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110054037.9 (22)申请日 2011.03.08 A45B 25/02(2006.01) A45B 25/18(2006.01) (73)专利权人 盛靖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镇新生村深惠路 ( 龙岗段 )1336 号 (72)发明人 张书闵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代理人 刘大弯 CN 2214759 Y,1995.12.13, CN 2214759 Y,1995.12.13, CN 201210916 Y,2009.03.25, CN 2170670 Y,1。
2、994.07.06, CN 201640744 U,2010.11.24, JP 2004000597 A,2004.01.08, (54) 发明名称 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 构, 其包括主伞骨及一片式伞面, 该伞骨伞面结构 以中棒为中心, 沿着一片式伞面的纱线四方形框 架的对角线方向、 或者是纱线的经线方向、 纬线方 向形成基准线, 所述主伞骨至少有四个, 且所述主 伞骨设置于基准线上, 或者围绕该基准线对称设 置 ; 主伞骨的外端与伞面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 以基准线为基础, 设置主伞骨, 能够将伞骨按照一 片式伞面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效。
3、地支撑, 形成开伞 后的弧形顶棚也就是伞型, 收伞后伞骨及伞面能 够进行有效地收拢。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朱幸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N 102100429 B 2016.04.27 CN 102100429 B 1/1 页 2 1.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包括主伞骨及一片式伞面, 其特征在于该伞 骨伞面结构以中棒为中心, 沿着一片式伞面的纱线四方形框架的对角线方向、 或者是纱线 的经线方向、 纬线方向形成基准线, 所述主伞骨至少有四个, 且所述主伞骨设置于基准线 上, 或者围。
4、绕该基准线对称设置 ; 主伞骨的外端与伞面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 ; 所述主伞骨 的外端与伞面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 伞面边缘固定一珠尾或连接件, 主伞骨的外端连接于 该珠尾或连接件上, 珠尾或连接件依据伞面的基准线进行对称排列设置 ; 主伞骨等长时, 当 位于对角线方向的基准线设置伞面的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最短时, 位于伞面经线或纬线 方向设置的伞面的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最长 ; 伞面的各个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等长 时, 当位于对角线方向的基准线设置主伞骨最长时, 位于伞面经线或纬线方向设置的主伞 骨最短。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的尾端 形成分。
5、叉的结构, 即主伞骨的尾部分叉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尾骨, 所述的尾骨, 两个对称于 基准线呈弧形伸展出去, 并与设置于伞面边缘的珠尾连接于一起。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的长度 大于等于伞面的长度, 或者主伞骨和珠尾到伞面边缘、 主伞骨和连接件到伞面边缘的长度 大于等于伞面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伞面结 构, 其主伞骨的周边可设辅助伞骨, 辅助伞骨以基准线为轴线呈对称分布 ; 所述的辅助伞 骨, 其设置位置不同于主伞骨, 辅助伞骨支撑伞面。 5.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
6、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对于同样长度的主 伞骨和辅助伞骨, 越远离对角线方向、 靠近伞面纱线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的伞面位置, 其伞 面位置部分的伞面设置长度越长, 反之, 越接近对角线方向、 远离伞面纱线经线方向纬线方 向的伞面位置, 该伞面位置部分的伞面长度越短。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 其中 部设置有中蝶, 中蝶为套系并固定于主伞骨上的突块。 7.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的内侧设 置伞骨套圈、 套环, 用以固定主伞骨或主伞骨的尾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0429 B 2 1/7。
7、 页 3 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伞骨结构, 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和伞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伞面, 通常是采用一快面料裁切缝合而成, 如图 1 所示, 即将面料裁切成三 角形 A 的结构, 三角形 A 的边 B 内折然后进行缝接, 形成一个整体的伞面。 0003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多个三角形 A 的组合进行伞面的拼接, 由两根伞骨夹持一片三 角形 A 制作为伞骨等形式的伞, 但是这种结构伞面及伞骨的组装比较复杂, 需要大量的人 工进行缝制, 大大降低了伞的加工效率, 究其因是因为这种伞面是由伞骨的结构导致的。 0004 对于直骨伞, 伞。
8、骨是由长骨、 短骨及尾骨构成, 长骨铰接于上巢, 短骨铰接于下巢, 短骨又支撑长骨, 长骨的外端固定有尾骨, 每个伞通常具有 4 24 套长骨、 短骨及尾骨, 伞 面除了固定于中棒外, 不仅要固定在长骨上, 还要固定于尾骨上, 这就导致伞面必须缝制于 每套伞骨上, 以避免伞面的脱落。 0005 同样, 对于折伞, 虽然有二折、 三折、 四折, 乃至五折、 六折的区分, 但是伞骨至少包 括于上巢铰接的第一支骨、 支撑骨、 连杆及尾骨, 这种结构通常具有 4 10 套伞骨结构, 伞 面除了固定于中棒外, 必须缝制于每套伞骨上, 以避免伞面的脱落。 0006 由于雨伞撑开后, 须形成一个弧形的顶棚,。
9、 以避免积水, 所以上述的现有伞骨结构 必须将伞面进行缝制拼接, 形成伞面的弧形顶棚, 因此, 上述的伞骨结构是无法实现安装一 体化伞面的。 0007 为了能够制作一体化伞面, 专利申请 200710074654.9 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 将伞骨的结构改良, 利用尾骨分叉的方式, 一套伞骨可具有两个尾骨, 这样可以简化直骨伞 的伞骨结构, 同时可使用一体化的伞面进行加工, 提高了伞的加工效率。 0008 但是这种结构方式其缺点是只考虑了伞面与伞骨的衔接, 而忽略了伞面的结构形 式, 以至于导致伞骨在伞面的影响下变形, 开伞及收伞伞骨长短不一形成的结构缺陷, 不能 形成良好的伞型。 0009。
10、 如果要对上述缺陷进行克服, 就必须采用弹性良好的伞面, 这又会大大提供伞的 制作成本, 而且伞面会产生其它问题, 譬如不能过胶, 难以进行印刷等等。 0010 同时, 这种结构的一体化伞面, 为了保证伞面的定位, 还要对伞面和伞骨进行粘 结, 众所周知, 金属与布料的粘结, 是难以粘结牢固的, 而且在经常开伞、 收伞的操作情况 下, 粘结的牢固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也是目前传统伞面仍然采用缝制的形式与伞骨结合的 原因 ; 就单纯的细伞骨与伞面进行粘结, 其粘结后仍然需要进一步固化才能有一定的粘结 牢度, 因此, 此种结构的伞仍然具有很多缺陷, 难以进行应用。 发明内容 0011 基于此, 本发。
11、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该结构具有足 够的强度对伞面进行支撑, 保证伞骨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且能够形成良好的开伞伞型。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3 2/7 页 4 001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该结构可简化伞 骨结构及制作安装工艺, 大大减少人工的使用。 001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该结构组装简 便, 无须粘结即可实现伞的组装。 0014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 伞面所使用的布料都是经过机器编织形成的, 因此所有的布 料都是由纵横交错的经纬方向纱线排列而成,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12、, 这些纱线在经线方向、 纬 线方向构成一个个四方形的框架, 而从这四方形框架任何一个方向来说, 纱线在承受伞骨 拉力过程中变形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伞面不同位置的变形是不一致的, 这就导致了同样 的伞骨在支撑伞面, 特别是一片式伞面过程中, 不同方向的伞骨支撑伞面, 由伞面所产生的 反作用力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会导致伞骨的变形、 弯曲或者扭曲不一致。 因此按照原有的伞 骨设置方式, 不考虑伞面不同角度的纱线拉力, 对于一片式伞面, 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控制开 伞、 收伞的效果的。 0015 而且, 一片式伞面是平面状的结构形式, 要形成具有弧形顶棚的开伞伞面, 须通过 伞骨的拉系, 而且伞骨的拉。
13、系作用要依照纱线的变形来进行设置, 才能具有良好的开伞、 收 伞效果。 0016 为此,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17 一种用于一片伞面的伞骨伞面结构, 其包括主伞骨及一片式伞面, 特征在于该伞 骨伞面结构以中棒为中心, 沿着一片式伞面的纱线四方形框架的对角线方向、 或者是纱线 的经线方向、 纬线方向形成基准线, 所述主伞骨至少有四个, 且所述主伞骨设置于基准线 上, 或者围绕该基准线对称设置 ; 主伞骨的外端与伞面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 0018 以基准线为基础, 设置主伞骨, 能够将伞骨按照一片式伞面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效 地支撑, 形成开伞后的弧形顶棚也就是伞型, 收伞后伞骨及伞面能够进行有。
14、效地收拢。 0019 具体地说, 以伞面的中心 (也就是中棒) 沿着伞面纱线四方形框架对角线形成的基 准线设置的主伞骨, 伞面的延展性最好, 也能够最大可能地拉开伞面, 使伞面在开伞时形成 弧形的顶棚, 也就是开伞具有伞型, 收伞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伞面收拢 ; 对称于基准线设置的 主伞骨, 其伞面的延展性虽然不是最大的, 但是对称的两个主伞骨其所对应伞面的延展性 完全一致, 主伞骨的支撑力相同, 伞面的延展性也相同, 在伞面纱线经线、 纬线方向设置伞 骨, 虽然其对应伞面位置的伞面变形最小, 但是对于伞面的纱线分布情况及基准线来说, 仍 然具有对称性, 也就是对称的主伞骨能够具有相同的支撑力, 。
15、同时主伞骨位置伞面的变形 也相同 ; 由此才能形成一片平面的伞面开伞形成伞型, 收伞后主伞骨及伞面得以完全收拢。 所述的对称, 是指主伞骨以基准线为标准, 进行轴对称或中心对称, 且所述的对称是指伞骨 的设置位置对称。 0020 所述主伞骨的外端与伞面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 伞面边缘固定一珠尾或连接件, 主伞骨的外端连接于该珠尾或连接件上, 珠尾或连接件依据伞面的基准线进行对称排列设 置。在具体制作时, 可以将珠尾缝制在伞面上, 再将主伞骨插设于珠尾中 ; 或者先将珠尾固 定在主伞骨的外端, 再将珠尾缝制在伞面上。 0021 所述伞面, 伞面的各个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等长时, 当位于对角线方向的。
16、基准 线设置主伞骨最长时, 位于伞面经线或纬线方向设置的主伞骨最短, 以形成伞骨支撑的平 衡性。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4 3/7 页 5 0022 主伞骨等长时, 当位于对角线方向的基准线设置伞面的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最 短时, 位于伞面经线或纬线方向设置的伞面的边缘与中棒的中心距离最长。 0023 所述主伞骨的尾端形成分叉的结构, 即主伞骨的尾部分叉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尾 骨, 所述的尾骨, 两个对称于基准线呈弧形伸展出去, 并与设置于伞面边缘的珠尾连接于一 起。 0024 所述主伞骨的长度大于等于伞面的长度, 或者主伞骨和珠尾到伞面边缘、 主伞骨 和连接件到伞面边缘的长。
17、度大于等于伞面的长度。 0025 所述伞骨伞面结构, 其主伞骨的周边可设辅助伞骨, 辅助伞骨以基准线为轴线呈 对称分布。辅助伞骨可以与主伞骨结构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或者采用一根独立直骨的结 构, 或者类似主伞骨采用尾端分叉的结构。 0026 更进一步, 对于同样长度的主伞骨和辅助伞骨, 越远离对角线方向、 靠近伞面纱线 经线方向或纬线方向的伞面位置, 其伞面位置部分的伞面设置长度越长, 反之, 越接近对角 线方向、 远离伞面纱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的伞面位置, 该伞面位置部分的伞面长度越短。 0027 所述主伞骨, 其中部设置有中蝶, 中蝶为套系并固定于主伞骨上的突块, 通过中 蝶, 主伞骨连。
18、接其它的伞骨部件 (包括现有的其它伞骨部件) , 并构成主伞骨的尾部。 0028 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 每个主伞骨上都设置中蝶, 其它的伞骨通过中蝶铰接于主 伞骨上 ; 也可以通过一个中蝶将两个主伞骨并行连接于一起, 其它的伞骨铰接于中蝶, 对两 个主伞骨进行支撑。 0029 所述中蝶, 其可具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即中蝶与主伞骨呈向下倾斜的角度设置, 便 于使主伞骨的尾部向下支撑伞面, 在开伞时伞面形成伞型 ; 同时中蝶还增加了伞的防风能 力。 0030 所述主伞骨之间可设置拉线, 平衡伞骨之间的位置关系, 防止伞骨位移, 对伞面形 成稳定的支撑 ; 主伞骨与现有的伞骨部件之间也可设置拉线, 。
19、拉系主伞骨向下弯曲, 便于开 伞时形成伞型, 同时也可增加伞的防风能力。 0031 所述伞面的内侧设置伞骨套圈、 套环, 用以固定主伞骨或主伞骨的尾部, 防止主伞 骨或主伞骨的尾部偏移。 0032 通常对于直骨伞, 伞骨包括伞主骨、 伞支骨及与尾骨, 尾骨连接于伞主骨上, 伞主 骨铰接于上巢, 伞支骨铰接于下巢或中巢上, 伞支骨又支撑伞主骨, 伞主骨可以与尾骨分开 设置, 也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 此时伞主骨和尾骨构成所述主伞骨。 0033 对于多折伞, 伞骨包括支撑骨、 连接骨、 尾骨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伞主骨, 一个伞 主骨铰接于上巢, 其它的伞主骨依次连接, 支撑骨铰接于下巢和铰接在上巢的伞。
20、主骨之间, 并通过连接骨铰接于其它的伞主骨或者尾骨, 尾骨铰接于最外侧的伞主骨上, 此时, 这些伞 主骨和连接骨、 尾骨构成主伞骨。 0034 对于直骨伞和多折伞, 其主伞骨都可以依据基准线进行设置, 从而使伞骨依据伞 面的基准线均匀分布, 使伞面形成均衡的支撑, 开伞后具有良好的伞型, 收伞后能够顺利收 卷伞, 达到一片式伞面能够与良好地伞骨结合的效果。 0035 且本发明组装方便, 只需要简单插接即可完成伞的组装, 不需要对伞骨和伞面进 行另外的粘结, 降低了伞的制作成本, 提高了伞的生产效率。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5 4/7 页 6 附图说明 0036 图 1 为现。
21、有伞面的拼接示意图。 0037 图 2 为伞面的纱线结构示意图。 0038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39 图 4 为图 3 所示方式伞的立体图。 0040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1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2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四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3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五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4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六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5 图 10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七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6 图 11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八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22、 0047 图 12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九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0048 图 13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十伞面及伞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 结合附图所示,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发 明的具体说明, 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凡以近似方式实现的技术方案, 均与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等同。 0050 图 2 所示, 为构成一片式伞面的纱线结构示意图。通常情况下, 伞面会被切片, 缝 制成圆形、 正方形等形状, 无论如何出来, 作为制作伞面的伞布, 其微观结构如图 2 所示, 是 由纱线编织而成, 具体地说是复数个横线并排的经线 a、 竖向并排的纬线。
23、 b 构成, 使伞布形 成网格状的结构, 每个网格是由经线 a、 纬线 b 形成的四方形, 因此, 在这四方形的不同位 置, 对纱线的拉力所引起的四方形变形是不一样的, 对角线 c 方向的变形会大一点, 经线 a 方向和纬线 b 方向的变形会小一点, 这导致在一个伞面上, 围绕经线 a 或纬线 b 不同角度的 伞骨对伞面形成支撑, 伞面在该对应角度位置的变形是不一样的。 0051 纱线的变形反作用于伞骨, 使伞骨所形成的弯曲弧度和变形也不一样, 因此, 对于 一片式伞面, 为了避免伞骨的变形及形成有效的伞型, 必须对伞骨进行有规律的设置, 而不 是像传统的伞面那样任意设置。 0052 基于此,。
24、 图 3 所示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 伞面 1 为四方形 结构, 以中棒 3 为中心, 将伞面纱线所形成四方形的对角线设为基准线, 沿着基准线设置伞 骨 2, 伞骨 2 的末端设置珠尾 4, 珠尾 4 固定在伞面上, 伞骨 2 插于珠尾 4 中即可。 0053 四个伞骨 2 是等长设置的, 且伞骨可以设置为现有的直骨, 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 于中棒 3 上面的上巢和下巢上, 在此不在赘述。 0054 由此可制得图 4 所示的伞, 打开时, 伞骨 2 将伞面 1 撑开, 形成弧形的伞型, 由于伞 骨 2 设置于伞面纱线经线和纬线所构成的对角线上, 能够最大限度地撑开伞面 1,。
25、 形成一个 四方形的伞面。 0055 至于伞骨 2、 支撑骨 7、 上巢 5、 下巢 6、 把手 8 均采用现有的结构形式即可。 0056 图 5 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结构为图 3 所示的一种变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6 5/7 页 7 形, 即 : 以中棒 13 为中心, 将伞面纱线所形成四方形的对角线设为基准线, 沿着基准线设置 伞骨 12, 伞骨 12 的末端并不直接插设于珠尾 14 中, 而是将每个伞骨 12 的末端通过中蝶 17 分出两个尾骨15、 16, 珠尾14同样固定在伞面11上, 尾骨15、 16则插于珠尾14中, 尾骨15、 16。
26、 为等长设置。 0057 尾骨 15、 16 呈弧形外伸, 分别插设于不同的珠尾 14 中, 此时, 相邻两个珠尾 14 形 成的夹角为45(在其它是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调整为大于或小于45)。 这样可以形成一 个正六边形的伞面, 尾骨对称分布, 使伞面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 开收伞均可顺利进行。 0058 上述的结构中, 珠尾之间的夹角为 45, 使伞骨之间间隙比较大, 为了更进一步 加强对伞面的支撑, 可增加辅助伞骨来强化支撑结构, 如图 6 所示, 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 式。 0059 伞面 21、 伞骨 22、 中棒 23、 珠尾 24、 尾骨 25、 26 及中蝶 28 结构均和图 5 所。
27、示方式 一致, 但是在中棒23及珠尾24之间增加辅助伞骨27, 开伞后辅助伞骨27呈弧形, 连接到每 个珠尾 24 上, 填充伞骨 22 之间的间隙, 辅助撑开伞面 21, 使伞面 21 的支撑更为可靠。尾骨 25、 26 为等长设置。 0060 伞骨可以通过中蝶分出两个以上的尾骨对伞面进行支撑, 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 如图 7 所示, 该方式仍然是以中棒 33 为中心, 将伞面纱线所形成四方形的对角线设为基准 线, 沿着基准线设置伞骨 32, 但是伞骨 32 末端设置中蝶 38, 通过中蝶 38 向外延伸出三个尾 骨 35、 36、 37, 尾骨 35、 36、 37 外端分别插设于珠尾 3。
28、4 中。尾骨 35、 36、 37 为等长设置。 0061 其中尾骨36与伞骨32一样位于基准线上, 尾骨35和37则向外张开, 呈弧形伸出, 尾骨 35、 36、 37 和伞骨 32 共同形成对伞面 31 的支撑。 0062 在上面的几个实现方式中, 伞骨通常设置于基准线上, 但是这不代表所有的实现 方式中伞骨都设置于基准线上,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 伞骨可以围绕基准线进行设置, 伞骨 以基准线为轴线或中心线对称设置, 才能使伞骨受力均衡, 支撑伞面形成伞型, 同时伞收拢 后, 伞骨不会变形, 能够顺利收伞。 0063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五种实现方式, 在该方式中, 伞骨并不以图5所示方式纱。
29、线的 对角线设置, 而是以中棒 43 为中心的对角线 c 为轴线对称设置于对角线 c 的两侧, 图中所 示, 伞骨 42 与其临近对角线 c 的夹角为 15 (在其它是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调整为大于或小 于 15) 。这样伞骨 42 在纱线的排列上形成对称形态, 也能够形成稳定、 可靠地支撑, 使伞 面 41 打开时具有伞型。 0064 同图 5 所示方式一样, 该实施方式中中蝶的设置方式和图 5 相同, 伞骨 42 的末端 具有中蝶 47, 通过中蝶 47 分出两个尾骨 45、 46, 珠尾 44 同样固定在伞面 41 上, 尾骨 45、 46 则插于珠尾 44 中。此时, 为了伞面 41 的整。
30、体平衡及收伞后尾骨的整齐性, 一个伞骨 42 所 连接的两个尾骨45、 46所形成的弧度不宜太大, 尾骨45、 46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在15以内。 尾骨 45、 46 为等长设置。 0065 基准线可以是以中棒为中心, 纱线所形成的四方形对角线, 也可以是纱线的经线 或纬线, 只要使设置的伞骨受力均衡, 以那个角度来设置基准线都是可以的。图 9 所示, 是 本发明第六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 对角线、 经线和纬线都是基准线, 第一伞骨52、 第 二伞骨 55 分别以对角线和经线、 纬线为基准线设置, 并通过上巢或下巢连接于中棒 53。 0066 其中, 设于沿着以中棒 53 为中心纱线对角。
31、线为基准线设置的第一伞骨 52 外端具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7 6/7 页 8 有第一中蝶56, 通过第一中蝶56伸出呈弧形分布的第一尾骨521、 522, 第一尾骨521和522 等长 ; 沿着以中棒 53 为中心以经线或纬线为基准线设置的第二伞骨 55 外端具有第二中蝶 57, 并通过第二中蝶 57 连接第二尾骨 551、 552, 第二尾骨 551 和尾骨 552 等长。 0067 为了保证伞面 51 打开时具有伞型, 且第一伞骨 52、 第二伞骨 55 及第一尾骨 521、 522、 第二尾骨 551 和 552 不变形, 第一尾骨 521、 522 的长度大于第。
32、二尾骨 551 和 552, 使伞 骨及尾骨具有均衡的支撑作用。 0068 第一尾骨 521、 522、 第二尾骨 551 和 552 的外端均插设于珠尾 54 中, 珠尾 54 固定 于伞面 51 的边缘。 0069 这种伞骨及尾骨的设置是基于伞面纱线在经线、 纬线、 对角线及其它角度受力时 变形不一致而作出的改进, 同样的伞骨, 伞骨在伞面纱线变形大时, 具有足够的伸缩空间, 不会在打开伞面及收拢伞面时变形, 但是当伞骨位于纱线变形小的伞面位置时, 由于伞面 纱线变形小, 撑开伞面时, 伞骨支撑伞面, 伞面对伞骨的反作用力使伞骨发生变形, 各个伞 骨之间受力不均衡, 所产生的支撑力也不均衡。
33、, 难以形成有效的伞型, 同时收伞后, 伞骨的 变形不一, 会使某些伞骨突出, 难以收卷伞骨及伞面。 0070 因此, 对于同样长度的伞面用此种伞骨, 那么一种比较理想的实现方式是 : 越靠近 对角线的伞骨必须比该伞骨所在位置的伞面长度要长 ( 才有伞型 ) 及还要长于靠近经线、 纬线上的伞骨, 从对角线向经线、 纬线方向设置的伞骨, 越靠近经线、 纬线的伞骨长度越来 越短, 且该伞骨长度必须等于或大于该伞骨所在位置的伞面长度, 经线和纬线上的伞骨长 度也不小于经线和纬线伞面长度, 但一定短于靠近对角在线的伞骨。 0071 对于同样形状长度的伞骨, 所以在越靠近对角线的伞面必须比越靠近经线、 。
34、纬线 的伞面要短, 还要短于靠近对角线的伞骨 ( 才有伞型 )。越靠近经线、 纬线的伞面必须等于 或小于伞骨的长度, 但一定长于靠近对角线的伞面。 0072 基于同样道理, 在图 10 所示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 对伞骨的设置依然采用长度分 布的方式。伞面 61、 伞骨 62、 中棒 63、 珠尾 64、 尾骨 621、 622 及中蝶 65 的结构均和图 5 所 示方式一致, 尾骨621、 622之间的夹角小于图5所示的结构方式, 以留出空间设置辅助伞骨 66。 0073 辅助伞骨66通过上巢或下巢铰接于中棒63上, 且辅助伞骨66外端插设于珠尾64 中。在以对角线为基准线设置的伞骨 62 之。
35、间, 辅助伞骨 66 设置两个, 呈对向的弧形伸出, 插设到珠尾 64 上, 填充伞骨 62 之间的间隙, 辅助撑开伞面 61。 0074 尾骨 621、 622 为等长设置, 但是辅助伞骨 66 长度小于尾骨和伞骨的总长, 以形成 均衡的支撑力, 避免伞骨变形。 0075 图 11 所示, 为本发明第八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 首先是以中棒为中心的 纱线对角线和纱线的经线、 纬线为基准线, 设置伞骨, 其次, 伞骨的外端设置尾骨, 伞骨及尾 骨的长度按照所设置位置长短不一。 0076 具体地说, 以对角线为基准线设置第一伞骨 72, 第一伞骨 72 外端具有第一中蝶 75, 通过第一中。
36、蝶 75 伸出呈三叉形分布的第一尾骨 721、 722、 723, 以经线和纬线为基准线 设置第二伞骨 76, 第二伞骨 76 外端具有第二中蝶 77, 通过第二中蝶 77 伸出呈三叉形分布 的第二尾骨 761、 762、 763。第一尾骨 721、 723 等长, 第二尾骨 761、 763 也相互等长, 但是第 一尾骨 721、 723 要长于第二尾骨 761、 763, 由于第一尾骨 722 恰好位於对角线上, 故第一尾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8 7/7 页 9 骨 722 长度长于第一尾骨 721、 723 和第二尾骨 761、 763。由于第二尾骨 762 恰好位。
37、于经线 和纬线上, 故第二尾骨762的长度短于第一尾骨721、 723和第二尾骨761、 763。 这样方形成 对伞面71的均衡支撑, 使伞面71开伞时形成伞型, 收伞时伞骨及尾骨 (包括第一伞骨、 第二 伞骨、 第一尾骨及第二尾骨) 均不会变形。 0077 第一尾骨 721、 722、 723 和第二尾骨 761、 762、 763 的外端均插设于固定于伞面 71 的珠尾 74 上, 形成一个稳固地连接结构。 0078 通过第六第八种实施方式的伞骨设置, 可以看出, 伞骨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 行长度调整, 同理, 伞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调整。 例如为加工某些特殊形状的 伞面而调整伞。
38、面和 / 或伞骨的长度。 0079 以对角线为基准线, 伞骨可以对称设置于该基准线的两侧, 同样, 以经线或者纬线 为基准线, 伞骨也可以对称设置于经线或纬线的两侧。图 12 所示为本发明第九种实施方 式, 即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基准线, 两侧对称设置伞骨的实现方式。 0080 图中, 经线为a, 纬线为b, 通过上巢或下巢铰接于中棒83的伞骨82, 其中四根是形 成内弯的弧形对称分布于经线a的两侧, 四根伞骨82则是形成内弯的弧形对称分布于纬线 b 的两侧。 0081 伞骨 82 的外端均插设于珠尾 84 上, 珠尾 84 均匀设置于伞面 81 的边缘, 形成稳定 的连接结构。 0082 由此,。
39、 可以形成对一片式伞面 81 的稳定、 可靠地支撑, 开伞时, 伞面 81 形成伞型, 收伞后, 伞骨 82 及伞面 81 可顺利收卷。 0083 图 13 为本发明第十种实施方式的伞骨及伞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 伞骨 92 围绕中棒93均匀设置, 伞骨92又通过中蝶94向外伸张尾骨95、 96, 尾骨95、 96呈弧形向外 伸张, 尾骨 95、 96 的最外端固定于伞面 91 的边缘, 以支撑伞面 91。 0084 伞骨92具有8根, 均匀设置在中棒93的周围, 同时, 这些伞骨92并不是设置在a、 b 或者 c 的轴线上, 而是以这些轴线为轴对称设置。 0085 总之, 无论以中棒为中。
40、心, 伞面纱线的四方形对角线为基准线, 还是以伞面纱线的 经线或者纬线为基准线, 将伞骨设置于基准线上, 或者将伞骨沿着基准线对称分布, 都可以 使伞骨、 伞面承受平衡的作用力和支撑力, 开伞、 收伞都能够顺利进行。 008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100429 B 9 1/9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0 2/9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
41、11 3/9 页 12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2 4/9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3 5/9 页 14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4 6/9 页 15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5 7/9 页 16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6 8/9 页 17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7 9/9 页 18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0429 B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