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40054.9 (22)申请日 2016.10.20 (73)专利权人 余伯坚 地址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 南涌宝玉大街三巷9号 (72)发明人 余伯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025 代理人 姜林 (51)Int.Cl. A47J 31/00(2006.01) A47J 31/6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57)摘要。
2、 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包括 外壳及内胆, 外壳上设置有出水龙头与内胆连 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胆内设置有纵向隔水 板, 纵向隔水板将内胆分割成加热腔及循环腔, 纵向隔水板的底部设置除垢腔将加热腔及循环 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纵向 隔水板将箱内分成两部份, 一个是加热腔, 另一 个是循环腔, 在发热管在工作时, 循环腔内相对 与加热腔内来说, 其属于一个相对安静区域, 在 流到循环腔内的水容易使其中的水垢沉淀在循 环腔底部, 从而不会附在箱体侧壁上。 2、 加设梯 形槽或凹形槽除垢腔, 加强集中收集水垢, 便于 清除水垢。 3、 采用纵向隔水板能有效。
3、降低箱内的 水混合机会, 大大降低生熟水混合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CN 206365790 U 2017.08.01 CN 206365790 U 1.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包括外壳 (1) 及内胆 (3) , 外壳 (1) 上设置有出 水龙头 (2) 与内胆 (3) 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胆 (3) 内设置有纵向隔水板 (4) , 纵向隔水 板 (4) 将内胆 (3) 分割成加热腔 (31) 及循环腔 (32) , 纵向隔水板 (4) 的底部设置除垢腔将加 热腔 (31) 及循环腔 (32) 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
4、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除垢 腔内设置有水垢处理器 (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除垢 腔为内胆 (3) 底部的梯形槽 (6) , 水垢处理器 (5) 安装在梯形槽 (6) 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除垢 腔为内胆 (3) 底部的凹形槽 (7) , 凹形槽 (7) 内形成水道 (8) , 水垢处理器 (5) 安装在该水道 (8) 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循环 腔 (32) 内设置有进水管 (33) , 进水管。
5、 (33) 的出水口设于循环腔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垢处理器 (5) 连接有排垢管 (51) , 并在排垢管 (51) 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 (52) 与控 制系统电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 腔 (31) 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板 (35) , 导向板 (35) 向循环腔 (32) 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 腔 (31) 内设置有三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控制器 (36) 与控制系统电联。 权 利 要。
6、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65790 U 2 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 具体是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时大部份商场、 工厂和学校使用的饮水机为单水箱式饮水机, 其工作原理为: 先 通过进水口与自来水管道连接, 将生水先注入具加热管的加热水箱, 使冷水被烧开, 当加热 水箱内的开水被取用一定量时, 再注入冷水进行补充并进行再加热, 加热和保温令加热管 不停工作, 由于饮水机采用单水箱设计, 加上水质的问题, 加热箱内的水难以流动, 水垢的 生成速度明显加快, 长期使用加热箱内的水垢会对加热管、 水。
7、龙头、 温控器等元件产生损 害, 而且长期饮用此水影响人体健康。 另一方面, 由于采用单水箱设计, 箱内容易形成生熟 水混合, 饮用此水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 便, 能有效排除水箱内生成的水垢且有效降低生熟水混合的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 水机。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水机, 其包 括外壳及内胆, 外壳上设置有出水龙头与内胆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胆内设置有纵向 隔水板, 纵向隔水板将内胆分割成加热腔及循环腔, 纵向隔水板的底部设置除垢腔将加。
8、热 腔及循环腔连通。 0005 所述的除垢腔内设置有水垢处理器。 0006 所述的除垢腔为内胆底部的梯形槽, 水垢处理器安装在梯形槽内。 0007 所述的除垢腔为内胆底部的凹形槽, 凹形槽内形成水道, 水垢处理器安装在该水 道内。 0008 所述的水垢处理器连接有排垢管, 并在排垢管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电 联。 0009 所述的加热腔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板, 导向板向循环腔方向倾斜。 0010 所述的加热腔内设置有三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电联。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结构简单, 生产成本低, 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利用纵 向隔水板将内胆分割成加热腔及循环腔,。
9、 使得发热管在工作过程中令箱内的水流产生循 环, 从加热腔向循环腔循环流动, 流动中的水通过水垢处理器的过滤, 去除水中的杂质, 在 保证饮水机内部清洁卫生的同时, 避免水垢产生造成水龙头堵塞或是影响发热管效率, 另 一方面, 通过纵向隔水板将箱内分成两部份, 一个是加热腔, 另一个是循环腔, 在发热管在 工作时, 循环腔内相对与加热腔内来说, 其属于一个相对安静区域, 在流到循环腔内的水容 易使其中的水垢沉淀在循环腔底部, 从而不会附在箱体侧壁上, 从而减少对加热管等机件 的损坏, 利于厂家减少维护费用。 3、 加设梯形槽或凹形槽除垢腔, 加强集中收集水垢, 便于 说 明 书 1/2 页 3。
10、 CN 206365790 U 3 清除水垢。 4、 采用纵向隔水板能有效降低箱内的水混合机会, 大大降低生熟水混合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有除排水垢功能的电开 水机, 其包括外壳1及内胆3, 外壳1上设置有出水龙头2与内胆3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 胆3内设置有纵向隔水板4, 纵向隔水板4将内胆3分割成加热腔31及循环腔32,。
11、 纵向隔水板4 的底部设置除垢腔将加热腔31及循环腔32连通。 0017 所述的除垢腔内设置有水垢处理器5。 0018 如图1、 2所示, 所述的除垢腔为内胆底部的梯形槽6, 水垢处理器5安装在梯形槽6 内。 0019 如图3、 4所示, 所述的除垢腔为内胆3底部的凹形槽7, 凹形槽7内形成水道8, 水垢 处理器5安装在该水道8内。 0020 所述的水垢处理器5连接有排垢管51, 并在排垢管51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52与控 制系统电联。 0021 所述的加热腔31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板35, 导向板35向循环腔32方向倾斜。 0022 所述的加热腔31内设置有三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控制器36与控制系统电。
12、联。 0023 工作原理: 本案中, 在内胆内设置有纵向隔水板, 纵向隔水板将内胆分割成加热腔 及循环腔, 纵向隔水板的底部设置除垢腔将加热腔及循环腔连通。 在饮水机工作过程中, 发 热管通电工作, 将冷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开水在加热腔内不断翻滚流动, 结合导向板35的作 用下翻腾入循环腔内, 使得水流在加热腔向循环腔内循环流动, 从而避免内胆内的水处于 静止状态而积聚成水垢。 水在流动过程中将其内的水垢带到除垢腔沉淀, 水流经除垢腔水 垢处理器后, 被水垢处理器进行过滤, 去除掉水中的杂质, 从而保持内胆内的清洁卫生, 也 避免产生水垢堵塞水龙头及影响发热管的加热效率, 从而降低部件的维修率。
13、。 其中, 当饮水 机工作一段时间后, 位于排垢管51的排污电磁阀工作, 将位于水垢处理器内的废水及水垢 排放, 从而使得水垢处理器可长期稳定高效的工作。 在加热腔内设置有三个竖向间隔分布 的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电联, 有利于饮水机采用步进水式进行进水, 进一步加强水的流动性。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36579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5 CN 206365790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6 CN 206365790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7 CN 206365790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8 CN 206365790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