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面有许多翻光面的宝石,更具体地说,本发 明涉及一种各表面形成耸起的四面体结构的宝石。
发明背景
参看图1。一般的宝石通常有切平面1、腰棱2和缺口7,缺口 7配置在腰棱2下面,分别具有顶面6和底面5。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美艳喜人的宝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光能力提高因而变得更灿烂 的宝石。
为达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的宝石有一个切平面、一个腰 棱和多个侧面,该宝石还有起码一个四面体结构,配置在其侧面上。 四面体结构由一个顶点和四个表面组成,顶点沿一个将侧面等分的 转轴线定位,四个表面则形成斜坡,从顶点朝侧面的相应边缘滑落。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从这个说明可以清楚理解本发明的 其它特点和优点。
附图简介
图1是现有技术(例如美国专利4,738,240号)的方形宝石的透 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形宝石的顶视图。
图3是图2的宝石从其四个侧面的任一侧面看去的侧视图。
图4是图2宝石的透视图,示出了其两个相邻的侧面。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宝石的顶视图,该宝石和图2至图4 的宝石除为窄长方形外其余相同。
图6是图5宝石的侧视图。
图7是图5宝石的透视图,示出了其两个相邻的侧面。
图8是方形或长方形宝石的侧视图,该宝石除各侧面具有四个 依次沿其垂直(高度)方向配置的位于宝石腰棱下方的四面体结构 外其余与图3的宝石相同。
发明实施例详介
参看图2和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独特刻面 的正方形宝石。宝石的切平面18为宝石最上面的扁平表面,腰棱20 由宝石上周边最大各点的轨迹构成。
以2-2线为转轴,将宝石安置在磨床之类上,并使其以转轴2-2 为支点沿增加琢磨量的方向围绕转轴转动,从而产生表面10。同样, 以转轴2-2作为支点令宝石沿琢磨量增加的方向围绕转轴转动,制成 表面10′。以同样的方式制成表面14和14′。结果也就产生表面12 和16。这样就磨出了配置在切平面18与腰棱20之间的顶点(A)在转 轴2-2上的四面体结构。其它的四面体结构配置在宝石的其它三个侧 面上,在切平面18和腰棱20之间。
参看图3。宝石在腰棱20下方的表面成一定角度朝宝石Z(高 度)轴线的方向向内延伸。腰棱20正下方的表面倾斜角在预定距离 (D1)内为不变的第一角,在接下去的第二预定距离(D2)内的倾 斜角更陡,再接下去的第三预定距离(D3)内的倾斜角还更陡,如 此类推。表面110、112、100和100′的制备方式和上面所述的一样, 以转轴3-3为支点在宝石的腰棱20下方的表面上制成四面体结构。 同样,通过制成表面114、118、116和116′,在宝石腰棱20下方的 表面上制成又一个四面体结构。其它的四面体结构配置在宝石的腰 棱20下方的其它三个侧面上。
四面体结构顶点的高度相当小。尽管如此,通过这些四面体结 构的形成,本发明专利中请人得出了许许多多将光一直反射到宝石 的切平面18的反光表面,从而使宝石显得灿烂,闪闪发光,极其动 人。
从图4和图8表示可以在方形宝石在腰棱20下方的任一或所有 四个侧面上叠置三个四面体结构。从图5可以看到,四面体结构可 配置在矩形(窄长方形)宝石或祖母绿型宝石上。
上面已就本发明的一些个别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都知道还可以有其它许多方案、修改方案和其它用途。 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公开的具体内容,本发明仅受所附权 利要求书的限制。