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频电脑,特别是一种能够遥控的和具有多层结构的可作大规模存贮的声频电脑。 所谓声频电脑乃是一种能作大规模存贮的声频资料的存贮和录放设备。中国专利申请:NO85109532公开了一种含有一构成声频电脑的外部封闭空间和同时又作为盒带贮存空间的静态组合体;一能自转的工作圆合;一取带装置;一靠带装置以及一控制各工作部分工作的电子线路系统的声频电脑。但该仪器由于采用了旋转式取带而占据了不少空间,以而妨碍了向空间发展;更值得注意是:由于旋转取带所需的轨道是一条曲线,不仅使得生产,设计较为复杂、而且可靠性也差。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克服先有技术中上述缺点,实现一个改进了的声频电脑、该电脑比原声频电脑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存贮量大而且还能遥控。
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1.变旋转式取带为平移式取带、
2.变数码圆盘为光电编译码、
3.变单层为多层、
4.增加遥控手段、
经改进后的声频电脑除具有原声频电脑的一切性能之外,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一更大的存贮空间,结构简化,工作体积少,成本降低、将会更广泛用之地于家庭、社团、商业和机关。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附图。
图1是声频电脑地总体横截面图。
图2是盒带架组件的整型结构图。
图3是单只盒带架的透视图。
图4是下端盖4的结构图。
图5是平移取带架6的三视图。
图6是发明中的工作台的下底平台。
图7是主工作台总体布置图。
图8是盒带接吸套的三视图。
图9为靠带组件22的示意图。
图10是靠带离合器示意图。
图11是靠带离合器拨义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主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13是多层声频电脑的实施例。
图14是多层声频电脑的另一实施例。
图15是本发明电子线路中程序控制总图。
图16是本发明电子线路中资料输入总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遥控线路中手控部分总图。
图18是本发明的遥控线路中接收部分总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遥控线路中音量音调控制有关机械与电子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有关高速选曲的示意图以及有关电子线路。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声频电脑的总体横截面图。标号1是本发明的主工作台、标号2是圆筒体,标号3是盒带架组件、标号4是下端盖、标号5是上端盖。包括它与上下端盖5和4组成了一个封闭整体。标号6表示的是本发明的主要部件-平移取带架。标号7表示主工作台的下底平台,标号8是供主工作台旋转寻位用的动力马达。标号9是整机电子线路底板、标号10是主动轴,标号11是整机的底座,标号12是光电发射管支架,在此支架内安放了8只光电发射管。此支架与工作台相连、并随之一起转动。标号13是寻位电磁铁。
盒带架组件3的整型结构我们可从图2中看出。上图是盒带架组件3对称的一半的正视图,下图是上图的AB向仰视图。图中36是连接柱、供多层联接时用(下述)。标号37表示了盒带存贮的空间,也是平移取带架6进出送带或取带的运动必经轨道。标号38表示了单只盒带架,其结构可详见图3。
图3显示单只盒带架的结构图、它由4个带有一垂直边的斜型片71、72、73和74粘接或固定在一长片70上而构成、其粘接位置要使得斜型片71和72的距离等于盒带架厚度、而斜形片72和74的垂直片之间的距离等于盒带的长边长度、以使得盒带能贮存放在其中,另外在斜形片的靠长片70的地方被去掉一部分,以利于平行取带架6能紧挨着圆筒体工作寻位转动,将单只盒带架38一个接一个依附图圆筒体2上,也就形成了图3所示的盒带架组件了。
图4显示了图1中下端盖4的结构图,这是一个中心有一内齿轮39的圆形平板。在内齿39圆的附近、有按盒带总数而等分的定位孔40,在圆板上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应的数码孔41。以图1中标号为12的光电发射管支架中发射的光电信号、穿过数码管而被置于端盖上的光电接吸器所接吸、从而得到所需的位置信号。
图5是图1中的平移取带架6及附在其上的附件的三视图。平移取带架是一个由一平板75,两个与平板75相垂直的位于平板75边缘的平板78和79以及两带勾的长臂76和77所组成的开口空框。其空框的大小为盒带接吸套30(下述)的大小,长臂76和77上勾的宽度略小于取带轨道37的宽度,该勾的功能是把盒带从盒带架3上沿取带轨道37勾出,并通过平移取带架6在平移轨道49上的运动、将盒带送往到盒带套30内中去,标号50是一个橡胶轮、它的作用是通过平移取带架6的反向移动,把盒带从盒带套30中推出。另外,在平板75上有一带平滑斜面的斜面滑块27,有一个用以安装平移被动轮19的轴座80。为了控制平移被动轮的运动状态,在轴座80的下方设计了一燕尾槽51,一带有燕尾的止空转块安放其中,在槽内还安放一弹簧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弹簧力的作用,止空转块29的顶部52总是将平移被动轮19止住而不发生空转。在止空转块29的不带燕尾的正面上有两个隆起的高条对53。在图7中的平移导板28穿过其中,必要时由于平移导板28的运动而将止空转块下拉,平移被动轮19就发生空转。
此外在平移被动轮19的靠轴座80的一侧,还有一个随平移被动轮19一起转动的推出器齿轮54,与推出器齿轮相应的是有一个推出器55,在一般情况下,推出器齿轮54和推出器55相互脱开,推出器齿轮54只作无用转动,但当平移取带架6将盒带送至进出口近处;和工作台转动一角度,而将长臂76和77的勾闪开时,由于开关SW4的作用,使推出器55上升与推出器齿轮54接触而发生转动作用,从而把盒带推出。推出动作结束,推出器55由于弹簧力的作用又回复到正常位置。
图6是本发明的主工作台1一对对称的上下底平台的示意图。下底平台7紧靠着下端盖4,上底平台14紧靠上端盖5。上下底平台7和14各为一对称另件。中间是一个圆台,以圆台为主体向外引伸出一条平移轨道49,平移取带架6可在轨道上作来回平移运动。平移轨道带有两向上凸起的边缘,以防止平移带架运动时偏离轨道。平移轨道穿圆台的中心而过。圆台的边上有一个外圆环43,圆环43的作用给于放在盒带架上的盒带一个向中心运动的阻碍屏障,使他们处于暂稳状态。标号为47的是上下盖的连接柱孔,连接柱可通过孔47将上下盖固定连接。在图5的圆台的B处有一个受电子控制的限位点,当声频电脑的外部进出口门打开时(即内外部进行盒带取存时),该限位点的限位开关SW1即起作用,平移取带架6移动到B位置时即告停止,此时取带架6的最外部位置也已经进入圆台内,圆台即能作转动寻位动作。假如进出口门是关着的,则意味着仪器处于内部取放和录放状态,限位开关SW1不起作用,平移取带架6即能继续移动到C位,即能进到下文将要提及的盒带套30内。
在下底平台上还有一主轴座46和两个齿轮轴45a和45b,在其上安有齿轮。装在这三个轴座上的齿轮组成了一组三星齿轮并与下端盖4上的内齿轮39吻合。在仪器得到寻位的指令以后,马达8将动力传给装在主动轴座46上的主动轴10,主动轴10带动三星齿轮的另外两轮一起转动,由于三星齿轮是与齿轮39吻合的,所以也就只能绕内齿轮39作转动,从而使得工作台转动、通过光电位置检测和电子控制线路使得工作台按人旨意转动,而达到理想的寻位效果。
图7是本发明的声频电脑的主工作台总体布置的正视图。标号15是动力丝杆,标号16是动力马达,标号17是靠带蜗轮。装在平移取带架6的平板75上的平移被动轮19与动力丝杆15相互吻合,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标号为29的止空转块的内装于燕尾槽的弹簧作用,止空转块29将平移被动轮19压在动力丝杆15之上。
因此当动力马达16通过直齿轮34将动力输到动力丝杆15上的时侯,动力丝杆15就带动了与之紧吻合的平移被动轮19的转动、从而使平取带架6产生平移。平移取带架6的平移就将盒带从盒带架组合体3中用长臂77和76终端的勾带了出来,从而完成取带的工作过程。当取带架的逆过程也就是送带的过程。
除上以外,在图7中可以看到的另件还有靠带组件22、靠带离合器24,靠带离合器拨义25,电磁铁26,及平移导板28。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将在下面给于描述。
图8所示的用于接受平移取带架6取出的盒带再把盒带送到录放系统的盒带接吸套30。在盒带套30的一角上有上下二个轴承孔81和82,使盒带接吸套30能绕此轴线转动。盒带套30的大小只能承纳一盒带。其中一面完全开口以让盒带进出。在靠录放系统一侧(亦即有轴承孔的一侧)设有一u型边框,其它大部分是开放的,以便能让盒带进入录放系统内。在离开录放系统的一侧面上开有一10毫米宽的槽83,平移取带架6上的橡胶轮50可以从中通过,把盒带推出盒带套30,在槽83上的上方开有两条燕尾槽56,在燕尾槽内有一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座57。
与燕尾槽56相配合的是带齿条21,齿条21的一端有一排平齿84,中间开有要放弹簧的槽孔58,另一端有一个孔59。
图9给出了靠带组件22的示意图,靠带组件22的外圆可分三部分,但都有一共同的平口部分,三部分可合为一体。标号65是此组件的上交义齿、标号66是下交义齿,中间是平滑圆环部分,在它的轴心上有一个花键68,可允许带内花键齿槽的靠带离合器24在其上作上下运动。
图10中的靠带离合器24是一个内有花键槽69,而外圆的中间有一凹环的结构。图11中的靠带离合器拨义结构25的拨义86可插入其凹环,从而使离合齿24随同拨义结构25上下运动。在拨义结构25上还有一个光滑斜面70。
图12是本发明声频电脑的主工作台的俯视图。图中31表示了录放系统的常在固定位置,盒带套30的转动轴81就固定在录放系统上。在非录放状态下,由于在盒带套30上加有的弹簧力使得它常处于部面线所示的位置上,这时靠带组件22的平面与它相切。此时盒带可由平移取带架6沿轨道49将盒带装入盒带套30。
现在我们回到图7,当平移取带架6向右运动时,盒带已逐渐装上盒带套30,这时平移取带架6上平板75上的斜面滑动27将与靠带离合器拨义结构上的光滑斜面70接触,压使拨义带动靠带离合器24向下运动,而与标号为17的靠带蜗轮合上,而靠带蜗轮17是被动力丝杆15所带动的,所以靠带组件22也就得到了动力供给了。
从图12中可以看到,靠带组件22的转动,迫使盒带套向录音系统靠,在盒带套30靠带的同时,处在盒另侧燕尾槽56内的带齿条21也随之转动,并将一与录放系统的放音按钮相连的杠杆87套在齿条21上端的孔59内。由于靠带装置22的直径刚好为盒带套30靠向录放装置所需要的直径,所以靠妥以后,靠带组件22还能继续转动,这时它上面的交义齿就把齿条拉动,齿条21的运动就通过杠杆87将放音按键按下,就进入了录放阶段,一旦交义齿转完,由于弹力作用,齿条又自动回复到原来位置。
至此,本发明的声频电脑可以很简单地把几个叠加而成为一个有数倍存贮量的更大型的声频电脑。
图13就是这样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这是由数个前面所介绍的声频电脑迭加而成的。每层都有自己单独的工作台,只要对他们加以适当连接组合考虑就行了。
图14是这种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特征只有一个公用的工作台,靠工作台的升降来完成每一层工作的需要。
本发明所采用的几个基本机械原理:
一、种用蜗轮的静止与转动作出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来达到简化机械与电子线路设计。
二、利用平移方式在取带和靠带的不同位置来区分两种程序的使用从而又可进一步筒化机械与电子线路的设计。下面将详细说明:参照图6当取带架6把盒带从盒带架组件3中取出并移至B处此时盒带已超越缺口边缘A、这意味盒带可以通过工作台施转去安放或移至进出口处而不会受到阻挡。所以不必再继续向后移至C处。因此选择B处设一限位开关SW1,此开关SW1与进出门串接受进出门控制,当进出门打开时,开关SW1能动作,只允许取带架6平移至B处而不可以再后退至C。当进出门关闭时,开关SW1完全处于不工作状态,取带架6不受开关SW1作用可以一直后退移至C点而进行录放总程序。采用此法可以筒化很多机械装置和电子另件。因为后面所进行的靠带和录放程序都是以再带架6移至最后位置C时才能进行的。
三、采用了封闭的取带架6后就不能靠它直接从进出口处放进或取出盒带,为了使此程度顺利进行,本发明采取了移位放、取法。此方法原理如下:先设定总盒带数为A,把进出口处设在方位“1”处。如进行取带则按如下程序进行:(1)先按指令去寻找要取的盒带(下简称:寻位),(2)指令取带架6把盒带从盒带架组件3中取出并移至工作台的B处(下简称:取带),(3)指令工作台旋转至进出口“1”处(下简称:回门)。(4)令取带架6反向把盒带向“1”方位处的盒带架推送(下简称:回带),(5)令工作台旋转一个角度至方位“2”。(6)靠盒带推送器55把盒带从里向外推出,完成取出盒带过程。在全过程中其工作台的旋转方向始终如一,这就达到简化电子线路的目的。至于放带则按如下程度进行:(1)将盒带从进口推入方位“1”处的盒带架内。在此过程要使平移取带架处于不在进出门的“A”处。(2)令工作台旋转,使得平移取带架转至进出门“1”处。(3)取带架6从方位“1”的盒带架中取出此盒带并移至工作台的B处,(4)工作台按指令寻找合适的方位,(5)取带架6反向把盒带推至指令的方位盒带架上。这样就算完成了盒带的放进全过程。上述三个方位:进出门“1”和方位“2”以及方位“A”正好在一起是以“1”为中位,在此三个方位都不必再设方位的开关,因为在上下端盖4下面已有了与此三方位一一对应的数码光电孔,只要在电子线路中另加进此三方位的开关线路就可以了。下面在电子线路中再详细说明。
四、在盒带架组体的设计中,考虑了一模多用,相对接合是单层的盒带架组件,反向接合则是多层联接,这样设计给生产和投资都大为简化和经济。
五、采用旋转靠带和传动齿条来作自动录放也减少了很多电子另件,程序也简化了。
下面将对有关电子原理加以说明:
一、由于平移的机械原理与靠、放程序一次完成,电子线路可以简化合并即把原来存、取和录放分开的线路合并为一个整体线路。这样不仅线路简化,工作可靠性更高。下面将把三个主要程序安排的原理说明如下:在机械原理中已提及了取带与存带的程序,现再补充录放程序,在录放程序中,录是放的一部分,其原理与放音一样,为了简化说明以下简称为“放音”。
放音程序:(1)工作台按指令旋转至合适方位(下简称:寻位)。(2)取带架从盒带架中取出盒带并移至C处。(3)平移制动电磁铁启动,取带架终止平移,而靠放组件逐渐旋转开始一连串的靠放直至放音键被压下为止。(4)放音开始一切电子逻辑线路暂停工作。(5)放音结束靠录放系统本身弹跳触发开关去切换程序,使靠放组件反向旋回盒带套并自动沿着靠放组件的慢慢回旋而弹回复位。(6)平移制动电磁铁再次吸动(注意平移制动电磁铁是采用双稳态式吸动即吸动一次平移导板被卡住同时关断电磁铁电流,再吸一次平移导板被释放同时也立即关断电磁铁电流),取带架又开始反向平移(下简称:回带),(7)放音结束开始计数,如不必进行新的放音则关断整机电源。如还要继续进行新的放音则先把原程序清洗,从头再来,这就是放音的全过程。根据上述三过程其电子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参照图15,IC1是四线对十六线的解多工器IC2是十进转二进BCD码上下计数器,由IC1和IC2组成了存,取和录放的逻辑线路,下面作详细说明:当IC2受到或门OR3的脉冲触发时将有BCD码输出去启动IC1,而IC1经IC2的BCD码解码则有一一对应的输出去启动有关电子另件,而IC1的输出是按顺序逐只输出。由于取带和放音程序有很多共通之处,把此两程序设计在同一方向以IC2的计数输入端采用上数输入(即UP),把存带程序设在下数(down)。具体排列如下:IC1的第一输出脚开始是寻位(用RP表示)。第二输出脚是取带(用BT′表示),第三输出是方位“1”(用RP1表示),第四输出是回带(用B′T表示),第六输出是方位“2”(用RP2表示),第六输出是靠带、放音,这其实只是启动平移制动电磁铁(用L26表示),第七输出是退亦即是靠,放的反向动作(用DP表示),第八输出是回带(用B′T表示),第九输出是计数(用C表示),第十输出是清洗(用CL表示),第十一输出是计数(仍用C表示),第十二输出是回带,(用B′T表示),第十三输出是寻位(用RP表示),第十四输出是取带(用BT表示),第十五输出是回进出门(用RPI表示),第十六输出是盒带总数A的方位(用RPA表示)。图15的电子线路就是根据上述程序去设计和编排的。所有程序的切换是通过IC2,而IC2又是通过或门OR3,而或门OR3又是根据每一限位开关送来的信号去执行。要注意的是:第三、四、五脚的输出在录放程序中是不能有的,为了防止在进行放音程序中按此顺序出错所以要利用门开关接通在取带过程中取带架移至C处时的限位开关SW开动并启动平移电磁铁L26吸下平移导板并随即旋转靠放组件,利用此机会通过SW3(见图4)连续输出三个脉冲使第二脚的输出迅速切换至第六脚,从而保证录放程序的正常进行。同理也利用门开关,当进出口门打开要进行取带,其中第六、七、八输出脚的输出也是不必要的,为了防止在进行取带程序中按此顺序出错就需利用取带架把盒带平移至方位“2”时,利用把盒带推出器的过程靠盒带推出的三个突球脉冲SW4(见图5)使六、七、八脚很快切换至第九脚,采取了上述措施就可以把三个程序合并在一只IC1从而大大简化了电子线路元件。再参照图15本电子线路总图的电源供给除按下总开关ON外还得靠四只功能键:IN、OUT、Ree、play通过或门OR1和OR2去触发大功率开关三极管T1来提供。另外三个固定方位:“1”“2”和/“A”是通过非或门NOR1去执行控制光电偶合器使之作出合适的光电输出给比较IC3和IC4使之与输入指令数码D作出比较,当符合指令要求则比较IC3和IC4分别有c=d的输出去触发或门OR3而使IC2反转进行新的程序。其中IC2下计数是通过存放键IN输入的,此时IC1将反向从16倒数至第10输出脚CL为止,它的上计数是通过取出键OUT和录放键Ree或Play其中一键输入面触发IC1作按第一第二……至第十脚输出顺序切换,另一只比较器IC5是Y轴方向作升降寻位来控制摩打M1,而摩打M1是通过IC6作正反方向切换,上述升降是指多层单一工作台时使用。至于多层每层有独立工作台的结构就可省去升降寻位,直接与输入指令比较去启动每层的工作台就可以了,线路也较简单。
参照图16是本发明的资料输入总图,IC7是一只解码后按指令输出脉冲的集成块。它的脉冲信号是通过摸拟开关SW5向IC13、IC14、IC15或IC16、IC17、IC18输出,上述IC13-IC18均是十进转二进BCD码输出IC,通过它们的输出使IC19、IC20、IC21或IC22、IC23、IC24转七划向七划显示管输出。IC8是程序转换,当有“TO”或“M”的输入,IC8则切换使原IC13、IC14、IC15的输入转向IC16、IC17和IC18、IC19是十进循环计数器,只用其4个输出端,其中第4输出回输作清除用,其余1、2、3作顺序启动上述六只IC,使其能逐一把输入信号储存。其中IC13、IC14、IC15是初始资料输入,它们需要作计数输入,而IC16、IC17、IC18则是终止资料储存用,不需计数,只用作与初始资料经计数后比较,IC10,IC11和IC12都是比较器IC。当IC10的相等输出信号发出,则启动三极管T6使比较器IC11正常工作,又当IC11的相等信号发出又启动另一三极管T7使其启动IC12又当IC12的相等信号发出,此时正好执行完指令,就会从IC12的相等输出端输出信号触发或门OR7而使开关SW6吸动,并完全释放开关ON,此时全机关断。
如使用储存程序,只需按动M则可以把资料存入ICM,提取则通过计数输入C脉冲提取。
参照图17是本发明的遥控电子线路手控发射部分的工作总图。其中IC26和IC30是十进转二进BCD输出,十个数码和十只功能键分别向此两IC输入,经它们转BCD码暂存于IC27或IC31,又经过程序切换IC28或IC32,把记忆IC或IC31信号作转换输出。IC34是十进循环计数器作顺序开关用,其中只用到8只脚,第8输出脚作清除复置用,IC35是脉波发生器,它提供脉冲波给IC34,使之能作正常切换程序。当外部十只数码键或十只功能键中其中一键按下,则通过上述IC编码、暂存、转换输出至IC29或IC31使这两组与门IC有不同组合输出,同时又通过它们对8只非门NOT1-NOT8使之不设有无输出都均有对应的电阻值输出至IFOSC产生不同顺序的频率,又通过高频振荡器RFOSC载波经天线向外发射。
参照图18是本发明的遥控电子线路接收部分总图。IC36至IC40是5只声电转换器,当经高频接收放大后将有对应并按顺序的信号通过此5只声电转换器FV,当接收频率与其中一只声电转换相同则对应有电压输出。在这5只声电转换器中除IC38一只作为顺序脉冲中继开关用外,其余4只:IC36、IC37、IC39、IC40均为数码输出。根据上图手控部分的输入都是以4位编码,所以每输入一数码经或门OR10触发IC41切换一次,到第5次由中继信号IC38提供作清除复置并触发正反器FF5,再由FF5切换至FF6直至当数码足够三位正好B和D脚有输出而触发与门N14并使程序切换开关IC43作4线切换由数码转为功能键输入。程序切换IC43的输入是通过一组与门IC42编码输入的。它是负责把数码与功能分离,经它的输出转向对IC44或IC45输入。此两IC是二进BCD码转十进解码的解多工器,经此两IC输出来指令不同按键进行不同程序的工作来达到遥控目的。要说明一点:其中RV是代表右声道音量,LV是左声道音量,RB是右声道音调,LB是左声道音调。如需用到遥控迭曲时,先按遥控手控部分的“play”按键,再多按一次“play”键,这时就是从放音转换至迭曲的程序,如果要反转(注意:在迭曲中其左、右方向不一定对,如果发觉方向不对才进行下一程序),则在按一次“play”键后,再按一次“RorL”键就会反向进行。下面将详细把后原理阐述:
参照图18中的或门OR12和正反器FF7以及与门N15和N16都是为此程序而设的,根据上述设计,当有play或Rec信号输入或门OR12则正反器FF7立即反转从0切换至1,此时N15一脚有输入,当再按下“RorL”就会使与门N15有输出去触发正反器FF8而使图中IC48作正转或反转,去悠动音量和音调调整小马达M2,从而达到调整音量大小的目的,如当“play”或Rec键再按一次作第二触发,此时正反器FF7又反转为原来的0和1,此时与门N16一脚有输入,如果按下“RorL”键,则与门N16将会有输出去触发或门OR4使摩打M1启动并拉下高速回转键使之作高速迭曲。有关迭曲的详细说明将留待下一图例加以阐明。如果只作音量或音调调整,只要单独使用:RV、LV或RB、LB并配合“RorL”作来回旋转就可以达到调节的目的。当认为调整合适只需再多按一次原来的功能键就可以了。
参照图19是本发明的音量和音调作遥控调节时有关机械连动部分示意图。其中标号88是小功率摩打M2它主要使丝杆92作正反转动去传动有关蜗轮93并通过它带动其中一只电位器89作来回转动以达到调节音量或音调的目的。标号91是电磁铁用以吸动标号90的拨板使蜗轮推向丝杆中心而让丝杆传动。当外来信号使RU、LV、RB、LB其中一条线路有输入即触发或门OR13使之触发功率三极管T15使摩打M2的正反转IC48启动,M2开动。与此同时也触发三极管T11至T14其中一只而启动相对应的电磁铁91使之吸动拨板90,并使蜗轮93推向丝杆使之带动电位器89转动,如果方向不对,可按下遥控键的“RorL”将会使正反器FF8反转,以达到调整适当为止。最后再按原功能键再按一次就可以终止调整。
参照图20(A)图20(B)图20(C)以及图20(D)这几幅图显示了本发明迭曲的机械与电子线路示意图,图20(A)是录放系统中放音按键与高速回带键处于静态时的状态示意。其中标号94是压带轮。标号95是反向平移定位块,主要作用是让放音进行中要迭曲,使放音头不要完全释放,只是把压带轮抬起而定位于全释放与全放音的中间位置。标号96是放音按钮,它有两个固定销,其一是让两平移定位块定位,其二是用作释放另一高速回带按键97。标号98是正向平移定位块。图20(B)是放音按键按下示意图。图20(C)是高速回带按键按下时,放音按键随即被弹上,由于有反向平移定位块卡住,压带轮被抬起,此时是处于高速迭曲状态。再参照图20(D)是高速迭曲的电子线路图。从放音头经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反相器No T11输入到计数器IC47并与比较器IC46的输入指令数码进行比较,当左右信号相同则向或门OR4触发使摩打M1启动并把放音齿条再一次拉下,在此同时释放高速回带键,放音头又再被定位块定位于全放音位置又开始新的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