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芯水杯.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763420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02039.6

申请日:

20160316

公开号:

CN205795435U

公开日:

2016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19/22,A45F3/20

主分类号:

A47G19/22,A45F3/20

申请人: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邢政,李宁宁,张磊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二期9层01房间

优先权:

CN201620202039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鞠永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公开关于一种软芯水杯,属于水杯设计领域,该软芯水杯包括: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本公开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芯水杯包括:杯套和内胆;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套包括第二杯口和第二杯身,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所述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杯盖包括盖顶以及盖身,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盖身的第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所述盖身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杯口内;或者,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条平行螺纹,所述盖身的外侧壁通过所述平行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的上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杯盖包括盖身,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者,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口与所述第一杯身通过软性材料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置在所述杯身时,所述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5和9任一所述的软芯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和所述第一杯身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内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芯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当水杯被长期使用后,水杯的内壁会产生污垢。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当用户需要清洗水杯内壁上的污垢时,必须将手伸进水杯内并借助工具进行清洗,显然这种清洗水杯的方式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软芯水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芯水杯,所述软芯水杯包括:杯套和内胆;

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杯套包括第二杯口和第二杯身,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使得内胆可以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防止内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

所述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使得杯盖与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盖包括盖顶以及盖身,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盖身的第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所述盖身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杯口内;或者,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条平行螺纹,所述盖身的外侧壁通过所述平行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的上部固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杯盖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加平行螺纹,使杯盖更为牢固的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且所述杯盖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者,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径,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利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点。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使得内胆被搓揉时,内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口与所述第一杯身通过软性材料衔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使得第一杯身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提高清洁效果。

可选的,所述内胆内置在所述杯身时,所述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有效避免内胆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动,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和所述第一杯身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内径。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公开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软芯水杯包括杯套120和内胆110。

内胆110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第一杯身112由软性材料制成。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内胆110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衔接于杯套120中。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为了使得软性材料的内胆可以与杯套匹配,实现盛水且便于清洗的效果,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来描述软芯水杯可能的构成。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软芯水杯包括内胆110。

内胆110可以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第一杯身112由软性材料制成,这种软性材料遇压力易变形,无压力可恢复。

内胆110的第一杯口111的材质可以为硬性材料也可以为软性材料,当第一杯口111的材质为硬性材料时,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通过软性材料衔接,当第一杯口111的材质为软性材料时,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形成一体型内胆。

可选的,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111,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口111进行第二次注塑形成第一杯身112,且使得部分软性材料包裹第一杯口111的表面。仍参见图2,第一杯口111的黑色夹心部位即为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进行第二次注塑,使得软性材料包裹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的表面,形成第一杯口111。

第一杯身112的身杯部和底部122b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使得第一杯身112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第一杯身112的外侧壁受到由外向内(比如压力方向a和压力方向b)的压力时,第一杯身112会受力产生形变,当第一杯身112的形变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会贴在一起,此时向内胆110的内部注入清水,并对第一杯身112来回搓揉,即可达到清洁内胆110的目的。

仍参见图2,可选的,在内胆110的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112a,当第一杯身112被来回搓揉时,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会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110的清洁效果。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使得内胆被搓揉时,内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有所增加,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使得第一杯身的底部形成360°无清洁死角的杯底,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提高清洁效果。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软芯水杯还包括杯套120。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内胆110可内置在杯套120中,并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衔接于杯套120中,其中,杯套120包括第二杯口121和第二杯身122,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和第二杯口121的内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纹,第二杯口121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其中,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定。其中,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时,第二杯口121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内胆110的作用。

很显然,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可选的,当内胆110内置在杯套120中时,第一杯口111的内径和第一杯身112的内径相同,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大于第一杯身112的外径,第一杯身111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122的内径,使第一杯身111与第二杯身122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可选的,为了防止内胆110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120内来回移动,当内胆置120于杯套120时,第一杯身112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122的底部上。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使得内胆可以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防止内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有效避免内胆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动,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之间形成空隙,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保温的目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软芯水杯内胆内的水温,或者便于内胆内盛有水的软芯水杯的携带,软芯水杯还可以包括杯盖,如图4中的杯盖130。

仍参见图4,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c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b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当杯盖130就可以由硬性材料制成时,若螺纹由不同性质的材料制成,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固定情况:

(1)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且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径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纹,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当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定。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时,盖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很显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且盖身132的外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内径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旋转式螺纹,盖身13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旋合。其中,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凸式螺纹。

第二种方式,当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非旋转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盖身132的外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均与第一杯口111平行,盖身13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固定。其中,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或,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当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时,盖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很显然,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第一杯口旋合后的盖身132衔接于第二杯口121的上边缘处。

仍参见图4,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径,杯盖130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纹也可以无螺纹。

可选的,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二杯口121的外径,杯盖130与第二杯口12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二杯口121的外侧壁的上部,其中,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二杯口12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纹也可以无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杯盖13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可以与第一杯口111配套使用的结构,比如图6中所示的杯盖130。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杯盖130包括盖顶131以及盖身132,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盖身132第二端132b的外径,即杯盖130的形状类似于“上大下小”的圆台,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与盖顶131连接,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第一杯口的内径,盖身132的第二端132b容置于第一杯口内。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硬性材料可以为不锈钢、塑料等,软性材料可以为硅胶、橡胶等,本实施例不限制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的具体类型。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使得杯盖与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杯盖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加平行螺纹,使杯盖更为牢固的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堵住第一杯口,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的后,将容易想到本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软芯水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软芯水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软芯水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芯水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芯水杯.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02039.6 (22)申请日 2016.03.16 (73)专利权人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 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二期9层01房间 (72)发明人 邢政 李宁宁 张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代理人 鞠永善 (51)Int.Cl. A47G 19/22(2006.01) A45F 3/2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

2、名称 软芯水杯 (57)摘要 本公开关于一种软芯水杯, 属于水杯设计领 域, 该软芯水杯包括: 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 第一杯身, 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 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 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本公开解决了由于目 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 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了用户 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 杯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205795435 U 2016.12.14 CN 205795435 U 1.一种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芯水杯包括: 杯套和内胆; 所述内。

3、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 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套包括第二杯口和第二杯身,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 所述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且所述杯 盖由硬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盖包括盖顶以及盖身,。

4、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第二端的外径,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 所述盖身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杯口内; 或者,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条平行螺纹, 所述盖身的外侧壁通过所述平行螺 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的上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且所述杯 盖由软性材料制成; 所述杯盖包括盖身,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 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 吸附的形式外包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 或者,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径, 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

5、外包于所 述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 凸起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杯口与所述第一杯身通过软 性材料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通过弧 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内置在所述杯身时, 所述第 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5和9任一所述的软芯水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和所 述第一杯身的内径相同, 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大于所述第。

6、一杯身的外径, 所述第一杯身的 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内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95435 U 2 软芯水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水杯设计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软芯水杯。 背景技术 0002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 当水杯被长期使用后, 水杯的内壁会产生污垢。 0003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当用户需要清洗水杯内壁上的污 垢时, 必须将手伸进水杯内并借助工具进行清洗, 显然这种清洗水杯的方式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洗水杯 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本公开。

7、提供一种软芯水杯。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软芯水杯, 所述软芯水杯包括: 杯套和内 胆; 0006 所述内胆包括第一杯口和第一杯身, 所述第一杯身由软性材料制成; 0007 所述杯套由硬性材料制成; 0008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第一杯口固定衔接于所述杯套中。 0009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软性材 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 由于软性材料易产生形变, 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 即可清洗 内胆的内壁, 因此解决了由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 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了用户无需。

8、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 效果。 0010 可选的, 所述杯套包括第二杯口和第二杯身,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 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0011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二杯 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使得内胆可以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 防止内 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0012 可选的,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0013 所述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下部旋合; 0014 所述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0015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

9、以下有益效果: 杯盖内 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使得杯盖与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 保证了 内胆的密封性, 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0016 可选的,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且所述杯盖由硬性材料制成; 0017 所述杯盖包括盖顶以及盖身,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第二端的外 径,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 所述盖身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 径, 所述盖身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第一杯口内; 或者,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05795435 U 3 0018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条平行螺纹, 所述盖身的外。

10、侧壁通过所述平 行螺纹与所述第一杯口的内侧壁的上部固定。 0019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 杯盖设计成 “上大下小” 的圆台形, 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加平行螺纹, 使杯盖更为牢固 的堵住第一杯口, 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 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0020 可选的, 所述软芯水杯还包括杯盖, 且所述杯盖由软性材料制成; 0021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 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 于所述第一杯口的外侧壁; 或者, 0022 所述盖身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径, 所述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 于所述第二杯口的外侧。

11、壁。 0023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利 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 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 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堵住第一杯口, 保证了内胆的 密封性, 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0024 可选的, 所述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点。 0025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 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 使得内胆被搓揉时, 内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 力有所增加, 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0026 可选的, 所述第一。

12、杯口与所述第一杯身通过软性材料衔接。 0027 可选的, 所述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0028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弧 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 使得第一杯身的底部形成360 无清洁死角的杯 底, 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 提高清洁效果。 0029 可选的, 所述内胆内置在所述杯身时, 所述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所述第二杯 身的底部上。 0030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 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有效避免内胆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 。

13、动, 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0031 可选的, 所述第一杯口的内径和所述第一杯身的内径相同, 所述第一杯口的外径 大于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 所述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杯身的内径。 0032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可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 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 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之间形成空隙, 以达到软芯水 杯具有隔热、 保温的目的。 0033 应当理解的是, 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 并不能限制本 公开。 附图说明 0034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公开说明书的一部分, 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 实施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

14、本公开的原理。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205795435 U 4 0035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 下面。

15、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 除非另有表示, 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相反, 它们仅是与如所附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42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该软 芯水杯包括杯套120和内胆110。 0043 内胆110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 第一杯身112由软性材料制成。 0044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 内胆110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衔接于杯套120中。 0045 综上所述, 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

16、, 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 由于软 性材料易产生形变, 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 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 因此解决了由于目 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 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0046 为了使得软性材料的内胆可以与杯套匹配, 实现盛水且便于清洗的效果, 下面将 结合图2至图4来描述软芯水杯可能的构成。 0047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 所示, 该软芯水杯包括内胆110。 0048 内胆110可以包括第一杯口111和第一杯身112, 第一杯身1。

17、12由软性材料制成, 这 种软性材料遇压力易变形, 无压力可恢复。 0049 内胆110的第一杯口111的材质可以为硬性材料也可以为软性材料, 当第一杯口 111的材质为硬性材料时, 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通过软性材料衔接, 当第一杯口111 的材质为软性材料时, 第一杯口111与第一杯身112形成一体型内胆。 0050 可选的, 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111, 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 口111进行第二次注塑形成第一杯身112, 且使得部分软性材料包裹第一杯口111的表面。 仍 参见图2, 第一杯口111的黑色夹心部位即为利用硬性材料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第一杯口的 里层11。

18、1a, 利用软性材料对第一杯口的里层111a进行第二次注塑, 使得软性材料包裹第一 杯口的里层111a的表面, 形成第一杯口111。 0051 第一杯身112的身杯部和底部122b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进行衔接, 使得第一杯身112 的底部形成360 无清洁死角的杯底。 0052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内胆受力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 所示, 当第一杯身112的外侧壁受到由外向内(比如压力方向a和压力方向b)的压力时, 第一 杯身112会受力产生形变, 当第一杯身112的形变到达一定程度后, 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会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205795435 U 5 。

19、贴在一起, 此时向内胆110的内部注入清水, 并对第一杯身112来回搓揉, 即可达到清洁内胆 110的目的。 0053 仍参见图2, 可选的, 在内胆110的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112a, 当第一杯身112被来回搓揉时, 第一杯身112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会有所增加, 增强 了人工搓揉对内胆110的清洁效果。 0054 综上所述, 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 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 由于软 性材料易产生形变, 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 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 因此解决了由于目 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 了用。

20、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0055 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第一杯身的内侧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点, 使得内胆被搓揉时, 内 胆的内侧壁相互产生的摩擦力有所增加, 增强了人工搓揉对内胆的清洁效果。 0056 本实施例中, 通过弧形的衔接部衔接第一杯身的杯身部和底部, 使得第一杯身的 底部形成360 无清洁死角的杯底, 降低用户徒手清洗内胆的难度, 提高清洁效果。 0057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 该软 芯水杯还包括杯套120。 0058 杯套120由硬性材料制成, 内胆110可内置在杯套120中, 并通过第一杯口111固定 衔接。

21、于杯套120中, 其中, 杯套120包括第二杯口121和第二杯身122,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 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 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和第二杯口121的内径相同。 0059 需要说明的是, 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0060 第一种方式,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 纹, 第二杯口121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 其中, 第二杯口 121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 或, 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 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

22、纹为凹式螺纹; 或, 第二杯口121内侧壁的螺纹 为凹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0061 第二种方式,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 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 第一杯口111平行,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 定。 其中,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 或,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 需要 说明的是, 当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的螺纹。

23、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 时, 第二杯口121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 以起到固定内胆110的作用。 0062 很显然, 第二杯口121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 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63 可选的, 当内胆110内置在杯套120中时, 第一杯口111的内径和第一杯身112的内 径相同, 第一杯口111的外径大于第一杯身112的外径, 第一杯身111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 122的内径, 使第一杯身111与第二杯身122之间形成空隙, 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 保温 的目的。 0064 可选的, 为了防止。

24、内胆110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120内来回移动, 当内胆置120于杯 套120时, 第一杯身112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122的底部上。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205795435 U 6 0065 综上所述, 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 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 由于软 性材料易产生形变, 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 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 因此解决了由于目 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 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0066 本实施例中, 第二杯口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旋合, 使得内胆可。

25、以 被固定衔接于杯套中, 防止内胆在杯套中摇动或掉出。 0067 本实施例中, 通过将第一杯身的底部接触置于第二杯身的底部上, 有效避免内胆 被盛装液体后在杯套内来回移动, 导致液体泄出的情况。 0068 本实施例中, 由于第一杯身的外径小于第二杯身的内径, 使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 之间形成空隙, 以达到软芯水杯具有隔热、 保温的目的。 0069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为了保证软芯水杯内胆内的水温, 或者便于内胆内盛有水的 软芯水杯的携带, 软芯水杯还可以包括杯盖, 如图4中的杯盖130。 0070 仍参见图4, 第二杯口12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c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下部 旋合, 盖身1。

26、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111b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0071 当杯盖130就可以由硬性材料制成时, 若螺纹由不同性质的材料制成, 盖身132与 第一杯口111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固定情况: 0072 (1)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 且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径时, 盖 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0073 第一种方式, 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旋转式螺纹, 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旋合。 其中, 盖身132的内侧 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 或,。

27、 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凸 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 或, 盖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 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0074 第二种方式, 当盖身132的内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为非旋转式螺 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 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上的螺纹均与第一杯 口111平行, 盖身13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固定。 其中, 盖 身132的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 或, 盖身132的内侧壁 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凹式螺纹。。

28、 需要说明的是, 当盖身132的 内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螺纹均为凸式螺纹时, 盖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 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 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0075 很显然, 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 这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76 (2)当杯盖130由硬性材料制成, 且盖身132的外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内径时, 盖 身132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0077 第一种方式, 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旋转式螺 纹, 盖身13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旋。

29、转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旋合。 其中, 盖身132的 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 或, 盖身132的外侧壁的 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 或, 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 纹为凹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凸式螺纹。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205795435 U 7 0078 第二种方式, 当盖身132的外侧壁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为非旋转 式螺纹且螺纹由软性材料制成, 盖身132的外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上的螺纹111b均 与第一杯口111平行, 盖身13。

30、2的外侧壁通过螺纹卡嵌的方式与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固定。 其中, 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 或, 盖身 132的外侧壁的螺纹为凸式螺纹, 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为凹式螺纹。 需要说明 的是, 当盖身132的外侧壁的螺纹和第一杯口111的内侧壁的螺纹111b均为凸式螺纹时, 盖 身132和/或第一杯口111的螺纹数量至少为两条, 以起到固定杯盖130的作用。 0079 很显然, 盖身132与第一杯口1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 这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都应该位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80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

31、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 与第 一杯口旋合后的盖身132衔接于第二杯口121的上边缘处。 0081 仍参见图4, 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 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一杯口111的外 径, 杯盖130与第一杯口11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 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 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 其中, 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一杯口11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 纹也可以无螺纹。 0082 可选的, 当杯盖130由软性材料制成时, 盖身132的内径等于第二杯口121的外径, 杯盖130与第二杯口121固定的方式可以为: 盖身132的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二杯 口。

32、121的外侧壁的上部, 其中, 盖身132的内侧壁和第二杯口121的外侧壁的上部可以有螺纹 也可以无螺纹。 0083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 杯盖13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可以与第一杯口111配套使 用的结构, 比如图6中所示的杯盖130。 0084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软芯水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 示, 杯盖130包括盖顶131以及盖身132, 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盖身132第二端 132b的外径, 即杯盖130的形状类似于 “上大下小” 的圆台, 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与盖顶131 连接, 盖身132的第一端132a的外径大于第一杯口的内径, 盖身。

33、132的第二端132b容置于第 一杯口内。 0085 需要说明的是, 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硬性材料可以为不锈钢、 塑料等, 软性材料 可以为硅胶、 橡胶等, 本实施例不限制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的具体类型。 0086 综上所述, 本公开提供的软芯水杯, 通过将软性材料制成内胆的第一杯身; 由于软 性材料易产生形变, 用户对内胆进行挤压搓揉时, 即可清洗内胆的内壁, 因此解决了由于目 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水杯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 导致用户清洗水杯的很不方便的问题; 达到 了用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快捷的徒手清洗水杯的效果。 0087 本实施例中, 杯盖内侧壁通过螺纹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的上部旋合, 使。

34、得杯盖与 内胆的第一杯口紧固, 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 在杯盖与内胆旋合后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的 液体泄出。 0088 本实施例中, 通过将杯盖设计成 “上大下小” 的圆台形, 或在杯盖的盖身的外壁增 加平行螺纹, 使杯盖更为牢固的堵住第一杯口, 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 可以有效防止内胆中 的液体泄出。 0089 本实施例中, 通过利用软性材料的形变性和吸附性, 将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盖身的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205795435 U 8 内侧壁以吸附的形式外包于第一杯口的外侧壁或第二杯口的外侧壁, 使得杯盖可以牢固地 堵住第一杯口, 保证了内胆的密封性, 有效防止内胆中的液体泄出。 00。

35、9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的后, 将容易想到本的其它实施 方案。 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的任何变型、 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型、 用途或者适应性变 化遵循本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说明书 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本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91 应当理解的是, 本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 并且可 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205795435 U 9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0 CN 205795435 U 10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1 CN 205795435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