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道单元及滑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道单元及滑道.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59798.X (22)申请日 2016.12.12 (73)专利权人 齐家玉 地址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二郎 庙乡新庄村腰东组471号 (72)发明人 齐家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龙礼妹 (51)Int.Cl. A63G 2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滑道单元及滑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滑道单元及滑道, 涉及景 区娱乐设施技术领域, 为解决现有滑道体验。
2、性差 且安全性差的问题而设计。 该滑道单元包括承重 柱、 固定设置在承重柱上的主支撑框架、 固定设 置在主支撑框架上的多个滑道底板及固定设置 在滑道底板上的滑道侧板, 其中, 滑道底板与滑 道侧板均为钢化玻璃, 且相邻两滑道底板之间、 相邻两滑道侧板之间及滑道底板与滑道侧板之 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密实胶。 该滑道包括上站、 下站及设置在上站与下站之间的上述滑道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用于水上滑行及在山路 崎岖地段对人流进行快速输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06240048 U 2017.06.13 CN 206240048 U 1.一种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3、 承重柱(10), 所述承重柱(10)设置在地面上; 主支撑框架(20), 所述主支撑框架(20)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柱(10)上, 包括沿滑行方 向设置的两根纵梁和设置在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的若干根横梁; 多个滑道底板(40), 多个所述滑道底板(40)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框架(20)上; 多个滑道侧板(50), 多个所述滑道侧板(50)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底板(40)上, 且每两 个所述滑道侧板(50)沿滑行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滑道底板(40)与所述滑道侧板(50)均为钢化玻璃, 相邻两所述滑道底板(40)之 间、 相邻两所述滑道侧板(50)之间及所述滑道底板(40)与所述滑道侧板(50)之间的缝。
4、隙处 均填充有密实胶(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根支撑梁(30), 多根所述支 撑梁(30)沿滑行方向固定搭接在若干根所述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梁(30)之间设置 有若干个膨胀螺丝, 若干个所述膨胀螺丝的胀紧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中, 若干个所述膨 胀螺丝的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梁(3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30)为两根, 且沿滑行方 向对称设置在两根所述纵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支撑梁(30)上焊接有用于对各。
5、 所述滑道底板(40)进行限位固定的底板限位块(70), 所述底板限位块(70)的高度低于所述 滑道底板(40)的滑行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滑道单元,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侧板 (50)外部的扶手(80), 所述扶手(80)通过扶手立柱(90)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底板(40)上, 且所述扶手(80)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滑道侧板(50)。 7.一种滑道,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站(130)、 下站(140)和设置在所述上站(130)与所述 下站(140)之间的若干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滑道单元, 若干个相邻所述滑道单元的 所述主支撑框架(20)、 所述滑道底板(。
6、40)和两个所述滑道侧板(50)均无缝隙拼接固定在一 起; 各所述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15度; 两个所述滑道侧板(50)之间的间距为1100mm-1500mm。 8.一种滑道,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站(130)、 下站(140)和设置在所述上站(130)与所述 下站(140)之间的若干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滑道单元, 若干个相邻所述滑道单元的 所述主支撑框架(20)、 所述滑道底板(40)和两个所述滑道侧板(50)均无缝隙拼接固定在一 起; 各所述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0-30度; 两个所述滑道侧板(50)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
7、道的转弯处设置有弯道底板(401), 所述弯道底板(401)为一体成型钢化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防护网(120), 所述防护网(120)固 定设置在两相邻顶篷立柱(100)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40048 U 2 滑道单元及滑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区娱乐设施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滑道单元及滑道。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渴望着精神生活带来的丰腴。 每年, 都有大量游客 流连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中, 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美的享受。 但由于游客体质等自 身因素, 其下山过程往。
8、往变得十分艰难, 通常需要借助代步工具返回山下。 此外, 还有一些 游客选择漂流等水上项目进行休闲娱乐, 但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及河流的较大落差, 使得这 种水上滑行项目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0003 作为一种重要的代步及滑行工具, 滑道以其建设占地面积小且适应人群广实现了 水上滑行及在山路崎岖地段对人流的快速输送。 并且, 滑道经久耐用、 不易破坏且安全实 用, 因此受到了景区项目管理者及游客的广泛欢迎。 0004 通常, 现有的滑道多是由瓷砖或者花岗岩铺设而成, 其表面粗糙、 摩擦力大, 大大 降低了游客滑行时的体验性。 并且, 由于滑道通常较长, 故需要若干数量的滑道单元拼接固 定而成。 而现。
9、有的瓷砖滑道和花岗岩滑道, 其接缝处均采用混凝土水泥浇筑固定, 当气候温 度升高或者降低时, 混凝土水泥浇筑而成的接缝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将会出现裂痕, 甚至是 裂缝, 大大降低了瓷砖滑道和花岗岩滑道的安全性能, 使滑道自身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道单元, 以解决现有滑道体验性差且安 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单元, 包括承重柱、 主支撑框架、 多个滑道底板和多个滑道 侧板。 0007 所述承重柱设置在地面上。 0008 所述主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柱上, 包括沿滑行方向设置的两根纵梁和设 置在两根所述纵梁之间。
10、的若干根横梁。 0009 多个所述滑道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框架上。 0010 多个所述滑道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底板上, 且每两个所述滑道侧板沿滑行方 向对称设置。 0011 所述滑道底板与所述滑道侧板均为钢化玻璃, 相邻两所述滑道底板之间、 相邻两 所述滑道侧板之间及所述滑道底板与所述滑道侧板之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密实胶。 0012 进一步的, 该滑道单元还包括多根支撑梁, 多根所述支撑梁沿滑行方向固定搭接 在若干根所述横梁上。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膨胀螺丝, 若干个所述膨胀 螺丝的胀紧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中, 若干个所述膨胀螺丝的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梁固。
11、定连 接。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6240048 U 3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梁为两根, 且沿滑行方向对称设置在两根所述纵梁之间。 0015 进一步的, 各所述支撑梁上焊接有用于对各所述滑道底板进行限位固定的底板限 位块, 所述底板限位块的高度低于所述滑道底板的滑行表面。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滑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侧板外部的扶手, 所述扶手通过 扶手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道底板上, 且所述扶手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滑道侧板。 0017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8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承重柱, 在上述承重柱上设置主支撑框架, 其中, 主支撑框架包 括沿滑行。
12、方向设置的两根纵梁和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的若干根横梁。 并且, 在上述若干横 梁上搭接固定有滑道底板, 在滑道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道侧板, 且两个滑道侧板沿滑 行方向对称设置在上述滑道底板上。 其中, 滑道底板与滑道侧板均为钢化玻璃, 相邻两滑道 底板之间、 相邻两滑道侧板之间及滑道底板与滑道侧板之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密实胶。 0019 将滑道底板和两个滑道侧板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表面的摩擦力, 增强了游客滑行时的体验性及舒适性。 并且, 通过在相邻两钢化玻璃之间填充密实胶进行 连接固定, 利用密实胶的较强的弹塑性能, 使得滑道底板及滑道侧板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 接缝处出现的裂痕及裂。
13、缝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大大减少了传统瓷砖滑道及花岗岩滑道 由于接缝处的裂痕而存在的极高的安全隐患, 从而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能。 002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道, 以解决水上滑行限制因素较多的技 术问题。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 包括上站、 下站和设置在所述上站与所述下站之间的若 干个上述滑道单元, 若干个相邻所述滑道单元的所述主支撑框架、 所述滑道底板和两个所 述滑道侧板均无缝隙拼接固定在一起。 0022 各所述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15度。 0023 两个所述滑道侧板之间的间距为1100mm-1500mm。 0024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5 通过。
14、在上站与下站之间设置上述滑道单元, 并依次通过主支撑框架、 滑道底板和 两个滑道侧板之间的无缝隙拼接将若干个滑道单元固定连接在一起, 使上述若干个滑道单 元首尾拼接固定, 盘旋设置在地面或者浅滩上。 并且, 各滑道单元的坡度设置在2-15度内, 两个滑道侧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100mm-1500mm。 0026 将滑道底板和两个滑道侧板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表面的摩擦力, 使游客能够在乘坐充气划艇等滑行工具时依然能够顺利滑行至下站。 通过设置这种水上滑 道, 不需要足够的水源及适宜的河流落差即可实现水上滑行, 并且, 由于这种滑道的坡度较 小, 也大大提高了水上滑行的安全性。 此外。
15、, 将滑道底板和两个滑道侧板均设置成钢化玻 璃, 使之成为透明的玻璃滑道结构, 也大大增添了游客游玩的乐趣及刺激感。 0027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滑道, 以解决山体滑道体验性差且安全 性差的技术问题。 002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滑道, 包括上站、 下站和设置在所述上站与所述下站之 间的若干个上述滑道单元, 若干个相邻所述滑道单元的所述主支撑框架、 所述滑道底板和 两个所述滑道侧板均无缝隙拼接固定在一起。 0029 各所述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0-30度。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6240048 U 4 0030 两个所述滑道侧板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16、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滑道的转弯处设置有弯道底板, 所述弯道底板为一体成型钢化玻 璃。 0032 进一步的, 该滑道还包括防护网, 所述防护网固定设置在两相邻顶篷立柱之间。 0033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34 通过在上站与下站之间设置上述滑道单元, 并依次通过主支撑框架、 滑道底板和 两个滑道侧板之间的无缝隙拼接将若干个滑道单元固定连接在一起, 使上述若干个滑道单 元首尾拼接固定, 盘旋设置在地面上。 并且, 滑道起点与滑道终点的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夹 具设置在20-30度内, 两个滑道侧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00mm-700mm。 0035 将滑道底板和两个滑道侧板均设置成钢。
17、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表面的摩擦力, 使游客能够顺利滑行至下站, 体验性较好, 并且, 由于这种滑道的坡度较小, 也大大提高了 向山下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这种山体滑道, 将滑道底板和两个滑道侧板均设置 成钢化玻璃, 使之成为透明的玻璃滑道结构, 也大大增添了游客游玩的乐趣及刺激感。 0036 此外, 通过在相邻两钢化玻璃之间填充密实胶进行连接固定, 利用密实胶的较强 的弹塑性能, 使得滑道底板及滑道侧板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接缝处出现的裂痕及裂缝现象 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大大减少了传统瓷砖滑道及花岗岩滑道由于接缝处的裂痕而存在的极 高的安全隐患, 从而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
18、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滑道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为图1中滑道单元的A-A剖面图; 0040 图3为本实施例一另一种滑道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5为本实施例二另一种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6为本实。
19、施例二两种滑道的转弯结构示意图; 0044 图7为本实施例二两种滑道的俯视示意图。 0045 图标: 10-承重柱; 20-主支撑框架; 30-支撑梁; 40-滑道底板; 50-滑道侧板; 60-密 实胶; 70-底板限位块; 80-扶手; 90-扶手立柱; 100-顶篷立柱; 110-顶篷; 120-防护网; 130- 上站; 140-下站; 401-弯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
20、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 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6240048 U 5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 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
21、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9 实施例一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单元, 包括承重柱10、 主支撑框架20、 多个滑道底板40和多个滑道侧板50。。
22、 具体的, 承重柱10设置在地面上, 主支撑框架20设置在 上述承重柱10上, 其中, 主支撑框架20包括沿滑行方向设置的两根纵梁和设置在两根纵梁 之间的若干根横梁。 多个滑道底板40固定设置在主支撑框架20上, 多个滑道侧板50固定设 置在滑道底板40上, 且每两个滑道侧板50沿滑行方向对称设置。 上述滑道底板40与滑道侧 板50均为钢化玻璃材质, 且相邻两滑道底板40之间、 相邻两滑道侧板50之间及滑道底板40 与滑道侧板50之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密实胶60。 0051 将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侧板50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40表面的摩 擦力, 增加了游客滑行时的体验性及舒适性。。
23、 并且, 通过在相邻两钢化玻璃之间填充密实胶 60进行连接固定, 利用密实胶60的较强的弹塑性能, 使得滑道底板40及滑道侧板50由于热 胀冷缩而导致接缝处出现的裂痕及裂缝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大大减少了传统瓷砖滑道 及花岗岩滑道由于接缝处的裂痕而存在的极高的安全隐患, 从而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能。 0052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主支撑框架20为混凝土结构, 在实际中, 还可以采用 其他材质形式的主支撑框架20结构, 如不锈钢, 其只要是通过这种主支撑框架20能够实现 对设置在其上的滑道底板40进行固定及支撑即可。 0053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 该滑道单元还包括多根支撑梁30, 具。
24、体的, 多根支撑梁30沿 滑行方向固定搭接在主支撑框架20的横梁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 支撑梁30为两根, 且沿滑行 方向对称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 该支撑梁30为工字钢结构。 其中, 横梁与支撑梁30之间设置 有若干个膨胀螺丝, 若干个膨胀螺丝的胀紧部固定设置在横梁中, 若干个膨胀螺丝的连接 部与支撑梁30固定连接, 从而实现了支撑梁30的固定。 0054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梁30可以是上述工字钢结构, 但不仅仅局限于 这种支撑形式, 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 例如, 采用矩形钢管, 只要是通过这种结构形式 的支撑梁30能够实现对滑道底板40的支撑即可。 0055 还需要说明的是。
25、, 本实施例中支撑梁30的固定形式可以是上述通过在横梁上设置 若干个膨胀螺丝, 再将支撑梁30焊接固定在上述膨胀螺丝上的结构形式, 但不仅仅局限于 这种固定形式, 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形式。 例如, 预先在横梁上埋设若干个钢筋, 并使上述 预埋钢筋露出一段在横梁外, 之后, 将各支撑梁30焊接固定在上述预埋钢筋的露出段上即 可。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6240048 U 6 0056 请继续参照图2, 本实施例中, 在各支撑梁30上还可以焊接若干底板限位块70, 其 中, 底板限位块70的高度低于滑道底板40的滑行表面。 这样的设置, 使得每个滑道底板40均 能够在支撑梁30上进。
26、行限位, 大大改善了滑道单元为倾斜设置时各滑道底板40的受力情 况, 更加便于安装和定位。 0057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 该滑道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滑道侧板50外部的扶手 80。 具体的, 扶手80通过扶手立柱90固定设置在滑道底板40上, 且扶手80的设置高度高于滑 道侧板50。 这样的设置, 使得游客在出现危急状况时能够牢牢抓住扶手80, 大大提高了滑行 过程中的安全性。 0058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提高滑道侧板50的牢固性及稳定性, 在滑道侧板50的侧壁上 还可以设置加强肋。 0059 实施例二 0060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 包括上站130、 下站140和设。
27、置在上站130与 下站140之间的若干个上述滑道单元, 其中, 若干个相邻滑道单元的主支撑框架20、 支撑梁 30、 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侧板50均无缝隙地拼接固定在一起, 该滑道的俯视示意如图7所 示。 0061 本实施例中, 各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15度, 且在滑道底板4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滑 道侧板50之间的间距为1100mm-1500mm。 0062 将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侧板50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40表面的摩 擦力, 使游客能够在乘坐充气划艇等滑行工具时依然能够顺利滑行至下站140。 相对于传统 漂流河道, 这种水上滑道不需要足够的水源及适宜的河流落差即可实现水上滑。
28、行, 并且, 由 于这种滑道的坡度较小, 也大大提高了水上滑行的安全性。 此外, 将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 侧板50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使之成为透明的玻璃滑道结构, 也大大增添了游客游玩的乐趣 及刺激感。 0063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 滑道转弯的部分设置有弯道底板401, 如图6所示。 该 弯道底板401为一块完整的钢化玻璃, 这样的整体弯道设置, 减小了现有弯道拼接固定不牢 固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且使得滑道的组装更加容易实现。 0064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 组成滑道的若干个滑道单元的承重柱10的高度可 以根据地势及海拔高度任意设置, 其只要能够实现预定的滑道坡度即可。。
29、 0065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滑道, 包括上站130、 下站140和设置在上站 130与下站140之间的若干个上述滑道单元, 其中, 若干个相邻滑道单元的主支撑框架20、 支 撑梁30、 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侧板50均无缝隙拼接固定在一起, 该滑道的俯视示意如图7 所示。 0066 本实施例中, 各滑道单元的坡度为20-30度, 且在滑道底板4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滑 道侧板50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0067 将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侧板50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减小了滑道底板40表面的摩 擦力, 使游客能够顺利滑行至下站140, 体验性较好, 并且, 由于这种滑道的。
30、坡度较小, 也大 大提高了向山下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这种山体滑道, 将滑道底板40和两个滑道 侧板50均设置成钢化玻璃, 使之成为透明的玻璃滑道结构, 也大大增添了游客游玩的乐趣 及刺激感。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6240048 U 7 0068 此外, 通过在相邻两钢化玻璃之间填充密实胶60进行连接固定, 利用密实胶60的 较强的弹塑性能, 使得滑道底板40及滑道侧板50由于热胀冷缩而导致接缝处出现的裂痕及 裂缝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大大减少了传统瓷砖滑道及花岗岩滑道由于接缝处的裂痕而 存在的极高的安全隐患, 从而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能。 0069 本实施例中, 在。
31、滑道的下站140还可以设置减速平台, 其中, 减速平台的坡度可以 设置在1-5度之间, 并且, 减速平台的滑行减速长度至少为5m。 通过设置减速平台, 大大抑制 了游客滑出滑道瞬间的速度, 从而减小了游客着地时地面对其的冲击伤害, 起到了一定的 缓冲减震效果。 0070 请继续参照图5, 本实施例中, 该滑道还包括顶篷110。 具体的, 顶篷110设置在滑道 底板40的正上方, 且在顶篷110与两个纵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顶篷110的顶篷立柱 100。 顶篷110的设置, 有效地阻挡了外部强烈光线对人眼的刺激, 同时, 通过设置顶篷110, 也大大减小了由于雨雪天气导致的滑道底板40积水结冰。
32、现象, 从而降低了由于游客在滑道 底板40上打滑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71 此外, 本实施例中, 该滑道还可以包括防护网120。 具体的, 防护网120固定设置在 两相邻顶篷立柱100之间。 通过设置防护网120, 在游客与滑道外部环境之间产生了一定的 隔离作用, 减少了游客从滑道底板40两侧边滑出滑道的可能性, 进一步提高了滑道的安全 性能。 0072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 滑道转弯的部分及承重柱10的高度设置同上一种滑 道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7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
33、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6240048 U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9 CN 206240048 U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0 CN 206240048 U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1 CN 206240048 U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2 CN 206240048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