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64616.5 (22)申请日 2017.09.29 (73)专利权人 金欧 (福建) 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 金瓯工业区北区225号 专利权人 刘福田 (72)发明人 王文笔 刘福田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5216 代理人 曾昆峰 (51)Int.Cl. A45B 9/00(2006.01) A45B 25/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 合, 包括中棒、 上伞巢、 伞骨、 下伞巢和伞柄, 下伞 巢滑动套在中棒上, 伞柄设于中棒的下端, 下伞 巢的内侧设有内凹的扣合部, 中棒的下端设有用 于扣合扣合部的第一凸扣。 中棒的顶部设有安装 孔, 上伞巢包括巢座和设于巢座下方的上伞巢弹 性扣, 上伞巢弹性扣配入安装孔内, 安装孔的内 壁上设有用于扣合上伞巢弹性扣的第二凸扣, 第 二凸扣为中棒侧壁上的冲压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 下伞巢的通过扣合部与第一凸扣扣合实现下伞 巢收伞时的固定, 扣合方便, 第一凸扣设置在中 棒上, 方便生产。 上伞巢的上伞巢弹性扣插入中 棒的安装孔并与第二凸扣扣合就可以实现。
3、上伞 巢的安装, 安装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7574674 U 2018.07.06 CN 207574674 U 1.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包括中棒、 上伞巢、 伞骨、 下伞巢和伞柄, 下伞巢滑 动套在中棒上, 伞柄设于中棒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 下伞巢的内侧设有内凹的扣合部, 中棒 的下端设有用于扣合扣合部的第一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其特征在于: 中棒的顶部设 有安装孔, 上伞巢包括巢座和设于巢座下方的上伞巢弹性扣, 上伞巢弹性扣配入安装孔内, 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扣合上伞巢弹性扣的第二凸扣, 第二。
4、凸扣为中棒侧壁上的冲压凸 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其特征在于: 中棒的上端外 壁设有连通安装孔的解扣孔, 解扣孔设于第二凸扣的下方, 解扣孔对着配入安装孔后的上 伞巢弹性扣的下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其特征在于: 上伞巢还包括 设于上伞巢弹性扣后方的弹片, 弹片贴着安装孔的内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其特征在于: 中棒包括棒体 和设于棒体下端的接头, 第一凸扣为设于接头的上部的弹性扣杆, 弹性扣杆与接头为一体 结构, 接头的外周设有用于连接伞柄的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5、的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其特征在于: 第一凸扣为设 于中棒一侧上的压凸。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74674 U 2 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晴雨伞领域, 尤其是涉及的是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伞具收合时, 为了将避免伞张开, 一般要将伞的下伞巢与中棒或伞柄固定, 现有的 下伞巢的固定结构较为复杂, 安装生产比较繁琐。 一般的伞具, 上伞巢安装在中棒上的方式 为, 上伞巢的下部套入中棒内, 中棒上设置一个穿过上伞巢下部的销钉, 销钉将上伞巢和中 棒固定。 该结构需要一个安装销钉的工序, 比较。
6、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下伞巢固定方便的伞具之伞巢与 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 合, 包括中棒、 上伞巢、 伞骨、 下伞巢和伞柄, 下伞巢滑动套在中棒上, 伞柄设于中棒的下端, 下伞巢的内侧设有内凹的扣合部, 中棒的下端设有用于扣合扣合部的第一凸扣。 收伞后, 下 伞巢的扣合部与第一凸扣扣合锁住, 第一凸扣设置在中棒上相比设置在伞柄上生产更简 单。 0005 中棒的顶部设有安装孔, 上伞巢包括巢座和设于巢座下方的上伞巢弹性扣, 上伞 巢弹性扣配入安装孔内, 安装孔。
7、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扣合上伞巢弹性扣的第二凸扣, 第二凸 扣为中棒侧壁上的冲压凸起。 上伞巢的上伞巢弹性扣插入中棒的安装孔并与第二凸扣扣合 就可以实现上伞巢的安装, 安装方便快捷。 第二凸扣为中棒经冲压产生的凸起, 无需销钉, 节省零件数量。 0006 下伞巢滑动套在中棒上, 下伞巢的内侧设有内凹的扣合部, 中棒的下端设有用于 扣合扣合部的第一凸扣。 0007 中棒的上端外壁设有连通安装孔的解扣孔, 解扣孔设于第二凸扣的下方, 解扣孔 对着配入安装孔后的上伞巢弹性扣的下部设置。 从解扣孔伸入挤压上伞巢弹性扣, 可使上 伞巢弹性扣与第二凸扣脱离, 就可以拆分中棒与上伞巢。 0008 上伞巢还包括设于。
8、上伞巢弹性扣后方的弹片, 弹片贴着安装孔的内壁设置。 弹片 可以增加上伞巢弹性扣的弹力, 使上伞巢弹性扣与第二凸扣扣合后不容易脱离。 0009 中棒包括棒体和设于棒体下端的接头, 第一凸扣为设于接头的上部的弹性扣杆, 弹性扣杆与接头为一体结构, 接头的外周设有用于连接伞柄的螺纹。 通过设置接头方便第 一凸扣的加工。 0010 第一凸扣为设于中棒一侧上的压凸, 中棒的另一侧在正对着压凸的位置设有用于 冲头伸入的定位孔。 第一凸扣由冲头冲压中棒产生的凸起。 0011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下伞巢的通 过扣合部与第一凸扣扣合实现下伞巢收伞时的固定, 扣合方便。
9、, 第一凸扣设置在中棒上, 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74674 U 3 便生产。 上伞巢的上伞巢弹性扣插入中棒的安装孔并与第二凸扣扣合就可以实现上伞巢的 安装, 安装方便快捷。 第二凸扣为中棒经冲压产生的凸起, 无需销钉, 节省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0018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9 上伞巢1; 。
10、巢座11; 上伞巢弹性扣12; 弹片13; 中棒2; 安装孔21; 第二凸扣22; 解扣孔 23; 定位孔24; 下伞巢3; 弹性压片31; 扣合部32; 接头4; 第一凸扣41; 螺纹42; 伞骨5; 伞柄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包括中棒2、 上伞巢 1、 伞骨5、 下伞巢3和伞柄6, 下伞巢3滑动套在中棒2上, 中棒2包括棒体和设于棒体下端的接 头4, 接头4的外周设有用于连接伞柄6的螺纹, 伞柄6设于中棒2的下端与的接头4螺纹连接, 下伞巢。
11、3的下部内侧设有内凹的扣合部32。 中棒2的下端设有用于扣合下伞巢3的扣合部32 的第一凸扣41。 下伞巢3设有向上伸的弹性压片31, 扣合部设于弹性压片31的根部内侧, 下 压弹性压片31可以将第一凸扣41从扣合部32挤出。 第一凸扣41为设于接头4的上部的弹性 扣杆, 弹性扣杆与接头4为一体结构, 既保证了强度又方便生产。 通过设置接头方便第一凸 扣的加工。 收伞后, 下伞巢3的扣合部与第一凸扣41扣合锁住。 下压弹性压片可挤压第一凸 扣41从扣合部32中脱出, 实现脱扣。 0023 中棒2的顶部设有安装孔21, 中棒2为中空的棒体, 安装孔21为中棒的中空内腔。 上 伞巢1包括巢座11和。
12、设于巢座11下方的上伞巢弹性扣12, 上伞巢弹性扣12从中棒2的上端配 入安装孔21内, 安装孔2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扣合上伞巢弹性扣12的第二凸扣22, 第二凸扣 22为中棒侧壁上的冲压凸起。 中棒2的上端外壁上设有连通安装孔21的解扣孔23, 解扣孔23 设于第二凸扣22的下方, 解扣孔23对着配入安装孔21后的上伞巢弹性扣12的下部设置。 0024 上伞巢1安装时, 上伞巢1的上伞巢弹性扣12插入中棒2的安装孔21内并与第二凸 扣22扣合。 上伞巢1拆解时, 从解扣孔23伸入挤压上伞巢弹性扣12, 可使上伞巢弹性扣12与 第二凸扣22脱离, 就可以拆分中棒2与上伞巢1。 0025 实施例2。
13、: 0026 如图4-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伞具之伞巢与中棒之开收伞组合, 包括中棒2、 上伞巢 1、 伞骨5、 下伞巢3和伞柄6, 下伞巢3滑动套在中棒2上, 伞柄6套设于中棒2的下端。 中棒2的 顶部设有安装孔21, 中棒2为中空的棒体, 安装孔21为中棒的中空内腔。 上伞巢1包括巢座 11、 上伞巢弹性扣12和弹片13; 上伞巢弹性扣12和弹片13设于巢座11的下方, 弹片13设于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574674 U 4 伞巢弹性扣12的后方, 上伞巢弹性扣12和弹性片13从中棒2的上端配入安装孔21内, 弹片13 贴着安装孔21的内壁设置。 安装孔21的内壁上设。
14、有用于扣合上伞巢弹性扣12的第二凸扣 22, 第二凸扣22为中棒侧壁上的冲压凸起。 上伞巢1安装时, 上伞巢1的上伞巢弹性扣12插入 中棒2的安装孔21内并与第二凸扣22扣合。 弹片可以增加上伞巢弹性扣的弹力, 使上伞巢弹 性扣与第二凸扣扣合后不容易脱离。 0027 下伞巢3的下部设有向上伸的弹性压片31, 弹性压片31的根部内侧设有内凹的扣 合部32, 中棒2的下端设有用于扣合下伞巢3的扣合部32的第一凸扣41。 第一凸扣41为设于 中棒1一侧上的压凸, 中棒2的另一侧在正对着压凸的位置设有用于冲头伸入的定位孔24。 第一凸扣41由冲头冲压中棒产生的凸起, 节省连接头的设置。 0028 以上。
15、所述的,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 围, 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 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 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7467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757467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7574674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7574674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7574674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7574674 U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7574674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