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静电场使飘尘定向集中沉淀,实现净化空气的新装置。 人们很早就已经知道利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净化空气的技术。例如国际专利申请PAJNQ 401156提出的负离子发生器,旨在利用负离子捕获飘尘,净化空气。然而这项专利无意使飘尘集中沉淀到规定场合。其结构的缺点自然是飘尘任意向各处沉淀,污染周围物体。且不易清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飘尘集中沉淀的装置。而不存在以上描述的缺点,便于清理积尘。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至少有两个电极组成,电极之一是能够产生带负电微粒的负离子发生器A-。另一个电极是相对于大地和周围物体具有较高正电位的集尘极A+。两电极之间存在着静电场,带负电的微粒受集尘极的吸引,穿过两极空间沉淀到集尘极上,而很少落到其它物体上。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静电飘尘收集器具体装置;
图2说明的是本发明另一个具体装置;
图3说明的是具有与负离子发生器同心环形电极组成的飘尘收集器的进一步装置。
图4所示的是图3的俯视图。
以上各图中的虚线表示带负电飘尘向集尘极位移时地可能路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所示的装置中,集尘极A+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通过高压直流电源E与负离子发生器A-相连接。电源正极接集尘极A+,负极接负离子发生器A-,电源的接地点图中以G表示,使电极A+相对于大地和周围物体具有较高的正电位。从电极A+出发的电力线指向负离子发生器A-之上。
负离子发生器发送出的带电微粒与空气中的飘尘结合成带电质点,图中以D-表示,在正电场吸引力作用下,沉淀到集尘极上,同时发生正负电荷相中和。系统内发生的电能消耗由电源E提供,并使上述过程得以维持,飘尘不断沉淀,空气即被净化。
集尘极A+与负离子发生器A-在各种可能的具体装置中都被安置在突出周围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保证电力绝大部分落在电极A-上。以使在此装置的有效范围内,飘尘定向沉淀到集尘极A+上。
图2表示本发明中另一个具体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飘尘由上而下运动,沉淀到位于下部的集尘极上。图2装置的优点是能抑制下部尘源向高处扩散,也易于清理积尘。它的集尘过程与其它功能和图1相同。
图3说明本发明附有一个环形电极的具体装置。在这里环形电极A+1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A-具有较高的正电位,并被置于同一个圆心上,其平面距负离子发生器有一定距离。环形电极提高了离子电流强度。一部分负离子到达环形吸极构成回路。消耗的电能变成电风的动能,电风推动质量较大的飘尘微粒,使之达到集尘极。
图3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提高飘尘的收集速度,并有利于大颗粒飘尘的沉淀。
图3装置的集尘过程与图1相同。
文中所提到的负离子发生器,可采用大家已经了解的现有技术。生成带电气溶胶的技术日本管义夫主编的《静电手册》和日本《电气学会技术报告》(Ⅱ部)第56号都作过详细论述。
该发明的原理的应用也不限于利用负离子,该原理自然就可以用带正电的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