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70691.4 (22)申请日 2017.09.23 (71)申请人 齐泽龙 地址 435002 湖北省黄石市磁湖路265号3 层303 (72)发明人 齐泽龙 (51)Int.Cl. A47G 29/1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包括机 体以及设置在机体左侧的锤平装置, 锤平装置顶 部固设有右侧末尾与机体左侧面顶部固定连接 的外凸端, 外凸端内设有第一容腔, 第一容腔右 侧的机体内相。
2、对应设有第二容腔, 第一容腔与第 二容腔之间设有穿通容腔, 第一容腔内旋动配合 连接有第一传动轮, 第一容腔左侧底部相穿通设 有向下伸展设置的第一槽孔, 第二容腔内旋动配 合连接有第二传动轮, 第二容腔右侧底部相穿通 设有向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槽孔, 第二槽孔底部伸 展末尾相穿通设有第三容腔, 第三容腔右侧的机 体内设有第四容腔; 本发明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 锤平的质量, 省时省力, 减少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7595087 A 2018.01.19 CN 107595087 A 1.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左侧的锤平装置, 其特征在于: 锤平。
3、 装置顶部固设有右侧末尾与机体左侧面顶部固定连接的外凸端, 外凸端内设有第一容腔, 第一容腔右侧的机体内相对应设有第二容腔, 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设有穿通容腔, 第 一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轮, 第一容腔左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下伸展设置的第一 槽孔, 第二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轮, 第二容腔右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下伸展设 置的第二槽孔, 第二槽孔底部伸展末尾相穿通设有第三容腔, 第三容腔右侧的机体内设有 第四容腔, 第四容腔底部相连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五容腔, 第五容腔底部相穿通设有左 右伸展设置的变换滑移腔, 第三容腔与第四容腔之间的机体内旋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 伸展设置的主旋动。
4、轴, 主旋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伸到第三容腔内且与第三容腔左侧内壁旋动 配合连接, 第三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线轴轮, 主旋动轴右侧伸展末尾伸到第 四容腔内且与第四容腔右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第四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双 侧锥型轮, 变换滑移腔内设有用以变换并带动双侧锥型轮旋动的变换驱动装置, 锤平装置 下方设置有运输履带, 运输履带在延后方向伸展设置, 运输履带上放置有信箱, 信箱通过运 输履带上的固定夹实现固定, 所述变换滑移腔内设有用变换启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锤平装置包括固设在 所述外凸端底部的第一支块以及固设在所述第一支块。
5、底部的第二支块, 所述第二支块右侧 末尾与所述机体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块底面内设有腔槽, 所述腔槽内滑移配合连 接有锤平块, 所述腔槽内的前后内壁内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导移槽, 所述锤平块前后端面 外分别固设有伸到前后所述导移槽内的导移块, 所述第二支块左端段内设有与所述腔槽底 部相穿通设置的敞槽, 所述腔槽上侧的所述第一支块内穿通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绳腔, 所 述绳腔顶部末尾与所述第一槽孔底部伸展末尾相穿通设置, 所述绳腔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 展设置的拉绳, 所述拉绳底部伸展末尾伸到所述腔槽内且末尾与所述绳腔底部相对的所述 锤平块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顶部伸展段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滑移配合连。
6、接, 远距所述锤 平块顶面一侧的所述拉绳经所述第一传动轮后向右侧伸展并经所述穿通容腔伸到所述第 二容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容腔内的第二传动轮滑移配合连接, 远距所述锤平块顶面一侧的所 述拉绳经所述第二传动轮后向下伸展并经所述第二槽孔伸到所述第三容腔内且与所述线 轴轮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其特征在于: 变换驱动装置包括滑移配 合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内的变换滑移装置, 所述变换滑移装置内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左右 伸展设置的螺型杆, 所述螺型杆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变换滑移腔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螺型杆右侧伸展末尾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
7、述变换 滑移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配合连接, 所述第五容腔下方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顶面内设有左 右对应设置的第一容槽和第二容槽, 所述第一容槽和所述第二容槽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 置顶面内设有第三容槽, 所述第一容槽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旋动轴, 所述第一旋动 轴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一容槽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旋动轴右侧伸展段穿通 所述第一容槽与所述第三容槽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且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旋动轴 右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三容槽内且末尾固设有第一齿型轮, 所述第一齿型轮底部的所述 第三容槽内楔合连接有第二齿型轮, 所述第一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第 一锥型轮, 所述。
8、第二容槽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旋动轴, 所述第二旋动轴左侧伸展段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595087 A 2 穿通所述第二容槽与所述第三容槽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且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旋 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二齿型轮右侧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旋动轴右侧伸展末尾与第 二驱动器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容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容槽内的所述第二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第二锥型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换驱动装置右侧的 所述机体内设有电箱, 所述电箱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电性连接。
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换启示装置包括固 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左侧壁上的第一触控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右侧壁上 的第二触控器, 所述夯实车体前侧面固定设置有启示屏, 所述启示屏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启 示灯和第二启示灯。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595087 A 3 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信箱领域, 具体是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背景技术 0002 铁皮信箱边缘比较锋利, 尤其是投信口的切面, 邮差在往信箱口塞信件时非常容 易遭到割伤,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 信箱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对边缘进行锤平使之。
10、对折形成 一个弧面, 现有的锤平工作由人工操作, 费时费力, 且操作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受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 术中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包括机体 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左侧的锤平装置, 所述锤平装置顶部固设有右侧末尾与所述机体左侧 面顶部固定连接的外凸端, 所述外凸端内设有第一容腔, 所述第一容腔右侧的所述机体内 相对应设有第二容腔, 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之间设有穿通容腔, 所述第一容腔内 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轮, 所述第一容腔左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
11、下伸展设置的第一槽 孔, 所述第二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轮, 所述第二容腔右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下 伸展设置的第二槽孔, 所述第二槽孔底部伸展末尾相穿通设有第三容腔, 所述第三容腔右 侧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第四容腔, 所述第四容腔底部相连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五容腔, 所 述第五容腔底部相穿通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变换滑移腔, 所述第三容腔与所述第四容腔之 间的所述机体内旋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设置的主旋动轴, 所述主旋动轴左侧伸展 末尾伸到所述第三容腔内且与所述第三容腔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三容腔内的所 述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线轴轮, 所述主旋动轴右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四容腔内且与 。
12、所述第四容腔右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四容腔内的所述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双 侧锥型轮, 所述变换滑移腔内设有用以变换并带动所述双侧锥型轮旋动的变换驱动装置, 所述锤平装置下方设置有运输履带, 所述运输履带在延后方向伸展设置, 所述运输履带上 放置有信箱, 所述信箱通过所述运输履带上的固定夹实现固定, 所述变换滑移腔内设有用 变换启示装置。 0005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 所述锤平装置包括固设在所述外凸端底部的第一支块以及 固设在所述第一支块底部的第二支块, 所述第二支块右侧末尾与所述机体左侧面固定连 接, 所述第一支块底面内设有腔槽, 所述腔槽内滑移配合连接有锤平块, 所述腔槽内的前后 。
13、内壁内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导移槽, 所述锤平块前后端面外分别固设有伸到前后所述导移 槽内的导移块, 所述第二支块左端段内设有与所述腔槽底部相穿通设置的敞槽, 所述腔槽 上侧的所述第一支块内穿通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绳腔, 所述绳腔顶部末尾与所述第一槽孔 底部伸展末尾相穿通设置, 所述绳腔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展设置的拉绳, 所述拉绳底部伸 展末尾伸到所述腔槽内且末尾与所述绳腔底部相对的所述锤平块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7595087 A 4 顶部伸展段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滑移配合连接, 远距所述锤平块顶面一侧的所述拉绳经所述 第一传动轮后向右侧伸展并经所述穿通容腔伸到。
14、所述第二容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容腔内的 第二传动轮滑移配合连接, 远距所述锤平块顶面一侧的所述拉绳经所述第二传动轮后向下 伸展并经所述第二槽孔伸到所述第三容腔内且与所述线轴轮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6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 变换驱动装置包括滑移配合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内的变 换滑移装置, 所述变换滑移装置内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展设置的螺型杆, 所述螺型杆 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变换滑移腔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螺型杆右侧伸展末尾与第一 驱动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右侧内壁内且固定配合连 接, 所述第五容腔下方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顶面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容槽和第二容。
15、 槽, 所述第一容槽和所述第二容槽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顶面内设有第三容槽, 所述第 一容槽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旋动轴, 所述第一旋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一容槽 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旋动轴右侧伸展段穿通所述第一容槽与所述第三容槽之 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且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旋动轴右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三容槽 内且末尾固设有第一齿型轮, 所述第一齿型轮底部的所述第三容槽内楔合连接有第二齿型 轮, 所述第一容槽内的所述第一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第一锥型轮, 所述第二容槽内设有 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旋动轴, 所述第二旋动轴左侧伸展段穿通所述第二容槽与所述第三容 槽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
16、装置且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旋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二齿 型轮右侧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旋动轴右侧伸展末尾与第二驱动器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驱 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容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容槽内的所述第二旋动 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第二锥型轮。 0007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 所述变换驱动装置右侧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电箱, 所述电箱 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电性连接。 0008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 所述变换启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左侧壁 上的第一触控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右侧壁上的第二触控器, 所述夯实车体前侧 面固定设置有启示屏, 所述启示屏上分别设置。
17、有第一启示灯和第二启示灯。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三容腔与第四容腔之间的机体内旋动配合连 接向左右两侧伸展设置的主旋动轴, 主旋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伸到第三容腔内且与第三容腔 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第三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线轴轮, 主旋动轴右侧伸展 末尾伸到第四容腔内且与第四容腔右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第四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 上固设双侧锥型轮, 变换滑移腔内设用以变换并带动双侧锥型轮旋动的变换驱动装置, 从 而实现自动控制线轴轮绕线旋动的带动工作, 提高了锤平工作的工作效率, 同时, 实现自动 控制变换以及带动工作, 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锤平速度, 提高了工作。
18、效率以及锤平的 质量, 省时省力, 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易于说明, 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换滑移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595087 A 5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变换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运输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如图1-图5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防割手新型信箱, 包括机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5 左侧的锤平装置6, 所述锤平装置6顶部固设。
19、有右侧末尾与所述机体5左侧面顶部固定连接 的外凸端51, 所述外凸端51内设有第一容腔511, 所述第一容腔511右侧的所述机体5内相对 应设有第二容腔512, 所述第一容腔511与所述第二容腔512之间设有穿通容腔513, 所述第 一容腔511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传动轮5110, 所述第一容腔511左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下 伸展设置的第一槽孔5111, 所述第二容腔512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传动轮5120, 所述第二 容腔512右侧底部相穿通设有向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槽孔5121, 所述第二槽孔5121底部伸展 末尾相穿通设有第三容腔53, 所述第三容腔53右侧的所述机体5内设有第四容腔54, 所。
20、述第 四容腔54底部相连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五容腔55, 所述第五容腔55底部相穿通设有左右 伸展设置的变换滑移腔56, 所述第三容腔53与所述第四容腔54之间的所述机体5内旋动配 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设置的主旋动轴532, 所述主旋动轴532左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 三容腔53内且与所述第三容腔53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三容腔53内的所述主旋动 轴532外表面上固设有线轴轮531, 所述主旋动轴532右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四容腔54内 且与所述第四容腔54右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四容腔54内的所述主旋动轴532外表 面上固设有双侧锥型轮541, 所述变换滑移腔56内设有用以变换。
21、并带动所述双侧锥型轮541 旋动的变换驱动装置, 所述锤平装置6下方设置有运输履带50, 所述运输履带50在延后方向 伸展设置, 所述运输履带50上放置有信箱501, 所述信箱501通过所述运输履带50上的固定 夹502实现固定, 所述变换滑移腔56内设有用变换启示装置。 0013 有益地, 所述锤平装置6包括固设在所述外凸端51底部的第一支块61以及固设在 所述第一支块61底部的第二支块62, 所述第二支块62右侧末尾与所述机体5左侧面固定连 接, 所述第一支块61底面内设有腔槽610, 所述腔槽610内滑移配合连接有锤平块613, 所述 腔槽610内的前后内壁内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导移槽61。
22、2, 所述锤平块613前后端面外分别 固设有伸到前后所述导移槽612内的导移块614, 所述第二支块62左端段内设有与所述腔槽 610底部相穿通设置的敞槽621, 所述腔槽610上侧的所述第一支块61内穿通设有上下伸展 设置的绳腔611, 所述绳腔611顶部末尾与所述第一槽孔5111底部伸展末尾相穿通设置, 所 述绳腔611内配合连接有上下伸展设置的拉绳514, 所述拉绳514底部伸展末尾伸到所述腔 槽610内且末尾与所述绳腔611底部相对的所述锤平块613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514顶部 伸展段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10滑移配合连接, 远距所述锤平块613顶面一侧的所述拉绳514 经所述第一。
23、传动轮5110后向右侧伸展并经所述穿通容腔513伸到所述第二容腔512内且与 所述第二容腔512内的第二传动轮5120滑移配合连接, 远距所述锤平块613顶面一侧的所述 拉绳514经所述第二传动轮5120后向下伸展并经所述第二槽孔5121伸到所述第三容腔53内 且与所述线轴轮531外表面固定连接, 从而自动控制锤平工作, 同时提高了锤平块613在锤 平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4 有益地, 变换驱动装置包括滑移配合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56内的变换滑移装置 57, 所述变换滑移装置57内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展设置的螺型杆561, 所述螺型杆561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5950。
24、87 A 6 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变换滑移腔56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螺型杆561右侧伸展末尾 与第一驱动器562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器562外表面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56右侧内壁 内且固定配合连接, 所述第五容腔55下方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57顶面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 的第一容槽571和第二容槽572, 所述第一容槽571和所述第二容槽572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 装置57顶面内设有第三容槽573, 所述第一容槽571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旋动轴 5712, 所述第一旋动轴5712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一容槽571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 第一旋动轴5712右侧伸展段穿通所述第一容槽57。
25、1与所述第三容槽573之间的所述变换滑 移装置57且旋动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旋动轴5712右侧伸展末尾伸到所述第三容槽573内且 末尾固设有第一齿型轮5731, 所述第一齿型轮5731底部的所述第三容槽573内楔合连接有 第二齿型轮5732, 所述第一容槽571内的所述第一旋动轴5712外表面上固设有第一锥型轮 5711, 所述第二容槽572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旋动轴5722, 所述第二旋动轴5722左侧 伸展段穿通所述第二容槽572与所述第三容槽573之间的所述变换滑移装置57且旋动配合 连接, 所述第二旋动轴5722左侧伸展末尾与所述第二齿型轮5732右侧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 二旋动轴。
26、5722右侧伸展末尾与第二驱动器5723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器5723外表面设置 在所述第二容槽572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容槽572内的所述第二旋动轴5722外 表面上固设有第二锥型轮5721, 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变换以及带动工作, 能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调整锤平速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锤平的质量。 0015 有益地, 所述变换驱动装置右侧的所述机体5内设有电箱58, 所述电箱58分别与所 述第一驱动器562和所述第二驱动器5723电性连接。 0016 有益地, 所述变换启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56左侧壁上的第一触 控器560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换滑移腔56右侧壁上的。
27、第二触控器5602, 所述夯实车体5前 侧面固定设置有启示屏3, 所述启示屏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启示灯31和第二启示灯32, 当变 换滑移装置57滑到变换滑移腔56最左侧位置时, 所述第一触控器5601控制所述第一启示灯 31亮起, 表示低速工作; 当变换滑移装置57滑到变换滑移腔56最右侧位置时, 所述的第二触 控器5602控制所述第二启示灯32亮起, 表示高速工作。 0017 当变换滑移装置57位于变换滑移腔56最左侧位置时, 此时, 第二容槽572内的第二 锥型轮5721与双侧锥型轮541右侧底部楔合连接, 同时, 使第一容槽571内的第一锥型轮 5711最大程度远距双侧锥型轮541, 此。
28、时, 通过控制第二驱动器5723上电, 由第二驱动器 5723带动第二旋动轴5722旋动, 进而由第二旋动轴5722上的第二锥型轮5721带动双侧锥型 轮541旋动, 同时, 由第二旋动轴5722带动第二齿型轮5732旋动, 并由第二齿型轮5732带动 第一齿型轮5731以及第一齿型轮5731左侧端的第一旋动轴5712旋动, 此时, 由第一旋动轴 5712带动第一容槽571内的第一锥型轮5711空转, 同时, 由双侧锥型轮541带动主旋动轴532 以及第三容腔53内的线轴轮531旋动, 实现对拉绳514的收卷工作, 此时, 由拉绳514与第二 传动轮5120以及第一传动轮5110实现滑移配合,。
29、 同时, 由拉绳514带动锤平块613克服自身 重力带动导移块614逐渐沿导移槽612内的顶部滑移, 直至导移块614滑移至导移槽612内的 最顶部位置时, 此时, 控制第二驱动器5723断电, 使锤平块613受到自身重力向下滑移完成 低速锤平工作; 当变换滑移装置57位于变换滑移腔56最右侧位置时, 此时, 第一容槽571内的第一锥型 轮5711与双侧锥型轮541左侧底部楔合连接, 同时, 使第二容槽572内的第二锥型轮5721最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595087 A 7 大程度远距双侧锥型轮541, 此时, 通过控制第二驱动器5723上电, 由第二驱动器5723带动 第。
30、二旋动轴5722旋动, 此时, 第二旋动轴5722上的第二锥型轮5721为空转状态, 同时, 由第 二旋动轴5722带动第二齿型轮5732旋动, 并由第二齿型轮5732带动第一齿型轮5731以及第 一齿型轮5731左侧端的第一旋动轴5712旋动, 此时, 由第一旋动轴5712带动第一容槽571内 的第一锥型轮5711旋动, 进而由第一锥型轮5711带动双侧锥型轮541旋动, 同时, 由双侧锥 型轮541带动主旋动轴532以及第三容腔53内的线轴轮531旋动, 实现对拉绳514的收卷工 作, 此时, 由拉绳514与第二传动轮5120以及第一传动轮5110实现滑移配合, 同时, 由拉绳 514带动。
31、锤平块613克服自身重力带动导移块614逐渐沿导移槽612内的顶部滑移, 直至导移 块614滑移至导移槽612内的最顶部位置时, 此时, 控制第二驱动器5723断电, 使锤平块613 受到自身重力向下滑移完成高速锤平工作。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三容腔与第四容腔之间的机体内旋动配合连 接向左右两侧伸展设置的主旋动轴, 主旋动轴左侧伸展末尾伸到第三容腔内且与第三容腔 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第三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上固设线轴轮, 主旋动轴右侧伸展 末尾伸到第四容腔内且与第四容腔右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 第四容腔内的主旋动轴外表面 上固设双侧锥型轮, 变换滑移腔内设用以变换并。
32、带动双侧锥型轮旋动的变换驱动装置, 从 而实现自动控制线轴轮绕线旋动的带动工作, 提高了锤平工作的工作效率, 同时, 实现自动 控制变换以及带动工作, 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锤平速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锤平的 质量, 省时省力, 减少了成本。 0019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595087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7595087 A 9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7595087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