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90659.6 (22)申请日 2016.11.28 (73)专利权人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地址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261号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专利权人 广东弘科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有限 公司 (72)发明人 刘霓红 李惠玲 蒋先平 陈金奇 魏楚伟 吴玉发 程俊峰 陈泽锋 李苇 薛坤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陈思泽 (51)Int.Cl. A01G 9/14(2006.01) A0。
2、1G 9/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 所述温室遮阳设备包括外遮阳网、 内遮阳网、 第 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第一驱动装置、 第二环境 参数获取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器。 所述温 室包括温室主体及上述温室遮阳设备。 上述温室 遮阳设备及温室, 设置在温室主体外的第一环境 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参数, 设置在温室主 体内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内环境参 数, 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分 别对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从 而实现外遮阳网和内遮阳网的展开或收回, 达到 调节遮光。
3、率的目的。 该温室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 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及时调 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代化温室的 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06212804 U 2017.06.06 CN 206212804 U 1.一种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遮阳网、 内遮阳网、 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第一驱动装置、 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器, 所述外遮阳网与第一环境 参数获取装置用于设置在温室主体外, 所述内遮阳网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用于设置在 温室主体内,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电性连接以获取室外环境参数, 所述。
4、控 制器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电性连接以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 电性连接以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外遮阳网展开或收 回, 所述控制器与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控制第二驱 动装置驱动内遮阳网展开或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外的第一 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正反转电机、 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 所述外遮阳网的 一端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 所述外遮阳网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正 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所。
5、述控制器与第一正 反转电机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 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齿轮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子离合器及第一转轴, 所 述第一电子离合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子离合器的 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转 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内的第二 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正反转电机、 第二齿轮及第二齿条, 所述内遮阳网的 一端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 所述内遮阳网的另一端与。
6、第二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正 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正 反转电机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 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子离合器及第二转轴, 所 述第二电子离合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子离合器的 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转 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为气 象站, 所述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为。
7、气象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遮阳网设置在温室主体顶 部的上方, 所述内遮阳网设置在温室主体顶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遮阳网为至少两 个, 所述外遮阳网依次上下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遮阳网为至少两 个, 所述内遮阳网依次上下间隔设置。 10.一种温室, 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室主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温室遮阳设 备, 所述外遮阳网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设置在温室主体外, 所述内遮阳网与第二环境 参数获取装置设置在温室主体内。 权 。
8、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12804 U 2 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室遮阳设备及温室。 背景技术 0002 设施农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高达250多 万公顷, 是世界上最大的设施栽培国家。 现有的温室主要以日光温室和温室大棚为主, 这些 温室的遮阳网通常由人工展开或收回, 缺点是无法及时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而 且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难以满足现代化温室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此,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温室遮阳设备, 能够。
9、及时 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代化温室的要求。 0004 一种温室遮阳设备, 包括外遮阳网、 内遮阳网、 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第一驱动 装置、 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器, 所述外遮阳网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 装置用于设置在温室主体外, 所述内遮阳网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用于设置在温室主体 内,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电性连接以获取室外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器与第 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电性连接以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以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外遮阳网展开或收回, 所述控 制器与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根。
10、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 动内遮阳网展开或收回。 0005 上述温室遮阳设备, 设置在温室主体外的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参 数, 设置在温室主体内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 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分别对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从而实现外遮阳网和 内遮阳网的展开或收回。 该温室遮阳设备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 率, 而且能够及时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代化温室的要求。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温室遮阳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外的第一支撑组 件,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正反转电。
11、机、 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 所述外遮阳网的一端与 第一齿条固定连接, 所述外遮阳网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 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正反转电 机电性连接。 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 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配合实现外 遮阳网的展开或收回。 第一正反转电机正转时外遮阳网的一端朝远离第一支撑组件的方向 移动以展开, 第一正反转电机反转时外遮阳网朝靠近第一支撑组件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齿 轮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子离合器及第一转。
12、轴, 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与控制 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子离合器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一电 子离合器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第一电子离合器能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6212804 U 3 够实现第一正反转电机动力的通断, 当外遮阳网需要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子离 合器闭合, 从而带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温室遮阳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内的第二支撑组 件,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正反转电机、 第二齿轮及第二齿条, 所述内遮阳网的一端与 第二齿条固定连接, 所述内遮阳网的。
13、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 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正反转电 机电性连接。 第二正反转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配合实现内 遮阳网的展开或收回。 第二正反转电机正转时内遮阳网的二端朝远离第二支撑组件的方向 移动以展开, 第二正反转电机反转时内遮阳网朝靠近第二支撑组件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齿 轮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子离合器及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与控制 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子离。
14、合器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 子离合器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 第二电子离合器能 够实现第二正反转电机动力的通断, 当内遮阳网需要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子离 合器闭合, 从而带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转动。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为气象站, 所述第二环境参数 获取装置为气象站。 利用气象站获取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 具有测量精度高、 使用 方便的优点。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外遮阳网设置在温室主体顶部的上方, 所述内遮阳网 设置在温室主体顶部的下方。 由于阳光主要从温室主体顶部照入, 故设置在温室主体。
15、顶部 上方的外遮阳网以及设置在温室主体顶部下方的内遮阳网能够遮挡绝大部分的阳光。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外遮阳网为至少两个, 所述外遮阳网依次上下间隔设 置。 通过各个外遮阳网展开或收回状态的控制, 以达到不同的遮光率。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内遮阳网为至少两个, 所述内遮阳网依次上下间隔设 置。 通过各个内遮阳网展开或收回状态的控制, 以达到不同的遮光率。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室, 包括温室主体及上述温室遮阳设备, 所述外遮阳网 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设置在温室主体外, 所述内遮阳网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设置 在温室主体内。 0015 上述温室, 设置。
16、在温室主体外的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参数, 设置 在温室主体内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 内环境参数分别对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从而实现外遮阳网和内遮阳网 的展开或收回, 达到调节遮光率的目的。 该温室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 作效率, 而且能够及时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代化温室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的正视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0019 1、 外遮阳网, 2、 内遮阳网,。
17、 3、 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4、 第一驱动装置, 5、 第二环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6212804 U 4 境参数获取装置, 6、 第二驱动装置, 7、 温室主体, 8、 第一支撑组件, 9、 第二支撑组件, 10、 外 遮阳网a, 11、 外遮阳网b, 20、 内遮阳网a, 21、 内遮阳网b, 40、 第一正反转电机, 41、 第一齿轮 a, 42、 第一齿轮b, 43、 第一齿条a, 44、 第一齿条b, 45、 第一电子离合器a, 46、 第一转轴a, 47、 第一电子离合器b, 48、 第一转轴b, 60、 第二正反转电机, 61、 第二齿轮a, 62、 第二齿。
18、轮b, 63、 第二齿条a, 64、 第二齿条b, 65、 第二电子离合器a, 66、 第二转轴a, 67、 第二电子离合器b, 68、 第二转轴b。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2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温室遮阳设备, 包括外遮阳网1、 内遮阳网2、 第一环 境参数获取装置3、 第一驱动装置4、 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 第二驱动装置6及控制器(未 画出), 所述外遮阳网1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用于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 所述内遮阳网2 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用于设置在温室主体7内,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3电性连接以获取室外。
19、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器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电性连接以获取室 内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4电性连接以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 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外遮阳网1展开或收回, 所述控制器与第二驱动装置6电性连接以 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控制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内遮阳网2展开或收回。 0022 上述温室遮阳设备, 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的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获取室外环境 参数, 设置在温室主体7内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控制器根据室外 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分别对第一驱动装置4与第二驱动装置6进行控制, 从而实现外遮 阳网1和内遮阳网2的展开或收回, 达到。
20、调节遮光率的目的。 该温室遮阳设备不仅可以减轻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及时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 代化温室的要求。 0023 本实施例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所获取的室外环境参数包括光照强度参数和环 境温湿度参数, 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所获取的室内环境参数包括光照强度参数和环境 温湿度参数, 控制器将种植作物的需求与上述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进行整合, 并 根据结果控制外遮阳网1和内遮阳网2的展开或收回状态, 从而将遮光率调至合适范围。 需 要说明的是, 还可以使用其他参数如土壤温湿度参数得出更优的整合结果, 不以此为限。 0024 在本实施例中, 所。
21、述外遮阳网1为两个, 两个外遮阳网1分别为外遮阳网a10及外遮 阳网b11, 所述外遮阳网a10与外遮阳网b11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内遮阳网2为两个, 两个内遮 阳网2分别为内遮阳网a20及内遮阳网b21, 所述内遮阳网a20与内遮阳网b21上下间隔设置。 通过对外遮阳网a10、 外遮阳网b11、 内遮阳网a20、 内遮阳网b21展开或收回状态的控制, 以 达到不同的遮光率。 0025 具体地, 所述温室遮阳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的第一支撑组件8, 该第一 支撑组件8可以采用支撑板、 支撑框架等形式。 0026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正反转电机40、 第一齿轮a41、 第一齿轮b42。
22、、 第一齿 条a43及第一齿条b44, 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正反转电机40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40 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a与第一齿轮a41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a包括第一电子离合 器a45及第一转轴a46, 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a4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40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6212804 U 5 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子离合器a45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a45的输出轴与第一转 轴a46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a41套设在第一转轴a46上, 所述外遮阳网a10的一端与第一齿条 a43固定连接, 所述外遮阳网a1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8固定连。
23、接, 所述第一齿轮a41与 第一齿条a43啮合。 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齿轮a41为多个, 所述第一齿条a43 为多个, 多个第一齿轮a41并列设置, 多个第一齿条a43并列设置, 所述第一齿轮a41与第一 齿条a43一一对应。 0027 第一电子离合器a45能够实现第一正反转电机40动力的通断, 当外遮阳网a10需要 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子离合器a45闭合, 从而带动第一转轴a46上的第一齿轮a41 转动, 通过多个第一齿轮a41与多个第一齿条a43的配合实现外遮阳网1的顺利展开或收回。 第一正反转电机40正转时外遮阳网a10的一端朝远离第一支撑组件8的方向移动以展。
24、开, 第 一正反转电机40反转时外遮阳网a10朝靠近第一支撑组件8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28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40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b与第一齿轮b42连接, 所述第 一传动机构b包括第一电子离合器b47及第一转轴b48, 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b47与控制器电 性连接,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40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子离合器b47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一电 子离合器b47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b48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b42套设在第一转轴b48上, 所述 外遮阳网b11的一端与第一齿条b44固定连接, 所述外遮阳网b11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8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b42与第一齿条b44啮合。 。
25、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齿轮 b42为多个, 所述第一齿条b44为多个, 多个第一齿轮b42并列设置, 多个第一齿条b44并列设 置, 所述第一齿轮b42与第一齿条b44一一对应。 0029 第一电子离合器b47能够实现第一正反转电机40动力的通断, 当外遮阳网b11需要 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子离合器b47闭合, 从而带动第一转轴b48上的第一齿轮b42 转动, 通过多个第一齿轮b42与多个第一齿条b44的配合实现外遮阳网1的顺利展开或收回。 第一正反转电机40正转时外遮阳网b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支撑组件8的方向移动以展开, 第 一正反转电机40反转时外遮阳网b11朝靠。
26、近第一支撑组件8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30 本实施例的第一正反转电机40同时为内遮阳网a20与内遮阳网b21提供动力, 结构 简单, 能耗较低。 在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为内遮阳网a20与内遮阳网b21提供单独的驱动装 置。 0031 具体地, 所述温室遮阳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的第二支撑组件9, 该第二 支撑组件9可以采用支撑板、 支撑框架等形式。 0032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包括第二正反转电机60、 第二齿轮a61、 第二齿轮b62、 第二齿 条a63及第二齿条b64, 所述控制器与第二正反转电机60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60 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a与第二齿轮a61连接。
27、,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a包括第二电子离合 器a65及第二转轴a66, 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a6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60 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子离合器a65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a65的输出轴与第二转 轴a66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a61套设在第二转轴a66上, 所述内遮阳网a20的一端与第二齿条 a63固定连接, 所述内遮阳网a2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组件9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a61与 第二齿条a63啮合。 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齿轮a61为多个, 所述第二齿条a63 为多个, 多个第二齿轮a61并列设置, 多个第二齿条a63并列设置, 所述第二齿轮a6。
28、1与第二 齿条a63一一对应。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6212804 U 6 0033 第二电子离合器a65能够实现第二正反转电机60动力的通断, 当内遮阳网a20需要 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子离合器a65闭合, 从而带动第二转轴a66上的第二齿轮a61 转动, 通过多个第二齿轮a61与多个第二齿条a63的配合实现内遮阳网2的顺利展开或收回。 第二正反转电机60正转时内遮阳网a20的一端朝远离第二支撑组件9的方向移动以展开, 第 二正反转电机60反转时内遮阳网a20朝靠近第二支撑组件9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34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60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b与第二齿。
29、轮b62连接, 所述第 二传动机构b包括第二电子离合器b67及第二转轴b68, 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b67与控制器电 性连接,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60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子离合器b67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 子离合器b67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b68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b62套设在第二转轴b68上, 所述 内遮阳网b21的一端与第二齿条b64固定连接, 所述内遮阳网b2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组件9 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b62与第二齿条b64啮合。 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齿轮 b62为多个, 所述第二齿条b64为多个, 多个第二齿轮b62并列设置, 多个第二齿条b64并列设 置, 所。
30、述第二齿轮b62与第二齿条b64一一对应。 0035 第二电子离合器b67能够实现第二正反转电机60动力的通断, 当内遮阳网b21需要 动力传输时, 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子离合器b67闭合, 从而带动第二转轴b68上的第二齿轮b62 转动, 通过多个第二齿轮b62与多个第二齿条b64的配合实现内遮阳网2的顺利展开或收回。 第二正反转电机60正转时内遮阳网b21的一端朝远离第二支撑组件9的方向移动以展开, 第 二正反转电机60反转时内遮阳网b21朝靠近第二支撑组件9的方向移动以收回。 0036 本实施例的第二正反转电机60同时为外遮阳网a10与外遮阳网b11提供动力, 结构 简单, 能耗较低。 在其。
31、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为外遮阳网a10与外遮阳网b11提供单独的驱动装 置。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为气象站, 所述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 置5为气象站。 利用气象站获取室外环境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 具有测量精度高、 使用方便 的优点。 当然, 也可以采用如气象传感器等装置代替气象站, 不以此为限。 0038 优选地, 所述外遮阳网a10、 外遮阳网b11设置在温室主体7顶部的上方, 所述内遮 阳网a20、 内遮阳网b21设置在温室主体7顶部的下方。 由于阳光主要从温室主体7顶部照入, 故设置在温室主体7顶部上方的外遮阳网a10、 外遮阳网b11以及设置在温室主体7顶部。
32、下方 的内遮阳网a20、 内遮阳网b21能够遮挡绝大部分的阳光。 003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室, 包括温室主体7及上述温室遮阳设备, 所述外遮阳网 1与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 所述内遮阳网2与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 5设置在温室主体7内。 0040 上述温室, 设置在温室主体7外的第一环境参数获取装置3获取室外环境参数, 设 置在温室主体7内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装置5获取室内环境参数, 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参数 和室内环境参数分别对第一驱动装置4与第二驱动装置6进行控制, 从而实现外遮阳网1和 内遮阳网2的展开或收回。 该温室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33、 而且 能够及时调控温室的遮光率至合适范围, 满足现代化温室的要求。 004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6212804 U 7 004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6212804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206212804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206212804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