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滚压式网球收集机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种收集网球机,其包括滑道、铲球块、传送带及助滑轮。收集网球时,工作人员需要推动网球收集机来完成收集工作,收集效率低,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种一种智能滚压式网球收集机器,其能自动识别网球位置并进行收集,提高收集效率,减少人工,结构简单,利于普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滚压式网球收集机器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滚压式网球收集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及带动机器运动的行进结构;所述行进结构设在机架的底板上;
收集箱、上遮板及斜板;所述收集箱、上遮板及斜板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收集箱的开口连接,斜板下端位于机架的底部,所述上遮板位于斜板的上方,上遮板及斜板构成网球收集通道;
摄像机、辊轮及辊轮动力结构;所述辊轮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斜板下端的上部,辊轮与斜板的下端之间有能吸入网球的空隙,所述辊轮动力结构安装在机架上,辊轮动力结构带动辊轮转动,所述摄像机安装在机架上;以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电路板与摄像机、辊轮动力结构及行进结构电连接。
所述行进结构包括右轮、第一电机、左轮及第二电机;其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右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左轮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与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辊轮动力结构包括第三电机、同步轮、同步带及从动轮;其中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第三电机带动同步轮转动,在同步轮及从动轮上套设有同步带,所述从动轮带动辊轮转动,所述第三电机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所述机架的前端两侧还设有两块挡板。
在所述辊轮上套设有棉质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智能化收集网球,收集效率高,减少人工,结构简单,利于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上遮板、斜板及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 “上”、“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其是一种智能滚压式网球收集机器,包括:
机架1及带动机器运动的行进结构;所述行进结构设在机架1的底板上;
收集箱2、上遮板3及斜板4;所述收集箱2、上遮板3及斜板4均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斜板4的上端与收集箱2的开口连接,斜板4下端位于机架1的底部,所述上遮板3位于斜板4的上方,上遮板3与斜板4构成网球收集通道34;
摄像机6、辊轮7及辊轮动力结构;所述辊轮7安装在机架1上且位于斜板4下端的上部,辊轮7与斜板1的下端有能吸入网球的空隙47,所述辊轮动力结构安装在机架1上,辊轮动力结构带动辊轮7转动,所述摄像机6安装在机架1上,摄像机6位于辊轮7的上方;以及
电路板16;所述电路板16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电路板16与摄像机6、辊轮动力结构及行进结构电连接。
工作时,摄像机6将摄制的没有被收集的网球信号传输给电路板16,当网球出现在摄像画面内时,电路板16自动识别,发出指令给行进结构,使网球收集机器前进至网球位置,并通过辊轮7使网球通过斜板4及网球收集通道34进入收集箱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进结构包括右轮11、第一电机13、左轮5及第二电机12;其中所述第一电机13与第二电机12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13带动右轮11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2带动左轮5转动,所述第一电机13及第二电机12与电路板16电连接。工作时,电路板16调整第一电机13及第二电机12的运转速度来调整网球收集机器人的行进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轮动力结构包括第三电机14、同步轮10、同步带9及从动轮8;其中所述第三电机1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第三电机14带动同步轮10转动,在同步轮10及从动轮8上套设有同步带9,所述从动轮8带动辊轮7转动,所述第三电机14与电路板16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前端两侧还设有两块挡板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轮7上套设有棉质套。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