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运动健身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摇摆运动健身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556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2 CN 203935565 U (21)申请号 201420210956.X (22)申请日 2014.04.28 A63B 22/1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俊轩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线西乡线西村中央路 三段 112 号 (72)发明人 杨俊轩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王晶 (54) 实用新型名称 摇摆运动健身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摆运动健身器, 包 括 : 一支撑架体, 其上端设有枢座部、 下端则设有 间隔配置的。
2、第一、 第二轮座部 ; 一翘动板, 组装于 支撑架体上方, 翘动板中间部位枢组连接于支撑 架体所设枢座部而能摇摆翘动 ; 一第一滚轮组, 藉第一轮轴组装于支撑架体所设第一轮座部, 且 第一轮轴设有第一受动部 ; 一第二滚轮组, 藉第 二轮轴组装于支撑架体所设第二轮座部, 且第二 轮轴设有第二受动部 ; 一挠性连动构件, 呈形 路径延伸形态, 包括第一、 第二固定端以及介于第 一、 第二固定端之间的第一、 第二挠曲带动区, 该 第一、 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定位于翘动板的第一、 第二翘动端底部, 第一挠曲带动区段连动第一轮 轴所设第一受动部, 第二挠曲带动区段则连动第 二轮轴所设第二受动部 ; 藉此。
3、令摇摆运动健身器 使用上能在翘动板摇摆翘动时同步产生往复平移 运动, 达到提升摇摆运动健身器作动形态丰富性 与健身娱乐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9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5565 U CN 203935565 U 1/1 页 2 1. 一种摇摆运动健身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支撑架体, 为一刚性架体形态, 该支撑架体上端中间部位设有一枢座部, 支撑架体下 端则设有间隔配置的一第一轮座部及一第二轮座部 ; 一翘动板, 。
4、组装于该支撑架体上方, 翘动板底部中间部位具有一枢接轴以枢组连接于 支撑架体上端所设枢座部, 构成翘动板能够以枢座部为支点进行摇摆翘动, 构成翘动板具 有一第一翘动端及一第二翘动端 ; 一第一滚轮组, 通过一第一轮轴组装于支撑架体下端所设第一轮座部呈可着地转动状 态, 且第一轮轴设有一第一受动部 ; 一第二滚轮组, 通过一第二轮轴组装于支撑架体下端所设第二轮座部呈可着地转动状 态, 且第二轮轴设有一第二受动部 ; 一挠性连动构件, 具有可挠曲性且呈形路径延伸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包括一第一固 定端、 一第二固定端以及介于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一第一挠曲带动区段以及第 二挠曲带动区, 其中第。
5、一固定端连接定位于翘动板的第一翘动端底部, 第二固定端连接定 位于翘动板的第二翘动端底部, 第一挠曲带动区段连动第一轮轴所设第一受动部, 第二挠 曲带动区段则连动第二轮轴所设第二受动部 ; 当翘动板进行摇摆翘动时, 通过挠性连动构件同步带动第一滚轮组、 第二滚轮组产生 关联被动式的转动, 令摇摆运动健身器使用上, 能够在翘动板摇摆翘动时同步产生往复平 移运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摆运动健身器, 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体呈一倒 V 形架构而包括 一第一斜架部以及一第二斜架部, 第一斜架部及第二斜架部上端均与翘动板底部所设枢接 轴共同枢组连接, 构成第一斜架部与第二斜架部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状。
6、态, 以调整支撑架 体高度或令支撑架体开展成扁平状态, 且第一斜架部与第二斜架部之间通过一横向可调整 杆相连接, 横向可调整杆具有一可伸缩部位而能调变横向可调整杆的长度, 以因应第一斜 架部与第二斜架部之间夹角调整变化状态, 且可伸缩部位并设有一定位构件, 以令可伸缩 部位的调变状态获得定位 ; 第一、 第二轮轴所设第一、 第二受动部设成扩径圆柱形态, 挠性 连动构件则为一条弹性绳体, 以使挠性连动构件的第一、 第二挠曲带动区段通过绕圈形态 与第一、 第二受动部相配合, 以连动第一、 第二轮轴。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摇摆运动健身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构件, 为一插销或一弹 性复位拉杆。
7、所构成, 横向可调整杆的可伸缩部位则配合开设数个间隔排列的插孔以供定位 构件选择性插组而获得定位作用。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摇摆运动健身器, 其特征在于第一、 第二轮轴所设第一、 第二受 动部设为齿轮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则配合设为一链条形态, 以使挠性连动构件的第一、 第二 挠曲带动区段通过啮合状态与第一、 第二受动部相配合, 以连动第一、 第二轮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35565 U 2 1/3 页 3 摇摆运动健身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材结构, 特别是指一种摇摆运动健身器的创新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运动健身器形态。
8、相当众多, 而本实用新型特别针对具有摇摆作 动形态的运动健身器产品结构形态而言。 0003 综观目前具有摇摆作动形态的运动健身器, 其进行摇摆运动的构件 ( 如座板或踏 板 ) 通常通过一旋支点部位的设置来达成, 惟其旋支点部位在使用上通常是被固定在一个 定点位置, 如此一来, 构成运动健身器使用上运动形态受到局限, 无法达到更加多元丰富运 动健身与娱乐效果的问题点与缺憾。 0004 再者, 无论哪一种形态与功能的运动健身器产品, 当其上市一段时间之后, 一旦用 户对产品的运动形态熟练, 就会因为感到单调乏味而逐渐对运动健身器产生排斥感, 因此 在运动健身器产品领域中, 如何研发出创新运动形态。
9、的新型结构, 以超越竞争对手获得消 费者青睐, 一直以来都是相关业界不断努力思索突破的重要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摆运动健身器, 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运动健身器结构形态为目标加以创新突破。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摇摆运动健身器包括 : 一支撑架体, 为一刚性架体形态, 支撑架体上端中间部 位设有一枢座部, 支撑架体下端则设有间隔配置的一第一轮座部及一第二轮座部 ; 一翘动 板, 组装于支撑架体上方, 翘动板底部中间部位具有一枢接轴以枢组连接于支撑架体上端 。
10、所设枢座部, 构成翘动板能够以枢座部为支点进行摇摆翘动, 构成翘动板具有一第一翘动 端及一第二翘动端 ; 一第一滚轮组, 通过一第一轮轴组装于支撑架体下端所设第一轮座部 呈可着地转动状态, 且第一轮轴设有一第一受动部 ; 一第二滚轮组, 通过一第二轮轴组装于 支撑架体下端所设第二轮座部呈可着地转动状态, 且第二轮轴设有一第二受动部 ; 一挠性 连动构件, 具有可挠曲性且呈形路径延伸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包括一第一固定端、 一第二 固定端以及介于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一第一挠曲带动区段以及第二挠曲带动 区, 其中第一固定端连接定位于翘动板的第一翘动端底部, 第二固定端连接定位于翘动板 的第二。
11、翘动端底部, 第一挠曲带动区段连动第一轮轴所设第一受动部, 第二挠曲带动区段 则连动第二轮轴所设第二受动部。 0008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 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 当翘动板进行摇摆翘动时 得通过挠性连动构件同步带动第一、 第二滚轮组产生关联被动式的转动, 令摇摆运动健身 器使用上能够在翘动板摇摆翘动时同步产生往复平移运动, 达到提升摇摆运动健身器作动 形态丰富性与健身、 娱乐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说 明 书 CN 203935565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注:为仰视角度)。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
12、健身器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正视图。 0011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2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一。 0013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二。 0014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使用者操作姿态实施例图一。 0015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使用者操作姿态实施例图二。 0016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使用者操作姿态实施例图三。 0017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体开展成扁平状态的平面正视图。 0018 图 10 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 第二受动部设为齿轮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配合设为链。
13、 条形态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 1、 2、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的较佳实施例, 惟此等实施例仅供 说明之用, 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摇摆运动健身器 A 包括下述构成 : 0020 一支撑架体 10, 为一刚性架体形态, 支撑架体 10 上端中间部位设有一枢座部 11, 支撑架体 10 下端则设有间隔配置的一第一轮座部 12 及一第二轮座部 13 ; 0021 一翘动板 20, 组装于支撑架体 10 上方, 翘动板 20 底部中间部位具有一枢接轴 21 以枢组连接于支撑架体10上端所设枢座部11, 构成翘动板20能够以枢座部11为支点进行 摇摆翘。
14、动, 构成翘动板 20 具有一第一翘动端 22 及一第二翘动端 23 ; 0022 一第一滚轮组 30, 通过一第一轮轴 31 组装于支撑架体 10 下端所设第一轮座部 12 呈可着地转动状态, 且第一轮轴 31 设有一第一受动部 32 ; 0023 一第二滚轮组 40, 通过一第二轮轴 41 组装于支撑架体 10 下端所设第二轮座部 13 呈可着地转动状态, 且第二轮轴 41 设有一第二受动部 42 ; 0024 一挠性连动构件 50, 具有可挠曲性且呈形路径延伸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 50 包括 一第一固定端51、 一第二固定端52以及介于第一固定端51与第二固定端52之间的一第一 挠曲带动。
15、区段53以及第二挠曲带动区段54, 其中第一固定端51连接定位于翘动板20的第 一翘动端 22 底部, 第二固定端 52 连接定位于翘动板 20 的第二翘动端 23 底部, 第一挠曲带 动区段 53 连动第一轮轴 31 所设第一受动部 32, 第二挠曲带动区段 54 则连动第二轮轴 41 所设第二受动部 42。 0025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请先配合参阅图 4、 5, 当翘动 板 20 进行摇摆翘动时 ( 如箭号 L1 所示, 例如被使用者双脚所踩动 ), 得以通过挠性连动构 件 50 同步带动第一滚轮组 30、 第二滚轮组 40 产生关联被动式的转动 ( 如箭号 。
16、L2 所示 ), 令摇摆运动健身器 A 使用上, 能够在翘动板 20 摇摆翘动时同步产生往复平移运动 ( 如箭号 L3 所示 )。本段中所提第一滚轮组 30、 第二滚轮组 40 产生 “关联被动式的转动” 的意义, 表 示第一滚轮组 30 与第二滚轮组 40 于常态下不会自由转动, 只有在第一挠曲带动区段 53 连 动第一轮轴31所设第一受动部32、 第二挠曲带动区段54连动第二轮轴41所设第二受动部 说 明 书 CN 203935565 U 4 3/3 页 5 42 时, 第一滚轮组 30 与第二滚轮组 40 才会转动, 藉此以获得安全性无虞的使用效果。 0026 至于所述翘动板 20, 其。
17、使用上可作为脚踏板或座垫之用, 此取决于使用者所采用 的姿态而定, 此部份如图 6 所示, 使用者可采用站立姿态将双脚踩踏于翘动板 20 上进行运 动 ; 或者如图 7、 8 所示, 使用者亦可采用坐姿以臀部坐于翘动板 20 上进行扭摆臀部及腰部 的运动 ; 而使用者采坐姿时的面向不同, 可以获得左右扭摆或前后扭摆等不同运动效果, 此 可参图 7 与图 8 所示状态的差异。 0027 如图1至3所示, 其中支撑架体10可呈一倒V形架构而包括一第一斜架部14以及 一第二斜架部 15, 第一斜架部 14 及第二斜架部 15 上端均与翘动板 20 底部所设枢接轴 21 共同枢组连接, 构成第一斜架部。
18、14与第二斜架部15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状态, 以调整支撑 架体 10 高度或令支撑架体 10 开展成扁平状态 ( 如图 9 所示 ), 且第一斜架部 14 与第二斜 架部 15 之间并通过一横向可调整杆 16 相连接, 横向可调整杆 16 具有一可伸缩部位 17( 可 为一内管伸缩式形态者 ) 而能调变横向可调整杆 16 的长度, 以因应第一斜架部 14 与第二 斜架部15之间夹角调整变化状态, 且可伸缩部位17并设有一定位构件18, 以令可伸缩部位 17 的调变状态获得定位 ; 第一、 第二轮轴 31、 41 所设第一、 第二受动部 32、 42 设成扩径圆柱 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 50 则。
19、为一条弹性绳体, 以使挠性连动构件 50 的第一、 第二挠曲带动区 段 53、 54 通过绕圈形态与第一、 第二受动部 32、 42 相配合, 以连动第一、 第二轮轴 31、 41。 0028 如图 1、 2 所示, 前段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构件 18, 可为一插销或一弹性复位拉杆所 构成, 横向可调整杆 16 的可伸缩部位 17 则配合开设数个间隔排列的插孔 19 以供定位构件 18 选择性插组而获得定位作用。 0029 如图 10 所示, 其中第一、 第二轮轴 31、 41 所设第一、 第二受动部 32B、 42B 亦可设为 齿轮形态, 挠性连动构件 50B 则配合设为一链条形态, 以使挠性连。
20、动构件 50B 的第一、 第二 挠曲带动区段 53B、 54B 通过啮合状态与第一、 第二受动部 32B、 42B 相配合, 以连动第一、 第 二轮轴 31、 41。 0030 功效说明 : 0031 本实用新型摇摆运动健身器主要通过所述支撑架体、 翘动板、 第一滚轮组、 第二滚 轮组、 挠性连动构件等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 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 现有结构而言, 当翘动板进行摇摆翘动时得通过挠性连动构件同步带动第一、 第二滚轮组 产生关联被动式的转动, 令摇摆运动健身器使用上能够在翘动板摇摆翘动时同步产生往复 平移运动, 达到提升摇摆运动健身器作动形态丰富性与健身、 娱乐效果的实。
21、用进步性。 003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203935565 U 5 1/9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6 2/9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7 3/9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8 4/9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9 5/9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10 6/9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11 7/9 页 12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12 8/9 页 13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13 9/9 页 14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35565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