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72302.5 (22)申请日 2016.11.29 (71)申请人 宝鸡市中医医院 地址 721001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宝福路 43号 (72)发明人 冯红娟 梁莉娟 杨敬 (74)专利代理机构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代理人 石淑珍 (51)Int.Cl. A63B 23/035(2006.01) A63B 21/02(2006.01) A63B 71/06(2006.01) (54)发明名称 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
2、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锻炼仪具有壳体、 固定板、 弹簧导向柱、 脚踏板、 弹簧、 牵拉机构、 电磁计数器及电磁计数器, 固定 板设置于壳体内上端, 弹簧导向柱对称固设于固 定板两侧, 弹簧环绕于弹簧导向柱上, 脚踏板两 端通过弹簧导向柱与弹簧连接, 弹簧导向柱设置 于壳体一侧, 电磁计数器通过信号线与设置于脚 踏板一端的电磁感应片连接。 测力显示仪通过信 号线与设置于固定板上的测力传感器连接。 该结 构简单、 体积小且使用便捷, 通过患者脚蹬脚踏 板、 在弹簧的反作用下往复运动达到锻炼下肢的 目的, 患者通过操作牵拉机构, 利用弹性绳状部 件的配合, 自主灵活地控制运动的速度、 频率、 膝 关。
3、节及肘关节弯曲的角度能满足患者肢体不同 康复阶段的需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621203 A 2017.05.10 CN 106621203 A 1.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锻炼仪具有壳体(1)、 固定板(2)、 弹簧导 向柱(3)、 脚踏板(4)及弹簧(5), 所述固定板(2)设置于壳体(1)内上端, 所述弹簧导向柱(3) 对称固设于固定板(2)两侧, 所述弹簧(5)环绕于弹簧导向柱(3)上, 所述脚踏板(4)两端通 过弹簧导向柱(3)与弹簧(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牵拉 机构。
4、, 牵拉机构由乳胶绳挂点(7)、 弹力乳胶绳(12)及手拉环(10)组成, 所述乳胶绳挂点(7) 设于壳体(1)上端向外延伸的支板(15)上, 所述手拉环(10)与弹力乳胶绳(12)连接, 且手拉 环(10)通过弹力乳胶绳(12)悬挂于乳胶绳挂点(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电磁 计数器(9), 所述电磁计数器(9)通过信号线(11)与设置于脚踏板(4)一端的电磁感应片 (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测力 显示仪(8), 所述测力显示仪(8)通过信号线(11)与设置于固定。
5、板(2)上的测力传感器(6)连 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弹簧(5)为两组, 其中一组弹簧(5)一端与固定板(2)固接, 另一组弹簧(5)一端与脚踏板 (4)一端固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621203 A 2 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背景技术 0002 偏瘫或者骨折、 重症多发伤患者在卧床期间并发症多, 如未得到有效干预, 将会给 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危及生命。 肢体功能障碍直接影响人 们。
6、的正常生活水平, 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 骨折等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临床发现依 靠患者或家属进行锻炼依从性不能保障, 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紧缺也不能一对一的进行训 练。 0003 目前, 己经普遍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等器械 对进行此类患者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由于该锻炼方式是一种被动锻炼, 运动模式单一对于 肌肉的收缩及血液循环锻炼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 在康复训练的早期应用比较好, 而在中 晚期则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且价格极其昂贵还需电力驱动, 不便于患者使用。 0004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不需要带电操作的锻炼仪, 只需使用者主。
7、动操作, 便可进行 锻炼, 但是锻炼仪尺寸不便于调节, 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要求。 而且锻炼仪结构复杂, 生产成本高, 也不便于患者使用, 尤其对于手术后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 使用比较困 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所述锻炼仪具有壳体、 固定板、 弹簧导向柱、 脚踏板及弹簧, 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壳体内上端, 所述弹簧导向柱对称 固设于固定板两侧, 所述弹簧环绕于弹簧导向柱上, 所述脚踏板两端通过弹簧导向柱与弹 簧连接。 0007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
8、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牵拉机构, 牵拉机构由乳胶绳挂 点、 弹力乳胶绳及手拉环组成, 所述乳胶绳挂点设于壳体上端向外延伸的支板上, 所述手拉 环与弹力乳胶绳连接, 且手拉环通过弹力乳胶绳悬挂于乳胶绳挂点上。 0008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电磁计数器, 所述电磁计数器通 过信号线与设置于脚踏板一端的电磁感应片连接。 0009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测力显示仪, 所述测力显示仪通 过信号线与设置于固定板上的测力传感器连接。 0010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弹簧为两组, 其中一组弹簧一端与固定板固接, 另一组弹簧一端与脚踏板一端固接。 0011 相。
9、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2 1、 结构简单、 体积小其使用便捷, 通过患者脚蹬脚踏板、 在弹簧的反作用下往复运 动达到锻炼下肢的目的, 通过牵拉手拉环反复屈曲伸展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 患者通过操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621203 A 3 作牵拉机构, 利用弹性绳状部件的配合, 自主灵活地控制运动的速度、 频率、 膝关节、 肘关节 弯曲的角度和合理地设置不同的锻炼强度, 能满足患者肢体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 0013 2、 通过电磁计数器与测力显示仪显示每一次训练的阻力参数及次数, 可根据患者 的病情、 年龄、 身体条件灵活调节阻力参数及次数, 并对每一次。
10、的训练的阻力参数及次数进 行量化, 为医疗护理提供可参考的数值, 利于调整锻炼方案, 增强患者的信心, 达到功能、 力 量、 感觉、 运动的主动锻炼, 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0014 3、 有效预防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 关节挛缩、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患者通过锻炼刺 激肌肉运动、 达到刺激神经的目的, 从而提高患肢肌力、 神经感觉、 运动能力等。 还可促进血 液循环及肠蠕动, 改善消化功能, 减轻肢体肿胀、 缓解疼痛, 促进功能恢复。 并且促进新陈代 谢,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改善关节灵活性, 肌肉强度及后期行走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7 一种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结构如图1所示, 所述锻炼仪具有壳体1、 固定板2、 弹 簧导向柱3、 脚踏板4及弹簧5, 所述固定板2设置于壳体1内上端, 所述弹簧导向柱3对称固设 于固定板2两侧, 所述弹簧5环绕于弹簧导向柱3上, 所述脚踏板4两端通过弹簧导向柱3与弹 簧5连接。 001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牵拉机构, 牵拉机构由乳胶绳挂点7、 弹力 乳胶绳12及手拉环10组成, 所述乳胶绳挂点7设于壳体1上端向外延伸的支板15上, 所述手 拉环10与弹力乳胶绳12连接, 且手拉环10通过弹力乳胶绳12悬挂于乳胶绳挂。
12、点7上。 0019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电磁计数器9, 所述电磁计数器9通过信号线11与设置于脚踏板 4一端的电磁感应片13连接。 0020 所述锻炼仪还具有测力显示仪8, 所述测力显示仪8通过信号线11与设置于固定板 2上的测力传感器6连接。 0021 所述弹簧5为两组, 其中一组弹簧5一端与固定板2固接, 另一组弹簧5一端与脚踏 板4一端固接。 0022 其工作原理; 脚蹬到脚踏板4上压力使弹簧5做往复运动, 测力传感器6受到力后, 将力的大小即时显示在测力显示仪8上。 同时壳体1内部的电磁感应片13将弹簧5往复的次 数显示到电磁计数器9上。 脚蹬的同时, 两手也可拉手拉环10进行往复运动。 。
13、其中测力显示 仪8与电磁计数器9均由电池供电。 0023 该仪器一机多功能, 可提供上肢、 下肢分别进行训练。 也可四肢同时进行训练, 下 肢功能锻炼通过患者下肢发力对抗脚踏板4的阻力进行反复的蹬踏, 通过肌肉的收缩、 关节 的屈伸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血栓的发生, 防止肌肉萎缩。 上肢功能训练时手握手拉环10, 脚踩踏板4, 通过反作用力, 上肢进行拉伸的锻炼及力量的训练。 0024 该仪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 身体条件灵活调节阻力参数, 并对每一次的训练 的阻力参数及次数进行量化, 为医疗护理提供可参考的数值, 利于调整锻炼方案, 增强患者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62。
14、1203 A 4 的信心, 达到功能、 力量、 感觉、 运动的主动锻炼, 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主动运动的优点在 于用自身肢体驱动, 患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训练, 能增强腰背肌的肌力, 不会引起痉 挛, 血液的流动力量更大, 可加快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 提高患者平衡能力, 而且强度易于 掌握, 通过锻炼时间及强度的增加, 逐步恢复患者四肢的功能及力量, 提高生活水平。 0025 上述实施例, 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故凡以 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 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621203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662120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