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6642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8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2303.6

申请日:

2008.10.31

公开号:

CN101729104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7/005申请日:20081031|||公开

IPC分类号:

H04B7/005; H04W52/04(2009.01)I

主分类号:

H04B7/005

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鲁照华; 郝鹏; 薛妍; 刘颖; 刘锟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尚志峰;吴孟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其中,该方法包括:上行频带被分为多个频率集合的系统中,确定各频率集合各自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每个频率集合包括多个物理子载波;基站将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使用本发明,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不灵活、无法更好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小区间上行干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频带被分为多个频率集合的系统中,确定各频率集合各自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每个频率集合包括多个物理子载波; 基站将各频率集合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补偿因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之前,还包括: 对于每个频率集合,分别根据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本小区相应频率集合上的补偿因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所述补偿因子α: α=min(IoT n )/max(IoT n ),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所述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所述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所述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所述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P SC : P SC =min{P max ,P ref +α.PL+Δ TF (i)+f(j)},其中,P ref 为保证所述基站接收信号基本质量所需的最小接收功率,α为所述补偿因子,PL为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Δ TF (i)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调制编码等级相关的调整参数,i为传输格式级别,f(j)表示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命令,且f(j)的值大于或等于0,j为所述终端的标识,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P SC =min{P max ,SINR TARGET +α.PL+N+IoT},其中,SINR TARGET 为所述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所述补偿因子,PL为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所述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P SC =P max *min{1,max[R min ,(PL/PL x-tile ) α ]},其中,R min 为所述终端的最小发射功率度量 因子,α为所述补偿因子,PL为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PL x-tile 为根据所述终端的路损情况确定的统计值,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P SC =min{P max ,SINR TARGET +α.PL+N+IoT+Δ power_adjust +σ power_scaling +Offset ICI },其中,SINR TARGET 为所述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所述补偿因子,PL为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所述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Δ power_adjust 为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σ power_scaling 为单用户或多用户传输模式下的功率调整值,Offset ICI 为所述基站发送的调整小区间干扰情况调整值,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P SC =min{P max ,SINR TARGET +α.PL+N+IoT+Δ BS +Δ MS },其中,SINR TARGET 为所述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所述补偿因子,PL为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所述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Δ BS 为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的功率调整值,Δ MS 是所述终端根据无线信道情况确定的自身调整值,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频率集合具有相同的补偿因子的情况下,将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所述终端包括: 下发一个所述相同的补偿因子,并通过频率集合标识或比特映射的方式来标识具有所述相同的补偿因子的所述多个频率集合。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补偿因子,并根据所述补偿因子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或解析出所述补偿因子,则默认所述补偿因子的值为1。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噪声增加目标。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之前,还包括: 对于每个频率集合,分别根据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本小区在相应频率集合上的噪声增加目标。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所述噪声增加目标NRT: NRT=min(IoT n ),其中,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其中,IoT n 为所述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N为所述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其中, 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所述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所述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利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P SC : P SC =min{P max ,NRT+N-g},其中,NRT为所述噪声目标的值,N为热噪声,g为等效路径增益,且为所述终端的总的接收功率与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功率的差值,P max 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广播、组播或单播的方式下发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13: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以下之一:补偿因子、噪声增加目标。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相邻小区在每个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每个相应频率集合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16: 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基站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 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下发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上行发射功率。

说明书


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指给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其通过上/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下行(前向)是指基站到终端的方向,上行(反向)是指终端到基站的方向。多个终端可以同时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数据,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同时从基站接收数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希望每个小区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全部频率资源,即,频率复用因子为1,因此小区间上行干扰会严重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性能,这是因为各个小区中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用户会相互干扰。降低小区间上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蜂窝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合理的功率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上行小区间干扰。例如,第三代移动通讯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 ect,简称为3GPP)标准化组织制定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标准中,通过在整个系统频带上引入部分路损补偿因子进行功率控制,通过该设计,可以将系统的上行干扰噪声比(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Noise Ratio,简称为IoT)控制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进而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性能。而在3GPP2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简称为UMB)标准中,终端接收邻区广播的整个系统频带上的上行干扰情况,从而决定上行可用的发射功率,以控制小区间上行干扰。

    可以看出,在3GPP和3GPP2的上述两个方案中,整个上行频率资源上只有一个描述变量,即,3GPP下的描述变量为部分路损补偿因子和3GPP2下的描述变量为邻区广播的整个系统频带上的上行干扰情况即IoT,这样会限制上行小区间干扰的灵活性,进而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性能。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不灵活、无法更好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上行频带被分为多个频率集合的系统中,确定各频率集合各自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每个频率集合包括多个物理子载波;基站将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优选地,上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补偿因子。

    优选地,在将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于每个频率集合,分别根据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本小区相应频率集合上的补偿因子。

    优选地,可以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补偿因子α:α=min(IoTn)/max(IoTn),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mrow> <mi>&alpha;</mi> <mo>=</mo> <mi>N</mi> <mo>*</mo> <mi>min</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mrow> <mi>&alpha;</mi>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i>max</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row>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mrow> <mi>a</mi>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i>max</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其中,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PSC:PSC=min{Pmax,Pref+α.PL+ΔTF(i)+f(j)},其中,Pref为保证基站接收信号基本质量所需的最小接收功率,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ΔTF(i)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调制编码等级相关的调整参数,i为传输格式级别,f(j)表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命令,且f(j)的值大于或等于0,j为终端的标识,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PSC=min{Pmax,SINRTARGET+α.PL+N+IoT},其中,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PSC=Pmax*min{1,max[Rmin,(PL/PLx‑tile)α]},其中,Rmin为终端的最小发射功率度量因子,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PLx‑tile为根据终端的路损情况确定的统计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PSC=min{Pmax,SINRTARGET+α.PL+N+IoT+Δpower_adjustpower_scaling+OffsetICI},其中,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Δpower_adjust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值,σpower_scaling为单用户或多用户传输模式下的功率调整值,OffsetICI为基站发送的调整小区间干扰情况调整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PSC=min{Pmax,SINRTARGET+α.PL+N+IoT+ΔBSMS},其中,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ΔBS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值,ΔMS是终端根据无线信道情况确定的自身调整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优选地,在多个频率集合具有相同的补偿因子的情况下,将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包括:下发一个相同的补偿因子,并通过频率集合标识或比特映射的方式来标识具有相同的补偿因子的多个频率集合。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并解析补偿因子,并根据补偿因子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如果终端没有接收到或解析出补偿因子,则默认补偿因子的值为1。

    优选地,上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噪声增加目标。

    优选地,在将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于每个频率集合,分别根据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本小区在相应频率集合上的噪声增加目标。

    优选地,可以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噪声增加目标NRT:NRT=min(IoTn),其中,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mrow> <mi>NRT</mi>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row>其中,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mrow> <mi>NRT</mi> <mo>=</mo> <mi>N</mi>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其中,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利用下述公式确定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PSC:PSC=min{Pmax,NRT+N‑g},其中,NRT为噪声目标的值,N为热噪声,g为等效路径增益,且为终端的总的接收功率与终端从基站接收到的功率的差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优选地,基站通过广播、组播或单播的方式下发功率控制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

    优选地,上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以下之一:补偿因子、噪声增加目标。

    优选地,上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相邻小区在每个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每个相应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该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基站和终端,其中,上述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上述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功率控制参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上行发射功率。

    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不灵活、无法更好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小区间上行干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不灵活、无法更好地提高系统上行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机制,其中,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以较为合适的上行功率向基站发送数据或信令,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小区间的上行干扰、提高系统的上行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使用了步骤号,但这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在以下方法中描述的各个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上行频带被分为多个频率集合的系统中,确定各频率集合各自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每个频率集合包括多个物理子载波;

    步骤S104,基站将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这里的功率控制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补偿因子、噪声增加目标,下文中将分别针对每种功率控制参数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小区间的上行干扰。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处理的细节。

    (一)步骤S102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小区中的上行可用频率资源被划分成四个频率集合(Frequency Partition),每个频率集合具有各自的上行目标IoT的值(即该频带上期望的由其它小区终端发送数据造成的上行干扰)。在小区1中,频率集合A、B具有较低的上行目标IoT值,频率集合C、D具有较高的上行目标IoT值,即,对小区1而言,频率集合A、B上能容忍相对较小的上行干扰,频率集合C、D能容忍相对较大的上行干扰。在小区2中,频率集合A、C具有较低的上行目标IoT值,频率集合B、D具有较高的上行目标IoT值,即对小区2而言,频率集合A、C上能容忍相对较小的上行干扰,频率集合B、D能容忍相对较大的上行干扰。

    针对已经划分好的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基站分别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该功率控制参数为终端根据本小区上行信道不同频率区间的状况确定上行发射功率提供了参考。

    优选地,基站还可以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这样,该功率控制参数为终端确定上行发射功率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参考,从而能够为改善小区间干扰提供更为有效和灵活的参考。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功率控制参数至少可以是补偿因子或者噪声增加目标,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方案来实现基站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即,方案一,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补偿因子,方案二,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噪声增加目标,下面详细说明上述两种方案。

    方案一,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补偿因子。

    优选地,基站可以通过下列任一公式来计算补偿因子。

    公式一:α=min(IoTn)/max(IoTn),其中,α为补偿因子,且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公式二: <mrow> <mi>&alpha;</mi> <mo>=</mo> <mi>N</mi> <mo>*</mo> <mi>min</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其中,α为补偿因子,且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公式三: <mrow> <mi>&alpha;</mi>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i>max</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row>其中,α为补偿因子,且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公式四: <mrow> <mi>&alpha;</mi>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row> <mo>/</mo> <mi>max</mi> <mrow>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i>n</mi>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row>其中,α为补偿因子,且α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1的实数,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一至公式四仅仅是示例性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公式的基础上可以容易地想到其他变型方式来得到补偿因子,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方案二,根据相邻小区在各频率集合的IoT来确定本小区的各频率集合的噪声增加目标。

    在该方案下,优选地,基站可以通过下列任一公式来计算噪声增加目标。

    公式十:NRT=min(IoTn),其中,NRT为噪声增加目标,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

    公式十一: <mrow> <mi>NRT</mi>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row>其中,NRT为噪声增加目标,IoTn为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的集合,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公式十二: <mrow> <mi>NRT</mi> <mo>=</mo> <mi>N</mi> <mo>/</mo> <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i>Io</mi> <msub> <mi>T</mi> <msub> <mi>n</mi> <mi>i</mi> </msub>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其中,NRT为噪声增加目标,为第i个相邻小区在频率集合上的期望IoT的值,N为相邻小区的个数,且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十至公式十二仅仅是示例性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公式的基础上可以容易地想到其他变型方式来得到噪声增加目标,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站根据相邻小区上行信道不同频率区间的状况确定本小区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例如,补偿因子或噪声增加目标),为终端根据相邻小区上行信道不同频率区间的状况确定上行发射功率提供了参考,这样,能够为改善小区间干扰提供更为有效和灵活的参考。

    (二)步骤S104

    基站在确定了上述功率控制参数后,可以通过广播、组播或单播的方式将其下发给终端。

    优选地,当有多个频率集合具有相同补偿因子时,基站只发送一个该相同的补偿因子即可,并且可以通过给出频率集合标识或者用比特映射的方式来标识具有该相同所述补偿因子的多个所述频率集合。

    在基站下发了功率控制参数之后,终端即可根据接收到功率控制参数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

    优选地,在终端没有接收到或没有解析出基站下发的补偿因子的情况下,默认补偿因子的值为1,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或设置默认为其他值,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制。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功率控制参数至少可以是补偿因子或者噪声增加目标,基于此,针对于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方案来实现终端根据接收到功率控制参数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即,针对于上述方案一,终端根据接收到补偿因子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针对于上述方案二,终端根据接收到噪声增加目标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下面详细说明这两种方案。

    针对于上述方案一,终端根据接收到补偿因子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

    优选地,终端可以根据下列任一公式计算出在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上行发射功率。

    公式五:PSC=min{Pmax,Pref+α.PL+ΔTF(i)+f(i)},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Pref为基站所需的保证信号基本质量的最小接收功率,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ΔTF(i)为基站为终端分配的调制编码等级相关的调整参数,i为传输格式级别,该值的选取与Pref有关,f(g)表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命令,且f(g)的值大于或等于0,g为终端的标识,优选地,f(g)为可选项,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公式六:PSC=min{Pmax,SINRTARGET+α.PL+N+IoT},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N与IoT由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公式七:PSC=Pmax*min{1,max[Rmin,(PL/PLx‑tile)α]},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Rmin为终端的最小发射功率度量因子,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PLx‑tile为根据终端的路损情况确定的统计值,该值由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公式八:

    PSC=min{Pmax,SINRTARGET+a.PL+N+IoT+Δpower_adjustpower_scaling+OffsetICI},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N与IoT由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Δpower_adjust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值,σpower_scaling为单用户或多用户传输模式下的功率调整值,OffsetICI为基站发送的调整小区间干扰情况调整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公式九:PSC=min{Pmax,SINRTARGET+α.PL+N+IoT+ΔBSMS},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SINRTARGET为基站正常接收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为补偿因子,PL为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的上行干扰噪声比的值,N与IoT由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ΔBS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值,ΔMS是终端根据无线信道情况确定的自身调整值,Pmax为终端在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终端使用上述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区间干扰。

    针对于上述方案二,终端根据接收到噪声增加目标来确定相应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的上行发射功率。

    在该方案下,优选地,终端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在子载波上的上行发射功率。

    公式十三:PSC=min{Pmax,NRT+N‑g},其中,PSC为终端在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NRT为噪声目标的值,N为热噪声,该值由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g为等效路径增益,该值为终端总的接收功率减去终端从服务基站接收到的功率差值,Pmax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终端使用上述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区间干扰。

    基于上述描述,图3进一步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步骤302至步骤304:

    步骤302,小区1通过下行广播信道发送上行可用频率资源划分信息(上行可用频率资源被划分成A、B、C、D频率集合,该频率资源划分的情况可如图2所示)及各频率集合对应的补偿因子值,该过程具体可以通过图1给出的实施例的操作来实现;

    步骤304,终端收到这些信息后,确定不同频率集合上补偿因子值,并根据公式PSC=min{Pmax,SINPTARGET+α.PL+N+IoT+ΔBSMS}计算终端在对应频率集合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其中,变量PSC表示终端在对应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SINRTARGET是为保证基站正常接收某种传输格式的上行数据所需的目标信噪比,α是该频率集合对应的补偿因子,PL是终端根据下行信道接收质量确定的路损补偿值,N为热噪声,IoT为基站测量得到的上行干扰噪声比,变量N与IoT由小区1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ΔBS是小区1发送给终端的功率调整值,ΔMS是终端根据无线信道情况确定的自身调整值,Pmax是终端能够在该频率集合对应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在上述步骤302中,小区1中上行各频率集合对应的补偿因子值的确定可以考虑小区2中对应各频率集合上的目标IoT值,例如,小区2在上行频率集合A、C上期望较低的目标IoT值(即较小的小区间干扰),则小区1可将频率集合A、C上对应的补偿因子设定的低一些,又例如小区2在上行频率集合B、D上允许较高的目标IoT值(即较大的小区间干扰),则小区1可将频率集合B、D上对应的补偿因子设定的高一些,从而灵活地控制小区间干扰。反之,小区2中各频率集合对应的补偿因子值的确定要考虑小区1中对应各频率集合上的目标IoT值。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步骤402至步骤404:

    步骤402,小区2通过下行广播信道发送上行可用频率资源划分信息(上行可用频率资源被划分成A、B、C、D频率集合,该频率资源划分的情况可如图2所示)及各频率集合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该过程具体可以通过图1给出的实施例的操作来实现;

    步骤404,终端收到这些信息后,确定不同频率集合上噪声目标增加值,并根据公式PSC=min{Pmax,NRT+N‑g}计算终端在对应频率集合所包含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其中,变量PSC表示终端在对应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NRT为该频率集合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N为热噪声,由小区2通过下行信道告知终端,g为等效路径增益,该值为终端总的接收功率减去终端从服务基站接收到的功率差值,Pmax是终端能够在该频率集合对应的子载波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在上述步骤402中,小区2中上行各频率集合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的确定可以考虑小区1中对应各频率集合上的目标IoT值,例如小区1在上行频率集合A、B上期望较低的目标IoT值(即较小的小区间干扰),则小区2可将频率集合A、B上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设定的低一些,又例如小区1在上行频率集合C、D上允许较高的目标IoT值(即较大的小区间干扰),则小区2可将频率集合C、D上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设定的高一些,从而灵活地控制小区间干扰。反之,小区1中各频率集合对应的噪声目标增加值的确定要考虑小区2中对应各频率集合上的目标IoT值。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发送模块4。下面详细描述上述模块的功能。

    第一确定模块2,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优选地,功率控制参数可以是补偿因子或者噪声增加目标;优选地,第一确定模块2还可以用于根据相邻小区在每个频率集合的期望上行干扰噪声比即IoT确定每个相应频率集合的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发送模块4,连接至第一确定模块2,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2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设置第一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终端能够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小区间的上行干扰。

    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该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基站和终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基站3和终端5,下面详细描述这些单元的功能。

    基站3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发送模块,连接至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上述模块未在图6中示出,并且,上述模块的功能与图5所示的模块的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终端5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功率控制参数;第二确定模块,连接至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上行发射功率。(上述模块未在图6中示出)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参考该功率控制参数,使得终端可以根据上行信道不同频率区间的状况确定上行发射功率,从而能够以较为合适的上行功率向基站发送数据或信令,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小区间的上行干扰、提高系统的上行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其中,该方法包括:上行频带被分为多个频率集合的系统中,确定各频率集合各自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每个频率集合包括多个物理子载波;基站将各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率集合所包括的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使用本发明,将上行频带的多个频率集合的功率控制参数下发给终端,可以使得终端根据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在相应的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