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64023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32112.5

申请日:

20160824

公开号:

CN206183026U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21,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27/21,A47J36/00

申请人:

张世鹏

发明人:

张世鹏

地址:

524199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豆仔园队36号

优先权:

CN201620932112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泽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包括底座和壶身,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圆筒上端开口,圆筒一端面上设有一“U”型槽,壶身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于圆筒内,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U”型槽内,壶身的表面与圆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底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效的隔离了壶身,使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避免了烫伤,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减少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壶身,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圆筒上端开口,圆筒一端面上设有一“U”型槽,壶身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于圆筒内,壶身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底座上,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U”型槽内,壶身的表面与圆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底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通孔一端均穿过底座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通孔另一端均与凹槽内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凹槽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杆,圆杆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吸盘的下端面均与底座的底面平行设置,圆杆上端均固定安装一横杆,横杆一端顺着相对应的通孔延伸至外界,并固定安装一压块,通孔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中间段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圆筒由塑料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横杆和圆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电热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嗜茶的英国人从此便爱上她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品。电热水壶采用的是蒸气智能感应控温,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但是现在的电热水壶的防烫能力不够,在长时间的加热后,电热水壶的外壁上的温度会不断的升高,人们一不小心碰到就会烫伤,且现在的电热水壶的底座不固定,容易烫伤人,特别是放置在地面上的电热水壶,当人们的脚不小心踢到电热水壶后,容易使电热水壶翻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且防止了在加热的过程中烫伤人事件发生的自动控温型电热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包括底座和壶身,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圆筒上端开口,圆筒一端面上设有一“U”型槽,壶身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于圆筒内,壶身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底座上,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U”型槽内,壶身的表面与圆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底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通孔一端均穿过底座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通孔另一端均与凹槽内部相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凹槽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杆,圆杆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吸盘的下端面均与底座的底面平行设置,圆杆上端均固定安装一横杆,横杆一端顺着相对应的通孔延伸至外界,并固定安装一压块,通孔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中间段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圆筒由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横杆和圆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效的隔离了壶身,使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避免了烫伤,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减少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包括底座13和壶身1,所述底座13上端环绕底座13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4,圆筒4上端开口,圆筒4一端面上设有一“U”型槽5,壶身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3,壶身1至上而下顺着圆筒4的开口放置于圆筒4内,壶身1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底座13上,壶身1上的壶柄设置于“U”型槽5内,壶身1的表面与圆筒4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底座13下端设有两个凹槽6,底座13位于凹槽6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7,通孔7一端均穿过底座13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通孔7另一端均与凹槽6内部相通。

凹槽6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杆12,圆杆12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11,吸盘11的下端面均与底座13的底面平行设置,圆杆12上端均固定安装一横杆8,横杆8一端顺着相对应的通孔7延伸至外界,并固定安装一压块9,通孔7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10,支撑杆10上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8中间段固定连接。

其中,圆筒4由塑料材料制成,减轻了重量;横杆8和圆杆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增加了牢固性。

在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后,将压块向上提,而横杆通过中间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了一个类似跷跷板一样的结构,从而在向上提压块后,另一边就会向下压,使吸盘牢固的吸附于底面上,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固定后,将壶身至上而下放置于圆筒内,直至平稳的摆放在底座上,摆放时,壶身上的壶柄对准圆筒上的“U”型槽,通过圆筒将壶身有效的隔离,避免了壶身上的热量传递到圆筒上,由于圆筒和底座为一体式设置,从而在踢到电热水壶后,电热水壶也不会翻倒,最多就会撞击到圆筒的内壁面,其中,圆筒不仅起到隔热的作用,还起到阻挡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电热水壶的翻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效的隔离了壶身,使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避免了烫伤,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减少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32112.5 (22)申请日 2016.08.24 (73)专利权人 张世鹏 地址 524199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 豆仔园队36号 (72)发明人 张世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吴泽燊 (51)Int.Cl. A47J 27/21(2006.01) A47J 36/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 壶, 包括底座和壶。

2、身, 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 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 圆筒上端开口, 圆 筒一端面上设有一 “U” 型槽, 壶身的外壁上固定 安装一壶柄, 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 于圆筒内, 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 “U” 型槽内, 壶身 的表面与圆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 底 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 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 面上均设有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 方便, 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效的隔离了壶身, 使 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 避免了烫伤, 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 减少 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18302。

3、6 U 2017.05.24 CN 206183026 U 1.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和壶身, 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 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 圆筒上端开口, 圆筒一端面上设有一 “U” 型槽, 壶身的外壁上 固定安装一壶柄, 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于圆筒内, 壶身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 底座上, 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 “U” 型槽内, 壶身的表面与圆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 离, 底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 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 通孔一端均穿过 底座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 通孔另一端均与凹槽内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4、, 其特征在于: 凹槽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 杆, 圆杆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 吸盘的下端面均与底座的底面平行设置, 圆杆上端均固定安 装一横杆, 横杆一端顺着相对应的通孔延伸至外界, 并固定安装一压块, 通孔内部的底面上 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 支撑杆上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中间段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其特征在于: 圆筒由塑料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其特征在于: 横杆和圆杆均由金属材料 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83026 U 2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5、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0002 电热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 随着科技的发展, 快捷、 安全、 便利、 充分利用能 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 嗜茶的英国人从此便爱上她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 球的畅销品。 电热水壶采用的是蒸气智能感应控温, 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 防干烧断电的 功能。 但是现在的电热水壶的防烫能力不够, 在长时间的加热后, 电热水壶的外壁上的温度 会不断的升高, 人们一不小心碰到就会烫伤, 且现在的电热水壶的底座不固定, 容易烫伤 人, 特别是放置在地面上的电热水壶, 当人们的脚不小心踢到电热水壶后, 容易使电热水壶 翻倒。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

6、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增加了底座的 稳定性, 且防止了在加热的过程中烫伤人事件发生的自动控温型电热壶。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包括底座 和壶身, 所述底座上端环绕底座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 圆筒上端开口, 圆筒一端面 上设有一 “U” 型槽, 壶身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 壶身至上而下顺着圆筒的开口放置于圆 筒内, 壶身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底座上, 壶身上的壶柄设置于 “U” 型槽内, 壶身的表面与圆 筒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 底座下端设有两个凹槽, 底座位于凹槽内部的一侧面上 均设有一通孔, 。

7、通孔一端均穿过底座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 通孔另一端均与凹槽内部相通。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凹槽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杆, 圆杆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 吸 盘的下端面均与底座的底面平行设置, 圆杆上端均固定安装一横杆, 横杆一端顺着相对应 的通孔延伸至外界, 并固定安装一压块, 通孔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 支撑杆上 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应的横杆中间段固定连接。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圆筒由塑料材料制成。 000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横杆和圆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 效的隔离了壶身。

8、, 使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 避免了烫伤, 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 加了底座的稳定性, 减少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183026 U 3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 或公开的所。

9、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 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 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2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 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 除非特别叙 述, 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 即, 除非特别叙述, 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13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 包括底座13和壶身1, 所述底 座13上端环绕底座13的边缘处一圈固定安装一圆筒4, 圆筒4上端开口, 圆筒4一端面上设有 一 “U” 型槽5, 壶身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一壶柄3, 壶身1至上而下顺着圆筒4的开口放置于圆 筒4内, 壶。

10、身1的下端平稳的摆放于底座13上, 壶身1上的壶柄设置于 “U” 型槽5内, 壶身1的表 面与圆筒4的内壁面之间存有一定的距离, 底座13下端设有两个凹槽6, 底座13位于凹槽6内 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一通孔7, 通孔7一端均穿过底座13上的外壁与外界相通, 通孔7另一端 均与凹槽6内部相通。 0014 凹槽6内均设有一垂直的圆杆12, 圆杆12下端装配安装一吸盘11, 吸盘11的下端面 均与底座13的底面平行设置, 圆杆12上端均固定安装一横杆8, 横杆8一端顺着相对应的通 孔7延伸至外界, 并固定安装一压块9, 通孔7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安装一支撑杆10, 支撑杆 10上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相对。

11、应的横杆8中间段固定连接。 0015 其中, 圆筒4由塑料材料制成, 减轻了重量; 横杆8和圆杆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增 加了牢固性。 0016 在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后, 将压块向上提, 而横杆通过中间的支撑杆活动连接, 形成 了一个类似跷跷板一样的结构, 从而在向上提压块后, 另一边就会向下压, 使吸盘牢固的吸 附于底面上, 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 固定后, 将壶身至上而下放置于圆筒内, 直至平稳的摆 放在底座上, 摆放时, 壶身上的壶柄对准圆筒上的 “U” 型槽, 通过圆筒将壶身有效的隔离, 避 免了壶身上的热量传递到圆筒上, 由于圆筒和底座为一体式设置, 从而在踢到电热水壶后, 电热水壶也。

12、不会翻倒, 最多就会撞击到圆筒的内壁面, 其中, 圆筒不仅起到隔热的作用, 还 起到阻挡的作用, 有效的防止了电热水壶的翻倒。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通过底座上的圆筒有 效的隔离了壶身, 使壶身上的热量无法传达到圆筒上, 避免了烫伤, 且通过底座下的吸盘增 加了底座的稳定性, 减少了电热水壶翻倒事件的发生。 001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183026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183026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