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7414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5.11 CN 101274140 B *CN101274140B* (21)申请号 200710091006.4 (22)申请日 2007.03.29 A63F 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 (72)发明人 简荣茂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汤保平 CN 2523473 Y,2002.12.04, 全文 . CN 2527324 Y,2002.12.25,说明书说明书第 2 页第 1 段 , 第 3 段。
2、 , 第 7 页第 5-7 段、 附图 1-3. CN 2254360 Y,1997.05.21,说明书第1页第 4 段 . WO 9839073 A1,1998.09.11, 全文 . US 4398720 A,1983.08.16, 全文 . CN 2166855 Y,1994.06.01, 权利要求第 4 项、 说明书第 2 页第 2 段、 附图 1. (54) 发明名称 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57) 摘要 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是由一棋 盘单元、 一抓取装置及一控制单元所构成, 该棋盘 单元是由一棋盘主体以及多数棋子组成, 该抓取 装置是可移动地用以抓取棋子, 该控制单元。
3、是电 性连接于该棋盘单元及抓取装置, 用以侦测该棋 盘单元及抓取装置的状态并产生控制信号 ; 提供 操作者以实体棋子与系统或远程操作者对弈, 具 有真实临场感, 亦可作为一般棋盘使用。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张扬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5 页 CN 101274140 B1/3 页 2 1. 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 : 一棋盘单元, 其是由一棋盘主体以及多个棋子组成, 该棋盘主体包括 : 至少一棋盘, 可分离地与该座体相连接 ; 一座体, 用以容置该棋盘, 以及该。
4、抓取装置及控制单元 ; 一抓取装置, 可移动地用以抓取棋子 ; 一控制单元, 是电性连接于该棋盘单元及抓取装置, 用以侦测该棋盘单元及抓取装置 的状态并产生控制信号 ; 其中该棋盘与该控制单元之间设有信号感应装置, 当该棋盘与该座体相连接时, 可触 发该信号感应装置, 使该控制单元判别所插入的棋盘种类。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座体设有插槽, 用以提供该棋盘插入, 使该棋盘与该座体相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信号感应装置 是为一电阻元件。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5、,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抓取装置包括 : 一抓取元件, 其与棋子之间设有磁性元件可相互吸引 ; 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该抓取元件作水平、 垂直位移。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抓取元件包括 : 一轴体, 其具有一垂直延伸长度, 该轴体与棋子之间设有磁性元件可相互吸引 ; 一连动件, 连设于该轴体 ; 该轴体与连动件可被驱动同步移动。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驱动装置包括 : 一第一载具, 用以承载该抓取元件, 该抓取元件可被驱动于该第一载具内轴向往复移 动 ; 一第二载具, 用以承载该第一载具 ; 。
6、传动机构, 与该第一载具及第二载具连结, 用以驱动该第一载具及该第二载具移动。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传动机构包括 : 驱动马达, 用以产生动力 ; 传动元件, 连结该驱动马达及第一载具、 第二载具, 用以传送该驱动马达产生的动力并 驱动该第一载具及第二载具。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传动元件为螺 杆、 导杆、 齿条、 皮带、 齿轮、 滑轮其中之一, 或螺杆、 导杆、 齿条、 皮带、 齿轮、 滑轮的组合。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驱动马达为步 。
7、进马达、 直流马达或伺服马达其中之一。 10.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 : 该第一载具, 可于一第一路径往复移动 ; 该第二载具, 可于一第二路径往复移动 ; 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是相互垂直。 11.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第二载具包 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74140 B2/3 页 3 两直式支撑架, 对称设置于该棋盘主体两侧, 且相互直向延伸一定长度 ; 一横式支撑架, 横向延伸一定长度设置于该两直式支撑架之间 ; 由该控制单元控制两直式支撑架同步滑行于该棋盘主体两侧, 并同步带动。
8、该横式支撑 架于该棋盘主体上方移动。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第一载具与 该第二载具的横式支撑架之间设有滑动机构, 使该第一载具可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 方向往复移动。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滑动机构包 括 : 滑槽, 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 滑轮, 可于该滑槽内滑移。 14.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滑动机构包 括 : 导杆, 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 轴承, 可于该导杆上滑移。 1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9、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磁性元件是为 磁性相异的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 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是分别设置 于该抓取元件及该棋子, 使该抓取元件及该棋子可相互吸引。 1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磁性元件是为 磁铁及可磁吸金属, 该磁铁及可磁吸金属是分别设置于该抓取元件及该棋子, 使该抓取元 件及该棋子可相互吸引。 17.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棋盘单元的棋 盘与棋子之间设有磁簧开关模块, 该磁簧开关模块包括 : 磁铁, 是设置于多个棋子 ; 磁簧电子感应元件, 设置于。
10、该棋盘, 用以感应该磁铁所产生的磁力, 并产生感应信号 ; 电路装置, 电性连接该磁簧开关模块及控制单元, 用以传输该磁簧开关模块产生的感 应信号, 以及该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 1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控制单元包 括 : 信号程序单元, 用以判断及处理信号 ; 棋艺软件单元, 用以控制棋艺系统运作, 以及执行对应的棋艺程序。 19. 如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棋艺软件单 元具有一传输接口, 用以连接外部装置。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传输接口。
11、可 有线或无线地连接外部装置。 21.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传输接口为 USB、 串行总线、 并列总线或 1394 总线其中之一。 2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含一无线传输 单元, 该无线传输单元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用以与远程进行数据传输, 该无线传输单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74140 B3/3 页 4 为 3G、 GPRS、 Wi-Fi 或超宽频通讯系统其中之一。 23. 如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无线传输单 元还包含一网络摄影机,。
12、 用以撷取影像。 2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含一影音单 元, 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用以接收并显示系统作动状态。 25. 如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影音单元包 括 : 输入装置, 用以将多媒体信息输入该系统中 ; 输出装置, 用以输出该系统所接收的多媒体信息。 26. 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输入装置是 按键、 一触控屏幕或一麦克风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7. 如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输出装置是 一显示器或一扬声。
13、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含一电源单 元, 用以供应系统作动所需电源。 2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含多个安全装 置, 该安全装置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由控制单元侦测该多个安全装置是否同时被触动。 30. 如权利要求 29 所述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多个安全装 置间的距离是无法以一般成人一个手掌同时被触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74140 B1/8 页 5 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
14、系统, 尤指一种利于携带, 维持传统棋 艺操作模式, 且可进行无线远程对弈的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医疗与科技的进步, 人们营养水准的提高以及人口生育率的下降, 使得老人 族群比率快速增加, 这些退休的老人, 依据目前制度推算这些人尚有二十年人生岁月, 除了 一些老人会再就业、 做义工或帮助家里事务外, 通常多个老人都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若利用 这些空闲时间参与休闲活动, 可帮助老人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与纾解情绪, 更可提高其自信 心与减缓身体机能的退化, 一些资料显示, 大多个老人的休闲活动都是静态, 包括看电视、 下棋、 听音乐、 打牌、 访友等, 倘若有合适的老人休闲产品。
15、, 不但可陪伴老人退休后的空闲 时间, 同时保持他们的心智年轻与使其生理机能也不易衰老, 此最适合的休闲活动莫过于 下棋或打牌。 0003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个字式游戏软件或电子式游戏机, 包括象棋、 国际象棋、 围棋 等棋弈软件或游戏机, 这些产品大多由计算机键盘或摇杆等操控器来下棋, 对年轻人来说 是相当适用的产品, 然而对于一般老人而言, 却无法让他们保有临场互动感与实际手持操 作棋子的熟悉动作, 因而降低老人从事棋弈休闲活动的兴趣 ; 再者, 该类装置大多结构复 杂、 体积庞大, 且通常必须搭配电视或计算机屏幕方能操作, 并不利于携带且无法提供实时 娱乐所需。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
16、已知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体积轻巧、 利于携带, 维持传统棋艺操作模式, 且可进行无线远程对弈, 以及具有棋艺教 学功能。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包 含 : 0006 一棋盘单元, 其是由一棋盘主体以及多个棋子组成, 该棋盘主体包括 : 0007 至少一棋盘 ; 0008 一座体, 用以容置该棋盘, 以及该抓取装置及控制单元 ; 0009 一抓取装置, 可移动地用以抓取棋子 ; 0010 一控制单元, 电性连接于该棋盘单元及抓取装置, 用以侦测该棋盘单元及抓取装 置的状态并产生控制信号。 。
17、0011 该棋盘是可分离地与该座体相连接。 0012 该座体设有插槽, 用以提供该棋盘插入, 使该棋盘主体与该座体相连接。 0013 该控制单元与该棋盘之间设有信号感应装置, 当该棋盘与该座体相连接时, 可触 发该信号感应装置, 使该控制单元判别所插入的棋盘种类。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2/8 页 6 0014 其中该信号感应装置可为一电阻元件。 0015 该抓取装置包括 : 0016 一抓取元件, 其与棋子之间设有磁性元件可相互吸引 ; 0017 驱动装置, 是用以驱动该抓取元件作水平、 垂直位移。 0018 该抓取元件包括 : 0019 一轴体, 其具有一垂直延伸长度, 。
18、该轴体与棋子之间设有磁性元件可相互吸引 ; 0020 一连动件, 是连设于该轴体 ; 0021 该轴体与连动件可被驱动同步移动。 0022 该驱动装置可包括 : 0023 一第一载具, 是用以承载该抓取元件, 该抓取元件可被驱动于该第一载具内轴向 往复移动 ; 0024 一第二载具, 是用以承载该第一载具 ; 0025 传动机构, 是与该第一载具及第二载具连结, 用以驱动该第一载具及该第二载具 移动。 0026 其中该传动机构可包括 : 0027 驱动马达, 是用以产生动力 ; 0028 传动元件, 是连结该驱动马达及第一载具、 第二载具, 用以传送该驱动马达产生的 动力并驱动该第一载具及第二。
19、载具。 0029 其中该传动元件为螺杆、 导杆、 齿条、 齿型皮带、 皮带、 齿轮、 皮带轮、 滑轮其中之 一, 或螺杆、 导杆、 齿条、 齿型皮带、 皮带、 齿轮、 皮带轮、 滑轮的组合。 0030 其中该驱动马达是为步进马达、 直流马达或伺服马达其中之一。 0031 该第一载具, 可于一第一路径往复移动 ; 0032 该第二载具, 可于一第二路径往复移动 ; 0033 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是相互垂直。 0034 并且该第一载具及该第二载具可不同步移动。 0035 其中该第二载具包括 : 0036 两直式支撑架, 是对称设置于该棋盘主体两侧, 且相互直向延伸一定长度 ; 0037 一横式支。
20、撑架, 是横向延伸一定长度设置于该两直式支撑架之间 ; 0038 由该控制单元控制两直式支撑架同步滑行于该棋盘主体两侧, 并同步带动该横式 支撑架于该棋盘主体上方移动。 0039 该第一载具与该第二载具的横式支撑架之间设有滑动机构, 使该第一载具可平行 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0040 其中该滑动机构包括 : 0041 滑槽, 是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 0042 滑轮, 是可于该滑槽内滑移。 0043 另外, 该滑动机构亦可为包括 : 0044 导杆, 是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 0045 轴承, 是可于该导杆上滑移。 0046 其中抓取元件与棋子之间设有。
21、磁性元件可相互吸引 ; 该磁性元件是为磁性相异的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3/8 页 7 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 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是分别设置于该抓取元 件及该棋子, 使该抓取元件及该棋子可相互吸引。 0047 该磁性元件可以为磁铁及可磁吸金属, 该磁铁及可磁吸金属是分别设置于该抓取 元件及该棋子, 使该抓取元件及该棋子可相互吸引。 0048 该棋盘单元的棋盘与棋子之间设有磁簧开关模块, 该磁簧开关模块包括 : 0049 磁铁, 是设置于多个棋子 ; 0050 磁簧电子感应元件, 是设置于棋盘, 用以感应该磁铁所产生的磁力, 并产生感应信 号 ; 0051 电。
22、路装置, 是电性连接该磁簧开关模块及控制单元, 用以传输该磁簧开关模块产 生的感应信号, 以及该控制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 0052 该控制单元还包括 : 0053 信号程序单元, 用以判断及处理信号 ; 0054 棋艺软件单元, 用以控制棋艺系统运作, 以及执行对应的棋艺程序。 0055 该棋艺软件单元可具有一传输接口, 用以连接外部装置。 0056 该传输接口是可有线或无线地连接外部装置。 0057 该传输接口为 USB(Universal Serial Bus, 万用串行总线 )、 串行总线、 并列总线 或 1394 总线。 0058 本案的一种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更可包含一无线传输单元。
23、, 该无线传输 单元是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用以与远程进行数据传输, 该无线传输单元可为 3G(3rd Generation, 第三代手机通讯技术规格 )、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整体封包 无线电服务 )、 Wi-Fi(WirelessFidelity, 无线高传真 ) 或超宽频 (UWB, Ultra-WideBand) 通讯系统。 0059 该无线传输单元还包含一网络摄影机 (Web Cam), 用以撷取影像。 0060 其还包含一影音单元, 其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用以接收并显示系统作动状态。 0061 该影音单元可包括 : 0062 。
24、输入装置, 用以将多媒体信息输入该系统中 ; 0063 输出装置, 用以输出该系统所接收的多媒体信息。 0064 该输入装置可包括按键、 一触控屏幕或一麦克风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0065 该输出装置是一显示器或一扬声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0066 其还包含一电源单元, 用以供应系统作动所需电源。 0067 该电源单元可为电池、 可充电电池或外接电源其中之一。 0068 其还包含多个安全装置, 该安全装置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由控制单元侦测该 多个安全装置是否同时被触动。 0069 该多个安全装置间的距离是无法以一般成人一个手掌同时被触及。 0070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可携式拟。
25、人自动棋艺系统的使用方法, 其包 含 : 0071 操作者下一步棋 ; 0072 按确认键 ; 0073 系统取得棋子位置 ;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4/8 页 8 0074 推算系统应移动的棋子及位置 ; 0075 控制抓取装置抓取应移动的棋子, 并将该棋子移动至所需位置 ; 0076 抓取装置回到原点。 0077 其中该确认键是连接一控制单元, 当确认键被按下之后始由控制单元判别所移动 的棋子及其移动位置的正确性。 0078 该控制单元可电性连接影音单元, 用以接收并显示系统作动状态。 附图说明 0079 为使审查员对于本发明的结构目的和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 以下。
26、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后, 其中 : 0080 图 1 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81 图 2 至图 5 本发明抓取棋子的步骤示意图。 0082 图 6 是构成本发明的系统方块图。 0083 图 7 是本发明的国际象棋棋盘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以下将参照所附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 而以 下附图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 以利审查员了解, 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 举附图。 0085 请参阅图 1 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是由一棋盘单元 10、 一抓取装置 20 及一控制单元 30 所构成, 该棋盘单元 。
27、10 是由一棋盘主体 11 以及多个棋子 12 组成 ; 该棋盘主体 11 包括至少一棋盘 111 以及一座体 112, 该座体 112 是用以容置该棋 盘 111, 以及该抓取装置 20 及控制单元 30 ; 该抓取装置 20 是可移动地用以抓取棋子 ; 该控 制单元 30 是电性连接于该棋盘单元 10 及抓取装置 20, 用以侦测该棋盘单元 10 及抓取装 置 20 的状态并产生控制信号 ; 至于整体系统作动所需电源, 可由电池、 可充电电池或外接 电源, 此已知技术不再赘述。 0086 请参阅图 1 及图 2, 该棋盘单元 10 的棋盘 111 与棋子 12 之间设有磁簧开关模块, 是与。
28、该控制单元30电性连接, 该磁簧开关模块包括磁铁121、 磁簧电子感应元件114及电路 装置 115, 磁铁 121 是设置于棋子 12 内, 用以产生磁力, 该磁簧电子感应元件 114 则设置于 棋盘 111 的棋盘位置 113( 亦即棋子 12 应摆放位置 ) 的下方, 用以感应该磁铁 121 所产生 的磁力, 并产生感应信号, 以图 1 该象棋棋盘 111 而言, 其棋盘位置 113 是位于棋盘网格线 的交叉点, 至于不同棋盘则具有不同棋盘位置 ; 该电路装置 115 是电性连接该磁簧电子感 应元件 114 及控制单元 30, 可由感测到该棋子 12 的存在 ( 意即磁铁 121 的磁力。
29、存在 ) 而触 动相对应棋盘111下方的磁簧电子感应元件114, 由磁簧电子感应元件114产生感应信号并 可经由该电路装置115传送至该控制单元30, 而控制单元30产生的控制信号亦可经由该电 路装置 115 传送至磁簧电子感应元件 114。 0087 如图 1 所示, 该棋盘 111 与该座体 112 之间是可分离地相连接, 其是于该座体 112 设有插槽116, 该插槽116可供该棋盘111插入, 使该棋盘111具有可抽换的特性, 如本实施 例显示该棋盘 111 为象棋棋盘, 亦可抽换为国际象棋、 跳棋或其它种类棋盘, 于棋盘 111 与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5/8 页。
30、 9 该控制单元30之间设有信号感应装置, 当棋盘111插入该插槽116与该座体112相连接时, 可触发该信号感应装置, 使该控制单元 30 判别所插入的棋盘种类, 至于可采用的信号感应 装置的技术手段有多种, 例如电阻元件等, 用以判断棋盘 111 是否插入座体 112, 以及所插 入的棋盘 111 种类。 0088 请参阅图 1 及图 2, 于该座体 112 上跨设该抓取装置 20, 是可移动地用以抓取棋子 12, 该抓取装置 20 包括抓取元件 21、 第一载具 22 及第二载具 23, 该抓取元件 21 是用以抓 取棋子 12, 该第一载具 22 是用以承载该抓取元件 21, 该第二载。
31、具 23 是用以承载该第一载 具 22 ; 该抓取元件 21 包括一轴体 211 及连动件 212, 该轴体 211 具有一垂直延伸长度, 该连 动件 212 是套设于该轴体 211 外部, 该抓取元件 21 枢设于该第一载具 22 内部, 且可被驱动 轴向往复移动, 该轴体 211 的材质是为可磁吸金属, 由于棋子 12 内设有磁铁 121, 使该轴体 211 与该棋子 12 可相互吸引, 此外, 如具有相关技术人士所熟知, 亦可于该轴体 211 与该棋 子 12 设置磁性相异的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 同样可使该轴体 211 及该棋子 12 相 互吸引。 0089 如图 1 所示, 该。
32、第二载具 23 是由两直式支撑架 231 以及一横式支撑架 232 更成一 “” 型跨设于该棋盘主体 11 上方, 该两直式支撑架 23 是对称设置于该棋盘主体 11 两侧, 且相互直向延伸一定长度, 该横式支撑架 232 是横向延伸一定长度设置于该两直式支撑架 231 之间。 0090 该第一载具 22、 该第二载具 23 与该控制单元 30 之间设有传动装置 ( 图中未示 出 ), 控制单元 30 可控制该传动装置驱动该第一载具 22 及该第二载具 23, 使该第一载具 22 及该第二载具 23 可分别于该棋盘主体 11 上方作第一路径 A 及第二路径 B 的往复移动, 该第一路径 A 与。
33、该第二路径 B 是相互垂直。关于达成可驱动该第一载具 22、 该第二载具 23 往复移动的传动装置的技术手段有多种, 例如由步进马达、 直流马达或伺服马达提供驱动 力, 再经由螺杆、 导杆、 齿条、 皮带、 齿型皮带齿轮、 轴承或滑轮等构件或其组合组成的传动 元件, 将马达驱动力传送并驱动该第一载具 22、 该第二载具 23 同步或不同步移动 ; 同理, 该 抓取元件 21 与该控制单元 30 之间亦可设置传动装置, 以控制该抓取元件 21 可往复移动。 如图 2 所示, 该第一载具 22 顶部设有滑轮 221, 于该第二载具 23 的横式支撑架 232 设有滑 槽 2321, 该滑槽 232。
34、1 是平行于该横式支撑架 232 的延伸方向 ( 亦即图 1 所示该第一路径 A) 设置, 该滑轮 221 可于该滑槽 2321 内滑移, 而该滑轮 221 与滑槽 2321 的配合方式, 亦可 以为导杆与轴承的配合, 或以前述螺杆、 齿条、 皮带、 齿型皮带齿轮等其它构件相互组合, 亦 可达到相同功效。 0091 请参阅图 2 至图 5 所示, 说明该抓取元件 21 抓取位于棋盘位置 113 的棋子 12 的 步骤,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该抓取元件 21 连同该第一载具 22 定位于欲抓取的棋子 12 上方, 而后驱动该抓取元件 21 内部的该轴体 211 下降, 由于该轴体 211。
35、 与该棋子 12 的磁铁 121 具有吸引力因此可使棋子 12 附着于该轴体 211 底端 ( 如图 4 所示 ), 待棋子 12 附着之后驱 动该轴体 211 略为上升并驱动该抓取元件 21 自棋盘位置 113 移动至另一棋盘位置 113a 上 方, 如图 5 所示, 再驱动该抓取元件 21 内部的该轴体 211 上升一定高度, 使该轴体 211 内缩 于该第一载具 22 内, 使棋子 12 与该轴体 211 脱离并可掉落于该棋盘位置 113a 上。以上有 关该抓取元件 21 的作动均是经由控制单元 30( 显示于图 1) 所控制, 而相对应于该棋子 12 被抓取与置入的该棋盘位置 113、。
36、 113a 底部的磁簧电子感应元件 114、 114a 可因为磁铁 12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6/8 页 10 的作用而发出感测信号, 由电路装置 115 传送至控制单元 30。 0092 请参阅图 1 及图 6,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其是由该控制单元 30 达到智能操作与控制的目的, 该控制单元 30 包括信号程序单元 31 及棋艺软件单元 32, 由信号程序单元31判断及处理信号, 由棋艺软件单元32控制棋艺系统运作, 以及执行对应 的棋艺程序 ; 该棋艺软件单元 32 具有一传输接口 33, 该传输接口 33 是可有线或无线地连 接外部装置, 例如。
37、可采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 万用串行总线)、 串行总线、 并列总线 或 1394 总线等连接外部计算机, 用以更新该棋艺软件单元 32 内的棋艺程序或可上下载棋 谱。 0093 该控制单元 30 又连接一影音单元 40, 该影音单元 40 是用以接收并显示系统作动 状态, 其包括输入装置 41 及输出装置 42 ; 该输入装置 41 是用以将多媒体信息输入该系统 中, 可采用按键、 触控屏幕或麦克风等装置, 如图 1 所示, 其设有一触控屏幕 41b, 该触控屏 幕41b可提供操作者以触控方式确认或输入与棋艺相关信息选项 ; 该输出装置42是用以输 出该系统所接收。
38、的多媒体信息, 可采用显示器或扬声器 42a 等装置。例如该触控屏幕 41b 亦同时可作为输出装置, 用以显示棋子摆放图像或棋艺相关信息, 而该扬声器 42a 配合相 关声音电路, 可用以输出声音信号, 例如 “正确” 、“错误” 、“完成” 等等声音, 提供操作者与真 人对奕的临场感。 0094 而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除提供操作者与系统对奕外, 亦可 与远程另一操作者进行对奕, 如图6所示, 该控制单元30电性连接一无线传输单元50, 该无 线传输单元50可为3G(3rd Generation, 第三代手机通讯技术规格)、 GPRS(General Packet Radi。
39、o Service, 整体封包无线电服务 )、 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高传真 ) 或超宽 频(UWB, Ultra-WideBand)等通讯系统, 由该无线传输单元50与远程进行数据传输, 该无线 传输单元 50 可又包含如图 1 所示的网络摄影机 (WebCam)51, 用以撷取操作者或周围影像, 再经由该无线传输单元50将影像传送至远程 ; 此时通过该触控屏幕41b可作为影像输出装 置, 用以显示远程对奕者影像, 且通过扬声器 42a 可作为声音输出装置, 进而达到对奕两端 操作者之间的视频与交谈功能。 0095 请参阅图 1 及图 6, 经由上述本发明的可。
40、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的构造, 可归纳出 系统操作步骤如下 : 0096 操作者将所有棋子 12 摆放于棋盘 111 相对应初始位置 ; 0097 操作者确认棋子 12 摆放完毕后, 按确认键 41a ; 0098 控制单元 30 控制抓取装置 20 至原点 ; 该原点是指脱离该棋盘 111 上方的其它位 置, 例如棋盘单元 10 的座体 112 的某一角落, 以利于操作者观看棋盘 111 状态 ; 0099 操作者开始下棋, 将棋子 12 摆放于操作者所需位置后, 按确认键 41a ; 或操作者吃 棋, 将棋子 12 自棋盘 111 上取下之后, 按确认键 41a ; 若为棋局最初一步棋, 当。
41、操作者静止 一段预设时间未下棋, 则表示由系统先下, 可于控制单元30的信号程序单元31设定等待时 间, 判定操作者未移动任何棋子, 则由多媒体输出装置显示询问信息, 例如由扬声器 42a 发 出 “系统先下” 声音, 或可由触控屏幕 41b 显示 “系统先下” 字样 ; 0100 当操作者按确认键 41a 之后, 控制单元 30 先取得操作者摆放或取下的棋子 12 位 置, 通过棋艺软件单元 32 的棋艺程序计算系统确认棋子 12 的摆放或取下是否合乎棋奕规 则, 若控制单元 30 判别棋子 12 的作动正确, 由多媒体输出装置显示信息, 例如扬声器 42a 说 明 书 CN 1012741。
42、40 B7/8 页 11 发出 “正确” 声音, 或可由触控屏幕 41b 显示 “正确” 字样 ; 反的若控制装置 30 判别棋子 12 的作动违反棋奕规则时, 可由多媒体输出装置显示信息, 例如扬声器 42a 发出 “错误” 声音, 或可由触控屏幕 41b 显示 “错误” 字样 ; 直到棋子被正确操作后 ; 0101 控制单元30通过棋艺软件单元32的棋艺程序计算系统应移动或取下的棋子及位 置 ; 0102 控制单元 30 控制抓取装置 20 至欲抓取的棋子 12 位置, 由抓取装置 20 抓取棋子 12 并移动至所需位置或自棋盘 111 上取下 ; 0103 系统完成一步棋后, 经由多媒体。
43、输出装置显示系统完成信息, 例如扬声器 42a 发 出 “完成” 声音, 或可由触控屏幕 41b 显示 “完成” 字样 ; 0104 控制单元 30 控制抓取装置 20 至原点, 以利于操作者观看棋盘 111 状态 ; 0105 操作者继续下一步棋 ; 0106 重复步骤 e-j, 直至棋局完毕。 0107 于操作步骤开始前, 可先由触控屏幕 41b 显示正确棋子摆放位置, 操作者可据以 摆放棋子, 避免错误、 缩短摆放时间, 另可于该控制单元 30 的棋艺软件单元 32 设计侦错程 序, 用以判断位置的正确性。 0108 为加强游戏进行间的安全性, 避免抓取装置 20 动作时误撞击操作者, 。
44、可于操作者 按下确认键 41a 的后, 由系统以语音提醒操作者将两手移出棋盘范围, 或于棋盘单元 10 范 围外, 或该抓取装置 20 移动范围外, 设置多个安全装置, 可为触控装置, 或为按键、 弹簧等 装置, 其位置可设置于该座体 112 左右两侧对应操作者左右手处, 且其距离无法以一般成 人一个手掌同时触及 ; 该安全装置是与控制单元 30 电性连接, 操作者必须将双手同时置放 于该安全装置, 表示操作者已脱离抓取装置20移动范围时, 控制单元30方才启动该制抓取 单元 20 移动, 由此达成安全防护功能 ; 另如一般人士所熟知, 亦可由红外线感测等方式达 成相同安全功效。 0109 若。
45、操作者欲与远程另一操作者对奕时, 只要先利用该无线传输单元 50 相互联机 即可, 两端操作者所下位置的状态可经由无线传输单元 50 传送至远程的控制单元 30, 经分 析处理由系统控制抓取装置 20 移动对应棋子, 意即使得两端操作者均可通过系统作动而 在各自的棋盘上实际看到对方所下的棋 ; 此外, 两端操作者的影像可由该网络摄影机 51 撷 取, 再经由该无线传输单元 50 将影像传送至远程, 如此即可营造出真实对奕状态, 两端操 作者可视频交谈, 增加互动性与娱乐效果。 0110 请参阅图7, 其所显示的棋盘111是为一国际象棋棋盘, 其所搭配的棋子12为国际 象棋棋子 ( 图 7 仅象。
46、征性描绘出一棋子 ), 同样地, 该棋盘 111 配合一座体 112, 该座体 112 具有可供棋盘 111 插入的插槽 116, 由该棋盘 111 及座体 112 构成一棋盘主体 11, 由该棋盘 主体 11 与棋子 12 构成一棋盘单元 10, 同样地, 于该棋盘单元 10 上跨设有一抓取装置 20, 于该座体 112 内设有控制单元 30 电性连接于该棋盘单元 10 及抓取装置 20, 用以侦测该棋 盘单元 10 及抓取装置 20 的状态并产生控制信号, 该控制单元 30 另外电性连接于传输接口 33、 确认键41a、 触控屏幕41b、 扬声器42a、 网络摄影机51等构件, 其作用与其。
47、所能达成的功 效与图 1 所示该实施例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0111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出的可携式拟人自动棋艺系统, 应用嵌入式程序、 棋弈软件程 序、 机构设计与控制技术、 电子电路, 以及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设计技术, 提供操作者以实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8/8 页 12 体棋子与系统或远程操作者对弈, 具有真实临场感, 而将拟人自动系统关闭时, 亦可作为一 般棋盘使用, 此外, 据实作样品验证, 其尺寸体积均可大幅缩减, 达到轻巧、 利于携带的功 能。 0112 惟以上所述的, 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发明所实施的范围。 即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 内。 说 明 书 CN 101274140 B1/5 页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74140 B2/5 页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74140 B3/5 页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74140 B4/5 页 1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74140 B5/5 页 17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