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35931.0 (22)申请日 2016.11.18 (73)专利权人 孙梓晏 地址 110075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建设西 路41号1-4-1 (72)发明人 孙梓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1403 代理人 于洁 (51)Int.Cl. A63B 23/02(2006.01) A63B 2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装置, 尤其涉 及一种学生体。
2、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学生身高来 调节高度、 结构新颖的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 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这样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包括有底 板、 右架、 滑轨、 第一支架、 滑块、 螺钉、 手抓杆、 防 滑套、 第二支架、 旋转电机、 轴承座等; 底板顶部 左端焊接有左架, 左架右侧上部焊接有第二支 架, 第二支架右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旋 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可根据学生身高来调 节高度、 结构新颖的效果, 且本装置发挥的重要 作用不仅有良好的体测效果, 且具有性能先进, 安全性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
3、附图3页 CN 206198566 U 2017.05.31 CN 206198566 U 1.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底板(1)、 右架(2)、 滑轨(3)、 第 一支架(4)、 滑块(6)、 螺钉(7)、 手抓杆(8)、 防滑套(9)、 第二支架(10)、 旋转电机(11)、 轴承 座(12)、 螺母(13)、 丝杆(14)和左架(15), 底板(1)顶部左端焊接有左架(15), 左架(15)右侧 上部焊接有第二支架(10), 第二支架(10)右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旋转电机(11), 左架(15)右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对称连接有轴承座(12), 两轴承座。
4、(12)位于旋转电 机(11)下方, 两轴承座(12)内的轴承上过盈连接有丝杆(14), 丝杆(14)上设有螺母(13), 螺 母(13)与丝杆(14)配合, 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4)顶端连接, 底板(1) 顶部右端焊接有右架(2), 右架(2)左侧上部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架(4), 两第一支架(4)左端 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3), 滑轨(3)滑动式连接有滑块(6), 滑块(6)与滑轨(3)配 合, 滑轨(3)上均匀间隔的开有螺纹孔(5), 滑块(6)通过螺钉(7)固定在滑轨(3)上, 滑块(6) 左侧与螺母(13)右侧之间焊接有手抓杆(8), 手抓杆(8)上均匀。
5、间隔的胶接有多个防滑套 (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行程开 关(16), 两轴承座(12)之间的左架(15)右侧通过螺钉(7)连接的方式对称连接有行程开关 (16), 两行程开关(16)通过线路与旋转电机(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固定绳 (17), 两第一支架(4)之间的右架(2)左侧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固定绳(17), 固定绳(17) 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的方式与螺钉(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旋转电机(11)为 伺服电。
6、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底板(1)材质为 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手抓杆(8)的材 料为Q235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98566 U 2 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 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 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 位(如医院、 研究所)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 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 弟子等等。 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 。
7、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 幼儿园学生、 小学生、 中学生、 高等院校学生等 等。 0003 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 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 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 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 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 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 它是 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 做得多则成绩好, 因此, 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 0004 目前, 引体向上是体育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 主要测试上肢 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项目, 而现有的学校大多数的引体向上装置 都不具备有可根据学生身高来调节高度、 结构单一的缺点,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根据学生 身高来。
8、调节高度、 结构新颖的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发明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学校大多数的引体向上装置都不具备有可根据学生身高 来调节高度、 结构单一的缺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学生身高来调 节高度、 结构新颖的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包括 有底板、 右架、 滑轨、 第一支架、 滑块、 螺钉、 手抓杆、 防滑套、 第二支架、 旋转电机、 轴承座、 螺 母、 丝杆和左架, 底板顶部左端焊接有左架, 左架右侧上部焊接有第二支架,。
9、 第二支架右端 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旋转电机, 左架右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对称连接有轴承 座, 两轴承座位于旋转电机下方, 两轴承座内的轴承上过盈连接有丝杆, 丝杆上设有螺母, 螺母与丝杆配合, 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顶端连接, 底板顶部右端焊接有右 架, 右架左侧上部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架, 两第一支架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 滑轨滑动式连接有滑块, 滑块与滑轨配合, 滑轨上均匀间隔的开有螺纹孔, 滑块通过螺钉固 定在滑轨上, 滑块左侧与螺母右侧之间焊接有手抓杆, 手抓杆上均匀间隔的胶接有多个防 滑套。 0009 优选地, 还包括有行程开关, 两轴承座之间的左架右侧通。
10、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对称 连接有行程开关, 两行程开关通过线路与旋转电机连接。 0010 优选地, 还包括有固定绳, 两第一支架之间的右架左侧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固 定绳, 固定绳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的方式与螺钉连接。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198566 U 3 0011 优选地, 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 0012 优选地, 底板材质为不锈钢。 0013 优选地, 手抓杆的材料为Q235钢。 0014 工作原理: 使用本装置时, 首先学生站在手抓杆正前方, 当手抓杆的高度高于学生 运动的最佳位置时, 此时协助人员将螺钉拧开, 滑块可活动后, 再控制旋转电机逆时针旋 转, 进而带动丝杆逆。
11、时针旋转, 丝杆带动螺母向下运动, 从而螺母通过滑块带动手抓杆向下 运动, 当手抓杆向下运动的高度与学生高度合适时, 控制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并通过螺钉再 次将滑块固定。 此时即可对学生进行体测, 当学生握住手抓杆时, 学生可根据个人喜欢的抓 杆宽度来选择防滑套之间的间距, 防滑套可防止学生在进行运动时手部打滑。 当学生完成 引体向上项目时, 且学生离开本装置后。 此时协助人员再次将螺钉拧开, 滑块可活动后, 控 制旋转电机顺时针旋转, 进而带动丝杆顺时针旋转, 丝杆带动螺母向上运动, 从而螺母通过 滑块带动手抓杆向上运动, 当手抓杆向上运动至原位, 控制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并通过螺钉 再次将。
12、滑块固定。 重复以上动作, 即可对下一位学生进行体测。 0015 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 两轴承座之间的左架右侧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对称连接 有行程开关, 两行程开关通过线路与旋转电机连接, 当螺母向下运动与下侧行程开关触碰 时, 下侧行程开关控制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当螺母向上运动与上侧行程开关触碰时, 上侧行 程开关控制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如此, 为螺母能运动到的最低和最高限制。 0016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绳, 两第一支架之间的右架左侧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固定 绳, 固定绳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的方式与螺钉连接, 当协助人员将螺钉拧开时, 在固定绳的作 用下, 固定绳可将螺钉吊住, 如此可使螺钉不易。
13、遗失。 0017 因为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高速性能好、 抗过载能力强、 低速运行平稳, 伺服电机加减速的动态相应时间短, 工艺精度、 加工效率和工作可靠性高。 0018 因为底板材质为不锈钢, 不锈钢耐腐蚀性和耐酸性强, 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0019 因为手抓杆的材料为Q235钢, Q235钢硬度高, 且不易变形, 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更 长。 0020 (3)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达到了可根据学生身高来调节高度、 结构新颖的效果, 且本装置发挥的重 要作用不仅有良好的体测效果, 且具有性能先进, 安全性高, 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
14、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中的标记为: 1-底板, 2-右架, 3-滑轨, 4-第一支架, 5-螺纹孔, 6-滑块, 7-螺 钉, 8-手抓杆, 9-防滑套, 10-第二支架, 11-旋转电机, 12-轴承座, 13-螺母, 14-丝杆, 15-左 架, 16-行程开关, 17-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198566 U 4 0027 实施例1 0028 一种学生体测用引体向上装置, 如图1-3所示, 包括有。
15、底板1、 右架2、 滑轨3、 第一支 架4、 滑块6、 螺钉7、 手抓杆8、 防滑套9、 第二支架10、 旋转电机11、 轴承座12、 螺母13、 丝杆14 和左架15, 底板1顶部左端焊接有左架15, 左架15右侧上部焊接有第二支架10, 第二支架10 右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旋转电机11, 左架15右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对称连 接有轴承座12, 两轴承座12位于旋转电机11下方, 两轴承座12内的轴承上过盈连接有丝杆 14, 丝杆14上设有螺母13, 螺母13与丝杆14配合, 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4 顶端连接, 底板1顶部右端焊接有右架2, 右架2左侧上部对称焊接。
16、有第一支架4, 两第一支架 4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3, 滑轨3滑动式连接有滑块6, 滑块6与滑轨3配合, 滑 轨3上均匀间隔的开有螺纹孔5, 滑块6通过螺钉7固定在滑轨3上, 滑块6左侧与螺母13右侧 之间焊接有手抓杆8, 手抓杆8上均匀间隔的胶接有多个防滑套9。 0029 还包括有行程开关16, 两轴承座12之间的左架15右侧通过螺钉7连接的方式对称 连接有行程开关16, 两行程开关16通过线路与旋转电机11连接。 0030 还包括有固定绳17, 两第一支架4之间的右架2左侧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固定绳 17, 固定绳17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的方式与螺钉7连接。 0031 旋转电机11。
17、为伺服电机。 0032 底板1材质为不锈钢。 0033 手抓杆8的材料为Q235钢。 0034 工作原理: 使用本装置时, 首先学生站在手抓杆8正前方, 当手抓杆8的高度高于学 生运动的最佳位置时, 此时协助人员将螺钉7拧开, 滑块6可活动后, 再控制旋转电机11逆时 针旋转, 进而带动丝杆14逆时针旋转, 丝杆14带动螺母13向下运动, 从而螺母13通过滑块6 带动手抓杆8向下运动, 当手抓杆8向下运动的高度与学生高度合适时, 控制旋转电机11停 止工作, 并通过螺钉7再次将滑块6固定。 此时即可对学生进行体测, 当学生握住手抓杆8时, 学生可根据个人喜欢的抓杆宽度来选择防滑套9之间的间距,。
18、 防滑套9可防止学生在进行运 动时手部打滑。 当学生完成引体向上项目时, 且学生离开本装置后。 此时协助人员再次将螺 钉7拧开, 滑块6可活动后, 控制旋转电机11顺时针旋转, 进而带动丝杆14顺时针旋转, 丝杆 14带动螺母13向上运动, 从而螺母13通过滑块6带动手抓杆8向上运动, 当手抓杆8向上运动 至原位, 控制旋转电机11停止工作, 并通过螺钉7再次将滑块6固定。 重复以上动作, 即可对 下一位学生进行体测。 0035 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16, 两轴承座12之间的左架15右侧通过螺钉7连接的方式 对称连接有行程开关16, 两行程开关16通过线路与旋转电机11连接, 当螺母13向下运。
19、动与 下侧行程开关16触碰时, 下侧行程开关16控制旋转电机11停止工作, 当螺母13向上运动与 上侧行程开关16触碰时, 上侧行程开关16控制旋转电机11停止工作。 如此, 为螺母13能运动 到的最低和最高限制。 0036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绳17, 两第一支架4之间的右架2左侧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有固 定绳17, 固定绳17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的方式与螺钉7连接, 当协助人员将螺钉7拧开时, 在固 定绳17的作用下, 固定绳17可将螺钉7吊住, 如此可使螺钉7不易遗失。 0037 因为旋转电机11为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高速性能好、 抗过载能力强、 低速运行平 稳, 伺服电机加减速的动态相应时间短,。
20、 工艺精度、 加工效率和工作可靠性高。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198566 U 5 0038 因为底板1材质为不锈钢, 不锈钢耐腐蚀性和耐酸性强, 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更 长。 0039 因为手抓杆8的材料为Q235钢, Q235钢硬度高, 且不易变形, 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更长。 004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 改进及替代, 这些都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198566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6198566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6198566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6198566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