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芯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当水杯被长期使用后,水杯的内壁会产生污垢。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当用户需要清洗水杯内壁上的污垢时,必须将手伸进水杯内并借助工具进行清洗,显然这种清洗水杯的方式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软芯水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芯水杯,所述软芯水杯包括:杯套和内胆;
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杯套包括第二杯口和第二杯身,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使得内胆可以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防止内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
所述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使得杯盖与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盖包括盖顶以及盖身,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盖身的第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所述盖身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杯口内;或者,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条平行螺纹,所述盖身的外侧壁通过所述平行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的上部固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杯盖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加平行螺纹,使杯盖更为牢固的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者,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利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点。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使得内胆被搓揉时,内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口与所述第一杯身通过软性材料衔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使得第一杯身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提高清洁效果。
可选的,所述内胆内置在所述杯身时,所述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有效避免内胆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动,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和所述第一杯身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内径。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公开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软芯水杯包括杯套120和内胆110。
内胆110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第一杯身112由软性材料制成。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内胆110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衔接于杯套120中。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为了使得软性材料的内胆可以与杯套匹配,实现盛水且便于清洗的效果,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来描述软芯水杯可能的构成。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软芯水杯包括内胆110。
内胆110可以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第一杯身112由软性材料制成,这种软性材料遇压力易变形,无压力可恢复。
内胆110的第一杯口111的材质可以为硬性材料也可以为软性材料,当第一杯口111的材质为硬性材料时,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通过软性材料衔接,当第一杯口111的材质为软性材料时,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形成一体型内胆。
可选的,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111,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口111进行第二次注塑形成第一杯身112,且使得部分软性材料包裹第一杯口111的表面。仍参见图2,第一杯口111的黑色夹心部位即为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进行第二次注塑,使得软性材料包裹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的表面,形成第一杯口111。
第一杯身112的身杯部和底部122b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使得第一杯身112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第一杯身112的外侧壁受到由外向内(比如压力方向a和压力方向b)的压力时,第一杯身112会受力产生形变,当第一杯身112的形变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会贴在一起,此时向内胆110的内部注入清水,并对第一杯身112来回搓揉,即可达到清洁内胆110的目的。
仍参见图2,可选的,在内胆110的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112a,当第一杯身112被来回搓揉时,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会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110的清洁效果。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使得内胆被搓揉时,内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使得第一杯身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提高清洁效果。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软芯水杯还包括杯套120。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内胆110可内置在杯套120中,并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衔接于杯套120中,其中,杯套120包括第二杯口121和第二杯身122,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和第二杯口121的内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纹,第二杯口121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其中,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定。其中,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时,第二杯口121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内胆110的作用。
很显然,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当内胆110内置在杯套120中时,第一杯口111的内径和第一杯身112的内径相同,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大于第一杯身112的外径,第一杯身111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122的内径,使第一杯身111与第二杯身122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可选的,为了防止内胆110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120内来回移动,当内胆置120于杯套120时,第一杯身112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122的底部上。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使得内胆可以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防止内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有效避免内胆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动,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软芯水杯内胆内的水温,或者便于内胆内盛有水的软芯水杯的携带,软芯水杯还可以包括杯盖,如图4中的杯盖130。
仍参见图4,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c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b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当杯盖130就可以由硬性材料制成时,若螺纹由不同性质的材料制成,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固定情况:
(1)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且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径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纹,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当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定。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时,盖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很显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且盖身132的外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内径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旋转式螺纹,盖身13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旋合。其中,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当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盖身132的外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盖身13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固定。其中,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时,盖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很显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第一杯口旋合后的盖身132衔接于第二杯口121的上边缘处。
仍参见图4,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径,杯盖130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纹也可以无螺纹。
可选的,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二杯口121的外径,杯盖130与第二杯口12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二杯口121的外侧壁的上部,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二杯口12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纹也可以无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杯盖13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可以与第一杯口111配套使用的结构,比如图6中所示的杯盖130。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杯盖130包括盖顶131以及盖身132,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盖身132第二端132b的外径,即杯盖130的形状类似于“上大下小”的圆台,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与盖顶131连接,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第一杯口的内径,盖身132的第二端132b容置于第一杯口内。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硬性材料可以为不锈钢、塑料等,软性材料可以为硅胶、橡胶等,本实施例不限制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的具体类型。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使得杯盖与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杯盖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加平行螺纹,使杯盖更为牢固的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的后,将容易想到本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