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照明领域的发明,更具体地说,它包括一个荧光灯控制器,用这种控制器能够至少在安置荧光灯的一部分区域内,根据环境光线入射或照射的大小来控制荧光灯。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敏感电路,用来产生一个代表环境光强度的信号,适用于这样的一种荧光灯控制器中。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节省能源。在液晶显示器中,用背衬光使得投射到显示器上的环境光与显示器本身之间发生反差。本发明根据投射到显示器上的环境光的大小来控制用作背衬光的荧光灯的发光量。当投射的环境光减少时,降低背衬光荧光灯的发光量来节省能量。
本发明的特点是,能够以有效的方式控制用作液晶显示器背衬光的荧光灯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文式,提供了一种敏感电路,敏感电路连接到荧光灯地镇流器装置上,镇流器装置包括一个光控制电路,用来控制荧光灯的发光量。敏感电路包括一个光敏感器、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级放大器以及两个端子,并产生一个代表照射到光敏感器上的光强度的信号。该敏感电路通过端子从镇流装置获得能量而能够工作,并且控制光控制电路,以致于荧光灯的发光量随着照射到光敏感器上的光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体现出来。
图1是本发明的荧光灯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2是包括在图1的荧光灯控制器中的光敏感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一组曲线,表示受控的荧光灯的光输出与照射在光敏感器上的光强的关系,本发明的荧光灯控制器能够根据上述曲线来工作。
除了光敏感电路2之外,图1中所示的每一个单元都相应于流水号为399,613的欧洲专利申请所披露的镇流装置的单元。因此,可以看出,流水号为399,613的欧洲专利申请中的镇流装置所包括的下列单元:输入整流电路32、预调节电路28、直流-交流转换电路24、输出电路20、荧光灯11和12、电压源40、控制电路36、信号供给电路112和变暗接口电路110,分别对应于本申请的输入整流电路13、预调节电路15、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7、输出电路19、荧光灯21和23、电压源25、控制电路27、信号供给电路29和变暗接口电路30,这种镇流装置的工作过程在欧洲专利申请399,613号中已经说明。借助于变暗接口电路30的两个端子113和114之间的电压能够控制荧光灯21和23的光输出量。
这里所公开的改进装置包括在变暗接口电路30的端子113和114之间连接一个光敏感电路装置。光敏感装置2的代表性电路如图2所示。光敏感电路2通过端子113和114从图1所示的镇流装置上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光敏感电路2包括一个连接在线114和电容器c一端之间的光敏感器Ls。电容器c的另一端连接到端子113上。电容器c的一端还连接到NPN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上,该晶体管Q1作为第一级放大器。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线114上,其基极还连接到一个可变电阻器R的一端上,而该可变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到线113上。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器Rc的一端,该电阻器Rc的另一端连接到线113上。电阻器Rc的一端还连接到PNP型晶体管Q2的基极上。晶体管Q2作为所公开的控制电路的第二级放大器。它作为一个电流吸收器。这个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线113上,而其集电极连接到线114上。在线113和114之间还跨接一个齐纳二极管,对两根线之间过电压供给起保护作用。
在控制液晶显示器的背衬光时,将光敏感器ls置于一个仅仅能感受投射到显示器上的光,或者至少其中一部分的位置。它应该这样设置以致于背衬光照射不到它。根据照射到光敏感器ls上的光,它按照由可变电阻R建立的偏压来控制晶体管Q1的工作。接着晶体管Q1与偏置电阻Rc一起来控制晶体管Q2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照射到光敏感器LS上的环境光线越少,则晶体管Q1的电流越大。结果晶体管Q2就在端子113和114之间吸收较多的电流。这就使接口电路30降低灯21和23的发光量。当显示器上的入射光增加时,光敏感器LS使得晶体管Q1的电流相应减小,这使得晶体管Q2在线113和114之间吸收较少的电流,因此,接口电路30工作,使灯21和23的发光量增大。
图3表示受控的荧光灯的光输出量O与照射到光敏感器上的入射光量I的函数关系,它们都是用“流明”表示。图中实线所示的曲线是目前所要求控制在这种液晶显示器的背衬光灯的方法。它提供了一个甚至不包含着照射到光敏感器LS上的光的最小值。在入射光增加时,这个值大致保持恒定,然后按照实线的斜率增大,直到它到达最大值,其后,受控的灯光输出又保持恒定,即使照射到显示器上的光增加也不会变化。图中上面的虚线表示一种类似的控制灯光输出的方法,只不过它的起始最小值较高,且从较高的最小值到最大光输出值之间的斜率较小。下面的虚线从较低的最小值开始,但它连续地增加直到它到达最大的灯输出。
很明显,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方案进行各种改型,这里所描述的装置是用来解释的,而不是用来做为限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