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制造一种用圆筒形织物或水龙带式管做成的具有折边的带褶裥袋的方法,水龙带式管由单层织物或无纺物制成。 在有折边的袋料上折叠褶裥的方法已被专利文献AT-B256601公开,在该文献中一种有折边的平的水龙带式管袋料由可封装的或可焊封的材料制成,在袋口处将侧壁的一部分绕垂直于袋料长轴的线向承载它的侧壁翻转180°,此后,将褶片粘贴在翻开的折边处,褶片构成褶裥的延长部分。然后,将翻开部分重新翻回到原来位置,同时,褶片被折叠起来。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带褶裥的袋口封住,例如缝合。
为使褶裥长一些,在翻开以前或是将袋料从袋口平行于袋料的纵向向里裁剪开一定地深度,或者在袋料折边处裁剪出加长的袋样。第一个措施要求一个单独附加的加工工序,即裁剪开或生产一种规定的毛坯料;第二个措施造成不能使用的零头料。
公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将水龙带式袋料的一部分翻开180°,这一动作需要相对来说较长的时间。如果制造口袋的材料具有高的刚性或强度,折叠180°是困难的。在展开状态下粘贴褶片就要求将褶片折叠180°,该折叠是在第一次折叠180°,即翻开后完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这些缺点和困难,其任务是创造一种带褶裥袋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用刚性袋料时也能简单地首先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褶裥的折叠,这样在批量生产时有可能保持短暂的周期。其次,褶长还能变化,而不需要特殊的袋裁剪方法,也不会造成零头料。
本发明的任务是用下列特征组合起来解决的:
a)水龙带式管至少它的一部分是用在化学性质上与水龙带式管的材料类似的材料挤压涂膜的,
b)折边总是由一个内折棱边和二个外折棱边折叠成的,
c)一个袋料按袋的长度从水龙带式管上裁剪下来,
d)在距袋料开口端相当于所需褶高的距离上用在袋料二侧的导向棱边将袋料的折边定位,即将其夹紧,导向棱边大致平行于袋开口,
e)两个外折棱边总是用导向棱边夹住相当于折边的一个折深,每次翻转二外棱边约90°至一平面,该平面垂直于袋料面,内折棱边被展开,形成一个梯形,
f)随后将梯形折叠面沿着展开的内折棱边对折起来,
g)在对折后彼此相对的侧壁之间推入一折叠好的褶片,并将其与位于褶区的,在袋料纵向延伸的开口袋边相连接,
h)随后将有褶裥的袋开口封住。
将折叠棱边创造性地每次仅向上折叠90°,即向上翻开90°,相对于已有技术来说,折叠褶裥工序分成了二个同时完成的折叠过程,该折叠过程所要求的角运动仅为已有技术的一半,这样,特别是在批量生产带褶裥袋时,只用一个较短的周期时间。另一个优点在于,褶片已予先做好,即在安放在袋上时已折叠好,固定后不再需要折叠。由此产生了优点,特别是在粘贴褶片时,因为不再需要像已有技术要求的那样在折叠褶片前必须等着粘牢褶片。在粘贴褶片时,将已折叠好的褶片推入,带来了另一个优点,即使得胶分布均匀。
倘若要使褶裥具有特别长的褶,从敞开的袋口至袋料折边的定位处的距离最好大于两倍折边的折叠深度。
为了在装袋时不受进入的空气的阻碍,至少在一部分涂膜区穿孔是符合目的的,最好仅仅在折边范围穿孔或仅在褶裥周围区域穿孔。
如果在圆筒形织物长度方向上,在折边展开平面的范围内不挤压涂膜,则有可能不需穿孔。
按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袋,通过组合下列特征来表征:
a)袋由具有折边的圆筒形织物或具有折边的单层织物或无纺物做成的水龙带式管制成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挤压涂膜的,
b)在袋的一端折叠一个褶裥,褶裥对称于袋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之间的中间平面,并具有一个基本上垂直于袋的封闭端的,由袋料边构成的褶裥开口,该开口装有一个褶裥片,
c)折边在离封闭端褶裥高的距离处终止,从褶裥开口处起,彼此相对并包住褶裥的袋面不仅平滑地伸展至折叠棱边,而且也伸展至封闭的袋口。
倘若褶裥高度大于折边的折叠深度的两倍,该褶裥就具有大的褶裥长,这对填装某种物品是有优点的。
至少在袋涂膜区部分地穿孔是妥当的,按照第一个实施例,仅在折边区有穿孔是有利的,按照第二个实用的实施例,仅在褶裥区内有穿孔。
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是折边在袋长度方向上展开的平面部分无涂膜材料。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阐述,图1至图5都是用立体图详细表示褶裥的折叠过程。
一无限长的圆筒形织物的外侧用化学性质与圆筒形织物类似的材料挤压涂膜,圆筒形织物具有用在图上未画出的折边器折叠成的通常结构型式的折边1,2,它们总是具有一个内折棱边3和二个外折棱边4,5。从这半成品上剪裁下一段料6,其长度7相当于一个袋长,将称为袋底8的端部封住,例如用U形带9封合。
如图1所示,在袋料6的一个折边范围内,在离袋料6开口12相当于所需褶裥高10的距离的地方,用在袋料6二侧的导向棱边13,14将袋料夹住,在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所需的褶裥高度大于折边1,2的折深11的两,导向棱边13,14约平行于开口12。然后翻开二个外折棱边4,5,同时内折棱边3被展开。在每个外折棱边4,5翻转约90°之前,先借助一个任意形状的支架,用导向棱边夹住两外棱边,所夹深度相当于一个折边1的折深11,然后将上外折棱边5向上弯转,下外折棱边4向下弯转。
如图2所示,由此形成了如图2中用阴影线表示的梯形,梯形的底边为袋开口边15。梯形的延伸平面为一与袋平面即与未变形的侧壁16,17垂直的平面18。为了使得折棱边翻开或向外翻开容易,侧壁16,17上有向相分离方向运动的吸咀16′,17′。
随后将梯形折叠面沿着被展开的内折棱边3再对折起来,即转90°,直至袋的侧壁16,17的变形部分重新回到袋平面处(见图3)。
在此时间内已准备好褶片21,将已折叠,并在侧边19处涂了胶20的褶片21推入上侧壁16和下侧壁17之间(图4),直推到使褶片的折叠棱22位于梯形的中间折叠棱边3的延长处,同时涂有胶20的边壁19覆盖住现在袋开口边15沿袋料6纵向延伸的这部分,并与其粘在一起。为了容易推入褶片21,使边壁16,17适当的微微分开,例如再次用吸咀16″,17″。
最后封住袋口12,可用胶,焊封住或如实施例中所说用可把袋口包住的U形带9封合(见图5)。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在袋的整个表面进行挤压涂膜。为了使空气在装袋时能放出来,袋要有穿孔,而穿孔针的粗细和穿孔的间距根据装进物品的粒度来选择。也可以不穿孔,例如倘若袋的一部分区域,如在折边1,2处未涂膜,就不需穿孔,其优点在于在涂膜时避免涂过头。作为袋的材料最好用成卷的塑料薄膜展开后的圆筒形织物。也可以用由单层织物或无纺物制成的水龙带式管。
如图3所示,褶长23取决于褶高10,即从袋口12到导向棱边13,14的距离越大,褶伸入袋内越深。这样就可能看填装袋口相对较大,但依然能保证将填装了物品的袋口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