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6625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0006

申请日:

1985.04.01

公开号:

CN85100006A

公开日:

1985.09.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人 陈财水发明人 陈财水 高荫榆|||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C11B7/00

主分类号:

C11B7/00

申请人:

江西工业大学

发明人:

陈才水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第四交通路1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利用分级结晶、有机溶剂处理,经脱酸、脱色、脱臭(“三脱”在结晶分离工序之前或之后)处理得类可可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类可可脂的制备方法,以天然植物油脂为原料,用有机溶剂冷却结晶分提,低熔点分提物脱除溶剂后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
2: 根据权项1,其特征是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丙酮或正己烷(大豆油、8号轻汽油)。
3: 根据权项1或权项2,其特征是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0.4~1。
4: 根据权项1或权项3,其特征是冷却结晶的温度为26~35℃,冷却时间为3~6小时。
5: 一种类可可脂的制备方法,以天然植物油脂为原料,经二次冷却结晶或一次冷却结晶,低熔点物用有机溶剂重结晶,再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乌桕脂为原料,恒温过滤。
6: 根据权项5,其特征是未经“三脱”的乌桕脂第一次冷却结晶的温度为38~42℃,时间为3~5小时,第二次冷却结晶的温度为32~37℃,冷却时间为4~10小时。
7: 根据权项5,其特征是未经“三脱”的乌桕脂一次冷却结晶的温度为36~42℃,冷却时间为6~12小时。
8: 根据权项5,其特征是经“三脱”后的乌桕脂第一次冷却结晶温度为38~42℃,冷却时间为2~5小时,第二次冷却结晶温度为32~37℃,冷却时间为3~8小时。
9: 根据权项5,其特征是经“三脱”后的乌桕脂一次冷却结晶的温度为36~42℃,冷却时间为4~10小时。
10: 根据权项5至权项9,其特征是在结晶温度下恒温过滤。
11: 根据权项5,其特征是重结晶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丙酮、正己烷(大豆油、轻汽油8号)、丙酮-酒精混合溶液(酒精量<30%)。
12: 根据权项5或权项11,其特征是重结晶的有机溶剂用量为低熔点物的5倍,重结晶温度为10~-10℃。

说明书


本发明属油脂化工技术,所得产品可作为食用特种油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类可可脂具有类似天然可可脂的性质,两者固体脂肪指数、碘价、折光率、皂化价等特性指标相近,并具有与天然可可脂相似的软化温度范围窄,在常温下硬而脆,在人体温度(37℃)下迅速熔化等特点,是生产巧克力的重要原料。由于天然可可脂主要从热带植物可可豆中提取,产地范围狭窄、产量低、价格贵,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许多国家以天然可可脂的代用品一类可可脂来满足市场需要。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是:以棕榈油、牛油坚果脂、双罗果脂、婆罗脂、芒果核脂等热带植物脂为原料,经过选择性氢化,用有机溶剂结晶分提出性能近似于天然可可脂的部分,再经脱除催化剂和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得到类可可脂。亦有用上述原料直接用有机溶剂分级结晶的方法得到类可可脂。这些原料产于热带地区,而在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美、巴基斯坦等地)极其缺乏。因此原料不易得到,产量受到很大限制。利用乌桕脂(或籽)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经查阅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化学协会杂志、世界专利以及油脂、林业、食品方面的杂志均未发现记载。利用中国专利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电子计算机与国外机检系统联机检索也未发现。

    西德专利(DE-2747765)中介绍了从棕榈油中制取类可可脂(富含1,3-二软脂酸-2-油酸甘三酯)的加工过程,该过程采用分级结晶得到低熔点部分,再用丙酮溶剂处理得到类可可脂。该方法使用的溶剂量为结晶分离的低熔点物的8倍。该工艺丙酮耗量大,使得生产设备、回收装置庞大,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并使生产安全受到威胁。

    本发明目的在于寻求类可可脂的新油源,采用资源丰富的乌桕脂为原料,通过安全可靠、较为简单的工艺路线制取类可可脂,以改变国内类可可脂完全依靠进口的状况。

    本发明的要点是以乌桕脂(或乌桕籽经除杂质、破膜,加入有机溶剂萃取、过滤得萃取液,萃取液经减压脱除溶剂得乌桕脂)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工艺过程如下:

    1、在乌桕脂中加入有机溶剂,加热使乌桕脂全部溶剂,冷却结晶,过滤分提,低熔点分提物经脱除溶剂,并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得类可可脂。

    2、将乌桕脂加热熔解,经二次(或一次)冷却结晶,恒温过滤,滤液部分加入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分离得结晶物,经脱除溶剂后,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即得类可可脂(“三脱”亦可是在冷却结晶之前地工序)

    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诸种(原料以1000克计):

    方法Ⅰ:将乌桕脂加热至60~70℃熔化,脱除磷脂(水合法或磷酸法),过滤除去杂质,再加热至60~70℃成透明均相溶液,放入25~41℃水浴冷却3~5小时至38~42℃结晶(第一次结晶),恒温过滤分离出高熔点部分(副产Ⅰ)。滤液部分继续加热至完全熔解,放入25~35℃水浴冷却4~10小时至32~37℃结晶(第二次结晶),恒温过滤分离出高熔点部分(副产Ⅱ)。低熔点滤液中加入5倍的有机溶剂〔丙酮、正己烷或丙酮-酒精混合溶液(酒精量<30%)〕,加热至完全熔解后,冷却至10~-10℃结晶,过滤取结晶物经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得类可可脂粗制品,再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得精制类可可脂。“三脱”为油脂加工常用的精炼方法。

    方法Ⅱ:将乌桕脂按方法Ⅰ所述脱磷脂和过滤后,再将乌桕脂加热至60~70℃全部熔解,放入25~41℃水浴,冷却6~12小时至36~42℃结晶,恒温过滤分离出高熔点部分(副产品),滤液中加入5倍的有机溶剂(同方法Ⅰ)处理得类可可脂粗制品,再经“三脱”得精制类可可脂。

    方法Ⅲ:将乌桕脂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得精制乌桕脂,每1000克乌桕脂加热熔解后,冷却至40~50℃加入470~1000克有机溶剂(丙酮或正己烷),放入15~35℃水浴冷却3~6小时至26~35℃结晶,恒温过滤,将结晶部分分离,滤液经减压脱溶剂后得类可可脂产品。

    方法Ⅳ:先将乌桕脂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加热至60~70℃完全熔解,在25~41℃水浴中冷却2~5小时,至38~42℃结晶,恒温过滤,分离出高熔点部分(副产Ⅰ),滤液部分加热至60~65℃,至完全熔解,在25~35℃水浴中冷却3~8小时,至32~37℃结晶,恒温过滤,分离出高熔点部分(副产Ⅱ),滤液部分加入5倍有机溶剂,加热至完全熔解,冷却至10~-10℃结晶,过滤的结晶物经脱除溶剂后即为类可可脂。

    方法Ⅴ:先将乌桕脂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加热熔解,在25~41℃水浴中冷却4~10小时,至36~42℃结晶,分离出的低熔点部分加入有机溶剂处理得类可可脂(同方法Ⅳ)。

    实例1:(操作步骤见方法Ⅰ)

    本发明同已有方法相比,由于采用了资源丰富的乌桕脂,因此,原料来源广泛,打破了热带地区的限制,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所用有机溶剂量小,因而安全性较大,设备利用率较高,可减小设备投资。采用乌桕脂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得率高(得率为30-70%),成本低。

    本发明所制得的类可可脂其物化指标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柯布灵”(Coberine)等类可可脂,具体性能如下:

    1.固体脂肪指数(SFI)数据:

    3、巧克力生产厂按调温型工艺条件试制成巧克力,产品脆度好,断开有声,表面光亮,色泽正常,无起霜发花现象,口味正常,无异味,脱模顺利,能满足巧克力生产工艺要求。

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利用分级结晶、有机溶剂处理,经脱酸、脱色、脱臭(“三脱”在结晶分离工序之前或之后)处理得类可可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