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62079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38863.5

申请日:

20170731

公开号:

CN107347760A

公开日:

2017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59

主分类号:

A01K61/59

申请人:

东营市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薄学锋,刘金明,袁玲,王慧彬,李建辉

地址:

257091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206号

优先权:

CN201710638863A

专利代理机构: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广富;李海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1)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2)提前投放蟹种,延长生长期;(3)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大规格蟹种;(4)种植水生植物,模拟生态环境;(5)调节水质,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6)投喂优质饵料,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7)做好蜕壳期管理,提高大闸蟹成活率;(8)做好生态防病,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9)做好日常巡检,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10)适时科学捕捞,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使黄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提高92%以上,每亩单产提高58%以上,肝脏、肌肉、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提高了10%以上。

权利要求书

1.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环节:(1)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一是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蟹种;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绿蟹”;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2)提前投放蟹种,延长生长期3月上中旬,水温4-8℃时投放蟹种;(3)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大规格蟹种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4)种植水生植物,模拟生态环境①种草之前,先用淡水压盐洗盐,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确保种草一次成活;②水草品种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适当搭配苦草、菹草、角果藻及狐尾藻;③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确保水草稳健生长;(5)调节水质,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①通过加强换水措施,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从蟹种放养到9月初,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以下,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3‰;②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③采用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④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6)投喂优质饵料,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①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合理搭配;②坚持“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大闸蟹摄食情况;③坚持投放螺狮,每亩投放200-250㎏,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也可在春夏分2-3次投足;(7)做好蜕壳期管理,提高大闸蟹成活率①动态式补磷补钙,每月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每亩1.5kg,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②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③蜕壳来临前,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④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用微流水刺激蜕壳;⑤如遇蜕壳不遂现象,每亩使用“钙能”300ml和“维能”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洒;(8)做好生态防病,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①池塘实行单灌单排,防止交叉污染;②蟹种投放前,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③采用优质饲料,并添加免疫增强剂;④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9)做好日常巡检,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中午主要是检测水体状况、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大闸蟹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②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③每天做好养殖记录,主要记载饵料投放、水质变化、大闸蟹活动及病情;(10)适时科学捕捞,满足市场需求在10月份,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捕捞,根据市场情况,采用流水捕捞法,捕捞后一部分直接上市;另一部分采取池塘贮存育肥措施,翌年上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节(3)还包括每亩放养10-20尾鳜鱼种,其规格为5-8厘米/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环节(4)所述水草各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伊乐藻占30%,轮叶黑藻占30%,苦草占10%,菹草占10%,角果藻占10%,狐尾藻占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环节(5)所述有益菌制剂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环节(6)所述饵料还包括萝卜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环节(8)所述免疫增强剂为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为:1㎏基础饲料加700㎎维生素C和2g免疫多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环节(10)所述流水捕捞法,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打开出口,使水流动,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滨海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螃蟹等,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其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大闸蟹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它的身影,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黄河自改道由山东省东北部的东营市流入渤海以后,黄河三角洲地区就开始有大闸蟹的大量分布,名曰“黄河口大闸蟹”。

东营市处于东经118°07′-119°10′、北纬36°55′-38°10′,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全部与渤海相通,均有黄河口大闸蟹的自然分布。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黄河口大闸蟹在河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咸淡水区域交配产卵;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逆河而上,进入内陆淡水水域生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有滩涂湿地230万亩,区内水质优良,无污染,含有大量营养盐,为黄河口大闸蟹的主要自然栖息地,也是黄河口大闸蟹人工繁育亲蟹的来源地。黄河口大闸蟹背甲淡青或褐黄色,腹部呈白色,成蟹螯足具有浓密的棕褐色绒毛,步足刚毛金黄色;在海河交汇的独特环境下,使黄河口大闸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膏满黄肥。黄河口大闸蟹无疑是黄河水系特有的名贵水产品种。另据国内有关水产专家的研究,长江、黄河、辽河三大水系野生大闸蟹种群肝胰腺和肌肉中脑黄金(主要是EPA和DHA)的含量差异非常明显,以雌蟹肝胰腺中DH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为例,黄河水系分别是长江水系的2.4倍、辽河水系的 6.3倍,体现了黄河水系大闸蟹突出的营养优势。

东营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很快,3-5月份,3个月时间平均气温由3.2℃增至18.9℃。夏季, 3个月气温变幅不大,6月、7月、8月3个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1℃、24.9℃和25.9℃。9月到11月,平均气温从20.8℃降至5.3℃。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 2692.5h,太阳年辐射总量123.6-127.6千卡/cm2。年降水量550-600mm,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东营市的水源主要为黄河水,黄河东营段全长138㎞,入海年均径流量358 亿m3。黄河为地上悬河,无污染,水质优良;pH值8.0-8.3,属弱碱性水;总硬度2.16-5.56,属弱硬水;矿化度为0.2-0.6g/L。年均引水量10亿m3左右。黄河水通过引黄干渠引入平原水库内,再提入具体用水地点,并以雨水为补充水源。

东营市拥有土地面总积1188万亩,其中盐碱荒地面积186万亩,占全市土地面总面积的15.7%,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6.8%。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被海水浸渍成为盐渍淤土,不断沉积,日积月累海退成陆,经蒸发作用使盐分聚集地表。同时,潮水入侵补给地下水,参与土壤积盐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为有效利用当地充足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黄河水资源,东营市瞄准大面积盐碱荒地,大力发展淡水养殖。1992年,东营市进行黄河口大闸蟹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开创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闸蟹养殖的先河。黄河口大闸蟹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名优水产品,通过连续多年的养殖和宣传推介活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黄河口大闸蟹先后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蝉联“中国十大名蟹”;销售市场也从山东拓展到浙江、江苏、贵州、河北、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多个省市,2016年品牌价值达到了16.30亿元。东营市现已发展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黄河口大闸蟹成为东营市水产养殖业的主导品种和品牌,成为促进东营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是,东营市在黄河口大闸蟹池塘养殖发展过程中,规格偏小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壮大。相对于小规格蟹,大规格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要想提高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效益,必须实现由“大养蟹”到“养大蟹”的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蟹备受青睐。而实际上的养殖发展水平不够平衡,蟹的品质不够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黄河口大闸蟹品牌的推广。

经过认真分析得知,导致黄河口大闸蟹池塘养殖规格偏小、品质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操作随意性强,没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技术规范性较差,没有形成一套过硬的科学的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立足实际、操作规范,是实现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高品质的有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1)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一是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蟹种;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绿蟹”;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2)提前投放蟹种,延长生长期

3月上中旬,水温4-8℃时投放蟹种;

(3)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大规格蟹种

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 只/㎏;

(4)种植水生植物,模拟生态环境

①种草之前,先用淡水压盐洗盐,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确保种草一次成活;

②水草品种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适当搭配苦草、菹草、角果藻及狐尾藻;

③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确保水草稳健生长;

(5)调节水质,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

①通过加强换水措施,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从蟹种放养到9月初,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以下,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3‰;

②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

③采用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

④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

(6)投喂优质饵料,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①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合理搭配;

②坚持“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大闸蟹摄食情况;

③坚持投放螺狮,每亩投放200-250㎏,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也可在春夏分2-3次投足;

(7)做好蜕壳期管理,提高大闸蟹成活率

①动态式补磷补钙,每月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每亩1.5kg,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②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

③蜕壳来临前,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

④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用微流水刺激蜕壳;

⑤如遇蜕壳不遂现象,每亩使用“钙能”300ml和“维能”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洒;

(8)做好生态防病,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①池塘实行单灌单排,防止交叉污染;

②蟹种投放前,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③采用优质饲料,并添加免疫增强剂;

④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9)做好日常巡检,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中午主要是检测水体状况、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大闸蟹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

②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

③每天做好养殖记录,主要记载饵料投放、水质变化、大闸蟹活动及病情;

(10)适时科学捕捞,满足市场需求

在10月份,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捕捞,根据市场情况,采用流水捕捞法,捕捞后一部分直接上市;另一部分采取池塘贮存育肥措施,翌年上市。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环节(3)还包括每亩放养10-20尾鳜鱼种,其规格为5-8厘米/尾。

环节(4)所述水草各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伊乐藻占30%,轮叶黑藻占30%,苦草占10%,菹草占10%,角果藻占10%,狐尾藻占10%。

环节(5)所述有益菌制剂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环节(6)所述饵料还包括萝卜螺。

环节(8)所述免疫增强剂为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所述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为:1㎏基础饲料加700㎎维生素C和 2g免疫多糖。

环节(10)所述流水捕捞法,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打开出口,使水流动,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

本发明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技术措施,黄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提高92%以上,每亩单产提高58%以上,肝脏、肌肉、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提高了1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1.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是提高养殖规格和成活率的重要方面。黄河口大闸蟹亲蟹资源丰富,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品质纯正。

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一是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蟹种;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绿蟹”,即当年的一龄幼蟹,个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正确识别性成熟蟹种是蟹种选择的关键,简便的识别方法为“三个看”:一看腹部,若腹部均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即为正常蟹种;若腹部已经变圆,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二看螯足和步足,正常蟹种掌节的绒毛短且疏松,性腺成熟蟹种掌节的绒毛稠密且较长,颜色较深;同样步足的前节的胸节上的刚毛,正常蟹种表现为短而稀,成熟蟹种表现为粗长、稠密且坚硬。三看背甲颜色和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而性成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有的甚至为墨绿色;蟹纹是蟹背部多处起伏状的俗称,正常蟹种背部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凹凸不平,起伏相当明显。

2.提前投放蟹种,延长生长期

3月上中旬,水温4-8℃时即可投放蟹种。过去曾习惯于4月底5月初投放蟹种,此时水温已达18-20℃。实际上,当春季水温回升至8℃以上,大闸蟹开始摄食;当水温在10℃以上,摄食强度增大。因此,在适当的低温时间投放蟹种是顺应了大闸蟹的感温特性,是切实可行的。在3月上中旬提前投放蟹种就可比常规投放时间延长了40-50天的生长期,为培育大规格黄河口大闸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大规格蟹种

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 只/㎏。过去曾习惯于高密度、小规格放养,密度高达1300-1500只/亩,规格为 240只/㎏。放养密度过大,造成因饲料不足而使大闸蟹自相残杀,死亡率增加;生存空间的竞争使养殖的成蟹平均规格60-70g/只,严重偏小,经济效益低下。

另外,大闸蟹养殖中,存在加水、换水等环节,不可避免地从天然水域中带入少量野杂鱼,它们不仅与大闸蟹争抢饵料,也与大闸蟹争夺氧气和生存空间,易造成缺氧泛塘,且降低了经济效益。鳜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在蟹池中套养鳜鱼,利用鳜鱼捕食蟹池中的野杂鱼,不仅能将蟹池中低值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鳜鱼,提高了饵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改善蟹池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大闸蟹品质提高,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鳜鱼种规格一般以5-8厘米/尾为宜,规格过小,特别是3厘米以下的鳜鱼种,下塘后难以捕食到适口的天然饵料鱼,成活率低,年底又不到上市规格;规格过大,成本高,对大闸蟹生长有一定影响。放养量根据塘中野杂鱼的数量而定,一般亩放10-20尾即可。

4.种植水生植物,模拟生态环境

(1)种草之前,先用淡水压盐洗盐,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确保种草一次成活。

(2)水草品种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适当搭配苦草、菹草、角果藻及狐尾藻。各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伊乐藻占30%,轮叶黑藻占 30%,苦草占10%,菹草占10%,角果藻占10%,狐尾藻占10%。

(3)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确保水草稳健生长。

5.调节水质,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

(1)通过加强换水措施,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从蟹种放养到9 月初,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以下,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 -3‰。

(2)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

(3)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

(4)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

6.投喂优质饵料,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1)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进行科学组合,满足大闸蟹各方面的营养需求。

(2)坚持“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大闸蟹摄食情况。

①定时:大闸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应在早、晚投喂,6月份之前,每日投喂1次,时间为早晨7:00-8:00;6月份之后,每日投喂2次,时间分别为早晨 7:00-8:00和傍晚18:00-19:00。

②定点:饵料应投在投饵区内,多点均匀投饵。

③定质: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不变质。颗粒饵料应按照大闸蟹生长的营养需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且能在水中成型6小时。

④定量:每日投喂2次,早晨投饵量占全天的30%,傍晚投饵量占全天的 70%。

⑤看季节:尤其7-8月正值高温时期,应以配合饵料为主,防止大闸蟹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⑥看天气:晴朗天气应多投,阴雨天气应少投。

⑦看水质:水质清新,可大量投饵;水质较肥,应控制投饵。

⑧看大闸蟹摄食情况:每日查看吃食情况,酌情适当调整投饲量。原则上以当日全部吃完为宜,不宜过量投喂。若是投饵后,食场上的饵料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少投。

(3)坚持投放螺狮,每亩投放200-250㎏,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也可在春夏分2-3次投足。

螺狮是大闸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也可以说是大闸蟹最喜欢的“零食”,在大闸蟹生态健康养殖中扮演重要角色。螺狮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具有改善池塘底质的作用,是有益的“清道夫”。螺狮是池塘水体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它既被大闸蟹摄食,同时它也可以取食有机颗粒,滤食浮游生物或取食部分丝状藻,使水质清澈,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另外,东营当地还自然分布着一种萝卜螺,也是大闸蟹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因此,投放萝卜螺是一种成本较低、非常有利于提高大闸蟹规格与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7.做好蜕壳期管理,提高大闸蟹成活率

大闸蟹一生要经过很多次蜕壳,除一次生殖蜕壳外,其它均为生长蜕壳。刚蜕壳的大闸蟹蟹壳较软,体力较弱,容易遭受敌害和同类的袭击。因此,加强大闸蟹的蜕壳管理,是促进大闸蟹生长、提高大闸蟹成活率的关键。在具体的蜕壳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项:

(1)动态式补磷补钙,每月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每亩1.5kg,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2)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

(3)蜕壳来临前,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且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50%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4)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用微流水刺激蜕壳。

(5)如遇蜕壳不遂现象,每亩使用“钙能”300ml和“维能”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洒。“钙能”是离子乳化钙,泼入水中可以可以直接被大闸蟹吸收,吸收利用率高;再加上“维能”中的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增强大闸蟹体质、增强河蟹的免疫能力,使其有充足的能量和强健的体魄去面对这个生死考验。

8.做好生态防病,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池塘实行单灌单排,防止交叉污染。

(2)蟹种投放7天前进行池塘消毒,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采用优质饲料,并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优选的方式为:1㎏基础饲料添加700㎎维生素C和2g免疫多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能增加大闸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效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9.做好日常巡检,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1)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当日的投饵量,并打扫食场,创造一个清洁的食物环境;中午主要是测量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大闸蟹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2)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定期检查池埂有无漏水,进排水口密眼网是否封牢,确保蟹池水位稳定,防止大闸蟹从漏水孔和注排水口逃逸。特别是 7-9月份暴风雨多发季节,更应加强检查,严防防逃设施被大风刮倒、池埂被大雨冲坏以及大水漫池等事故,防止大闸蟹逃跑。

(3)每天做好养殖记录,主要包括饵料投放、水质变化、大闸蟹活动及病情等。每天测量水温、溶解氧、pH、透明度、盐度等。

10.适时科学捕捞,满足市场需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一般到9月中下旬,大闸蟹即能起捕。这时的大闸蟹往往正是成熟蜕壳,或是刚蜕壳的软壳蟹,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且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比较高。如果到了12月份,虽然蟹壳坚硬,蟹肉壮实,运输成活率高,但肝脏所贮存的营养成分已逐渐因性腺发育而被吸收,故其品质是越往后越差。因此适宜的捕捞与上市季节应是10-11月间。

根据实践经验,池塘养蟹的捕获时间要适当提前,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捕捞;捕捞后,根据市场情况,一部分直接上市,另一部分采取池塘暂养措施陆续上市。一般在10月份捕捞为好,若延迟到10月底及11月上旬,大闸蟹由于成熟性腺的躁动,沿防逃墙乱爬,除易逃窜外,也会为老鼠等敌害提供可乘之机。

池蟹捕捞的最好方法是流水捕捞法,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打开出口,使水流动,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一次放水捕不尽,将池水放至0.2-0.3m深时再加水,然后再放水,如此反复循环多次;池水放干,洞穴内的大闸蟹会爬出来,傍晚爬上岸至防逃墙边,即可人工捕捉。

参见表1,本发明养殖方法与常规养殖方法相比,黄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由每只65g上升到125g,提高了92.3%;每亩单产由59.2㎏上升到93.8㎏,提高了58.4%;肝脏、肌肉、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提高了10%以上。

表1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方法养殖黄河口大闸蟹效果对照表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38863.5 (22)申请日 2017.07.31 (71)申请人 东营市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57091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 206号 (72)发明人 薄学锋 刘金明 袁玲 王慧彬 李建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7107 代理人 陈广富 李海英 (51)Int.Cl. A01K 61/59(2017.01) (54)发明名称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 格生态养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滨。

2、海盐碱地池塘的 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1) 选用良 种, 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2) 提前投放蟹种, 延 长生长期;(3) 控制放养密度, 投放大规格蟹种; (4) 种植水生植物, 模拟生态环境;(5) 调节水质, 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6) 投喂优质饵料, 满足大 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7) 做好蜕壳期管理, 提高大闸蟹成活率;(8) 做 好生态防病, 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9) 做好日常巡检, 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10) 适时科学捕捞, 满足市场需求。 本发明使黄 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提高92%以上, 每亩单产 提高58%以上, 肝脏、。

3、 肌肉、 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 提高了10%以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CN 107347760 A 2017.11.17 CN 107347760 A 1.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关键技术环节: (1)选用良种, 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 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 种, 一是从外观、 体型、 步足、 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蟹种; 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 早熟的 “小绿蟹” ; 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 苗种活动情况、 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 蟹种; (2)提前投放蟹种, 延长生长。

4、期 3月上中旬, 水温4-8时投放蟹种; (3)控制放养密度, 投放大规格蟹种 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 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 (4)种植水生植物, 模拟生态环境 种草之前, 先用淡水压盐洗盐, 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 确保种 草一次成活; 水草品种以伊乐藻、 轮叶黑藻为主, 适当搭配苦草、 菹草、 角果藻及狐尾藻; 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确保水草稳健生长; (5)调节水质, 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 通过加强换水措施, 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 从蟹种放养到9月初, 池塘水体盐 度控制在2以下, 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

5、在2-3; 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 采用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 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 (6)投喂优质饵料, 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合理搭配; 坚持 “四定四看” , 即定时、 定点、 定质、 定量、 看季节、 看天气、 看水质、 看大闸蟹摄食 情况; 坚持投放螺狮, 每亩投放200-250, 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 也可在春夏分2-3次投 足; (7)做好蜕壳期管理, 提高大闸蟹成活率 动态式补磷补钙, 每月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 每次每亩1.5kg, 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 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 蜕壳来临。

6、前, 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 蜕壳期间, 保持水位稳定, 用微流水刺激蜕壳; 如遇蜕壳不遂现象, 每亩使用 “钙能” 300ml和 “维能” 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洒; (8)做好生态防病, 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池塘实行单灌单排, 防止交叉污染; 蟹种投放前, 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采用优质饲料, 并添加免疫增强剂; 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347760 A 2 (9)做好日常巡检, 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每天早、 中、 晚各巡池一次, 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 中午主要是检测水体状况、 傍 晚或夜间主要。

7、是观察大闸蟹摄食、 活动及生长情况; 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 每天做好养殖记录, 主要记载饵料投放、 水质变化、 大闸蟹活动及病情; (10)适时科学捕捞, 满足市场需求 在10月份, 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捕捞, 根据市场情况, 采用流水捕捞法, 捕捞 后一部分直接上市; 另一部分采取池塘贮存育肥措施, 翌年上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健康养殖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节(3)还包括每亩放养10-20尾鳜鱼种, 其规格为5-8厘米/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环节(4。

8、)所述水草各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 伊乐藻占30, 轮 叶黑藻占30, 苦草占10, 菹草占10, 角果藻占10, 狐尾藻占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环节(5)所述有益菌制剂包括光合细菌、 芽孢杆菌、 EM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环节(6)所述饵料还包括萝 卜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环节(8)所述免疫增强剂为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9、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为: 1基础饲料加700维生素C和2g免疫 多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环节(10)所述流水捕捞法, 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 打开出 口, 使水流动, 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347760 A 3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滨海水产养殖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 蟹大规格生态养殖。

10、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俗称河蟹、 毛蟹、 螃蟹等, 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 蟹, 其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 具有极高的营养、 保健和药用价 值。 大闸蟹适应性很强, 在我国分布很广, 北自辽宁的鸭绿江、 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它 的身影, 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 黄河自改道由山东省 东北部的东营市流入渤海以后, 黄河三角洲地区就开始有大闸蟹的大量分布, 名曰 “黄河口 大闸蟹” 。 0003 东营市处于东经118 07 -119 10 、 北纬36 55 -38 10 ,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 排。

11、水河道30条, 全部与渤海相通, 均有黄河口大闸蟹的自然分布。 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 黄河口大闸蟹在河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咸淡水区域交配产卵; 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 逆河 而上, 进入内陆淡水水域生长。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有滩涂湿地230万亩, 区内水质优良, 无污染, 含有大量营养盐, 为黄河口大闸蟹的主要自然栖息地, 也是黄河口大闸蟹人工繁育 亲蟹的来源地。 黄河口大闸蟹背甲淡青或褐黄色, 腹部呈白色, 成蟹螯足具有浓密的棕褐色 绒毛, 步足刚毛金黄色; 在海河交汇的独特环境下, 使黄河口大闸蟹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膏 满黄肥。 黄河口大闸蟹无疑是黄河水系特有的名贵水产品种。 另据。

12、国内有关水产专家的研 究, 长江、 黄河、 辽河三大水系野生大闸蟹种群肝胰腺和肌肉中脑黄金(主要是EPA和DHA)的 含量差异非常明显, 以雌蟹肝胰腺中DH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为例, 黄河水系分别是长江水 系的2.4倍、 辽河水系的 6.3倍, 体现了黄河水系大闸蟹突出的营养优势。 0004 东营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雨热同季, 四季分明。 春季气 温回升很快, 3-5月份, 3个月时间平均气温由3.2增至18.9。 夏季, 3个月气温变幅不 大, 6月、 7月、 8月3个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1、 24.9和25.9。 9月到11月, 平均气温从 20.8降至5.3。。

13、 多年平均气温12.5, 无霜期长达206天, 10的积温约4300。 光能 资源丰富, 年均日照时数 2692.5h, 太阳年辐射总量123.6-127.6千卡/cm2。 年降水量550- 600mm, 多集中在夏季, 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0005 东营市的水源主要为黄河水, 黄河东营段全长138, 入海年均径流量358 亿m3。 黄河为地上悬河, 无污染, 水质优良; pH值8.0-8.3, 属弱碱性水; 总硬度2.16-5.56, 属弱硬 水; 矿化度为0.2-0.6g/L。 年均引水量10亿m3左右。 黄河水通过引黄干渠引入平原水库内, 再提入具体用水地点, 并以雨水。

14、为补充水源。 0006 东营市拥有土地面总积1188万亩, 其中盐碱荒地面积186万亩, 占全市土地面总面 积的15.7,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6.8。 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被海水浸渍成为盐 渍淤土,不断沉积,日积月累海退成陆,经蒸发作用使盐分聚集地表。 同时,潮水入侵补给地 下水,参与土壤积盐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7347760 A 4 0007 为有效利用当地充足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黄河水资源, 东营市瞄准大面积盐碱荒 地,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 1992年, 东营市进行黄河口大闸蟹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 开创 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闸蟹养殖。

15、的先河。 黄河口大闸蟹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名优水产 品,通过连续多年的养殖和宣传推介活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黄河口大闸 蟹先后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跻身 “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 , 蝉联 “中国十大名蟹” ; 销售 市场也从山东拓展到浙江、 江苏、 贵州、 河北、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等多个省市, 2016年品 牌价值达到了16.30亿元。 东营市现已发展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 黄河口大 闸蟹成为东营市水产养殖业的主导品种和品牌, 成为促进东营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支柱 产业。 0008 但是, 东营市在黄河口大闸蟹池塘养殖发展过程中, 规格偏小一直困扰。

16、着产业的 壮大。 相对于小规格蟹, 大规格蟹不仅销售通畅, 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 要想提高黄河口 大闸蟹的养殖效益, 必须实现由 “大养蟹” 到 “养大蟹” 的转变。 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 对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品质蟹备受青睐。 而实际上的养殖发展水平不够平 衡, 蟹的品质不够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黄河口大闸蟹品牌的推广。 0009 经过认真分析得知, 导致黄河口大闸蟹池塘养殖规格偏小、 品质不稳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 主要是操作随意性强, 没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 技术规范性较差, 没有形成一套过 硬的科学的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0010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17、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 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该方法立足实际、 操作规范, 是实现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 高品质 的有力技术支撑。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0012 (1)选用良种, 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0013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 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 质蟹种, 一是从外观、 体型、 步足、 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蟹种; 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 的性早熟的 “小绿蟹” ; 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 苗种活动情况、 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 优质蟹种; 0014 (2)提前投放蟹种, 延长生长期 0015 3月。

18、上中旬, 水温4-8时投放蟹种; 0016 (3)控制放养密度, 投放大规格蟹种 0017 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 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 只/ ; 0018 (4)种植水生植物, 模拟生态环境 0019 种草之前, 先用淡水压盐洗盐, 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 确 保种草一次成活; 0020 水草品种以伊乐藻、 轮叶黑藻为主, 适当搭配苦草、 菹草、 角果藻及狐尾藻; 0021 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确保水草稳健生长; 0022 (5)调节水质, 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7347760 A 5 0023 。

19、通过加强换水措施, 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 从蟹种放养到9月初, 池塘水 体盐度控制在2以下, 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3; 0024 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 0025 采用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 0026 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 0027 (6)投喂优质饵料, 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0028 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合理搭配; 0029 坚持 “四定四看” , 即定时、 定点、 定质、 定量、 看季节、 看天气、 看水质、 看大闸蟹 摄食情况; 0030 坚持投放螺狮, 每亩投放200-250, 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 也可在春夏。

20、分2-3次 投足; 0031 (7)做好蜕壳期管理, 提高大闸蟹成活率 0032 动态式补磷补钙, 每月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 每次每亩1.5kg, 用水溶解后全池 泼洒; 0033 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 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 0034 蜕壳来临前, 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 0035 蜕壳期间, 保持水位稳定, 用微流水刺激蜕壳; 0036 如遇蜕壳不遂现象, 每亩使用 “钙能” 300ml和 “维能” 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洒; 0037 (8)做好生态防病, 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0038 池塘实行单灌单排, 防止交叉污染; 0039 蟹种投放前, 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

21、化后全池泼洒; 0040 采用优质饲料, 并添加免疫增强剂; 0041 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0042 (9)做好日常巡检, 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0043 每天早、 中、 晚各巡池一次, 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 中午主要是检测水体状 况、 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大闸蟹摄食、 活动及生长情况; 0044 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 0045 每天做好养殖记录, 主要记载饵料投放、 水质变化、 大闸蟹活动及病情; 0046 (10)适时科学捕捞, 满足市场需求 0047 在10月份, 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捕捞, 根据市场情况, 采用流水捕捞法, 捕捞后一部分直接上市; 另一部分采。

22、取池塘贮存育肥措施, 翌年上市。 0048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0049 所述环节(3)还包括每亩放养10-20尾鳜鱼种, 其规格为5-8厘米/尾。 0050 环节(4)所述水草各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 伊乐藻占30, 轮叶黑 藻占30, 苦草占10, 菹草占10, 角果藻占10, 狐尾藻占10。 0051 环节(5)所述有益菌制剂包括光合细菌、 芽孢杆菌、 EM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2 环节(6)所述饵料还包括萝 卜螺。 0053 环节(8)所述免疫增强剂为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0054 所述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为: 1基础饲料加700维生素C和 2g免疫多。

23、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7347760 A 6 糖。 0055 环节(10)所述流水捕捞法, 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 打开出口, 使水流动, 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 0056 本发明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技术措施, 黄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提高92以上, 每 亩单产提高58以上, 肝脏、 肌肉、 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提高了10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0058 基于滨海盐碱地池塘的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环 节: 0059 1.选用良种, 抓好放养。

24、蟹种质量关 0060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黄河口大闸蟹幼蟹作蟹种, 是提高养殖规格和成活率的重 要方面。 黄河口大闸蟹亲蟹资源丰富, 生长速度快, 抗病能力强, 成活率, 品质纯正。 0061 在生产中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 一是从外观、 体型、 步足、 前额齿等几个生 理特征来鉴别蟹种; 二是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 “小绿蟹” , 即当年的一龄幼蟹, 个体重 10-35g就达到性成熟, 生长停滞, 陆续死亡; 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 苗种活动情况、 体表有无 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正确识别性成熟蟹种是蟹种选择的关键, 简便的识别方法 为 “三个看” : 一看腹部, 若腹部均为三角。

25、形或近似三角形, 即为正常蟹种; 若腹部已经变圆, 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 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 二看螯足和步足, 正常蟹种掌节的绒毛 短且疏松, 性腺成熟蟹种掌节的绒毛稠密且较长, 颜色较深; 同样步足的前节的胸节上的刚 毛, 正常蟹种表现为短而稀, 成熟蟹种表现为粗长、 稠密且坚硬。 三看背甲颜色和蟹纹, 正常 蟹种头胸甲背部为黄色, 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 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 而性成 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 为绿色, 有的甚至为墨绿色; 蟹纹是蟹背部多处起伏状的俗称, 正常 蟹种背部较平坦, 起伏不明显, 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凹凸不平, 起伏相当明显。 0062 2.提前投放蟹。

26、种, 延长生长期 0063 3月上中旬, 水温4-8时即可投放蟹种。 过去曾习惯于4月底5月初投放蟹种, 此时 水温已达18-20。 实际上, 当春季水温回升至8以上, 大闸蟹开始摄食; 当水温在10以 上, 摄食强度增大。 因此, 在适当的低温时间投放蟹种是顺应了大闸蟹的感温特性, 是切实 可行的。 在3月上中旬提前投放蟹种就可比常规投放时间延长了40-50天的生长期, 为培育 大规格黄河口大闸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0064 3.控制放养密度, 投放大规格蟹种 0065 黄河口大闸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 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 只/ 。 过去曾习惯于高密度、 小规格。

27、放养, 密度高达1300-1500只/亩, 规格为 240只/。 放养 密度过大, 造成因饲料不足而使大闸蟹自相残杀, 死亡率增加; 生存空间的竞争使养殖的成 蟹平均规格60-70g/只, 严重偏小, 经济效益低下。 0066 另外, 大闸蟹养殖中, 存在加水、 换水等环节, 不可避免地从天然水域中带入少量 野杂鱼, 它们不仅与大闸蟹争抢饵料, 也与大闸蟹争夺氧气和生存空间, 易造成缺氧泛塘, 且降低了经济效益。 鳜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 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 在蟹池中套养鳜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7347760 A 7 鱼, 利用鳜鱼捕食蟹池中的野杂鱼, 不仅能将蟹池中低。

28、值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 鳜鱼, 提高了饵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又能改善蟹池环境, 减少病害发生, 大闸蟹品质 提高, 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鳜鱼种规格一般以5-8厘米/尾为宜, 规格过小, 特别是3厘米以下的鳜鱼种, 下塘后难以捕食到适口的天然饵料鱼, 成活率低, 年底又不到 上市规格; 规格过大, 成本高, 对大闸蟹生长有一定影响。 放养量根据塘中野杂鱼的数量而 定, 一般亩放10-20尾即可。 0067 4.种植水生植物, 模拟生态环境 0068 (1)种草之前, 先用淡水压盐洗盐, 将池塘台面表层10含盐量降至0.1以下, 确 保种草一次成活。 0069 (2)。

29、水草品种以伊乐藻、 轮叶黑藻为主, 适当搭配苦草、 菹草、 角果藻及狐尾藻。 各 品种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 伊乐藻占30, 轮叶黑藻占 30, 苦草占10, 菹草 占10, 角果藻占10, 狐尾藻占10。 0070 (3)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确保水草稳健生长。 0071 5.调节水质, 促进大闸蟹健康生长 0072 (1)通过加强换水措施, 将池塘水体pH控制在8.6-9.0; 从蟹种放养到9 月初, 池塘 水体盐度控制在2以下, 9-10月份池塘水体盐度控制在2 -3。 0073 (2)施用生物有机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 0074 (3)采用光合细菌、 芽孢杆菌、 EM菌中的一。

30、种或几种有益菌制剂调节水质。 0075 (4)运用吸附剂及増氧剂调节水质。 0076 6.投喂优质饵料, 满足大闸蟹生长营养需求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0077 (1)坚持鲜杂鱼和配方颗粒饵料进行科学组合, 满足大闸蟹各方面的营养需求。 0078 (2)坚持 “四定四看” , 即定时、 定点、 定质、 定量、 看季节、 看天气、 看水质、 看大闸蟹 摄食情况。 0079 定时:大闸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应在早、 晚投喂, 6月份之前, 每日投喂1次, 时间为早晨7:00-8:00; 6月份之后, 每日投喂2次, 时间分别为早晨 7:00-8:00和傍晚18: 00-19:00。 0080 定。

31、点: 饵料应投在投饵区内, 多点均匀投饵。 0081 定质: 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不变质。 颗粒饵料应按照大闸蟹生长的营养需要, 符 合农业部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的规定, 且能在水中成型6小时。 0082 定量: 每日投喂2次, 早晨投饵量占全天的30, 傍晚投饵量占全天的 70。 0083 看季节: 尤其7-8月正值高温时期, 应以配合饵料为主, 防止大闸蟹消化道疾病 的发生。 0084 看天气: 晴朗天气应多投, 阴雨天气应少投。 0085 看水质: 水质清新, 可大量投饵; 水质较肥, 应控制投饵。 0086 看大闸蟹摄食情况: 每日查看吃食情况, 酌情适当调整投饲量。 原则。

32、上以当日全 部吃完为宜, 不宜过量投喂。 若是投饵后, 食场上的饵料很快吃完, 可适当增加投饵量; 反 之, 则少投。 0087 (3)坚持投放螺狮, 每亩投放200-250, 在清明节前一次投足, 也可在春夏分2-3 次投足。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7347760 A 8 0088 螺狮是大闸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 也可以说是大闸蟹最喜欢的 “零食” , 在 大闸蟹生态健康养殖中扮演重要角色。 螺狮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具有改善池塘 底质的作用, 是有益的 “清道夫” 。 螺狮是池塘水体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 它既被大闸蟹摄 食, 同时它也可以取食有机颗粒, 滤食浮。

33、游生物或取食部分丝状藻, 使水质清澈, 透明度提 高, 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0089 另外, 东营当地还自然分布着一种萝 卜螺, 也是大闸蟹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 因此, 投放萝 卜螺是一种成本较低、 非常有利于提高大闸蟹规格与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0090 7.做好蜕壳期管理, 提高大闸蟹成活率 0091 大闸蟹一生要经过很多次蜕壳, 除一次生殖蜕壳外, 其它均为生长蜕壳。 刚蜕壳的 大闸蟹蟹壳较软, 体力较弱, 容易遭受敌害和同类的袭击。 因此, 加强大闸蟹的蜕壳管理, 是 促进大闸蟹生长、 提高大闸蟹成活率的关键。 在具体的蜕壳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项: 0092 (1)动态式补磷补钙, 每月。

34、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 每次每亩1.5kg, 用水溶解后全池 泼洒。 0093 (2)投饵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 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 0094 (3)蜕壳来临前, 投喂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 且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 50以上, 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 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0095 (4)蜕壳期间, 保持水位稳定, 用微流水刺激蜕壳。 0096 (5)如遇蜕壳不遂现象, 每亩使用 “钙能” 300ml和 “维能” 200g混合稀释后紧急泼 洒。“钙能” 是离子乳化钙, 泼入水中可以可以直接被大闸蟹吸收, 吸收利用率高; 再加上 “维 能” 中的丰富的维生素, 可以增强大闸蟹体质、 增强河。

35、蟹的免疫能力, 使其有充足的能量和 强健的体魄去面对这个生死考验。 0097 8.做好生态防病, 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0098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0099 (1)池塘实行单灌单排, 防止交叉污染。 0100 (2)蟹种投放7天前进行池塘消毒, 每亩4-5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0101 (3)采用优质饲料, 并添加维生素C、 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 优选的方式为: 1基 础饲料添加700维生素C和2g免疫多糖。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能增加 大闸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有效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0102 (4)高温季节定期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0103 。

36、9.做好日常巡检, 及时掌握大闸蟹养殖动态 0104 (1)每天早、 中、 晚各巡池一次。 早晨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 以便安排当日的投饵 量, 并打扫食场, 创造一个清洁的食物环境; 中午主要是测量水温, 观察池水变化; 傍晚或夜 间主要是观察大闸蟹摄食、 活动及生长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0105 (2)定期检查和加固防逃设施。 定期检查池埂有无漏水, 进排水口密眼网是否封 牢, 确保蟹池水位稳定, 防止大闸蟹从漏水孔和注排水口逃逸。 特别是 7-9月份暴风雨多发 季节, 更应加强检查, 严防防逃设施被大风刮倒、 池埂被大雨冲坏以及大水漫池等事故, 防 止大闸蟹逃跑。 010。

37、6 (3)每天做好养殖记录, 主要包括饵料投放、 水质变化、 大闸蟹活动及病情等。 每天 测量水温、 溶解氧、 pH、 透明度、 盐度等。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7347760 A 9 0107 10.适时科学捕捞, 满足市场需求 0108 黄河三角洲地区一般到9月中下旬, 大闸蟹即能起捕。 这时的大闸蟹往往正是成熟 蜕壳, 或是刚蜕壳的软壳蟹, 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 蟹肉未壮实, 且气温尚高, 运输死亡 率比较高。 如果到了12月份, 虽然蟹壳坚硬, 蟹肉壮实, 运输成活率高, 但肝脏所贮存的营养 成分已逐渐因性腺发育而被吸收, 故其品质是越往后越差。 因此适宜的捕捞与。

38、上市季节应 是10-11月间。 0109 根据实践经验, 池塘养蟹的捕获时间要适当提前, 当成熟蟹的比例占80时开始 捕捞; 捕捞后, 根据市场情况, 一部分直接上市, 另一部分采取池塘暂养措施陆续上市。 一般 在10月份捕捞为好, 若延迟到10月底及11月上旬, 大闸蟹由于成熟性腺的躁动, 沿防逃墙乱 爬, 除易逃窜外, 也会为老鼠等敌害提供可乘之机。 0110 池蟹捕捞的最好方法是流水捕捞法, 即捕捞前在池出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 打开出口, 使水流动, 大闸蟹即随池水爬到篓中。 一次放水捕不尽, 将池水放至0.2-0.3m深 时再加水, 然后再放水, 如此反复循环多次; 池水放干, 洞穴内的大闸蟹会爬出来, 傍晚爬上 岸至防逃墙边, 即可人工捕捉。 0111 参见表1, 本发明养殖方法与常规养殖方法相比, 黄河口大闸蟹的成蟹规格由每只 65g上升到125g, 提高了92.3; 每亩单产由59.2上升到93.8, 提高了58.4; 肝脏、 肌 肉、 性腺占体重的比例均提高了10以上。 0112 表1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方法养殖黄河口大闸蟹效果对照表 0113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7347760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