间小, 便于携带, 处于 展开使用状态时结构稳定。 更重要的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制作工序简洁, 无需结构复 杂或成本高的零配件, 生产成本低, 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支撑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15 图3是撑杆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16 图4是弹力串联绳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0017 图中: 1、 支撑架, 2、 撑杆, 3、 球网, 4、 四通连接件, 5、 立杆, 6、 支腿, 7、 管体, 8、 弹性 串联绳, 9、 弹性连接绳, 10、 插接袋, 11。

12、、 防护套, 12、 套接端, 13、 插入端, 14、 端堵, 15、 套接 管, 16、 插杆, 17、 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 撑架在两个支撑架1顶部之 间的球网3和撑杆2。 0019 支撑架1包括四通连接件4、 立杆5和三条支腿6。 0020 四通连接件4包括四段穿接管, 分别称其为第一穿接管、 第二穿接管、 第三穿接管 和第四穿接管, 其中, 第一穿接管竖直设置, 用于穿接立杆5, 其他三个穿接管斜向下设置, 且三者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圆锥面上, 用以穿接支腿6, 第一穿接管的中轴线与上述圆锥面 的中轴线共直线。 在第一穿。

13、接管与第二穿接管的侧壁之间、 第一穿接管与第三穿接管之间、 第一穿接管与第四穿接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肋板。 0021 立杆5为可伸缩杆体, 包括套接管15、 插杆16和定位件17。 套接管15的底部插接在 四通连接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 套接管15的内径大于插杆16的外径。 插杆16的下部杆体插设 在套接管15内, 且可在套接管15内沿轴向上下移动; 在插杆16上制有高度刻度线, 以便于根 据不同使用者或不同训练要求的实际需求进行高度调整。 定位件17包括套设在套接管15顶 部的固定管和套设在插杆16底部的活动帽, 在固定管的外侧管壁上制有外螺纹, 在固定管 管体7的上沿制有缺口, 在活动帽的内。

14、侧壁上制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需要调整高度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979995 U 4 时, 将活动帽从固定管上拧下, 轴向移动插杆16至所需高度, 再将活动帽拧紧到固定管上即 可。 0022 支腿6为中空的杆体, 作为承重结构, 用以支撑四通连接件4和立杆5。 在第二穿接 管、 第三穿接管和第四穿接管中分别插入一条支腿6, 进而使得支撑架1底部形成稳定的支 撑结构。 如图2所示, 在每条支腿6的内部分别穿设有弹性连接绳9, 弹性连接绳9的一端连接 在支腿6的底端 (即着地端) , 另一端从支腿6的上端 (即插接端) 穿出后进入各自所在支腿对 应的穿接管中, 三条支腿内的。

15、弹性连接绳9在四通连接件4的内部汇合, 并连接在一起。 0023 为了避免将支腿6折叠起来时, 弹性连接绳9过度拉伸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在第二 穿接管、 第三穿接管和第四穿接管的端口上沿开设有豁口, 以减小折叠时弹性连接绳9的拉 伸长度。 0024 如图1所示, 球网3为矩形网布, 在网布的两端分别制有立杆容置腔, 立杆5的上部 杆体穿设在立杆容置腔内, 在立杆容置腔的外侧壁上缝制有插接袋10, 插接袋10的袋口略 向下倾斜, 以便于插接撑杆2的端部。 0025 撑杆2包括若干管体7和依次贯穿各管体7的弹性串联绳8, 如图3所示, 管体7的一 端为插入端13, 另一端为套接端12, 各管体7首。

16、尾顺次插接。 弹性串联绳8的一端连接在第一 根管体的首部, 另一端连接在最后一根管体的尾部。 撑杆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球网3的相应 侧的插接袋10中, 以保证球网3处于伸展状态, 避免球网3下垂影响使用效果。 0026 立杆5也可以设置成与撑杆2类似的结构, 包括若干中空的杆体和依次贯穿各杆体 的弹性串接绳, 各杆体之间首尾顺次插接配合, 位于最底部的杆体的底端插接在四通连接 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 弹性串接绳为具有弹力的绳子, 其一端固定连接在位于最顶部的杆体 的顶端, 另一端穿入四通连接件4的第一穿接管中, 并与各弹性连接绳9连接在一起。 0027 在各支腿6的底端以及撑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护。

17、套11, 以提高整体美观度, 并保 护各端部, 防止磕碰磨损。 0028 弹性串联绳8 (或弹性连接绳9) 在管体7 (或杆体) 末端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在管 体7 (或杆体) 的末端设置有端堵14, 在端堵14的中部开设有可供弹性串联绳8 (或弹性连接 绳9) 穿过的小孔, 弹性串联绳8 (或弹性连接绳9) 的末端从小孔中穿过之后进行打结处理, 防止缩回。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97999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979995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979995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97999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