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折叠垫.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28754.6 (22)申请日 2016.10.18 (73)专利权人 浙江爱升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上浦镇 工业区 (72)发明人 赵福建 (51)Int.Cl. A47C 2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折叠垫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垫, 包括有折叠 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 第一垫体相 对远离第二垫体一端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呈 “L” 形的锁紧块, 锁紧块包括有转动连接在第一垫体 。
2、侧壁上的连接片、 连接在连接片上且抵紧于第一 垫体底面上的锁紧片, 当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折 叠时, 锁紧片转动后抵紧在第二垫体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在第一垫体和 第二垫体折叠合拢后, 在第一垫体上的锁紧片转 动后抵触在第二垫体上, 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 体不会发生分离; 在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上的防 尘罩能够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不会因被脚 踢到而变脏; 同时该折叠垫也能做为体育锻炼教 具, 在折叠垫上进行锻炼, 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 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6333636 U 2017.07.18 CN 206333636 U 1.一种折叠垫,。
3、 包括有折叠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垫体 (1) 和第二垫体 (2) ,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一垫体 (1) 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垫体 (2) 一端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呈 “L” 形的锁紧块 (3) , 所述锁紧块 (3) 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垫体 (1) 侧壁上的连接片 (31) 、 连接在所述连接 片 (31) 上且抵紧于所述第一垫体 (1) 底面上的锁紧片 (32) , 当所述第一垫体 (1) 与所述第二 垫体 (2) 折叠时, 所述锁紧片 (32) 转动后抵紧在所述第二垫体 (2) 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 (31) 上设置有连接孔 (33) 。
4、, 所述第一垫体 (1) 上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孔 (33) 的连接柱 (4) , 所述连接柱 (4) 相对远 离所述第一垫体 (1) 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端盖 (41)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块 (3) 共两个且分别位于 第一垫体 (1) 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垫体 (2) 一端的两侧, 位于所述第二垫体 (2) 相对远离所述 第一垫体 (1) 的一端的底面两侧均设置有垫块 (5) , 当所述锁紧片 (32) 抵紧在所述第二垫体 (2) 上时, 所述锁紧片 (32) 抵触在所述垫块 (5)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
5、体 (1) 包括有第一垫套 (11)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垫套 (11) 内的第一海绵垫 (13) , 所述第二垫体 (2) 包括有第二垫套 (21) 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垫套 (21) 内的第二海绵垫 (23) , 所述第一垫套 (11) 与所述第二垫套 (21) 相对靠近的端面的上方缝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套 (11) 包括有上下两层 第一空腔 (12) , 所述第一海绵垫 (13) 分布位于两层所述第一空腔 (12) 内, 所述第二垫套 (21) 包括有上下两层第二空腔 (22) , 所述第二海绵垫 (23) 分布位于两层所述第二空腔 (22)。
6、 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套 (11) 上设置有与所述 第一空腔 (12) 相通的第一开口 (14) , 所述第二垫套 (21) 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 (22) 相通 的第二开口 (24) , 所述第一开口 (14) 与所述第二开口 (24) 均通过拉链 (6)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套 (11) 与所述第二垫套 (21) 相对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防尘罩 (7)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33636 U 2 一种折叠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 特别涉。
7、及一种折叠垫。 背景技术 0002 折叠垫是指用填充物制成的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垫子, 折叠垫的填充物一般由乳 胶、 环保棉、 3D材料、 海绵、 棕榈等材料构成。 0003 目前, 市场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4889328U, 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2月12日的中国 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车内的可折叠垫, 其包括至少两填充体、 一第一面层和至少一第二 面层。 各个所述第二面层分别重叠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层的一部分, 以在各个所述第二面 层和所述第一面层的一部分之间分别形成一填充腔, 各个所述填充体分别被填充于各个所 述填充腔, 其中各个所述第二面层、 各个所述填充体以及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
8、相 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一垫体, 并且各个所述垫体得以被折叠以相互重叠, 从而能够减少所 述适用于车内的可折叠垫在闲置状态时的体积。 0004 这种可折叠垫在折叠合拢后, 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紧紧是抵触在一起, 在可 折叠垫放置时, 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容易散开, 使得可折叠垫的占用空间会增加, 同时 也会发生倾倒等现象, 给存放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垫, 具有在合拢时不易散开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垫, 包括 有折叠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 所述第一垫体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垫。
9、体一端的侧 壁上转动连接有呈 “L” 形的锁紧块, 所述锁紧块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垫体侧壁上的 连接片、 连接在所述连接片上且抵紧于所述第一垫体底面上的锁紧片, 当所述第一垫体与 所述第二垫体折叠时, 所述锁紧片转动后抵紧在所述第二垫体的底面上。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当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摊开时, 锁紧块上的连接片抵紧在第 一垫体的底面, 使得锁紧块不会因转动连接在第一垫体上而随便发生转动, 同时连接片在 第一垫体的底面, 能够避免使用者触碰到连接片; 当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折叠在一起时, 在 第一垫体上转动连接的锁紧块上的锁紧片能够随着连接片进行转动, 锁紧片在转动后抵紧 在第二垫。
10、体的底面上, 实现将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锁紧在一起。 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第一垫体上设置 有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端 盖。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在第一垫体上的连接柱穿设过连接片的连接孔, 从而使得连 接片能够在连接柱上进行转动, 同时在连接柱相对远离第一垫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端 盖, 能够防止连接片从连接柱上脱出。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锁紧块共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垫体相对远离所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333636 U 3 述第二垫体一端的两侧,。
11、 位于所述第二垫体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的底面两侧均设 置有垫块, 当所述锁紧片抵紧在所述第二垫体上时, 所述锁紧片抵触在所述垫块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当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摊开的时候, 在第一垫体相对远离第 二垫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锁紧块, 使得两个锁紧块上的锁紧片均位于第一垫体的地面上, 在 第二垫体的两端也设置有两个垫块, 最终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在摊开时, 与地面之间 通过锁紧片和垫块进行了隔离, 不会弄脏第折叠垫; 同时在需要通过转动锁紧片使得第一 垫体和第二垫体折叠在一起时, 锁紧片在转动中会抵触在垫片上, 能够防止锁紧片过度转 动。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
12、为: 所述第一垫体包括有第一垫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垫 套内的第一海绵垫, 所述第二垫体包括有第二垫套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垫套内的第二海绵 垫, 所述第一垫套与所述第二垫套相对靠近的端面的上方缝合在一起。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第一垫体包括第一垫套和第一海绵垫, 第二垫体包括第二垫 套和第二海绵垫, 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整体较为柔软, 同时第一垫套和第二垫套相 对靠近的端面的上方缝合在一起, 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之间能够方便进行折叠。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垫套包括有上下两层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 海绵垫分布位于两层所述第一空腔内, 所述第二垫套包括有上下两层第二空。
13、腔, 所述第二 海绵垫分布位于两层所述第二空腔内。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第一垫体的第一垫套包括有两层第一空腔, 在两层第一空腔 内均放置有第一海绵垫, 使得第一垫体更为柔软; 第二垫体的第二垫套包括有两层第二空 腔, 在两层第二空腔内均放置有第二海绵垫, 使得第二垫体更为柔软。 001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垫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的第一 开口, 所述第二垫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 开口均通过拉链连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第一垫套上的第一空腔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使得第一海绵垫 能够通过第一开口放置在第一垫套内;。
14、 第二垫套上的第二空腔上设置有第二开口, 使得第 二海绵垫能够通过第二开口放置在第二垫套内。 001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垫套与所述第二垫套相对远离的一端均设 置有防尘罩。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 在第一垫套和第二垫套上的防尘罩能够使对第一垫套和第二 垫套进行保护, 避免在走路时因为踢到第一垫套和第二垫套而造成变脏的问题。 0020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折叠合拢后, 在 第一垫体上的锁紧片转动后抵触在第二垫体上, 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不会发生分离; 在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上的防尘罩能够使得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不会因被脚踢到而变脏;。
15、 在第一垫套内设置有双层第一海绵, 在第二垫套内设置有双层第二海绵, 使得折叠垫整体 更加的柔软。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333636 U 4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剖视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中: 1、 第一垫体; 11、 第一垫套; 12; 第一空腔; 13、 第一海绵垫; 14、 第一开口; 2、 第二垫体; 21、 第二垫套; 22、 第二空腔; 23、 第二海绵垫; 24、 。
16、第二开口; 3、 锁紧块; 31、 连接 片; 32、 锁紧片; 33、 连接孔; 4、 连接柱; 41、 限位端盖; 5、 垫块; 6、 拉链; 7、 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 折叠垫包括有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 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 折叠连接, 此时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通过折叠合拢在一起, 在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相 对远离的一端上均套设有防尘罩7, 防尘罩7是由皮革制成的, 在脚踩到防尘罩7时容易进行 清理。 0028 如图1、 图2和图4所示, 在第一垫体1相对连接第二垫体2的侧壁的两侧通过胶水粘 。
17、合有连接柱4, 在连接柱4上转动连接有呈 “L” 行的锁紧块3, 锁紧块3包括连接片31和锁紧片 32, 在连接片31上开设有一供连接柱4穿过的连接孔33, 在连接片31套设在连接柱4上进行 转动时, 在连接柱4相对远离第一垫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端盖41, 能够防止连接片31 在连接柱4上转动的时候脱出。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 此时的锁紧片32处于转到后抵紧在第二垫体2的底面上的, 使得 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之间能够通过锁紧块3进行固定, 使得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在放 置时不易散开。 同时连接片31转动点到锁紧片32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垫体2的厚度, 使得锁 紧片32在转动后, 。
18、在第二垫体2发生形变后, 锁紧片32能够牢固的抵紧在第二垫体2上进行 固定。 0030 如图2所示, 在第二垫体2相对远离第一垫体1的一端的底面两侧通过胶水粘合有 垫块5, 在第一垫体1上的锁紧片32转动后对第二垫体2进行固定时, 第一垫体1上的锁紧片 32会抵触在垫块5的侧壁上, 避免锁紧片32过度转动而造成第二垫体2的形变程度增大的问 题。 0031 如图2所示, 连接片31的转到点到锁紧片32的最小距离设置的短一些, 使得锁紧片 32抵触在第一垫体1的底面上时, 能够使得第一垫体1发生弹性形变从而牢固的进行抵紧。 此时第一垫体1底面的两侧的下端有锁紧片32, 在第二垫体2底面的两侧下端有。
19、垫块5, 使得 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能够相对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 0032 如图1、 图3和图4所示, 第一垫体1包括有第一垫套11, 在第一垫套11内设置有上下 两层第一空腔12, 第一垫体1还包括有放置在两个第一空腔12内的第一海绵垫13, 在第一空 腔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4, 第一开口14是通过拉链6进行打开和关闭的。 第二垫体2包括有 第二垫套21, 在第二垫套21内设置有上下两层第二空腔22, 第二垫体2还包括有放置在两个 第二空腔22内的第二海绵垫23, 在第二空腔2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4, 第二开口24是通过拉 链6进行打开和关闭的。 第一垫套11和第二垫套21相对靠近的端面。
20、的上方通过针线缝合在 一起。 0033 同时该折叠垫也能做为体育锻炼教具, 在使用折叠垫的同时, 能够在折叠垫上进 行体育教学锻炼, 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333636 U 5 003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333636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206333636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206333636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206333636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206333636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