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关系到主要用于冷藏设备或空调设备的双缸式旋转压缩机。更具体地说,它关系到用来减少冷却介质输入系统中压力损失的一种双缸式旋转压缩机。 图7和图8中表示一种已知的双缸式旋转压缩机,它由日本不审查的实用新型出版物第50793/1981号首次提出。在图7和图8中,参考数字2a、2b分别指带有压缩腔3a或3b的缸筒,参考数字4a、4b代表由偏心块1a、1b驱动的滚动活塞,数字5a、5b代表通常与滚动活塞的外圆周面相接触的叶片,数字6a、6b指用来给叶片5a、5b加推力的弹簧,数字7和8代表轴承盘,它们各自与缸筒2a、2b配合,从而在各个缸筒2a、2b的内侧形成压缩腔,数字9代表一个中间隔板,它置于缸筒2a和2b之间,把压缩腔3a和3b分隔在板的两侧,数字10代表一个密封容器,此容器内安放结构如上所述的压缩单元A,B。数字13代表一条低压致冷剂气体的输入管,此管一端分叉,分别与中隔板9上开设的输入通道14和15相连。
下面介绍这种具有上述构造的已知的旋转压缩机的运行情况。
启动驱动轴1,滚动活塞4a、4b沿着缸筒2a,2b的内圆周表面作旋转运动。一股低压的气态致冷剂顺着输入管13和输入通道14、15被吸入压缩腔3a和3b的低压区,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这股低压的气态致冷剂在压缩腔3a和3b中受到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致冷剂,然后通过排气管排出。
就这种已知的旋转压缩机来说,由于必须在中隔板9上设置致冷剂气体的输入通道。因而需要复杂的机加工。再说,如果要制造大容量的旋转式压缩机,那么在输入通道处的压力损失就会成问题。为消除这一缺点,就必须把中隔板做的较厚,以便得到较大内径的输入通道。然而这一权宜之计又使轴承盘7和8之间的距离增大,结果由于驱动轴的挠曲,使轴承盘和驱动轴的可靠性下降。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双缸式旋转压缩机,它既便于对输入通道的机加工,又可减少在气体输入系统中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上述目标和其它所有目标业已由所提出的一种双缸式旋转压缩机实现了。提出的这种压缩机包括形成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的两个缸筒,还有一个设在两个缸筒之间以把它们隔开的中隔板。这种压缩机的特点是,具有开在每一个缸筒上并平行于中隔板的低压气态制冷剂通道;具有一条共用的制冷剂气体输入总管,此总管设在安放缸筒和中隔板的密封容器之外;还具有第一和第二输入支管,每一支管一端接总管,另一端穿进密封容器同每一输入通道的入口相接。
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而设计的双缸式旋转压缩机的第一种实例,表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例的剖视图;
图7是传统形式的双缸旋转压缩机中一个重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传统形式旋转压缩机的横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优先选用的实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例。与图7及图8中相同的参考数字,代表相同或相对应的零件。
第一输入通道14A把致冷剂气体引入压缩单元A,
第二输入通道15B把致冷剂气体引入压缩单元B,这两条通道各自有一条直的轴心线,并且是成形在缸筒2a和2b上,平行于设置在缸筒2a和2b之间的中隔板9。
第一输入支管13a和第二输入支管13b各以一端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输入通道14A、15B。支管13a和13b各以另一端穿出密封容器10的壳壁,在容器10外面与输入总管16的岔管段相接。于是在本发明的这种双缸式旋转压缩机中,低压的气态致冷剂在经过输入总管16后部分经支管13a和输入通道14A进入压缩腔3a,另一部分经过输入支管13b和输入通道15B进入压缩腔3b。
按照本发明的设计,双缸式旋转压缩机的每一条输入通道14A、15B都是在缸筒2a和2b上形成的,因此这种压缩机中通道14A和15B所需的机加工过程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另外各条通道的内径不受隔板9厚度的影响,可以做得足够大。再有,每条输入支管13a、13b的轴心线与各条输入通道14A、15B的轴心线一致,并直接通入各压缩腔3a、3b,因此,流道所引起的压力损失很小。
图2中是本发明的第2种实例。这第二个实例的特点是,第2输入支管13b带有90°弧段,它一端接在输入总管16的末端开口上,而以另一端接到输入通道15B上,第一输入支管13a则是一直管,它以一端接在输入总管16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一垂直于总管16的支管。在这个实例中,像图1中画出的那种装在总管16末端的岔管可以省去。因此使输入管道系统的建造得以简化。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例。在这种例子中,第一输入管13a接在输入总管16的末端开口上,并与总管同轴线地延伸。另一方面,第二输入支管13b有一个90°的弧形管段,它的一端接在输入总管16的外圆柱壁面的开口上,使第二个支管13b与第一支管13a平行地延伸。在此第三种实例中,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比在图2所示的第二种例子中的压力损失小。
图4中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例。在这个例子中,在输入支管13a和13b的适当部位,分别设置具有气体、液体分离作用的第一聚积器17a和第二聚积器17b。
图5中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例,在这个例子中,两条输入支管13a和13b通过一共用聚积器17与输入总管16相连。因为只用一个聚积器,所以这第五种例子中的输入总管16更容易加工。
图6中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例。这第六个例子与第五种实例基本相同,只是在这里聚积器17的内腔被一个分隔板18分成两部分,第一输入支管13a和第二输入支管13b则分别插入这两个隔开的部分。因此防止了从输入支管13a和13b开口排出的致冷剂气体在聚积器17中受干扰,从而提高了致冷剂气体输入压缩机的效率。在此例中,分隔板18的下部可以有一个连通间隙18a。当聚积器17中存积有致冷剂液体时,这个连通间隙18a可以防止由分隔板分开的两部分间出现液位差。
总之,按照本发明的设计,在双缸式旋转压缩机中,每一个缸筒上都设置一条输入通道,并直接地或者通过一个或分开的几个聚积器连到输入总管上。因此,输入通道的机加工较容易;中隔板可以较薄,而输入通道的内径则可足够大,因而可减小输入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另外,两轴承板间的距离可以较小,不致产生驱动轴挠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