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7662858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73069.8

申请日:

20170322

公开号:

CN106805452A

公开日:

2017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5F3/08,A45F3/12,A45F3/14

主分类号:

A45F3/08,A45F3/12,A45F3/14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

发明人:

高立龙,张树杰,罗江,陈欣鹏,李立永,郭煜,陈斌,陈阳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24号

优先权:

CN201710173069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庆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负装置,该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设计的弧形背板与背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使背负人员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和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以及承载部上的竖向的金属管件均为可伸缩管件,从而能够改变该背负装置的尺寸,使该背负装置适合不同身形的人使用。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还装配有背纱带和护腰带,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不受损伤,而护腰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不受损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所述背架上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所述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部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组合成的“口”字型框架,所述弧形背板固定在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且与所述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留有间隙;所述承载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所述左承载架与所述背负部左侧金属管件组合成“门”字型框架,所述右承载架与所述背负部右侧金属管件也组合成“门”字型框架,所述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背板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设置供所述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且所述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件,且所述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为可伸缩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背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背板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背板的圆弧半径在450mm-470mm之间、弧度在45°-55°之间、高度在200mm-220mm之间,且所述弧形背板中部的最大凹陷深度为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装置还包括竖直装配在所述弧形背板左右两侧的背纱带,以及水平装配在所述弧形背板下边缘的护腰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工效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负装置。

背景技术

背负装置是一种用来方便人在背部背负各种设备或物品的运载平台,背负装置通常由背架和套装在背架上的背带构成,将设备或物品安放在背架中,背负人员的胳膊穿过背带使背带被承载在背负人员的肩膀上,背架中的设备或物品被运走。比如,包含有发动机、油箱、液压泵以及散热风扇的多功能快速救援抢修装备就是一种需要人工背负到达作业地域的设备,通常采用背负装置来背负该设备。

但是现有的背负装置没有充分考虑人体工效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用性问题,现有的背负装置的尺寸结构是固定的,而人的身形不相同,所以能够使用该背负装置的的人有限;二是安全性的问题,现有的背负装置与人的背部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出现背部局部疲劳或摩擦受损的问题;三是舒适性的问题,现有的背负装置不具有散热的特征,在长时间背负该装置时,背负人员容易因为流汗过多而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负装置,该背负装置能够适合不同身形的人使用,且人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该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该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背负部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组合成的“口”字型框架,该弧形背板固定在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且与该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留有间隙;该承载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该左承载架与该背负部左侧金属管件组合成“门”字型框架,该右承载架与该背负部右侧金属管件也组合成“门”字型框架,该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件。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背板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设置供该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且该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缘。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件,且该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为可伸缩管件。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背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背板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背板的圆弧半径在450mm-470mm之间、弧度在45°-55°之间、高度在200mm-220mm之间,且该弧形背板中部的最大凹陷深度为40mm。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背负装置还包括竖直装配在该弧形背板左右两侧的背纱带,以及水平装配在该弧形背板下边缘的护腰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设计的弧形背板与背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使背负人员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还装配有背纱带和护腰带,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不受损伤,而护腰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负装置一实施例中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宽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高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背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纱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护腰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负装置一实施例中背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背架上的背带,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100和承载部200,背负部100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2,弧形背板2朝向人体背部呈弧形弯曲,使得该弧形背板2与人体背部的生理弯曲相匹配,设置弧形背板2可以避免该背负装置装载的设备直接与背负人员的背部接触,致使背负人员背部不舒服,甚至背部受伤,比如,如果该背负装置装载的设备表面凸凹不平且是硬质表面,这种设备直接与人背部接触施加压力很容易造成人的背部受伤。

背负部100还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1组合成的“口”字型框架,弧形背板2固定在背负部100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且与背负部100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留有间隙;承载部20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左承载架3与背负部100左侧金属管件1组合成“门”字型框架,右承载架4与背负部100右侧金属管件1也组合成“门”字型框架,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5,该背架的尺寸可以改变从而适合不同身形的人使用。

弧形背板2的上下边缘与背负部100的上下两根金属管件1之间留间隙,这是为了方便在弧形背板2与人的背部之间绑上纱带,纱带用来保护人的背部不受损伤。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是呈L形的金属管件,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部分的金属管件的底端设有安装块6,背负部的左右两根金属管件1的底端也设有安装块6,承载底座5通过螺栓7固定在安装块6上,该背负装置由承载底座5承载物品或者各种设备。这里的物品包括各种能够装载在该背负装置中的货物,设备包括各种能够装载在该背负装置中的工具,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多功能快速救援抢修设备。

图2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宽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为可伸缩管件。优选的,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设置为由两根金属分管组成,包括外金属分管104和内金属分管105,在两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相对应的螺钉孔,这里的相对应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的螺钉孔102,每根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同,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左右移动套设在一起后,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这样,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伸缩改变,然后螺栓7变换一个螺栓孔8再将承载底座5重新安装在背架上。

当然,也可以仅仅在套设在外金属分管104上钻螺钉孔102,当两根金属分管之间相互移动使金属管件1的长度设定好之后,用螺钉103穿过外金属分管104上的螺钉孔102并抵止接触内金属分管105的外壁,这样也能起到固定两根金属分管的作用。

在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做伸缩改变的同时,为了保证整个背负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底座5也需要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并重新安装在背负装置的底部。在安装块6上沿左右移动的方向至少开设两个螺栓孔8,承载底座5是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8连接在该背负装置上,当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做伸缩改变后,再换一个位置接近的螺栓孔8将承载底座5安装在该背负装置上。

将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设置为可伸缩管件的目的是增大该背负装置的适用范围,不同身形的人背部的宽度不相同,宽度固定的背负装置仅仅适合背部宽度与其相接近的人群使用,如果背负人员的背部的宽度与背负装置的宽度相差太大,则背负时会非常不舒适。

优选的,弧形背板2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这里,可左右移动是指弧形背板2不是固定设置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之间,当改变背负部上下两侧金属管件1的长度时,弧形背板2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之间左右移动即可,而不需要将弧形背板拆卸后重新安装。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便于弧形背板2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左右移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设置供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204,且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缘201。这里,弧形背板2的宽度稍大于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最大伸长长度,当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做缩短变化时,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沿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中的长条形孔204移动即可。凸缘201的宽度大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的长条形孔204的宽度,防止弧形背板2从金属管件1之间掉落。优选的,背架的尺寸调整好之后,采用绳或带将弧形背板2绑定在背架上。

当然,也可以在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开设多个绑定孔,将弧形背板2绑设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当改变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的长度时,先将弧形背板2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拆卸后重新绑设即可。

图3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高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为可伸缩管件,且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为可伸缩管件。优选的,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由两根金属分管连接而成,在两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相对应的螺钉孔,这里的相对应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的螺钉孔102,每根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同,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左右移动套设在一起后,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这样,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伸缩改变。

因为背架是一个整体的刚性结构,所以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改变的同时,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的长度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变。优选的,如图3所示,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由两根金属分管连接而成,包括上金属分管205和下金属分管206,在两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相对应的螺钉孔102,这里的相对应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的螺钉孔102,每根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同,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上下移动套设在一起后,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这样,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伸缩改变。

当然,对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或者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可以仅仅在上外金属分管205上钻螺钉孔102,当两根金属分管之间相互移动使金属管件1的长度设定好之后,用螺钉103穿过上金属分管205上的螺钉孔102并抵止接触下金属分管206的外表面,这样也能起到固定金属分管的作用。

将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或者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设置为可以伸缩的金属管件,目的是使该背负装置能够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身体高的人的背部较长,身体矮的人的背部较短,通过调节背架的高度增大该背负装置的适用范围,适合不同的人使用。

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外金属分管104和内金属分管105之间也可以伸缩,所以整个背架的尺寸的变化范围更大。在改变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后,螺栓7变换一个螺栓孔8再重新固定安装在背架上。

图4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背板的俯视图。由图4可知,弧形背板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202,背负人员在背负物品或者其他设备时,体力消耗较大,出汗较多,如果不及时排汗,极易造成背负人员的身体不适,考虑到背负人员背部透气性的需要,所以在弧形背板上设计多个散热孔202。设计散热孔202不但方便散热排汗,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弧形背板2的重量。

优选的,弧形背板2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203。人在背运物品或设备时,背部会稍微向前弯曲,人的肩胛骨会向外凸出抵触在弧形背板2上,造成肩胛骨处的肌肉或皮肤不舒服甚至受损伤,在弧形背板上设置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203,人的背部弯曲时,肩胛骨部位刚好被容纳在凹陷部203中,从而肩胛骨部位被保护。

进一步优选的,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r在450mm-470mm之间、弧度α在45°-55°之间、高度H0在200mm-220mm之间,且弧形背板2中部的最大凹陷深度H1为40mm。

在设计该背负装置时,经过人体测量,发现弧形背板2中部最大凹陷深度为40mm时最符合人体工效学。如果弧形背板2中部的凹陷深度太小,则使得弧形背板2容易顶住人的脊柱骨,背负时很不舒服,而如果弧形背板2中部的凹陷深度太大,则该背负装置装载的物品或设备距离人的背部较远,人在背负时就很吃力。

当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r在450mm-470mm之间、弧度α在45°-55°之间时,弧形背板2的内面接近与人的背部相匹配。相反,如果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太大且弧度较小,那么弧形背板2过于平整,人在背负时会十分不舒适;如果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太小且弧度较大,那么弧形背板2过于弯曲,会夹在人的背部,造成背部很不舒服。

国家标准中统计的人的背部的高度约为649mm,而人的背部的宽度约为375mm。根据人体工效学计算发现,弧形背板2的高度H0应为人背部高度的1/3最合适,所以将弧形背板2的高度H0设计为210mm左右,并将弧形背板2的宽度D0设计为395mm左右,使弧形背板2的宽度能够与人的背部相匹配。

图6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纱带的示意图。本发明背负装置还包括竖直装配在弧形背板左右两侧的背纱带9,由图6可知,背纱带9的下端设置绑定带901,并在背纱带9的上端设置日字扣10,将背纱带9装配在弧形背板上时,背纱带9先从弧形背板的上边缘至下边缘围绕一圈,然后绑定带901的下端连接在日字扣10上,并将背纱带9设置在人的背部与弧形背板之间,这样,人的背部不是直接与弧形背板接触,二是通过背纱带9与弧形背板接触,由于背纱带较柔软,所以人的背部比较舒适。

优选的,背纱带9的宽度为100mm,长度为200mm。国家标准中统计的中国男性人员的背部宽度约为375mm,在弧形背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背纱带9,两个背纱带9的宽度约占人背部宽度的60%,这样,人的背部与背纱带9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背纱带9也不会过多覆盖人的背部而使背部聚集较多热量。将背纱带9的长度设置为200mm,刚好与弧形背板的高度相接近。

人在背负设备时,身体会向前倾,时间越长,人的身体向前倾的角度就越大,这样,人的脊背受力就越大,由于弧形背板是刚性的,长时间背负设备,不但使人产生不适,也会对其脊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人的背部与弧形背板之间加装的背纱带9所选用的材料具备足够高的强度、韧性与耐磨性,并且背纱带9具备一定的弹性,使背负人员的背部更加舒适。

图7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护腰带的示意图。在弧形背板的下边缘水平装配有护腰带11,护腰带11的左端设置左绑定带1101,并在左绑定带1101的左端设置日字扣10,护腰带11的右端设置右绑定带1102,将右绑定带1102的右端穿过弧形背板与背负部下侧的金属管件之间的间隙并绕过弧形背板右侧的金属管件,相同的,将左绑定带1101的左端穿过弧形背板与背负部下侧的金属管件之间的间隙,并绕过弧形背板左侧的金属管件,然后将右绑定带1102连接在左绑定带1101左端的日字扣10上,护腰带11设置在弧形背板与背负人员之间。护腰带11的长度L1为340mm,这与弧形背板的宽度相接近。

在人背负设备行进过程中,设备的重量有一部分靠腰部承担,这部分重量是通过弧形背板的下边缘对背负人员的腰部施加作用力,如果不在弧形背板下边缘设置护腰带11,刚性的弧形背板不但使背负人员背负困难,还可能对背负人员的腰部造成较大损害,背负人员健康就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增加护腰带11会对背负人员的腰部施加保护,能有效对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力进行缓冲,有效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

考虑到散热与透气性的需要,将护腰带的宽度D1设置为100mm,这样不至于使护腰带11太宽而透气性不好。护腰带11的表面用帆布制作,护腰带11的内部填充海绵材料,表面由帆布缝合使护腰带11的可以减震提高舒适性,也不容易滑动和变形,能有效提高护腰带11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发明背负装置提供的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设计的弧形背板与背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使背负人员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还装配有背纱带和护腰带,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不受损伤,而护腰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不受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一种背负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背负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背负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背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背负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73069.8 (22)申请日 2017.03.22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 路24号 (72)发明人 高立龙 张树杰 罗江 陈欣鹏 李立永 郭煜 陈斌 陈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代理人 李庆波 (51)Int.Cl. A45F 3/08(2006.01) A45F 3/12(2006.01) A45F 3/14(2006.01) (54)发明。

2、名称 一种背负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负装置, 该背负装置包括 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 背架包括由可调 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 背负部设 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 设计的 弧形背板与背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 使背负人员 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 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 属管件和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 以及承载部上的 竖向的金属管件均为可伸缩管件, 从而能够改变 该背负装置的尺寸, 使该背负装置适合不同身形 的人使用。 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还装配有背 纱带和护腰带, 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 不受损伤, 而护腰带。

3、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不 受损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6805452 A 2017.06.09 CN 106805452 A 1.一种背负装置, 包括背架和套装在所述背架上的背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架包括由 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 所述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 配的弧形背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负部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组合 成的 “口” 字型框架, 所述弧形背板固定在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且与所述背 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留有间隙; 所述承载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 所 述。

4、左承载架与所述背负部左侧金属管件组合成 “门” 字型框架, 所述右承载架与所述背负部 右侧金属管件也组合成 “门” 字型框架, 所述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 伸缩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背板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所 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设 置供所述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 且所述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 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5、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 伸缩管件, 且所述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为可伸缩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背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背板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 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背板的圆弧半径在 450mm-470mm之间、 弧度在45 -55 之间、 高度在200mm-220mm之间, 且所述弧形背板中部的 最大凹陷深度为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负装置, 其特征。

6、在于: 所述背负装置还包括竖直装配在所 述弧形背板左右两侧的背纱带, 以及水平装配在所述弧形背板下边缘的护腰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805452 A 2 一种背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体工效学装置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背负装置是一种用来方便人在背部背负各种设备或物品的运载平台, 背负装置通 常由背架和套装在背架上的背带构成, 将设备或物品安放在背架中, 背负人员的胳膊穿过 背带使背带被承载在背负人员的肩膀上, 背架中的设备或物品被运走。 比如, 包含有发动 机、 油箱、 液压泵以及散热风扇的多功能快速救援抢修装备。

7、就是一种需要人工背负到达作 业地域的设备, 通常采用背负装置来背负该设备。 0003 但是现有的背负装置没有充分考虑人体工效学,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通 用性问题, 现有的背负装置的尺寸结构是固定的, 而人的身形不相同, 所以能够使用该背负 装置的的人有限; 二是安全性的问题, 现有的背负装置与人的背部的接触面积较小, 容易出 现背部局部疲劳或摩擦受损的问题; 三是舒适性的问题, 现有的背负装置不具有散热的特 征, 在长时间背负该装置时, 背负人员容易因为流汗过多而不舒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负装置, 该背负装置能够适合不同身形 的人使用, 且人在。

8、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 安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背负装置, 包括背架和 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带, 该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 该背负 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0006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背负部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组合成的 “口” 字型框架, 该弧形背板固定在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且与该背负部上下两 侧的金属管件留有间隙; 该承载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 该左承载架与该 背负部左侧金属管件组合成 “门” 字型框架, 该右承载架与该背负部右侧金属管件也组合成 “门。

9、” 字型框架, 该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 0007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 件。 0008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弧形背板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该背负部 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 0009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上设置供该 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 且该弧形背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沿厚度方 向延伸的凸缘。 0010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为可伸缩管 件, 且该左承载架和右承载架的竖向的金属管件也为可伸缩管件。 0011 在本。

10、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弧形背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6805452 A 3 0012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弧形背板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成人肩 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 0013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弧形背板的圆弧半径在450mm-470mm之 间、 弧度在45 -55 之间、 高度在200mm-220mm之间, 且该弧形背板中部的最大凹陷深度为 40mm。 0014 在本发明背负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背负装置还包括竖直装配在该弧形背板 左右两侧的背纱带, 以及水平装配在该弧形背板下边缘的护腰带。 0015 本。

11、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背 带, 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 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 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 设计的弧形背板与背 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 使背负人员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 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还 装配有背纱带和护腰带, 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不受损伤, 而护腰带能够保护背 负人员的腰部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背负装置一实施例中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宽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背。

12、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高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4中背板的俯视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纱带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护腰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 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 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4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

13、定义,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 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 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背负装置一实施例中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背负装置包括背架 和套装在背架上的背带, 背架包括由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100和承载部200, 背 负部100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2, 弧形背板2朝向人体背部呈弧 形弯曲, 使得该弧形背板2与人体背部的生理弯曲相匹配, 设置弧形背板2可以避免该背负 装置装载的设。

14、备直接与背负人员的背部接触, 致使背负人员背部不舒服, 甚至背部受伤, 比 如, 如果该背负装置装载的设备表面凸凹不平且是硬质表面, 这种设备直接与人背部接触 施加压力很容易造成人的背部受伤。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6805452 A 4 0027 背负部100还包括由4根金属管件1组合成的 “口” 字型框架, 弧形背板2固定在背负 部100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 且与背负部100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留有间隙; 承载部200 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 左承载架3与背负部100左侧金属管件1组合成 “门” 字型框架, 右承载架4与背负部100右侧金属管件1也组合成。

15、 “门” 字型框架, 左承载架3 和右承载架4的下方安装有承载底座5, 该背架的尺寸可以改变从而适合不同身形的人使 用。 0028 弧形背板2的上下边缘与背负部100的上下两根金属管件1之间留间隙, 这是为了 方便在弧形背板2与人的背部之间绑上纱带, 纱带用来保护人的背部不受损伤。 左承载架3 和右承载架4是呈L形的金属管件, 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部分的金属管件的底端设 有安装块6, 背负部的左右两根金属管件1的底端也设有安装块6, 承载底座5通过螺栓7固定 在安装块6上, 该背负装置由承载底座5承载物品或者各种设备。 这里的物品包括各种能够 装载在该背负装置中的货物, 设备包括各种能。

16、够装载在该背负装置中的工具, 比如前文中 所提到的多功能快速救援抢修设备。 0029 图2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宽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2 中, 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为可伸缩管件。 优选的, 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设置 为由两根金属分管组成, 包括外金属分管104和内金属分管105, 在两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 相对应的螺钉孔, 这里的相对应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的螺钉孔102, 每根金 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同, 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左右移动套设在一起后, 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 这样, 上下两侧。

17、的金 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伸缩改变, 然后螺栓7变换一个螺栓孔8再将承载底座5重新安装在 背架上。 0030 当然, 也可以仅仅在套设在外金属分管104上钻螺钉孔102, 当两根金属分管之间 相互移动使金属管件1的长度设定好之后, 用螺钉103穿过外金属分管104上的螺钉孔102并 抵止接触内金属分管105的外壁, 这样也能起到固定两根金属分管的作用。 0031 在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做伸缩改变的同时, 为了保证整个背负装 置结构的稳定性, 承载底座5也需要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并重新安装在背负装置的底部。 在安 装块6上沿左右移动的方向至少开设两个螺栓孔8, 承载底座5是通过螺栓穿过。

18、螺栓孔8连接 在该背负装置上, 当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做伸缩改变后, 再换一个位置接近 的螺栓孔8将承载底座5安装在该背负装置上。 0032 将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设置为可伸缩管件的目的是增大该背负装置的适 用范围, 不同身形的人背部的宽度不相同, 宽度固定的背负装置仅仅适合背部宽度与其相 接近的人群使用, 如果背负人员的背部的宽度与背负装置的宽度相差太大, 则背负时会非 常不舒适。 0033 优选的, 弧形背板2可左右移动式安装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 这里, 可 左右移动是指弧形背板2不是固定设置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之间, 当改变背负部 上下两侧金属管件1。

19、的长度时, 弧形背板2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之间左右移动即 可, 而不需要将弧形背板拆卸后重新安装。 0034 进一步优选的, 为了便于弧形背板2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左右移动, 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设置供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个侧边穿过的长条形孔204, 且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6805452 A 5 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缘201。 这里, 弧形背板2的宽度稍大 于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最大伸长长度, 当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做缩短变 化时, 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沿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中的长条形孔204移动即可。。

20、 凸 缘201的宽度大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的长条形孔204的宽度, 防止弧形背板2从 金属管件1之间掉落。 优选的, 背架的尺寸调整好之后, 采用绳或带将弧形背板2绑定在背架 上。 0035 当然, 也可以在弧形背板2的左右两侧开设多个绑定孔, 将弧形背板2绑设在背负 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 当改变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的长度时, 先将弧形背板2 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上拆卸后重新绑设即可。 0036 图3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能够调节高度的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3可 知, 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为可伸缩管件, 且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 件也为可。

21、伸缩管件。 优选的, 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由两根金属分管连接而成, 在两 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相对应的螺钉孔, 这里的相对应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 的螺钉孔102, 每根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同, 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左右 移动套设在一起后, 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 这样, 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伸缩改变。 0037 因为背架是一个整体的刚性结构, 所以在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改 变的同时, 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的长度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优选的, 如图3所示, 左承载架3。

22、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由两根金属分管连接而成, 包括上金 属分管205和下金属分管206, 在两根金属分管上均钻有相对应的螺钉孔102, 这里的相对应 是指每根金属分管上均设有个数相同的螺钉孔102, 每根金属分管上的螺钉孔102的间距相 同, 当两根金属分管在连接处101上下移动套设在一起后, 用螺钉103穿过金属分管上的螺 钉孔102将两根金属分管连接在一起, 这样, 背负部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就可以做 伸缩改变。 0038 当然, 对于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或者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 属管件, 也可以仅仅在上外金属分管205上钻螺钉孔102, 当两根金属分管之间。

23、相互移动使 金属管件1的长度设定好之后, 用螺钉103穿过上金属分管205上的螺钉孔102并抵止接触下 金属分管206的外表面, 这样也能起到固定金属分管的作用。 0039 将背负部左右两侧的金属管件1或者左承载架3和右承载架4的竖向的金属管件设 置为可以伸缩的金属管件, 目的是使该背负装置能够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身体高的人 的背部较长, 身体矮的人的背部较短, 通过调节背架的高度增大该背负装置的适用范围, 适 合不同的人使用。 0040 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外金属分管104和内金属分管105之间也可以伸缩, 所以 整个背架的尺寸的变化范围更大。 在改变上下两侧的金属管件1的长度后, 螺。

24、栓7变换一个 螺栓孔8再重新固定安装在背架上。 0041 图4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背板的俯视 图。 由图4可知, 弧形背板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202, 背负人员在背负物品或者其他设备时, 体力消耗较大, 出汗较多, 如果不及时排汗, 极易造成背负人员的身体不适, 考虑到背负人 员背部透气性的需要, 所以在弧形背板上设计多个散热孔202。 设计散热孔202不但方便散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6805452 A 6 热排汗, 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弧形背板2的重量。 0042 优选的, 弧形背板2靠上的部位设有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的凹陷部2。

25、03。 人在 背运物品或设备时, 背部会稍微向前弯曲, 人的肩胛骨会向外凸出抵触在弧形背板2上, 造 成肩胛骨处的肌肉或皮肤不舒服甚至受损伤, 在弧形背板上设置两个与成人肩胛骨相匹配 的凹陷部203, 人的背部弯曲时, 肩胛骨部位刚好被容纳在凹陷部203中, 从而肩胛骨部位被 保护。 0043 进一步优选的, 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r在450mm-470mm之间、 弧度 在45 -55 之 间、 高度H0在200mm-220mm之间, 且弧形背板2中部的最大凹陷深度H1为40mm。 0044 在设计该背负装置时, 经过人体测量, 发现弧形背板2中部最大凹陷深度为40mm时 最符合人体工效学。 如。

26、果弧形背板2中部的凹陷深度太小, 则使得弧形背板2容易顶住人的 脊柱骨, 背负时很不舒服, 而如果弧形背板2中部的凹陷深度太大, 则该背负装置装载的物 品或设备距离人的背部较远, 人在背负时就很吃力。 0045 当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r在450mm-470mm之间、 弧度 在45 -55 之间时, 弧形背板 2的内面接近与人的背部相匹配。 相反, 如果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太大且弧度较小, 那么弧 形背板2过于平整, 人在背负时会十分不舒适; 如果弧形背板2的圆弧半径太小且弧度较大, 那么弧形背板2过于弯曲, 会夹在人的背部, 造成背部很不舒服。 0046 国家标准中统计的人的背部的高度约为64。

27、9mm, 而人的背部的宽度约为375mm。 根 据人体工效学计算发现, 弧形背板2的高度H0应为人背部高度的1/3最合适, 所以将弧形背 板2的高度H0设计为210mm左右, 并将弧形背板2的宽度D0设计为395mm左右, 使弧形背板2的 宽度能够与人的背部相匹配。 0047 图6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背纱带的示意图。 本发明背负装置还包括竖 直装配在弧形背板左右两侧的背纱带9, 由图6可知, 背纱带9的下端设置绑定带901, 并在背 纱带9的上端设置日字扣10, 将背纱带9装配在弧形背板上时, 背纱带9先从弧形背板的上边 缘至下边缘围绕一圈, 然后绑定带901的下端连接在日字扣10上,。

28、 并将背纱带9设置在人的 背部与弧形背板之间, 这样, 人的背部不是直接与弧形背板接触, 二是通过背纱带9与弧形 背板接触, 由于背纱带较柔软, 所以人的背部比较舒适。 0048 优选的, 背纱带9的宽度为100mm, 长度为200mm。 国家标准中统计的中国男性人员 的背部宽度约为375mm, 在弧形背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背纱带9, 两个背纱带9的宽度约占人 背部宽度的60, 这样, 人的背部与背纱带9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同时背纱带9也不会过多覆 盖人的背部而使背部聚集较多热量。 将背纱带9的长度设置为200mm, 刚好与弧形背板的高 度相接近。 0049 人在背负设备时, 身体会向前倾, 时。

29、间越长, 人的身体向前倾的角度就越大, 这样, 人的脊背受力就越大, 由于弧形背板是刚性的, 长时间背负设备, 不但使人产生不适, 也会 对其脊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人的背部与弧形背板之间加装的背纱带9所选用的材料 具备足够高的强度、 韧性与耐磨性, 并且背纱带9具备一定的弹性, 使背负人员的背部更加 舒适。 0050 图7是本发明背负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护腰带的示意图。 在弧形背板的下边缘水平 装配有护腰带11, 护腰带11的左端设置左绑定带1101, 并在左绑定带1101的左端设置日字 扣10, 护腰带11的右端设置右绑定带1102, 将右绑定带1102的右端穿过弧形背板与背负部 说 明 。

30、书 5/6 页 7 CN 106805452 A 7 下侧的金属管件之间的间隙并绕过弧形背板右侧的金属管件, 相同的, 将左绑定带1101的 左端穿过弧形背板与背负部下侧的金属管件之间的间隙, 并绕过弧形背板左侧的金属管 件, 然后将右绑定带1102连接在左绑定带1101左端的日字扣10上, 护腰带11设置在弧形背 板与背负人员之间。 护腰带11的长度L1为340mm, 这与弧形背板的宽度相接近。 0051 在人背负设备行进过程中, 设备的重量有一部分靠腰部承担, 这部分重量是通过 弧形背板的下边缘对背负人员的腰部施加作用力, 如果不在弧形背板下边缘设置护腰带 11, 刚性的弧形背板不但使背负。

31、人员背负困难, 还可能对背负人员的腰部造成较大损害, 背 负人员健康就得不到有效保证, 因此, 增加护腰带11会对背负人员的腰部施加保护, 能有效 对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力进行缓冲, 有效保护背负人员的腰部。 0052 考虑到散热与透气性的需要, 将护腰带的宽度D1设置为100mm, 这样不至于使护腰 带11太宽而透气性不好。 护腰带11的表面用帆布制作, 护腰带11的内部填充海绵材料, 表面 由帆布缝合使护腰带11的可以减震提高舒适性, 也不容易滑动和变形, 能有效提高护腰带 11的使用寿命。 0053 通过以上实施例, 本发明背负装置提供的背负装置包括背架和套装在该背架上的 背带, 背架包括由。

32、可调节的金属管件组成的背负部和承载部, 背负部设置有与成人肩背的 生理结构相适配的弧形背板。 该背架的背负部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学, 设计的弧形背板与 背负人员的背部相匹配, 使背负人员在背负该装置时更加舒适。 该背负装置的弧形背板上 还装配有背纱带和护腰带, 背纱带能够保护背负人员的背部不受损伤, 而护腰带能够保护 背负人员的腰部不受损伤。 0054 在上述实施例中, 仅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示范性描述,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 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6805452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6805452 A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6805452 A 10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6805452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